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是「最底線的民生保障」,山東持續完善低保申請對象認定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力爭讓每位困難群眾都享受到政策保障。
正在濱州市濱城區北鎮街道為民服務大廳申請低保政策的,是單親母親範俊花。20歲的女兒因腦血管畸形,花了十幾萬治療費,這讓月工資只有2000元的範俊花不得不借債為女兒看病。
「家裡欠了幾萬元,一直想辦低保,街道辦事處知道以後上家來和我說這個政策,這個政策很好。」濱州市濱城區北鎮街道居民範俊花告訴記者。
按以往政策,範俊花家庭月人均收入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無法申請低保。2018年10月開始,山東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按規定適當扣減。
濱城區北鎮街道辦事處民政所工作人員高秀明說:「像範俊花這個家庭來說,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孩子住院花費十幾萬元,家庭剛性支出每天在5、6百塊錢左右,她現在完全符合這個支出型貧困家庭。」
不僅被納入保障範圍,讓範俊花沒想到的是,她只需提供身份證和一份核對授權書,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低保申請。她的便利,得益於山東全面推進的「放管服」改革。
濱州濱城區民政局副局長單金光告訴記者:「將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到這個鄉鎮街道以後,將辦理時限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通過再造社會救助流程,打造便民服務模式。」
低保申請後,再經過核對經濟狀況、線下入戶調查、審核、審批、公示,下個月,範俊花就有望領到低保金。
「拿到低保以後,醫療(社保報銷後自費部分,低保戶二次報銷)也可以報70%,大大減輕我的負擔了。」範俊花告訴記者。
山東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張子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不斷織密扎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