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腦動脈瘤破裂,差點帶走31歲二孩媽媽

2020-12-22 瀟湘晨報

31 歲的張女士怎麼也沒想到,聽起來無比遙遠的腦動脈瘤破裂,會突然毫無徵兆地降臨到如此年輕的自己身上。一波三折的驚險,昏迷中的她並不清楚,但家人心急如焚。當地醫院手術做了一半,卻因難度太大被迫中止。

昏迷、腦梗、絕望,轉機、希望 ……" 是段主任團隊給我們整個家庭帶來了新生。" 張女士的姐姐口中的段主任,是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腦血管病外科主任段傳志教授。

頸內動脈瘤破裂命懸一線

汕頭的張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家幾口幸福美滿。然而,3 月 1 日,她突然開始嘔吐,並伴隨劇烈的頭痛、四肢抽搐,緊接著陷入昏迷。家人趕緊將她就近送往附近醫院,被診斷為左側頸內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於是緊急進行血管內栓塞治療。

可情況遠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由於動脈瘤角度過於刁鑽,彈簧圈微導管始終無法到位,手術醫生改放支架,試圖覆蓋動脈瘤頸以減少動脈瘤內血流,降低出血風險,不料事與願違。彈簧圈與支架都不行,當地醫生束手無策。

病情越來越兇險複雜,不願放棄的患者家屬輾轉廣州多家大醫院求助,得到的答覆幾乎如出一轍——難度和風險太大。經多方打聽,各種消息源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分會主任委員、珠江醫院腦血管病外科主任段傳志教授。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家屬來到珠江醫院。

" 我們再搏一搏 "

了解了詳細病情,段主任的分析同樣不樂觀," 情況太複雜,確實很棘手。"

張女士所患的,是典型的血泡樣動脈瘤,瘤體小,但瘤頸很寬,瘤壁薄,極易破裂引發急性瀰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死亡率極高。

除了動脈瘤朝向角度刁鑽,更關鍵地的是,上一次手術植入的支架,進一步阻礙了動脈瘤栓塞的通路。唯一機會就是穿過支架的網孔,找到動脈瘤頸口,到達動脈瘤內,進行微彈簧圈栓塞。術中微導管和微導絲對動脈瘤壁的任何刺激都可能導致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病人昏迷多日,腦內大量出血,已經開始有大面積腦梗塞跡象,即使出血的動脈瘤能夠栓塞,也不一定能清醒過來。

除了這個已經破裂過一次的動脈瘤,患者左側椎動脈還有一個大的夾層動脈瘤,猶如 " 不定時炸彈 ",同樣隨時可能破裂出血。

" 段主任,情況我們了解了,就等您一句話,我們這病人還能不能治,如果您都說沒希望了,我們就徹底放棄了,回去就辦理出院,不想讓病人再受罪了。" 看著異常堅定的家屬,段傳志主任沉思了片刻,說:" 轉過來吧,我們再搏一搏!"

" 感謝你們,我還能過母親節 "

3 月 5 日,張女士轉入珠江醫院,完善術前檢查,第二天,段傳志主任團隊為她實施了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先從大腿根部穿刺股動脈約 2 毫米的穿刺口,置入微導管,沿著全身相通的血管向動脈瘤進發。

術中,直徑不到 1 毫米的微導管像走迷宮一樣,沿著複雜的血管網絡到達腦內,如 " 穿針引線 " 一般艱難地穿過顱內支架的網孔,唯一的通路被打通了!接下來,微導管又精確地穿過動脈瘤頸到達動脈瘤內,填充彈簧圈成功將其栓塞。

4 個多小時的手術,猶如 " 刀鋒上的芭蕾 ",雖然艱難,總算順利,動脈瘤再次出血的風險解除了。術後經過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和一系列對症處理,張女士奇蹟般地甦醒了,一個月後,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經過 2 個月的康復,5 月 8 日,張女士再次入院。段主任團隊將她腦中的另一個 " 不定時炸彈 " ——左側椎動脈動脈瘤成功栓塞,顱內出血的風險徹底解除。

" 妹妹的命,是段主任的團隊撿回來的,特別替兩個孩子感謝他們。" 張女士的姐姐說。5 月 10 日,母親節,還在病房術後康復的張女士接到了孩子撥過來的視頻," 媽媽節日快樂,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們想你。"" 乖,媽媽很快就回來了,很快啊。"

從絕望到新生,即將出院的張女士和家人為段主任團隊送上錦旗," 感謝你們,我還能繼續過母親節。" 張女士滿懷感激地說。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腦動脈瘤破裂的後遺症有哪些?
    在臨床當中動脈瘤破裂的後遺症是相對比較嚴重的狀態,遺留最常見的就是頭痛和頭暈的表現,是與動脈瘤的破裂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對於一些抵抗力相對較差的情況。因為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造成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會經常造成顱內的頭痛表現。
  • 不管懷一孩、二孩,產檢一次也不能漏
    通訊員劉坤維 攝湖北一位農婦懷孕近26周才去產檢,發現胎兒竟紮根宮外,腹內籃球大的「定時炸彈」威脅媽媽生命。10月21日,武漢協和醫院產科主任鄒麗教授團隊完成一例國內罕見的腹腔妊娠「拆彈」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一些農村或偏遠地區孕婦、懷二孩媽媽,忽視產檢或漏檢,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令人遺憾。」
  • 最近生二孩的媽媽比初產婦還多
    生二孩的產婦佔了2/3  「生二孩的產婦佔了2/3,生第一胎的反而成了少數。」市人民醫院產科護士長餘麗華說。這種趨勢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之前幾年,生二孩的產婦(農村戶口或其他政策允許的情況)佔了大約1/3,而從去年初開始,這個數字緩慢上升。去年七八月份明顯多起來,從懷孕時間來看,與「單獨二孩」政策出臺的時間剛好吻合。
  • 39歲血栓媽媽「拼命」生二孩 隨時有生命危險
    在浙江,2014年初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今年年初又全面放開二孩。當媽媽是每個女人的權利,但在丁慧青看來,有些大齡媽媽為了要二孩,隱瞞不利於懷孕的病情,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記者 賀豔  39歲產婦下肢靜脈血栓  剖宮產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林女士今年39歲,這已經是第二胎了。據她自己介紹,在31歲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剛生完沒幾天,就患上了下肢靜脈血栓,當時在右腿放了支架。
  • 一患「血泡樣」腦動脈瘤中年男子 在上海獲得成功救治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9月11日報導:一位外省中年男子因患「血泡樣」動脈瘤差點丟了生命,好在經上海醫生全力搶救而獲得第二次生命。  今年40歲王先生,一天飯後突發劇烈頭痛,伴有噁心、嘔吐反應,但神志尚清晰,沒有大小便失禁,送到當地醫院檢查頭顱CT提示腦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疾病絕大多數都是腦動脈瘤破裂引起,醫生建議立即住院觀察。通過朋友了解到位於上海浦南醫院神經外二科的冬雷腦科醫生團隊能治療這種疾病,家屬要求馬上轉院。  經2小時的車程後患者安全轉運至上海浦南醫院神經外二科。
  • 湖南二孩媽媽遇上兇險的「宮角妊娠」
    4月20日上午,32歲的歐女士因「宮角妊娠」在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產科順利剖宮產下一體重為1.9kg的健康男嬰,結束了忐忑不安的孕期。醫生們不禁驚嘆,遇見如此罕見而兇險的「宮角妊娠」,卻能懷孕至34+6周,母子平安,實屬不易。去年9月,32歲的歐女士欣喜的發現自己懷上了二孩。
  • 上海「腦動脈瘤專題研討會」在浦東舉行
    東方網通訊員浦欣4月4日報導:為提高上海神經外科腦血管病的診療水平,加強上海神經外科醫師在腦血管診治領域與市內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更好了解國內外新進展,日前,由世界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美國杜克大學Fukushima教授發起,由上海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與世界頂級醫生集團共同舉辦的「腦動脈瘤專題研討會」在上海浦東新區浦南醫院科學會堂召開
  • 二孩時代,如何規避生育風險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彭芸2016年12月31日凌晨1點,浙江紹興嵊州市婦幼保健院接收了一名43歲、全身浮腫、羊水破裂的高齡產婦田女士,醫院為田女士實施了剖宮產手術後孩子出生,產後田女士大出血,僅10分鐘出血1000毫升並休克……幸運的是,經醫護人員整整21個小時跨年度不間斷搶救,生命危在旦夕的產婦最終從
  • 去哪裡治療腦動脈瘤?
    核心提示:  去哪裡治療腦動脈瘤?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過去人們稱之為先天性腦動脈瘤,事實上先天性腦動脈瘤佔腦動脈瘤的70%~80%。近些年患者人數在不斷增加,這種疾病也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 全面二孩,姍姍來了
    一孩: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的獎勵沒了,對失獨家庭的扶助條款差點被拿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雖保留,但也只是適用於以前的「老人老辦法」。從2015年初,小道消息就已到處瀰漫,先是說5月放開,後又傳出是年內放開,國家衛計委兩度「闢謠」,口徑可謂滴水不漏:積極做好研究論證工作,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調整完善。除了時間對不上,傳言最終還是被證實了。
  • 「全面二孩」經濟學:二孩產業鏈「錢景」廣闊
    好好的媽媽在8年前生下她後,又在去年8月生下弟弟仔仔。當你還在糾紛「生不生老二」的時候,一大批人已經盯上了「二孩的錢包」: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以來,已帶熱了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婦產醫院 二孩媽媽佔了一半床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周年,婦產醫院的忙碌是顯而易見的,記者從市內多家私立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了解到,二孩媽媽幾乎佔了產婦數量的一半。產婦數量激增,成都新生堂婦產醫院將開設一家分院,以解決產婦的激增。
  • 38歲二孩媽媽累成「腰突」 疼痛科專家支招一坐一蹲間護腰要訣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譙玲玲、童勝雄)由於長期一個人帶倆孩子,累得腰椎間盤突出,對於38歲的二孩媽媽秦女士來說,最平常的走路彎腰均變成苦差事。近日,秦女士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接受了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 女子唱了這首著名歌曲,沒想到頭疼、噁心,還差點丟了命
    今年 55 歲的張女士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歌飆高音更是拿手好戲沒想到因為唱了一首飆高音的經典歌曲《青藏高原》令她差點丟了命到底怎麼回事呢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唱歌,尤其擅長唱高音。醫生檢查發現,造成張女士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於是立即給張女士安排了手術。手術後張女士恢復良好,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而直到這次險情發生,張女士才知道自己腦內長了一個動脈瘤,而且還因為唱歌飆高音,顱內壓力升高,導致動脈瘤破裂,險些丟了性命。
  • 養孩成本較高 成都超六成職場媽媽不想生二孩
    ■天府早報記者冷宏偉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在職場中打拼的成都媽媽們,如何看待這一項政策呢?智聯近日發布2017年成都地區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成都本地一半職場女性尚未生育,一孩職場媽媽中有62%不想生育二孩。調查數據一半職場女性尚未生育當代女性同時面臨來自職場、家庭和社會的期待,女性不僅需要在職場上與男性一樣「衝鋒在前」,在家庭中也需要承擔家務、贍養老人、養兒育女等職責,社會 對女性的要求似乎也越來越高。此外,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很多女性又面臨著是否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問題。
  • 老人腦腫瘤破裂哈醫大四院「拆彈」
    本報訊(王海嬌 記者 石晶)最近,70歲的鄒老太突然頭痛難忍,並數次嘔吐。家人把她送到哈醫大四院接受治療,經過CT檢查,鄒老太被診斷出患有的腦動脈瘤,已經破裂出血了。  神經外科的李利教授為她進行了支架輔助下行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將這個顱內「炸彈」徹底清除。
  • 孕26周胎兒紮根宮外成「炸彈」,武漢醫生完成國內罕見腹腔妊娠手術
    孕26周胎兒紮根宮外成「炸彈」,武漢醫生完成國內罕見腹腔妊娠手術專家提醒易忽視產檢的孕媽: 「不管懷一孩、二孩,產檢一次也不能漏」湖北一位農婦懷孕近26周才去產檢,發現胎兒竟紮根宮外,腹內籃球大的「定時炸彈」威脅媽媽生命。10月21日,武漢協和醫院產科主任鄒麗教授團隊完成一例國內罕見的腹腔妊娠「拆彈」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一些農村或偏遠地區孕婦、懷二孩媽媽,忽視產檢或漏檢,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令人遺憾。」結合門診發現,鄒麗教授提醒孕媽:不管是懷一孩、二孩,產檢一次也不能漏,首次產檢尤其重要。
  • 高齡生二孩面臨7大風險
    □王芳芳  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就像一個「幸福炸彈」,讓不少家庭「再生一個」的心願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但是,想生二胎,並非那麼容易!不少孕媽媽的年齡超過35歲,有的甚至超過45歲,再次生育面臨很多風險。  記者從河南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該院生殖中心前來諮詢生育二孩的高齡夫妻最多時一天達十幾對。
  • 腦動脈瘤非腫瘤,危害卻不小,發現6個異常,不處理即為冒險
    出現哪些現象,要考慮腦動脈瘤?1、頭痛這種病症是腦動脈瘤患者最主要的症狀之一,這是因為大部分患者的腦動脈瘤都處在蛛網膜下腔,這個部位的神經相對較多,日常情況下只要患者的腦部活動幅度較大,就會有疼痛產生。
  • 媽媽們生二孩不願剖宮產 一晚21人順產破醫院紀錄
    分娩高峰夜二孩佔一半6月30日凌晨1點,懷孕39周2天的武昌王女士,在睡夢中被一陣宮縮疼醒,發現自己可能快生了,一家人火急火燎趕到醫院。由於王女士已經宮開3指,一到醫院就被緊急送往分娩室。王女士本來還在想大半夜生孩子沒什麼人,結果發現分娩室外已經排了20多個人,裡面待產的有五六個,剛生過在觀察階段的也有五六個。
  • 家有二孩 | 媽媽各種忙亂,爸爸能做點什麼
    家有二孩,媽媽各種忙亂,爸爸在做什麼呢?「我在努力賺錢養家啊!」養兩隻「四腳吞金獸」確實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多家庭有了二寶,就要考慮換房、換車,這些都需要花錢。但是僅僅賺錢就夠了嗎?要二寶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嗎?二孩家庭需要全家總動員。爸爸們現在查漏補缺也不晚。高齡媽媽要二孩需要調理身體,爸爸們也是一樣的。二孩爸爸年齡偏大,一旦過了40歲尤其是45歲,生育能力也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