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造出特斯拉的馬斯克,從讀這本書開始吧

2020-08-21 閱讀創業讀書會

你可能不信,矽谷的商業英雄——谷歌的拉裡·佩奇、特斯拉的馬斯克有一個共同的偶像——費曼。費曼是物理學教授,獲得過諾貝爾獎,善於風趣地講述物理學知識。

這些商業英雄崇拜費曼可不僅僅是想找點樂子,他們看重的是科學思維。


馬斯克是商業上的連環贏家,幾次創業都大獲成功,他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科學思維模型,他說:「當你想要做一些新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應用物理學方法,物理學真的能夠弄清楚如何發現違反直覺的新事物,就像量子力學。」


年輕人要趁早掌握科學思維模型,廣泛閱讀科普書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值得閱讀的經典科普書很多,其中有三本名列前茅,應該放在必讀書單的前列。

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與猜想》:跨學科、集大成的神作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科普書,很多讀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這本《從一到無窮大》。這本70多年前初版的書依然穩居科普書金字塔的塔尖,從科學大師到青年學子再到科學的門外漢,讀者從世界各處發出的讚嘆至今不絕於耳。2018年開學季,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把這本書作為伴手禮隨錄取通知書一併寄送清華新生,推薦之殷可見一斑。



這本神書「神」在哪裡呢?

一般科普書通常只是介紹某一個學科,甚至細微到一個學科的某一個分支,而這本書卻廣泛涵蓋了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諸多領域,一針見血地介紹了各個學科的核心問題,如相對論和四維時空、原子物理、基因、星系等等。

這本書可以從小讀到大,通俗卻內涵豐富,作為入門讀物最好不過。

相關焦點

  • 從特斯拉上天到破產,看馬斯克的逆天營銷秘密
    那馬斯克本人是怎麼回應的呢? 你說老子破產了是吧,好吧,那就破產吧。 他在Twitter 上宣布特斯拉已經破產。 傷心欲絕的馬斯克醉倒在一輛Model3旁邊,胸前舉著一個牌子,配文:Bankwupt!(破產!)
  • 馬斯克喊話特斯拉「刺頭」股東:你們去買福特股票吧
    【TechWeb報導】4月13日消息,昨日有外媒報導特斯拉部分投資者批評該公司的治理情況,這似乎惹怒了特斯拉CEO馬斯克,他在自己的推特帳號上喊話這些「刺頭」投資者,稱他們應該去買福特的股票。
  • 馬斯克:特斯拉曾想賣身蘋果但庫克拒了 那時市值僅現在10%
    來源:澎湃新聞馬斯克:特斯拉曾想賣身蘋果但庫克拒了,那時市值僅現在10% 當地時間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自己曾與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
  • 又「玩」特斯拉又「玩」龍飛船 馬斯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馬斯克毫不掩飾自己的執著和傲嬌。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和員工們經營著價值百億美元的業務。SpaceX公司估值已超過300億美元,特斯拉今年超過福特、通用汽車等老牌公司,成為最有價值的美國汽車製造商。馬斯克本人的身價也達到350億美元左右。他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外界一直在尋找答案。
  • 特斯拉員工自述:馬斯克激進冰冷,特斯拉猶如邪教
    現在還是有很多讓人早上很想起床去工作的挑戰,所以我並不想走。如果辭掉Tesla的工作,我也不想再給任何人賣我的時間打工了,因為這份工作除了讓人在事業上飛速成長,給我最好的啟發可能就是生活還有工作都要有信念感吧。
  • 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成功秘訣?
    特斯拉CEO馬斯克「給大伙兒一個真誠的建議,少花點時間在會議和PPT以及財報上,多花點時間在工廠、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客戶。我相信很多人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我建議他們後退一步問問自己,我們的產品非常出色嗎?可能不是,那你會怎麼做才能讓它成為很棒的產品呢?其實讓你的產品更好才是重要的。」
  • 科技狂人特斯拉:馬斯克的精神偶像
    他 是馬斯克的精神偶像,風靡全球的特斯拉電動車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是未來——尼古拉·特斯拉傳》就記述了特斯拉11次被提名諾貝 爾獎,9次讓賢,2次拒領的傳奇一生。他是馬斯克的精神偶像馬斯克說:「12歲時,我讀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傳記,淚流滿面。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我一定用特斯拉的名字。
  • 馬斯克暴富效應:跟著特斯拉在中國吃肉?
    懂財帝原創 · 作者|小松從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暴漲近300%,已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車企。受益於此,馬斯克財富大漲。今年3月,馬斯克身家尚不足250億美元,在富豪榜上排名第31位。截至7月20日,馬斯克個人淨資產超過740億美元,超過巴菲特、史蒂夫·鮑爾默排名第5,成為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億萬富翁。「我真的不在乎這些數字的起伏,真正重要的是製造人們喜愛的優質產品。」對於馬斯克而言,特斯拉能否受到消費者青睞似乎比股價的漲跌更為重要。
  • 馬斯克與特斯拉的「眼中釘」,你應該了解的Lucid Motors
    當然,咱心裡也都明鏡,如今造車新勢力在宣傳上不都是這套路嗎,「電動機誇完電池誇,外觀誇完了科技誇,動不動就對標一下人家特斯拉」。而我們這次要聊的Lucid Motors,這個半路出家的電動汽車公司也有幸成為了特斯拉「芸芸競爭對手」中的一家,不過對於特斯拉來說Lucid Motors可不僅僅是競爭對手,更是馬斯克的「眼中釘、肉中刺」。
  • 全美「示好」特斯拉,瘋狂州長給馬斯克建了一座雕像
    特斯拉最終從內華達州獲得了13億美元的一攬子優惠計劃,這是該州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也是當時美國15筆最大的一攬子計劃之一。 這種方法非常有效,事實上,它還引起了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關注,並成為亞馬遜尋找第二總部(HQ2)所在地所採用的方式。
  • 馬斯克最新專訪:我知道要賺錢,但我更想做一輛我熱愛的車(全文翻譯)
    馬斯克:當時我把我的孩子們抱上了車,我當就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造兩個向著後面的座位,好讓我可以在車裡照看孩子。但誰能造出一輛 7 座還帶前備箱的轎車來呢?這聽起來太不現實了。所以最終我們決定造一輛參數上很瘋狂的車,造一輛大家都覺得我們造不出來的車。
  • 馬斯克:特斯拉股價太高了,我要賣豪宅
    (筆者聽記)「如果人們想呆在家裡,那沒問題,他們應該允許待在家裡。但如果他們被強迫待在家裡且不能離開,一旦出門會被逮捕,這樣與法西斯有何不同呢?這不是民主,更不是自由,請歸還美國人民的自由。」註:關於這部分不作過多解釋,簡單來說就是「防疫手段」和「生存下去」之間的平衡,取哪個極端都是錯誤的,自己體會。
  • 特斯拉兵臨城下,馬斯克「舉起了刀」
    事後,絕大多數自媒體都用這個標題來總結這場罕見的大佬對話: 「馬斯克狠狠地給馬雲上了一課」 至於是否真的是在「上課」,吃瓜群眾莫衷一是。
  • 馬斯克自曝正研發迷你特斯拉:能塞進一名成年人-馬斯克,特斯拉...
    Radio Flyer是特斯拉專為兒童打造的一款玩具電動車,目前已經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售。該車基於Model S的外觀造型設計,可乘坐一名3-8歲的兒童。近日,有網友在Twitter上向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詢問,Radio Flyer什麼時候推Model X的版本,沒想到,意外得到了馬斯克的回應。
  • 特斯拉股東要求增加董事會控制權 馬斯克:去買福特股票吧
    蓋世汽車訊 據路透社報導,特斯拉投資者要求特斯拉增加兩名獨立董事會成員(與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毫無關係),以防出現無效的群體動力。當地時間4月10日,包括加州教師退休基金、英國基金管理公司Hermes Equity Ownership Services和CtW投資集團在內的五家投資集團寫信表示,特斯拉應該每年對董事會成員進行選舉。信中寫道,「鑑於公司正向上市公司慢慢轉變,首次募股時管理結構和實施將會慢慢與公司戰略保持一致。但是,從首次募股之初到現在,特斯拉七名成員的董事會結構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
  • 是誰,讓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
    馬斯克,一直被稱為美國科技界的鋼鐵俠。他特立獨行,而特別的人往往會成為頂層人士之一,卻絕對做不到第一。所以馬斯克一直是美國頂級富豪之一,但從沒有人將他與首富聯繫在一起。2021年1月7日,世界首富易主,馬斯克,憑藉特斯拉瘋狂暴漲的股票,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
  • SEC 23 頁起訴書全文:禁止馬斯克擔任特斯拉CEO
    16、馬斯克曾經抱怨稱,特斯拉不公平的成為了賣空者的目標,並預測賣空者將被「燒死」。比如,2018年5月4日,馬斯克在Twitter上寫道:「哦,這個世紀的短暫燃燒即將到來,火焰噴射器應該會及時到達。」
  • 特斯拉背後的男人:埃隆馬斯克,玩火箭的狠人
    這是一家為新聞機構開發在線內容出版軟體的公司,連當時的《紐約時報》和《芝加哥郵報》都成為了馬斯克兄弟的客戶。後來,當時還是巨頭的康柏公司以3 .07億美元的現金和3400萬美元的股票期權收購了Zip2公司。馬斯克賺了2200萬美元,成為了千萬富翁。隨後,馬斯克又成了在線金融服務和電子郵件支付業務公司:「X.com」。
  • 特斯拉有意搬入得州 馬斯克打的什麼算盤?
    特斯拉CEO馬斯克與加州的緣分可能因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走到盡頭。 因不滿加州政府在疫情封鎖期間對特斯拉的停業命令,馬斯克揚言離開加州。他隨後稱出售了位於加州所有的房產,並在德克薩斯州大舉拿地建廠,成為得州名副其實的一張「王牌」。
  • 按馬斯克的說法,我們馬上就買不到特斯拉了?-虎嗅網
    但在今年4月23日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投資者日」上,馬斯克卻把自己陷入了這樣一個矛盾的怪圈裡。馬斯克在前幾天宣布刪除了自己的推特帳號,估計是閉關想答案去了,而今天,他就在推特上給出了最終答案:等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時候,特斯拉將不再對普通消費者銷售車輛,至少不再以如今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