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李開復老師,1961年12月3日出生於臺灣省新北市中和區,祖籍四川成都,現已移居北京市。
李開復曾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產業的經理人、創業者和電腦科學的研究者。
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擔當要職。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後創辦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執行長。
超哥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閱讀李開復老師《AI未來》後的一些讀書感悟,希望能與大家探討AI未來:
1.以前不是很理解為什麼說數據是一種資源,今天讀了人工智慧的原理之後有點恍然大悟,數據之於人工智慧,相當於電力之於機器。
擁有更多的數據,人工智慧就會越精準和更聰明,所以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的經濟和金融的飛速發展積累的大量數據會為未來人工智慧打下更深的基礎,當量變之後可能會突然達到質變的飛躍。
2.在15年之後,普通人連賣苦力的機會可能都沒有了,那我們現在能提前準備些什麼呢?
雖然我目前的工作也許不會那麼快被人工智慧取代,但大概率會被第三方所取代,慶幸自己充滿不斷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中努力提升和進化自己,向前走總能找到路!
3.書中記錄發生的事情很多都曾是我們親身感受和看到過。當時對我們而言,可能只是吃瓜群眾的飯後談資,可對於事件當事人而言是驚心動魄的。
再過十年回首往事,我們可能又會感概,自己是不是又一次錯過了一個改變命運的風口。
現在在當下,聽著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風起雲湧,自己卻絲毫找不到任何可以參與進去的點,甚至都不知道「賣牛仔褲」的機會在哪裡,只能暗自輕嘆「廉頗老矣」。這樣不行,必須行動起來,去尋找和接觸風口!
4.讀完今日份的書,感覺底層思維決定了上層行動,中美創業者的思維不同,導致最終事業的架構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雖然中國創業者的創新性暫時不如美國創業者,但是在國內殘酷競爭的催化下和政策的支持下,其迭代更新、研發落地實現的速度遠超美國,也更容易把事業做大最強。
5.同聲傳譯耳機這個技術堅定了我之前的一個認知「英語學習應該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之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因為改革開放之後對外貿易的需要,英語學習被放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應該是一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任務。
而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同聲傳譯耳機,使得語言不再成為對外溝通交流的障礙,所以現在周圍的家長還在給家裡的孩子報高額的英語輔導班。
我心裡的想法是:這錢和時間大概率會浪費吧,外語不過是一種輔助工具,未來不應該是核心競爭力的一種。不如學學更加貼近未來的人工智慧或者有歷史沉澱難以被替代的藝術類能力。
小結一下:數據也是一種資源;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口並跟上它;沒有不被替代的工作崗位;中美創業者的思維不同結果不同;未來英語學習可能沒有那麼重要了……
先寫到這裡,下篇繼續和大家分享《AI未來》,思路有些跳脫和零散,望包涵理解:)
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小小的關注,帶來大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