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老師戴帽子,學生沒戴,是否不公平?如何理解師生平等?

2020-12-13 深度看教育

這個問題屬於把「師生平等」的意義沒理解透。

老師上課時,都是站在講臺上,一天站幾個小時。學生都坐在下面聽。那麼,學生是不是也要站著聽課?

這兩個個問題沒有本質區別。都是涉及「師生平等」的含義。

01 「師生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並不是要求所做的事情和行為都一樣

「師生平等」是指老師和學生要互相尊重,彼此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老師不能以高高在上姿態教育學生。反之,老師為學生傳道授業,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學生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比老師高一等。

另外,教育要求老師「身正為範」,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必須先做到。這句話是從道德規範上來講的。如遵紀守法、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勤儉節約等。

這兩點都不是說老師和學生所有做的事情和行為要一模一樣。

對於老師和學生所做的事情行為須得從實際情況去分析。對於同一件事,由於老師和學生所處的角色不一樣,則必然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如同演戲,同一部戲中有很多演員,不可能讓所有演員都演同樣的動作行為。

02 在同一個活動事件中,老師和學生承擔的任務不同。所以,行為不必相同

上文化課時,老師的任務是傳授知識給學生。站著有利於老師關注所有學生。所以,站著上課是上課這一活動中對老師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上課時老師不講課,那坐著又為何不可呢?如果要求任何課老師都要站著,那就是教條主義了。反之,上課時,學生的任務是理解掌握知識,涉及到看、聽、讀、寫等行為。坐著就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在上課這一活動中,通常是要求學生坐著。

上體育課時,老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活動、鍛鍊學生身體。學生的任務是遵循老師指導,認真鍛鍊。所以,在體育課上,鍛鍊身體的是學生,不是老師。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跑1500米,而老師不必和學生一起跑。

對於體育鍛鍊的環境情況,要具體看待。

比如曬太陽,則要看曬太陽是否損傷了學生身體。如果太陽太大,對學生身體有傷害。就不能讓學生曬太陽。反之,如果太陽並不大,是在體育鍛鍊的允許範圍內,老師讓學生曬太陽是沒有錯的。這個環境,老師肯定是有判斷的。

如果個別學生有身體原因,不能曬太陽。應該向老師說明,老師也不會強迫學生曬太陽。

至於老師,則取決於老師的身體狀況,如果能曬太陽,老師最好和學生一樣。如果不能曬太陽,老師也可以不曬。之所以要求老師和學生在同一環境下,是需要老師感受環境,以確定訓練量和訓練方式。

這就如同足球比賽,球員在太陽下奔跑,教練戴著帽子坐在太陽傘下。

實際體育課教學中,通常體育老師是讓學生背對太陽,而老師面對太陽。所以有時老師戴帽子遮擋一下,也沒什麼可指責的。

只要太陽不烈,學生曬曬太陽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03 老師和學生的年齡、身體狀況都存在差異,不能強求統一

我們這裡上午第二節課後是課間操時間,通常是讓學生先繞校園跑2圈,再做操。學校也要求班主任陪跑。但很多老教師和女教師並沒有陪跑,而是站在樹蔭下。

因為學生和老師的體質狀況不一樣。老師職業的特點,使得許多老師缺少運動。體質逐漸下降,尤其是到了中年的老師,體質比學生弱得多。學生在某個環境下能夠堅持,老師卻往往不能。這並不是說老師沒有毅力,而是老師的身體吃不消。

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老師能堅持,老師一般都會和學生在一起。

另外,教育本來就還有更多有含義。比如,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這件事也反映了我們當前的教育缺少了人格內涵上的培養。

相關焦點

  •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學生的心聲
    「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這是一個既嚴肅而又深刻的命題。它啟發我們的管理者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從師生關係入手去抓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師生之間應該是什麼關係,師生關係的現狀如何,我們作為管理者是清楚的。雖然師生關係較過去有了極大的改善,但由於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仍然沒有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真正樹立起來,這是當前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大瓶頸。「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道理是非常明顯的。老師理解、關愛學生,學生尊重、信任老師,這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 體育老師上課戴帽子被家長舉報,要曬一起曬,校長回應堵住眾口
    此照片上傳網絡之後,也引起廣大網友的爭議,特別是該校小學生的家長,更是表示無法容忍,紛紛表態,師生平等該名老師向來認真負責,近日身體不適無法暴曬,才佩戴涼帽。2. 體育老師一天課時很多,均在室外暴曬,相比學生只曬一節課來說,體育老師和學生沒有可比性,希望家長能夠理解和體諒。3. 學生體育課受到暴曬,如有身體不適,可向老師申請休息。
  • 「媽媽,這不公平!」當孩子有了公平意識,如何對孩子解釋平等?
    說到公平,我們不能說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十分公平的世界了,只能說還在不斷的努力當中,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很可能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公平現象,那我們現在要如何引導孩子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孩子覺得不公平,孩子理解的公平是什麼。
  • 正面管教丨讓尊重、平等的師生關係成為可能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古人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正是道出了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提出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價值平等的基礎上的。無論年齡、膚色、性別還是健康狀況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價值。
  • 博雅沙龍 | 葛四友:如何理解羅爾斯的公平正義
    2020年8月29日晚七點,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葛四友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如何理解羅爾斯的公平正義》的講座,此次沙龍在騰訊會議、b站和抖音多平臺直播,超過500人次觀看,主持人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偉教授。首先,葛老師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羅爾斯的貢獻。
  • 人們為什麼接受社會不平等?為什麼厭惡不公平?什麼是機會平等?
    從懷默庭的論述中間,可以提煉出兩個假設命題,分別是: (1)不論社會制度如何,東亞社會相比西方社會,更傾向用個人績效而不是結構因素去解釋貧富的獲得,持這種成功觀的人更容易接受當前的不平等是公平的,更傾向認為通過個人努力可以走向成功。
  • 湖南城市學院學生不辦90元健身卡 體育課掛科
    一張「陽光體育課外活動健身卡」收費90元,如果不辦卡鍛鍊,該學期的「體育課掛科」。11月19日,大二學生周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體育課學分2分,重修收費120元,這意味著辦理一張卡還能省下30元。  新學期第一堂體育課上,湖南城市學院的學生就收到辦卡通知。
  • 老師被學生用磚砸頭9次,仍未脫離危險,淺談建立師生關係策略
    針對當前經常看到網絡報到教師被學生毆打事件頻頻發生,怎樣做到老師的自保及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現淺談一下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策略:(1)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建立新型良好師生情感關係的出發點現代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新型的學生觀,創造民主、文明的校園氛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這是建立新型良好師生情感關係的出發點
  • 師生關係調查:45.1%學生不喜歡老師諷刺挖苦
    事後,記者問及那一刻的猶豫時,施蕙說,化學老師是一個治學非常嚴謹的人,「我覺得從他的課上離開,不僅是對他本人的不尊重,更是對嚴謹的治學態度的不尊重。」  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發展研究所教授陳會昌看來,正是教育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內在體現出的對受教育者的尊重,才贏得了學生對等的、對其人其課的尊重。  (凋查中,「你最不喜歡老師怎樣對待學生?」
  • 錢江晚報:師生互動,一次規則和公平的示範課
    高校校園頻頻傳出的新聞,給人這樣的印象:維護規則和紀律、維護教師尊嚴、師生間平等相待,這些好像很難同時做到,很難兼顧。不是某位老師言行失當,就是哪個學生舉止太出格;或者是某項規定不盡合理。但是,發生在華東政法大學的一次因交作業引起的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卻令人深有感觸、深長思之。
  • 如何讓人工智慧理解「什麼是公平」
    U7jednc但公平呢?例如,AI中的公平缺位可能會導致在醫療保健中或自動駕駛車輛造成災難性後果,她說。U7jednc如果用於訓練機器的數據集有偏差怎麼辦?如果AI無法解釋它是如何做出決定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驗證其「正確性?」AI可以揭示在AI處理過程中數據是否被以某種方式操縱過嗎?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想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就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新型課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人格平等,道德上互相促進的師生關係。那麼,對於即將成為新老師的我們,要怎麼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呢?對於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在於理解而不能夠死記硬背。
  • 吳飛:政策制定要解決的到底是教育平等還是教育公平?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上海的家長們都十分關注首次執行的民辦學校搖號政策。政策制定者提出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的方案,顯然是希望促進教育公平,給更多原本無法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人以獲得優秀教育資源的機會。搖號入學政策可能達到教育資源對大眾的平等,但這種政策真的可以實現教育公平嗎?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有什麼不同?
  • 吳飛:政策制定要解決的到底是教育平等還是教育公平?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上海的家長們都十分關注首次執行的民辦學校搖號政策。 政策制定者提出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的方案,顯然是希望促進教育公平,給更多原本無法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人以獲得優秀教育資源的機會。搖號入學政策可能達到教育資源對大眾的平等,但這種政策真的可以實現教育公平嗎?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有什麼不同?
  • 新老師教學不到一個月,就得到全班學生的尊重,只因做到了這5點
    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老師來說,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是他最大的心願。但是,新老師沒有授課經驗,也沒有與學生相處的經驗,如何做到讓學生尊重呢?其實,學生是最容易與人相處的群體。他們單純,善良,活潑,如果一位新老師能做到以下5個方面,必定能贏得學生的芳心。
  • 處理師生衝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日前,蚌埠市懷遠縣教育局發布了一份處罰決定,因當地包集中學的梁老師在上課時,發現有學生在其背後貼了張「我是烏龜,我怕誰」的字條,還在上面配有烏龜形象,梁老師覺得受到侮辱,與這名學生扭打起來。6月4日,教育部門因梁老師體罰學生將其開除。
  • 你要的是平等還是公平?
    譬如說男女平等。 道理上說是應該的,但是我常常在想,或許平等本身對女性來說就是一件不平等的事,男女的生理構造不同,物質基礎不同,如果非要強行平等一些東西,其實是非常不合適的一件事情。非等讓體力不如男性的女性去做同等的體力勞動,合適麼?或者說這種表面的平等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存在。
  •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不管社會如何變化,職業道德如何規範,教師一直都是承擔社會道德教化的重任師生關係的歷史演進--從絕對權威到平等封建社會時期,教師的地位毋庸置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當時師生關係最好的註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大革命期間,教師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人人唾之的臭老九,學生和老師是階級矛盾,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當下的教師認知。新時期,西方教育理念的進入,師生平等關係在逐步建立,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課題,不是教師單方面權威的灌輸。
  • 2019白銀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2019白銀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想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工作進行的比較加順利,學生愉快的學習,就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新型課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人格平等,道德上互相促進的師生關係。那麼,對於即將成為新老師的我們,要怎麼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呢?對於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在於理解而不死記硬背。聯繫生活自身的體驗和感悟來總結回答。
  • 初三學生體育課跑步時猝死
    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學校複課後都要求學生們之間要保持距離,在校期間也要佩戴好口罩,但前陣子河南卻發生了一起學生體育課跑步猝死的悲劇,據了解,當時這名學生是佩戴口罩跑步的,所以很多人該學生猝死的原因是戴口罩跑步引起了,事情發生之後,醫院稱如果需要知道猝死的誘因需要做屍檢才知道,而學生的家屬表示不同意,他們希望給孩子留一個全屍,到現在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