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沈維孝,是中國科大數學系最悲慘的回憶。
2008年,中國科大與新創基金會聘任潘建偉、畢國強為首批「新創講席教授」。校方與新創基金會還曾發出一張編號為001的「新創講席教授」聘書,是給沈維孝教授的。不久後,沈維孝轉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然而,人才儲於異邦,未必不是科大的財富呢。天下英才,都受益於科大良師之教誨,豈非美事一樁?
VOL. 1139
原編者按在復旦大學115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桃李之心,春風化雨——復旦大學2020屆本(專)科畢業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展評活動4月起正式啟動,帶領全體畢業生們一同回首本科求學時光裡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和悉心關懷,感恩育己之德,學慕師表之範。
在接下來兩周的時間裡,我們將對各院系「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候選人的育人事跡進行展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候選人——數學科學學院沈維孝老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101校友)的育人事跡。
全文4162字
閱讀約需13分鐘
沈維孝
沈維孝老師於199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2001年3月在日本東京大學數理科學研究科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在英國Warwick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擔任教授。2015年7月起任復旦大學教授。沈維孝老師從事基礎數學中動力系統理論的研究,是國際上該領域的著名學者之一。曾於2009年以歷屆最年輕獲獎者的身份獲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邀請報告。目前主持一項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
沈維孝老師作為數學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在承擔繁重的科研工作的同時,還堅持每年都給本科生上專業基礎課。沈老師備課認真,講解深入淺出,重點突出,板書清晰。
沈老師和善可親,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耐心解答,但也會直言不諱地指出學生的不足和可改進之處。同學們也親切地將沈老師稱為「微笑爸爸」。
育人事跡
沈維孝老師於2018年春季學期承擔數學學院本科生專業基礎課《實變函數》的教學工作。臨近開學時,同學們收到了沈老師的課程講義,這是一份50幾頁的全英文講義,是沈老師在往年教學過程中一直修訂的最新版本。和動輒二三百頁的其它教材相比,這本講義涵蓋了所有的重要內容。雖然其中部分內容的證明細節需要通過聽課自己補充,但是難點都有細緻的說明。
沈老師把習題課上成討論班的形式。他會邀請同學上黑板講解,自己則會和其他同學一起坐在下面聆聽、提問。每當一道題講完後,沈老師總會給出他的點評,從記號的選取、語言的表達等方面幫助同學們提高解題能力。
「一切以教學效果為重」是沈老師對待教學的重要原則,在疫情期間也不降低課程難度、要求和質量的標準,堅持在實體教室中錄製視頻,板書授課。沈老師對待學生的可親和對待課堂的熱情,踐行了學術與教學的相互促進、樹立了以學術提升教學的典範,向同學們展示了屬於真正數學家的風採。
經典語錄
「
這一章,幾乎處處要考。(期中考試結束分析成績,在80分的地方畫了一條線)這上面的幾位同學,應該是「安全」了(微笑)。
」
「
每學期第一節課我都會很緊張。(猛喝一口大麥茶)
」
1
勤耕講壇的頂尖學者
在數學科學學院,不少本科生在選到沈維孝老師所開設的課程後,都會感到驚喜而緊張。這兩種情緒均可以在沈維孝老師的學術經歷介紹中尋得源頭——沈維孝老師在基礎數學中動力系統理論的領域內是國際知名的頂尖學者,曾於2009年以歷屆最年輕獲獎者的身份獲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過邀請報告;沈老師在頂級期刊中發表過多篇高水平論文,包括對一些重要問題的解決,其中他與合作者證明了一維實動力系統中的實Fatou猜想,這曾是一個長期未解決的公開問題,菲爾茨獎獲得者斯梅爾將其列為「21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問題之一」。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簡介無疑能讓同學們對沈老師的課心嚮往之,哪怕只是作為一種「朝聖」;但同時,從尊敬和神往之中也不免會生出一些緊張之情,所謂「敬畏」便是如此。再者,如此優秀的學者,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外,仍然堅持每年開設《實變函數》、《複變函數》等本科生基礎課程,課程的難度、老師對於教學的關注度都可能成為同學們關心的事。
但是,這些擔憂在同學們真正體驗到了沈維孝老師的課程之後便煙消雲散。沈維孝老師人如其名,以一視同仁的「微笑」化解了同學們的忐忑,也打破了本科生心中對於精英數學家的刻板印象。沈維孝老師在課堂外不時露出思考問題的嚴肅神情,但授課時總是和善可親,留給聽課學生最溫暖的一面。很多同學在修讀完課程之後仍對沈維孝老師授課中的小細節都印象深刻,比如「大麥茶」——沈老師在講課中思考停頓時,習慣舉起常帶身邊的瓶裝茶飲,喝一口茶整理思路,之後再繼續行雲流水般的授課講解。正是授課中散發出的人格魅力,緩和了同學們對沈維孝老師的距離感,也讓沈維孝老師的課程內容連同其本人形象,都為學生們的本科學習生活添上了重要且充滿意義的一筆。
沈老師對待學生的可親和對待課堂的熱情,破除了「學術與教學難以並舉」的迷思,在課堂之中,讓同學們親切可感地接觸到處於學術前沿的學者的思想脈絡和思維方式,切實地保證了學生們能從中學有所得;也以自身為示範,向同學們展示了屬於真正數學家的風採,以自己的嚴謹紮實來激勵同學們認真學習。
2
嚴謹細緻的課堂教學
沈維孝老師對待課堂教學的態度也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言道「實變函數學十遍」,《實變函數》被很多數學專業的同學認為是本科階段最難的課程之一,這樣一門高難度的課程教學對授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老師所講授的這門課程,使用的是他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打磨修訂而成的自編全英文講義。這份五十餘頁的講義雖然很薄,但卻是沈老師學術視野和教學經驗沉澱下來的知識精華,它高屋建瓴、扼要清晰的特點,幫助同學們在課程學習中更為順暢地把握了實變函數這一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體系。
沈維孝老師在授課中堅持使用板書,力求通過從無到有的臨場感向學生展示思維發展的過程。沈老師的板書清晰工整,遒勁有力,從中折射出的知識之魅力與授課者之激情無不提高了課堂效率。哪怕是疫情期間無法進行線下授課,沈維孝老師仍然選擇了以在實體教室中錄製視頻的方式來講授《複變函數》課程,為的就是通過在黑板上展示運算過程,清晰流暢地呈現思路和脈絡。在講解過程中,沈維孝老師善於將推導過程展示得細緻深入,並在恰到好處的時候以拋出例子、留下思考題等方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讓課堂節奏張弛有度。深入淺出,是許多體驗過沈維孝老師課堂的同學對其課堂風採的第一評價。
「一切以教學效果為重」,這是沈維孝老師對待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在這個原則之下,打磨講義、執著板書,哪怕在疫情期間也不降低課程難度、要求和質量的標準,這一切嚴謹細緻的要素共同構成了沈老師的課堂讓人獲益匪淺的理由。
3
認真負責的育人態度
沈維孝老師課程中的習題課也是其教學育人方法上的一大特色。沈老師以討論課的形式組織習題課,指定同學到黑板前講解題目,自己則和臺下的同學們一起耐心傾聽,並在適當的時候給出引導和評價。這樣的環節設計鍛鍊了同學們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又縮短了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也充分展現了沈老師育人時的認真和負責。在習題課上,沈老師尊重每位同學的發言,不會隨意打斷,總是從講解同學的思路來提出問題和意見,或是以四兩撥千斤式的思維幫助同學們抓住問題本質。若有同學在講解過程中「掛黑板」,沈老師會以點撥引導的方式,循循善誘地幫助同學將思路整理清楚。在這樣的過程中,同學不僅加深了從所學到所用的認識,還在師生互動之間獲得了暖心的關懷。
這樣的關懷充分展示了沈老師對待教學的負責態度,這一態度不僅體現於教室裡的教與學之間,還可見於學業之外、課堂之外。習題課中見到有同學腿腳受傷,不便上臺講述,沈老師便主動用這位同學的講稿幫他上臺講解;若有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之處,沈老師總是在答疑中切中肯綮地梳理出問題的核心和思考方式,以授課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答疑;課程最後,想與沈老師合影留念的同學不在少數,沈老師也十分耐心地配合他們,其親切平易可見一斑。
正是出於沈維孝老師學術、教學上的高水平,對同學們的高要求,以及平易近人的待人態度,讓同學們也親切地將沈老師稱為「微笑爸爸」。這裡的「爸爸」,不僅來自對沈老師的崇拜和嘆服,更與源於諧音的「微笑」聯動,是沈老師對同學們的關心之反映。亦師亦友、高山可仰,對學術、對課堂、對學生,「微笑爸爸」這一稱呼所折射出來的三面,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沈維孝老師在同學們心中是怎樣一位佔據著分量的好老師。
對畢業生寄語
祝賀各位同學即將完成在復旦大學四年的本科學習順利畢業!當前疫情雖然在我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還是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自身和周圍人的安全!
同學們趕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只爭朝夕、敢挑重擔,一步一個腳印地茁壯成長為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
學生薦語
1
鄔崇正
「學術大牛」,「無限接近菲爾茲獎的男人」,「科大神童」,如果說這些是我們這一級對於沈維孝老師最初的印象,那麼在上完老師一學期的實變函數課以後,你會發現大家的評價成了「微笑爸爸」、「大麥茶」,「期末考難死人」……這些評價看似降了不止一檔,但沈維孝老師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無法超越,心目中的好老師非他莫屬!
2
汪鈰達
兩瓶大麥茶,是我對沈老師上課最初的印象。上課板書寫累了或者說累了都會喝上一口,以至於後來不少同學都特地去本超買同款大麥茶。(此處應該有一張大麥茶截圖)
沈老師當時給我們開的課是實變函數,是一門公認不好學的課程。「實變函數學十遍」便是同學們對這一課程的調侃。沈老師那本自編小講義,在囊括了重要基礎知識的同時,將實分析的主要思想脈絡呈現在我們面前。也許這一處理方式放棄了很多枝葉式的知識,但是在遇到一個具體問題的時候,沈老師著重強調的分析想法、思考方法總能很自然地呈現出來。而當我去找老師答疑時,他常常從問題的本質難點開始分析。這種做法也許初遇相當不適,但很多時候問題的本質難點才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3
吳怡傑
如果你對於數學家的印象仍停留在高傲自負、我行我素、「一切皆顯然」,那麼沈維孝老師就是最好的「反例」。他堅持脫稿板書授課,力求讓同學們與他一同徐徐解開實變的面紗;他堅持每兩周辦一次習題課,並且指定同學上講臺講解,對於有疑問的同學他也會親力親為地引導;他堅持用自己的思路講解這門「本科最難」課程,將可測函數與Lebesgue可積這兩個實變中最核心的概念前置,相較於從艱深的測度論切入的傳統教學順序,著實讓學習輕鬆了不少。可以說沈老師對我本科數學的學習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感激不盡!
4
範威
就個人而言,我在上沈老師的課前後的變化是顯著的。在之前的數學課上,我常有偷懶的想法,面對簡單的內容往往一筆帶過,而困難的定理和證明卻不求甚解。而在上了沈老師的課以後,我意識到:如果真正的數學家對於每個定理都要掌握到100%的程度,那我這種初學者有什麼理由懈怠呢?相信同樣受此精神感染的同學絕不在少數。
5
黃明逸
沈老師講課內容翔實,條理清晰,講述定理等各類知識點時會通過板書仔細的展示每一步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的思路更清晰,更流暢。老師修訂的實變講義內容精練卻把握住了各個重點,甚至有一些細節的東西,很適合用來預習複習,整理擴充筆記。除此之外,老師上課時風趣幽默,講述方式能夠充分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每一節課都能給同學們帶來滿滿的收穫。
「一切以教學效果為重。」
沈維孝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仍歷歷在目。
講臺上一瓶大麥茶,清香宜人。
他面帶微笑,板書遒勁而飄逸,
溫和的聲音不緊不慢地仔細講解著每道難題。
他永遠是同學們敬愛的「微笑爸爸」!
供稿丨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編輯丨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吳俊 責編丨經濟學院 劉棟
歡迎關注
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新聞來源:復旦大學微信公號《卿雲歌》,復旦大學學生工作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