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經濟一直在下行狀態,企業在供給側改革的浪潮中倒閉了一波,在環境整治過程中又倒閉了一波,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創業景象。
投資小、門檻低、見效快的街邊小店成了求生的首選,在居高不下的房租下,有電商競爭的各種服裝店、五金店等接二連三的關門轉讓。大致是因為電商無法解決即時性消費的原因,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生活的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供需關係發生了強烈的變化,明顯的供大於求。
最近因為要為一款飲料做市場調研,走訪了許多便利店,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的經濟環境下,為什麼有的舉步維艱,有的卻賺得盆滿缽滿,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
地段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沒法避開,所有開店的人都知道,選址是關鍵的關鍵。今天談的不是常規的選址問題,而是隨著城市發展,經濟中心遷移,原來處於黃金地段的店鋪位置也應動態發展,不能盲目地只顧眼前繁榮。
這次調研的是個三四線的小城市,可能是土地不值錢的原因,各大地產商都在跑馬圈地,不停的蓋住宅小區和商業區,一個地段的繁華也就幾年,根據經銷商提供的數據,很大一部分便利店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只有個別有憂患意識的店家,在順風順水的時候還在不停的關注新的樓盤和商業區,提前做好布局,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
走訪過程中發現的因為地段影響生意的便利店,有的是因為工程結束,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撤離,還有的就是原本繁華的商業街沒落,人流都被引向了新的繁華地段。
客情
在物質過剩的當下,便利店售賣的產品都是同質化的,渠道也有可能是一樣的,同在一個小區門口,為什麼有的賓客滿門,有的卻無人問津,核心在於良好的客情。中國是人情化的社會,客情的維護不僅僅是質優、價廉、貨全,更重要的是用心。
店主發自內心的服務於顧客,通過一些小的細節,比如代收快遞、通過微信提前備好需要的貨物、送貨上門等等,小區的業主慢慢都成了熟客,成了熟人、朋友,這樣的小店生意一定好於那些只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便利店。比如連鎖便利店,店員拿工資上班,而且是經常流動的,所以沒能與小區業主建立強關係,很多生意不溫不火,競爭不過小小的夫妻店。
環境
便利店提供給大家的,主要是和吃相關的貨物,生鮮、調味品、菸酒、即食品等,有的小店窗明几淨,貨架、收銀臺每天打掃,讓人有很愉悅的購物體驗,一直在談消費升級,不僅僅是賣的產品檔次在升級,購物的環境也是升級的一部分。
人們對食品安全已經有了很高的認識,不再只是想買物美價廉的好東西,食品儲存、流通的環境是否會造成汙染,也成了消費的關注點。有些便利店,今天到的新菜旁邊,還留存著不知道哪一天的爛菜葉;冬天飲料滯銷,表面都有了一層浮塵;水果區到處是顧客取下的隔離紙,環境甚至趕超清晨的批發市場,在這種環境下,回頭客自然越來越少。
以上就是走訪過程中總結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正在開或者想開便利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