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紡織網]蘇繡的歷史悠久,建於五代北宋時期的蘇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過蘇繡經袱,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自宋代以後,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按地域來劃分,蘇繡有三大分類,分別是本地繡、蘇北繡和寶應繡。
本地繡:
產於江蘇省蘇州(蘇南),比鄰上海。並不能說只要是蘇州商家所經營的都能稱作蘇州刺繡,正宗的蘇州刺繡應隸屬「本地繡」,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蘇州本地人繡制的作品。繡工均屬於當地人,產品細膩光澤,色彩過渡搭配協調,繡線劈絲,價格適中。
蘇北繡:
產於江蘇省鹽城、懷安一帶(蘇北),蘇州當地人稱之蘇北繡、江北繡。價格非常低,但做工也極差,繡線不劈絲,均為兩絨或一絨半繡,談不上藝術,塗鴉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經典的成名作品有「黃金大道」、「紅楓」,除此之外,無論是做工還是銷售價,都難以提升。近些年,蘇北繡攪局蘇繡市場,冒充蘇繡、以次充好之事頻頻發生。但客觀的說,蘇北繡對壓制本地繡價格,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寶應繡:
產於江蘇省揚州寶應(蘇中),色彩豐富立體感強,但繡線不劈絲,均為兩絨繡,即一根線直接繡。因此遠觀或看照片,感覺立體效果尚可,近看卻頗粗,不耐人回味。風景、人物亂針繡是其強項,但人物的臉部繡制(開相)等細膩的工作,還是交付技高一籌的蘇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寶應繡的價格也偏高,國內市場難以接
水路指刺繡日用品紋樣交接與重疊處,所空留的一線繡地,其作用是分清前後層次。水路要求空得齊、勻,繡時要先繡迭在上畫完整的花樣(讓水路留在下面的花樣上),再繡下面的花樣。邊要繡得平、齊、均勻,才能保證使花樣輪廓正確、齊整。
蘇繡三大分類
查看全部紡織面料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