一首《汴都賦》,朝堂兩遍讀,婉約派詞人周邦彥,仕途其實並不順

2020-12-13 文史遺蹟

周邦彥,北宋文學家,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從小便天資聰慧,勤學好讀,得以博涉百家書

詩詞歌賦,策論文章,他學起來毫不費力,甚至是高人一籌,有著過人的天賦與才華

這樣的人,在重文輕武的大宋朝,本該前途璀璨才是,可是周邦彥雖然在文化方面天賦卓絕,卻有一個不太好的品行

周邦彥疏雋少檢,喜歡拈花惹草,十幾歲時就愛在鄉野裡遊蕩,做一些讓人不喜歡的事情

當然,可能才子大多風流,不然也寫不出那樣膾炙人口的詩篇。可是周邦彥如此不受禮法約束的行為,卻給當地的督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行為放蕩,就跟個小流氓一樣,一張一弛皆按禮法的督學,怎麼會喜歡他,以至於開始刻意對其進行打壓

在宋朝,有才名的人,是能夠得到知名人士或是基層組織舉薦的,但是這條路對周邦彥來說,卻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走不通了

然而,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打壓就難以施展的,宋朝做官,還有另一條路可走,那便是科舉

宋神宗元豐初年,太學招生,周邦彥成功的考了進去,成為了大宋的儲備人才。周邦彥本以為自己應該前途大好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是殘酷的。進入太學之後的周邦彥,卻一直都默默無聞,並沒有什麼與他人不同的地方

周邦彥自侍有才,豈願如此碌碌無為下去,果然很快就被他尋到了一個機會

此時宋神宗正在進行改革,想要除舊布新,強國富民,所以對於支持新法的人,大舉提拔,破格錄用

與其坐等機會,不如主動出擊,為了迎合宋神宗,周邦彥寫下了《汴都賦》,獻給宋神宗

就這樣,27歲的周邦彥,第一次進入皇帝的視線,宋神宗對這篇《汴都賦》極為欣賞

因為《汴都賦》,不僅辭藻華麗,氣勢磅礴,最重要的是其中心思想,是在擁護宋神宗的改革

宋神宗正想擴大改革的影響,所以看到這篇《汴都賦》的時候,自然是心花怒放,愛不釋手,甚至於讓大臣李清臣當眾朗讀

之後,宋神宗就任命他為太學太正,周邦彥以為自己至此,就要平步青雲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朝堂獻賦之後,宋神宗便忘了他這個人,當時宋神宗只是想推廣自己的變法思想,周邦彥的《汴都賦》,正好可以幫他達到目的

目的達成之後,高高在上的皇帝,日理萬機,又豈會記得你這個小人物。宋神宗期間,周邦彥的仕途便止步於此

宋神宗駕崩之後,年幼的皇帝宋哲宗繼位,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啟用守舊派大臣司馬光

他一上臺,便廢除新法,支持變法革新的官員,皆遭到罷黜,無一倖免,周邦彥也因為那一篇《汴都賦》,而被下放出任地方官

後來宋哲宗親政,跟隨老爹的步伐,變法革新,回憶起當年誦讀《汴都賦》的那一幕,周邦彥得以被召回

並且在朝堂上,再一次朗讀《汴都賦》,這一次由周邦彥親自朗讀

宋哲宗對於周邦彥的才華很是欣賞,所以這之後,周邦彥的仕途還算順遂,一直在京城做官

先後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雖然後來也有出任地方官,但並不是貶黜,後來又被調回汴京,任秘書監,一直到宋徽宗朝

因為一首《少年遊·並刀如水》,寫了宋徽宗和李師師行樂之事,被宋徽宗找了個理由發配到外地

雖然後來宋徽宗出於對其才華的欣賞,又將其召回,任為大晟府提舉,譜曲填詞,為大宋的文學出力

但周邦彥這一生,卻還是充滿坎坷的,年少成名,人生卻終究不盡如人意。晚年的時候,因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又被逐出朝廷,六十六歲,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一首《汴都賦》,朝堂兩遍讀,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周邦彥這一生,起起落落,都與這《汴都賦》相關

周邦彥的仕途,其實是不順的,然而他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卻頗深,在宋詞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死後二百多年,南宋末年,名妓都還在唱他寫的詞,可見其在詞作上的影響之深遠。就連現如今,也有許多我們必背的詩詞

#拍一拍宋朝#

相關焦點

  • 「倦客」詞人周邦彥:因文名步入仕途,卻半生失意
    (周邦彥在當時名氣很大,屬於公眾人物,宋人筆記小說中多會給他加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不過咱們也應該明白:沒有緋聞的名人不算名人。)言歸正傳,周邦彥(1056-10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詞壇上婉約派大家。
  • 那個高考作文寫《生活在樹上》的同學,叫周邦彥
    這名學生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集大成者。大到什麼程度?當時的詞人都尊他為「詞家之冠」、「詞中老杜」。詞中的杜甫,何其了得!周邦彥生於1057年,20多歲時來到汴京,成為一名太學生(國立最高學府)。在這裡,他仿效漢代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作了一篇洋洋數千言的《汴都賦》。賦中用虛構的兩個人物「發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對話,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汴都美景。當朝皇帝宋神宗見到這篇賦文驚訝不已,就把周邦彥召到政事堂,讓飽學大臣李清臣當場朗誦。
  •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他精通音律,曾創作出不少新詞調。周邦彥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 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周邦彥是北宋中晚期著名文人,年少時才學出眾,宋神宗元豐年間以太學生(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最高學府的學生)身份作一首描述汴京盛況、歌頌新法的《汴都賦》得到神宗青睞,被破格提拔為太學正(輔佐博士施行教典、學規、管理學生的九品官)。
  • 婉約派八大詞人排名,看看你最欣賞的詞人排名第幾
    詞因詞風而分為兩派,一為婉約派,二為豪放派,二者都誕生了許許多多著名詞人,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宋代婉約派中最著名的八位詞人。2、李清照:後人稱為「詞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詞人」,是婉約派一代詞宗,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 周邦彥最著名的一首詞,全詞清麗婉約、朗朗上口
    周邦彥:他是宋詞發展史上結北開南的人物。作品內容主要是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之類,但他在藝術技巧方面對於北宋婉約派詞人說來,稱得上是集大成者。他的詞,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周邦彥最著名的一首詞——《蘇幕遮》,全詞如下: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 柳永的一首婉約之作,波瀾起伏,讀之令人思緒萬千
    下面介紹柳永的一首婉約之作,波瀾起伏,讀之令人思緒萬千。卜算子慢北宋:柳永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裡。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脈脈人千裡。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
  • 詞家之冠——周邦彥
    為北宋末詞壇壇主,既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又開啟並沾灌著南宋如姜虁、吳文英等婉約一路詞人。所以葉嘉瑩先生說周邦彥是一個「結北開南」的詞人。周邦彥的集子有楊澤民、方千裡、陳允平三家和詞,今存《片玉詞》10卷,《彊邨叢書》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詞1卷,《四印齋所刻詞》本。《宋史》說周邦彥在少年的時候,「疏雋少儉,不為州裡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
  • 長相奇醜的一位詞人,寫下一首很悽美的宋詞,最後14字千古名句
    而宋詞主要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蘇軾、辛棄疾就是豪放派代表,而李清照、柳永、秦觀等是婉約派代表。可能很多朋友都好奇,那就沒有同時擅長豪放、婉約兩派詞作的詞人嗎?這種人當然有,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個詞人就是兼有豪放、婉約二派所長的一位詞人,他就是賀鑄。賀鑄,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不過因為長相奇醜,而且面目鐵青,賀鑄又被人稱為「賀鬼頭」。
  • 北宋婉約詞之集大成者,不是蘇軾,也不是柳永,乃是這樣一個詞人
    而且其所分別的兩種詞作風格,都有大批的優秀詞人予以支撐。唐詩宋詞雖然,宋詞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以蘇軾的「大江東去」為代表的豪放詞,但其實,婉約詞才是宋詞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即便是以豪放詞名世的蘇軾,本身也是婉約詞的創作大家,寫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等膾炙人口的婉約詞。
  • 北宋著名的美男詞人周邦彥古詩詞解析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
  • 婉約派大師柳永十首詞作,寫山水抒情堪稱一絕,深讀四遍才能領悟
    我們都知道,有井水的地方便代表有人家,有人聚居。這便說明,柳永的詞盛行於市井,傳播度極高,很受民間歡迎。柳永的詞,寫得極美,極動情。柳永原名三變,也被人稱為柳三變。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時便學習詩詞,後來又離開家鄉,在杭州、蘇州遊歷。之後又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但屢次落榜,後來暮年及第,步入仕途。
  • 元宵節辭藻最綺麗的一首詞,是北宋詞人周邦彥寫的!
    古今往來,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寫文章的詩人詞人很多,有歐陽修的千古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還有李清照的哀怨詞調"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這些詞人,詩人寫的元宵節的詞或哀怨動人,或意義深遠,唯有周邦彥寫的元宵節的詞,辭藻最為綺麗,語言最為奢華,用詞最為華美!
  • 【詩詞天地】二十首讓人潸然淚下的婉約詞
    在茫茫的詞海中,有著數不盡的優秀詞人,寫出了無數優秀的詞作。一開始,詞是作為消遣之用,屬於音樂的附屬品——歌詞。後來經過一代代大詞人的改革,詞才成為一種正式的文學體裁。詞有很多流派,總體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不過從詞的整體數量來看,婉約詞人和作品數量是遠遠超過豪放派的,一般的詞人還是以婉約為正宗。
  • 一代詞作大家周邦彥的最後一首詞,還成就了一段撲朔迷離的傳說
    宣和三年的一天,周邦彥回到錢塘故裡,這天晚上,他在夢中寫了一首詞,醒來後居然句句不差,記得清清楚楚,於是便將這首詞寫了出來。不久,方臘賊起,攻入周邦彥的住處,他倉皇出逃,可是他發現,在出逃路上所經歷的事情,都是夢中那首詞中早就寫好的,每經過一處,便對應詞中的一兩句話,等方臘賊滅,周邦彥回到家裡,不久便去世了(事見王明清《玉照新志》)。
  • 入選宋詞300首最多的詞人,一首羈旅懷人詞,開頭10個字驚豔至極
    和唐詩300首相一致,宋詞300首也幾乎收錄了最優秀詞人的最優秀作品。我們最熟悉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範仲淹等人都有不少的作品入選。但是入選宋詞300首最多的詞人卻並非以上所列舉詞人之一。這個詞人叫吳文英,有多達25首宋詞入選宋詞300首,而蘇軾只有14首、柳永13首,辛棄疾12首,李清照只有5首範仲淹只有3首。僅次於吳文英的詞人乃是周邦彥,他有21首作品入選宋詞300首。
  • 觀宋填詞59 周邦彥被王國維批評與秦觀相比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根據《觀宋填詞》的進度,應該寫第59個詞人:周邦彥。一、王國維對周邦彥前後不同的評價喜歡詩詞的朋友大多讀過《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是晚清至民國的著名學者,也是清華四大導師之一,在史學和文學上都有極深的造詣。
  • 3首《瑞鶴仙》,都是千古傳唱的好詞,你們更愛哪1首?
    《瑞鶴仙》這個詞牌儘管我們都比較不熟悉,但大詞人如辛棄疾、周邦彥、蔣捷等都填過這闕詞,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讀他們3人填的3首《瑞鶴仙》吧,都是千古傳唱的好詞,你們更愛哪1首?可是醒後,可惡的東風把我西園的芍藥花吹得落紅滿地, 詞人心傷,怨東風。但同時又自喜,年華易老,我自有我的洞天福地,自在娛樂。儘管仕途不順,豪情未伸,但詞人卻不以為然。我有紅顏弄弦作賦,談天說地,這是我的洞天,我自在此弄學問,寫詞填詩。這種隨遇而安的心態真是令人動容。
  • 婉約派為什麼是「宋詞正體」?
    與豪放派不同,「婉約派」的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詩詞是如何徵服宋詞的半壁江山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 秦觀32歲,給情人寫了一首詞,其中1句,用作電視劇名字!
    喜歡詩詞的朋友都知道,一般來講,詞分為兩種,一種是豪放派,一種是婉約派。但論兩種詞風的高下,千百年來並無定論。因為無論是豪放,還是婉約,到達一定程度,一定都是藝術般的存在。品評賞析,皆在悅目。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婉約派,提及婉約派,那些濃妝豔詞和耳熟能詳的詞人的名字早已翻騰在腦海裡了。柳永、溫庭筠、姜夔、李清照、秦觀、晏殊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詞人中,柳永絕對稱得上一等一高手,尤其是兒女情長的玩味,最是令人稱道。一首《雨霖鈴》,可謂是一詞貫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