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房價10年高燒不退(記者觀察)
「打房」只是溫柔一擊
臺行政當局認為,房市只能軟著陸,主管官員表示,不會以「打房」來看待和解決高房價問題,而是希望相關「部會」規劃多元的解決方案,讓房價合理化。目前提出的路徑,很多只有「思考方向」,打擊力度不大。
但臺灣的房屋政策蠻有特色。臺「內政部長」陳威仁說,他們推出富麗農村、風情小鎮構想,希望年輕人可回到鄉下從事觀光休閒旅遊或農村耕作,引導他們到小鎮發展,減少人口集中都市。他認為「壓抑房價,不易用政治手段去做」。當局考慮的是,如何讓經濟能力弱者住得起房,例如實施租金補貼、提供合宜住宅、青年住宅等。專家認為臺灣還是要增加土地、住屋供給,多興辦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建設以出售為主的「合宜住宅」(價格約為周圍房價的七折)。
另一方案是動用租稅手段遏阻炒作,當局正在研商提高非自用房屋的稅率。據報導,財經當局將向臺北市政府提出三大建議:擴大「豪宅稅」的實施範圍、調高房產稅基、對非自住房屋加重課稅。
加稅爭議很大。很多人認為,推出「特別稅」是打擊囤積的妙招。無殼蝸牛聯盟發言人呂秉怡呼籲,政府應全面啟動房地產稅制改革,不要像以前那樣,聲稱改革,最後無疾而終。但開發商反對稅改。建商們說,今年房市景氣差,成交大不如前,房屋稅不能說調高就調高,因為加稅的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還有人說,房價暴跌恐將引起本土金融風暴,建設公司、銀行受激烈衝擊,讓困頓的臺灣經濟更形萎縮。而且,臺灣習慣上幾萬塊錢的房屋稅,即使漲它3倍,對房市獲利動輒十萬百萬來說,影響有限!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來,抑制房價這項綜合的社會工程,在臺灣同樣難度大,按下葫蘆起了瓢。
(本報臺北4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