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四個觀點,其實是三個觀點加一處引用,都是我十分同意的,所以翻譯來和大家分享。除了四個觀點之外,我還在文末還寫了一些自己對鄧布利多的拙見,不好意思稱之為「有趣觀點」,所以就沒有算到標題裡了
(封面:Dumbledore and the Inferi
圖片作者:Alex McArdell)
閒話少敘,正文開始
為什麼伏地魔只懼怕鄧布利多?
作者:Poseidon7831
時間:Thu Sep 20 2018 UTC
我剛才在看Bryan Seeker的一個理論,他認為伏地魔唯一畏懼的就是死亡,而鄧布利多是死亡的掌控者,因為他曾經擁有過死亡聖器,我對此實在無法苟同。
有些人說伏地魔怕鄧布利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強大的力量,有人說是因為他的智慧,但在我看來,伏地魔真正畏懼的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了解湯姆·裡德爾的人——阿不思。我使用了「湯姆·裡德爾」這個名字,因為「伏地魔」只是人們懼怕的一個代號,而「湯姆·裡德爾」是那個人本身。大家仰望他,卻不懂他,除了鄧布利多。
湯姆天資聰穎,他明白這個世界上唯一值得畏懼的人,就是比他還要了解自己的人。鄧布利多知道湯姆對自己的靈魂做了什麼,他知道湯姆會利用哈利來接近自己,他了解他的弱點,以及湯姆不懂得愛這件事。
伏地魔認為鄧布利多是哈利走到最後的關鍵,這是毋庸置疑的。
鄧布利多和伏地魔在《鳳凰社》中至關重要的對戰。
作者:brahmadhand
時間:Thu Feb 22 2018 UTC
最近在重讀《鳳凰社》,十多年後我才意識到一整個系列中最重要的一場對戰就是《鳳凰社》中鄧布利多與伏地魔的魔法部之戰。並不是因為主角是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巫師,而是因為這場戰鬥對未來事態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讓我們來看看當時鄧布利多需要操心些什麼吧。
與伏地魔決鬥的同時,他還必須保護哈利,防範貝拉特裡克斯,通知魔法部。
他知道魂器的事情,所以還不能殺死伏地魔。
他知道伏地魔因為利用哈利的血復活,而成為了哈利的「假魂器」,他還知道哈利體內有伏地魔的靈魂碎片,也是伏地魔的「假魂器」。通過哈利關於韋斯萊先生的夢,以及他的儀器中冒出的兩條「本質上分離」的蛇,鄧布利多更是確認了自己的猜想。
這一戰他不能輸,更別說是死在那兒——他還沒向哈利解釋預言、魂器和死亡聖器的事。
如果鄧布利多輸了,那麼他失去的不僅是老魔杖,他還失去了讓哈利了解伏地魔的機會。我敢打賭如果伏地魔勝利,那麼他肯定已經打敗哈利,稱霸魔法界。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鄧布利多壓制住了貝拉,還迫使伏地魔逃跑,我認為已經很出色。像bisonburgers說的那樣,這一戰也讓他確定了哈利對伏地魔的思維入侵已經具備了抵抗力。
伏地魔當時的目標就是殺死他最棘手和痛恨的對手——鄧布利多和哈利。然而,戰敗後的伏地魔知道需要把重心從哈利身上轉移向鄧布利多。若他不除掉鄧布利多,是不可能傷及哈利的。
每當我看到有人說鄧布利多是個披著羊皮的狼, 我就想把這段話給他看。
作者:jace_m
時間:Wed Jul 11 2018
「你明白嗎,哈利?你現在看到我那個絕妙計劃的瑕疵了嗎?我跌進了我曾經預見、曾經告訴自己我能躲過也必須躲過的那個陷阱。」
「我不——」
「我太關心你了,」鄧布利多直截了當地說,「我太關心你的快樂了,勝過想讓你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太關心你思想的平靜,勝過關心我的計劃;我太關心你的生命,勝過關心那些一旦計劃失敗可能會失去的生命。換句話說,我的行為,完全符合伏地魔對我們這些懂得愛的傻瓜的預料。
「有什麼可以辯解的嗎?我認為沒有人像我那樣注視過你——我對你的關注超出了你可以想像的程度——你已經受了很多苦,我不願意再把更多的痛苦留給你。只要你此時此刻還活著,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我又何必去管在某個遙遠的未來有大批無名無姓、面目不清的生靈遭到殺戮呢?我做夢也沒想過我會需要照顧這樣一個人。」
鄧布利多主要想表達的是他維持哈利身心快樂的願望,已經超過了他告訴哈利殘酷事實的需要。這樣的一個人,對我來說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定義為「狼」。
一名同志對鄧布利多的想法。
作者:Placebhoe
時間:Thu Oct 4 2018 UTC
最近推特上出現了一大批抵制羅琳使用亞洲女性來飾演納吉尼的言論,我不是亞洲人,所以我不便對此作出評論。但我也看到過不少對鄧布利多同志身份的反對意見,說羅琳在寫完七本書之後才公布鄧布利多是同志,這是在博取認同感,而不是像真正的「基友」一樣把鄧布利多的性取向融入故事裡。
作為一名同志,我認為這樣的批判簡直是胡扯(譯按:原文為utter bullshit🌚)。
我個人認為鄧布利多的性取向未曾在書中被提及反而使他成為一個更好的角色。羅琳不希望鄧布利多被標籤化為「那個同志」。她不是為了「寫同志」而把鄧布利多刻意設定為同志,而是讓這個角色的成就、性格和行動來為其發聲。
在流行文化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同志角色,他們存在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體現一種多樣化。我認為這比起在系列結束之後才提及鄧布利多的性取向,更是一種冒犯。
鄧布利多是一個複雜、睿智而且強大的巫師,這才是這個角色的重點。羅琳未提及鄧布利多是同志是個很棒的決定,因為性取向並非評價一個人的因素。
羅琳讓我們愛上鄧布利多這個巫師,他是同志的事實只為其增色,使他的背景故事更加豐富,而沒有喧賓奪主,讓鄧布利多淪為「角色多樣化」的犧牲品。
我的拙見
鄧布利多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他的複雜性、神秘感和價值觀都符合我對一個英雄的所有想像。他料事如神、有勇有謀,他的存在令人安心。《死亡聖器》更是讓我看到了一個被拉下神壇的、有血有肉的他。我承認鄧布利多善於控制別人的思想;曾經有過不合理的野心;過分保密的偏向也會造成不對等的信任關係,但這些完全不足以影響我對他的看法,畢竟擁有著他的能力,卻沒有濫用以謀取私利,已經是常人所不能及。
我一直比較不平的,是斯內普的一句「你養著他就像養著一頭待殺的豬」竟能激起那麼多人對鄧布利多的仇恨。因為「『王子』的故事」而否定了鄧布利多的一切,就像因為這段有著強烈主觀性的記憶而把處處霸凌學生的斯內普合理化成完人一樣令我費解。
鄧布利多的智慧和能力我們都有目共睹,恐怕沒有什麼人能在擔負同等責任和使命的同時,把事情處理得比他更好。他當然會犯錯,他的力量再強大,也不足以保全所有人。在我看來,他的決策或許不完美,但絕對是當下最好的選項之一。
我們該看到的,不是他沒有讓湯姆·裡德爾改邪歸正、沒有讓斯內普活下來、沒有提早讓哈利知道真相,而是他給了湯姆學習的機會和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給了斯內普補償自己過失的選項,以及給了哈利在成年前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循序漸進的教導。
希望縱觀全局的事後諸葛亮們,能在質問他的同時,記得他也是一個當局者,他和哈利一樣也在一步步接近事實真相。只是比起哈利,他超前得太多,所以更容易給人「他什麼都知道,所以必須什麼都做好」的錯誤印象。
因此,我對鄧布利多沒有抱怨,只有佩服、理解和同情。
Because I’m Dumbledore’s man through and through.
(圖片作者:Laura Price)
今日鄧吹(1/1),謝謝你讀到這裡,希望我們有所共識。如果沒有,也希望你事事順心。
原創翻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但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文章
關於角色的問答——J.K.羅琳:一、二、三、四、五
【格林德沃之罪】看完新預告之後我在期待什麼?
新哈利波特角色扮演遊戲視頻流出!
【HP寫作營】如果老鄧失算,哈利黑化……
誰是學院杯的得分王和扣分王?
魔法所不能及之事
炎炎夏日,來杯冰鎮黃油啤酒解暑吧!
迪倫·皮蓬特的《嚇利·波特》
《哈利·波特》書籍常見問題集錦
湯姆·裡德爾被忽略的童年悲歌
《哈利波特》對稱理論
霍格沃茨之戰回溯理論
詹姆·波特不是混蛋的理由
易燃易爆話題:淺談斯內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