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版「小湯山醫院」「電保姆」黃國兵:那碗媽祖面先欠著 等我...

2020-12-22 人民網福建頻道

資料圖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供圖

「現在是艱難時刻,我們班組共產黨員劉峰、小李他們都衝在前頭。我是班長,今年馬上要遞入黨申請書了,我不上誰上?那碗媽祖面幫我塞冰箱,回頭電話聯繫!」黃國兵關上車門,一腳油門往村頭駛去。

黃國兵,莆田公司工程公司城區線路班班長,1976年出生,1994年工作至今已經26年,他父母已年逾70歲。黃國兵夫婦育有一個兒子,在莆田市礪青中學讀高三,正在全力衝刺高考。

「我很擔心。」吳素蓮在電話裡說道。

「我知道啦。口罩戴了,防護措施也有了,沒關係的,施工一結束我就補休回去陪你們。」大年初二晚上,黃國兵一邊在電話裡安慰妻子,一邊在電腦上倒排著施工計劃。

1月27日天一亮,黃國兵就在附屬醫院新院區不停地忙碌起來,申請施工手續、儲備前期物資、施工人員安全檢查、工程任務協調……

在施工現場,共產黨員服務隊的紅馬甲、旗幟隨處可見,國網莆田供電公司成立了現場臨時黨小組,人員來自營銷、分中心、工程公司等多個黨支部。50多名電網施工人員戴著口罩,緊急加快環網櫃、變壓器等土建基礎施工,挖掘機、運土車、吊車、運貨車等近30部車輛在現場來回奔波,從早上7時多一直忙到晚上23時多。

為了及時保障供電,黨員服務隊主動加壓,倒排進度,將原定15天的工期壓至6天,計劃敷設高低壓電纜2000米、MMP管4500米,新設環網櫃2臺、箱式變壓器4臺,總容量2030千伏安,預計2月1日就能讓莆田版「小湯山醫院」通上電。

(責編:陳楚楚、吳舟)

相關焦點

  • 一碗媽祖面,新年新祈願
    媽祖平安面也叫媽祖面,是福建省莆田市沿海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 媽祖面更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媽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
  • 媽祖在我看來是鄉愁,是日常生活,是一碗細細的長壽麵!
    說不上是窗外雨後淡淡的梔子花香,還是媽祖面上紫菜條散發的勃鬱的青氣,亦或是媽祖面那悠長且柔韌的觸覺。對於我這種生活在別處的人,故鄉還是從媽祖面說起,那線面的長絲從時間的那頭纏綿著,纏綿成似水的柔情,纏綿成剪不斷、理還亂的故園情結。所以當我一看到那細細長長的媽祖面就洋溢著一股鄉情的親切。
  • 一碗媽祖面 三十五載海峽情
    中新社福建莆田6月9日電 題:一碗媽祖面 三十五載海峽情  作者 林春茵  隔了35年,蔡輔雄依然記得當年那碗媽祖面,麵筋白亮,最香的佐料是花生和豬油。  在福建湄洲島近期舉行的媽祖文化活動周上,75歲的蔡輔雄作為臺灣北港朝天宮副董事長,前來參加活動。35年前,他成為兩岸關係解禁後的首位寶島朝聖客。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傳播媽祖文化實現新突破
    中新網莆田1月23日電 (曾潔瓊)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是牽繫兩岸的重要紐帶。作為「媽祖故鄉」,近年來,福建莆田圍繞媽祖文化的傳播工作做足了文章。  記者23日從莆田獲悉,為了讓媽祖文化得到更多人的了解、認識,莆田市從傳播方式、傳播載體、傳播內容三個方面入手,實現媽祖文化傳播的新突破。
  • 你吃過媽祖面嗎?
    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燻後滷的獨特方法烹製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滋味鮮美可口,其製法與口味均獨具一格,因而全縣聞名,故稱「無為燻鴨」。後來傳至各地,到清末已聞名全省,銷往各地,成為安徽最喜愛的特色菜餚之一。
  • 海內外3000多名信眾聚首媽祖故裡福建莆田同謁媽祖
    原標題:海內外3000多名信眾聚首媽祖故裡福建莆田同謁媽祖 圖為臺灣星雲法師弟子、臺灣佛光寺副主持慧倫法師出席活動 林劍冰 攝   中新網莆田12月31日電 (林劍冰 林勝奕)31日上午,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暨賢良港天后聖殿竣工慶典儀式在福建莆田賢良港隆重舉行
  •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與媽祖廟的民俗與傳說
    全世界凡有華人居住的沿海埠頭幾乎都建有媽祖廟,大約有3000多座,而湄洲島的媽祖廟是祖廟。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媽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在湄洲島。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景觀。相傳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那天,林默羽化成仙,白日飛升,因此民間稱她為「龍女」、「神仙」,歷代尊其為航海保護神。被歷代王朝敕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福建莆田湄洲島渡輪碼頭。
  • 發現你所在又不知道的美,「媽祖的故鄉」福建莆田
    福建·莆田 湄州島嶼莆田湄洲島,媽祖的故鄉,傍晚景色迷人。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拜媽祖,祈求保佑一帆風順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臺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據《世界媽祖廟大全》提供的最新數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
  • 莆田北岸:兩岸攜手,媽祖健康城蓄力崛起
    經過一年多的企劃和建設,媽祖健康城現已拉開框架,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眾多海內外醫療機構和團隊前來投資興業。  莆田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媽祖健康城建設。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指出,要立足媽祖文化等獨特優勢,加快媽祖文化與健康產業融合,促進媽祖國際健康城建設,打造兩岸醫療健康產業合作試驗區,打響醫療健康國際品牌。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與臺中縣共促兩地港口直航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與臺中縣共促兩地港口直航 2008年10月30日 0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莆田十月二十九日電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2020年12月03日 08:44: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福州12月2日電(記者 許雪毅)記者從「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獲悉,「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正不斷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 莆田: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在媽祖文化公園舉行
    原標題:莆田: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在媽祖文化公園舉行媽祖文化公園東南網莆田5月9日訊 為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弘揚媽祖文化,5月8日,來自荔城區北高鎮東皋村的村民和莆田各地媽祖信眾在媽祖文化公園同謁媽祖,共祈平安。
  • 莆田湄洲媽祖首次分靈蘇利南 已遍布五大洲35個國家和地區
    _01"'; var _SO_SUBMIT_ = 'value="本網搜索"'; 莆田湄洲媽祖首次分靈蘇利南 已遍布五大洲35個國家和地區 2016-12-0608:45  李向娟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靜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
  • 莆田人大年初一的早上,吃的是媽祖面!
    在製作過程中,可拉長至數米,是麵食類中長度最長的面,故名為長壽麵,有著長命百歲的寓意。製作媽祖面不僅要看時間、天氣,還要注重水源。水源的好壞也決定了線面的口感。好的媽祖面都是使用山泉水製作。因為泉水的甘甜以及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為手工線面的製作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總之,媽祖面的製作過程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
  • 媽祖面線的新吃法,面線雞蛋餅,鹹香可口,帶來一天的好心情
    櫥櫃裡取出一小捆面線,這是老家莆田帶來的媽祖面線,手工拉制,萬分Q彈,久煮不爛。媽祖面線又名長壽麵、月子面,可想而知,老人吃的、產婦吃的,肯定易消化,營養又美味。媽祖面線有點鹹,煮起來的面線會散發著太陽暴曬的鹹鹹面香。
  • 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分靈廣西省桂林榕津街天后宮
    _01"'; var _SO_SUBMIT_ = 'value="本網搜索"'; 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分靈廣西省桂林榕津街天后宮 2017-01-04 13:2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靜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
  • 平日每天吃的媽祖手工面,一文介紹詳細製作過程
    從古代至今,媽祖面在莆田這座城市就有著特殊的地位,最早開始在宋代,媽祖面就已經悄悄出現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如今,白事,喜事,逢年過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現如今,媽祖面的現狀並不樂觀,由於現代機械化製造對媽祖面加工的衝擊,再加上傳統手工面費時耗神,能靜心學習並且加以傳承的人日益減少,長此以往,這門獨特的手藝在百年之後將後繼無人。手工媽祖面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多樣。完整的線面加工,有十幾道工序。
  • 莆田:頂著媽祖光環 文創產業起跑
    東南網11月30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林劍冰 文/圖)11月初,在莆田湄洲島舉辦的「最湄洲·最媽祖」文化旅遊伴手禮精品展上,琳琅滿目的媽祖文創產品讓人大開眼界:印有卡通媽祖形象的冰箱貼、可以DIY染色的Q版少年媽祖公仔、栩栩如生的白瓷媽祖雕像、結合莆田木雕技藝的平安掛墜……據主辦方介紹,這次共展出了1000餘件媽祖文創產品,
  • 「莆田非遺周」亮相三坊七巷 媽祖供品講究多
    由麵團、水果等製成的120道精緻的媽祖供品,令人稱嘆「莆田非遺周」亮相三坊七巷 媽祖供品講究多活動當天,「莆田非遺博覽周」也亮相福州三坊七巷。據文峰天后宮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介紹,文峰天后宮媽祖供品是民間傳統的敬神獻禮的食品裝飾造型藝術,俗稱「媽祖筵桌」。其配套和擺序格式相對固定,必備花、果、茶、酒、面、飯等。現場展示的供桌就由文宴、武宴和海景等部分組成,4位傳承人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製作完成。
  • 從「娘媽」到「媽祖」:說說「媽祖」名稱的由來!
    比如,大家都知道「媽祖」,可多數人卻並不知道「媽祖」名稱的由來。前些天,有人因工作需要,向我詢問答案,我做了十分簡略的說明。今天,「阿朱講媽祖」乾脆就這個問題詳細解釋一下吧!有一位廈門文史專家曾撰文,認為「媽祖」名稱首先出現在澎湖地區的閩南遷臺人群之中,是對湄洲祖廟神祇的嚮往與追慕,意為「所有分靈娘媽之祖」;隨後便在臺澎信眾中傳開並普及到閩南和粵港澳,近代漸漸在大陸被學者和廣大信眾所接受,約定俗成,於是統稱「媽祖」。我同意這位廈門文史專家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