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郭琿峰讀《未來學校》有感:未來教師的危機與突破丨暑修班·閱讀

2020-09-05 教師娘家

暑期空閒時間,擠牙膏似地讀完了朱永新老師的《未來學校》。當做完最後一次批註,合上專著,書上所描述的一系列奇幻的景象不斷地清晰放大,但很快的便煙消雲散,令人窒息的危機感和焦灼感便如海浪般一浪接一浪前赴後繼、洶湧而來,我「恐怖」於如何才能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

本文作者:楊凌示範區楊陵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郭琿峰

2013年底,我給老師們作了主題為《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的分享,其中便提到了信息技術將催生教育教學的大變革。如今一晃六年有餘,教育教學環境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網絡寬帶走進廣大中小學、幼兒園,電子白板教學系統成為中小學教室的標配,教學資源豐富的令人目不暇接,網上授課、聯合授課已經成為學校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下一年六年,學校教育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再下一個六年,每一位現任的教師又將走向何處。讀了《未來學校》,一切清晰可見,因而壓力也便愈來愈大。

未來學校,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穩固,他們的學習將更加自由、更加自主。教師將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學科教師身份將越來越弱化。教師將成為一位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學習服務的顧問,一位參與學生意見交換和學習實踐的優秀同伴,一位幫助引導學生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智人。如果每一位教師從現在開始,不能儘早地從被動的培訓班式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網絡式學習者,早日完成「多面手」角色的轉換,未來將很快的被邊緣化,被踢出局。

未來學校,教師仍將繼續為學生學習和課程建設服務,但將有更多更優秀的資源提供者加入進來,他們可能是專業的教育機構,可能是科研院所,也可能是建築工人、是廚師……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都可能成為學生的老師,由他們為基礎課程之外的特色課程資源建設服務。目前一些校園已經開始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來給孩子們授課,孩子們的興趣非常的濃厚,效果非常顯著。能者為師的時代,如果我們還不努力,還不能為孩子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有效的課程資源幫助,那麼必將面臨淘汰的危險。

未來學校,人工智慧將繼續高歌猛進,智慧機器人在許多方面將完勝現任的優秀教師,教學參與度將越來越高。傳統的一些課堂講授將被更加豐富多彩和更具針對性的信息傳播所替代,課堂練習、作業批改、學習成果動態預測、學習障礙自動診斷、學生心理素質測評等許多內容也將廣泛被人工智慧承擔。教師行業雖然不會消失,但從教人數將進一步減少。如果我們不能與時俱進的掌握信息知識,持續不斷地提升信息能力,學會與智慧機器人的和平共處,學會有效的讓機器人為已所用,也許我們將是下一位失業者。

面對未來學校,唯有提高危機意識,不斷地主動適應這個社會,適應這個時代,否則,今天最優秀的教師都可能成為明天最先失去光輝的人。未來已來,讓我們與學生一起發展,與時代一起成長,不掉隊,衝在前。


延伸閱讀:


編輯:關中小夥

相關焦點

  • 楊凌教研員郭琿峰:集體備課需要好好把握的三個關鍵點丨暑修班
    教研組集體備課是發揮教師團隊優勢,通過合作、交流、探究方式,快速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形式。目前一些學校對集體備課的認識和理解仍很膚淺,形式化、低效化、教條化現象突出。筆者認為,集體備課活動需要牢牢把握以下三點。
  • 正高級教師王金全讀《可見的學習》有感:從學生的角度看教學丨周末閱讀
    銅川教研室顏曉玲讀《溫儒敏談讀書》:在字裡行間尋找快樂丨假期閱讀銅川市教研室劉亞寧讀《未來學校》:未來已來,現在是未來丨假期閱讀安康市漢濱初中陳靜華讀《未來學校》:尋找屬於我們的未來丨假期閱讀特級教師崔秀芳讀《西遊記》有感:讓信念照亮我們的人生丨周末閱讀
  • 楊陵教研員李小雨讀《未來學校》:未來可期 當下有為丨周末閱讀
    我們常常說「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身為教師的你可曾想過,當有一天「鐵打」的校園變成「流水」的校園,我們該如何應對?如果有一天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學校生活,因為網際網路,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學校的形態發生改變,未來的教學模式發生改變,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 楊凌示範區高新初中董顯寧:整本書常規閱讀之方法策略探究丨暑修班
    從今天起,《教師報》官方頭條號「教師娘家」將開闢2020年暑期培訓特別專題,在此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如果成長中的您有專業上的困惑,請以文章形式發給我們;如果您給青年教師有專業上的建議,也請以文章形式發給我們。
  • 銅川市教研室範莉讀餘映潮著作有感:做語文教學的有心人丨周末閱讀
    他長期所面對的、所接觸的,是基層學校的教師,所以他更注重研究大眾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力圖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語文老師都能接受的教學經驗,力圖為提高大多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做一些教學藝術的普及工作。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選文的要求是: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要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所以,我們的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均屬於「文質兼美」的美文範疇。
  • 安康平利縣中學唐業森:審辯式教學助力歷史高效課堂的實踐思考丨暑修班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生活史,每個人在歷史或現實舞臺上本著追求更好生活的嚮往抉擇著未來的前進方向,並為自己的抉擇承擔著責任與後果。那這些抉擇後的替代性經驗就是指導後來的人更好生活的寶貴經驗。基於此,以史為鑑不是抽象的、宏觀的存在,而是具體的、現實的存在,更是歷史學科發揮其育人價值的獨特之處所在。
  • 楊凌董顯寧讀《全世界都想上的課》:用全身心擁抱教育丨暑修班·閱讀
    灘校國語教師橋本武以小說《銀湯匙》為中學3年的國語教材,3年時間裡橋本武老師帶領學生只研讀一本《銀湯匙》進行教學,他可以由小說中的一個字、一個詞,變成一個個深入到歷史、文化、社會與生活內部的入口;可以由一個「醜」字說開去,講到古代中國的天幹地支,講到表年曆方位與時刻的正確方法;可以由日本各地的神話傳說講到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可以由日本的武勇傳奇牽引出中國的孫子兵法……最終呈現的,卻是一個突破學科限制強烈刺激學生好奇心
  • 英語特級教師王生虎的專業成長感悟:腹有詩書「教」自華丨暑修班
    支撐了一段時間後,自覺步履維艱,於是我每天上完課、改完作業,就跑到學校的圖書館和教師閱覽室裡,去找一些教學雜誌(如《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來閱讀。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篇介紹「整體教學法」的文章,我簡直如獲至寶。所謂實踐才能出真知,我立刻將文中的教學法應用於實踐中,效果很好,於是在後期的教學中,我讀了更多的文章,自然,在教學上我也更加得心應手。
  • 特級教師張勇傑:語文教育「仁育」理念 課堂教學「五度」靈動丨暑修班
    教學能否高效,目標精準適合是前提;智慧組織、靈動導學促進學生思維運動是教學高效的關鍵;而教師真備、真教則是保障。備課:文中尋找思維點。教師依託文本研究真備課,用心籌謀。相關閱讀:正高級歷史教師王金全:一線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進行課題研究丨暑修班
  • 宿遷市宿豫中學趙寶讀《不跪著教書》有感:做獨立思考的教師丨周末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節選)丨假期閱讀銅川市教研室範莉讀餘映潮著作有感:做語文教學的有心人丨周末閱讀榆林市綏德縣江德小學王苗:《教育是慢的藝術》帶給我的感受丨假期閱讀楊凌區實驗幼兒園徐子嵐:《未來學校》一書帶給我的思想解放丨假期閱讀
  • 名校長說丨鄧金河:學校如何培養「未來教師」
    無論工業如何進步,社會如何發展,教師這一職業是不會被淘汰的。但是,毋庸置疑,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對人類傳統勞動全面代替的今天,教育也必將進行一次顛覆性革命,以適應人工智慧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舊教育中沉溺越久的,在未來將更早被淘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今天學校就要引導教師作怎樣的轉型。
  • 「把握當下 展望未來」讀《未來學校》有感 ——梅沙未來學校英語教研組讀書分享會
    會上,教師們就在閱讀書籍中的感悟與心得做了廣泛交流,並結合教師工作紛紛發表感言。曹素芳老師表示未來學習中心的多樣化及未來課程的競爭是未來教育的一大趨勢,劉留美則對書中提出的「有教無類,混齡學習」這一理念以及「凡是能提供良好教育資源的地方都是未來學習中心」這一觀點讚不絕口。
  • 漢中鎮巴縣涇洋初中餘寒冬:核心素養要落地必須進行幾大轉變丨暑修班
    但是,由於高冷的表達,一線教師對之望而生畏,覺得自己理論基礎薄弱,無法涉足這個陌生的領地。內心的敬畏與仰視,就會遠離,導致無知,更不會在教學中自覺落實。核心素養要落地,要有中國式表達,課程化表達,學科化表達,學校化表達,更要有自己的表達。
  • 鹹陽市育才田家炳中學王衛濤:教師的專業成長靠什麼?丨聲音
    各個學校在教師專業成長這一塊兒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教師們的情況也都是幾乎完全一樣:「撥一撥」才「動一動」,學校不提要求,教師就不去提升;學校不重視培訓,教師就懶於行動。個別目標明確的教師想在專業上有所進步,能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能自覺、自發的努力,因此就會發展、成長得快一些。但絕大多數教師在專業成長上都是缺少或者缺失自我規劃和自我成長主動性、積極性的。
  • 西安市車輛中學楊潔的專業成長感悟:最是書香能致遠丨暑修班
    2004年初至2006年5月的兩年多時間,在職進修期間,我在家、單位、學校之間奔波:家在北郊,上班在西郊,學習在南郊。兩年半的學習使我系統地掌握了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完成了論文答辯,取得了教育碩士學位。學習期間,陝西師大圖書館豐厚的館藏書籍讓我的閱讀變得如饑似渴,《中國現代文學史》《語文學科教學綜論》《教育心理學》等專業教科書以及張志公、葉聖陶、呂叔湘等大家的語文教學思想讓我受益匪淺。
  • 未來學校、未來教室、未來教師會是怎樣的?下一個五年你如何應對?
    技術引領下的「未來教育」,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不斷變化和創新的教育令人神往。中央最近在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的「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來指導未來教育的發展是非常貼切的。      15年後的學校定位、教師角色,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 用未來照亮現實,用現實鑄造未來——讀朱永新《未來學校》
    其實,《未來學校》不是一種預言,而是基於對教育本質的探尋,而對未來學校教育的一種描述,這種描述,是一種可能性或者應然性,而不是未來的學校教育必然存在的樣子。那麼,在朱永新教授心裡,未來的學校將會是什麼樣態呢?貫穿全書的一個概念,那就是「學習中心」。
  • 盧志文:未來學校的新思考丨未來學校雲論壇
    -專家視角」板塊在線分享了《未來學校的新思考》。學校是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延遲開學當然是必然選擇。疫情一面是危機,另一面是行業格局變動的機遇。這是一個現實,基於這樣的現實催生了另外一種學校形態的變化。
  • 英語教師顏瓊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相信閱讀的力量
    特殊的寒假,加之教科室的任務驅動,讓我認真通讀了曾經喜歡的教育著作——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所讀、有所思、亦有所得。《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一百條建議,初看建議似淺顯,細品建議涉及到教師經常遇到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法。
  • 博學篤志,引未來卓越教師
    「讀經典,悟心得,看慕課,話教育,雲研學,品文化,促就業,築夢想。」日前,溫州大學教育學院開展第八屆師範氣質節之博學四萬行動,活動中教院學子們秉教育初心,提教師技能,養師範氣質。今年第八屆師範氣質節分為「博·愛·雅·藝」四個篇章,所謂「博、愛、雅、藝」是從師識、師德、師表和師能四個方面詮釋一名未來的優秀教師的好學、兼容、同情、關懷、儒雅、豁達、通藝和創新的氣質。今年的博系列圍繞著「讀萬卷書、親萬門課、行萬裡路、築萬人夢」博學四萬行動,意在幫助全院師生增加自身內涵,提升自我師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