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圖書館珍藏記錄抗戰歷史的書籍《日軍在中國的罪行 Japanese Terror in China》。 首席記者 羅嘉 攝
記者在《日軍在中國的罪行 Japanese Terror in China》尋找當年的印記。 首席記者 羅嘉 攝
華龍網7月7日16時訊(記者黃軍 見習記者李霽月)7月7日,歷史的指針再一次指向中國。77年前的7月7日,抗戰爆發,全國人民奮起抗爭,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日軍所犯的罪行讓人無法忘記——7日,重慶圖書館通過華龍網獨家首次向公眾披露了英國《曼徹斯特導報》記者H.J. Timperley所寫的英文原版圖書《日軍在中國的罪行》,Timperley以日記的形式,客觀、真實地記錄了1937年-1938年日軍在南京所犯的罪行。Timperley稱日記裡的故事非常悲傷,讓他感覺任何一個人讀了之後都會忍不住反胃,「充斥著各種犯罪和慘狀,幾乎令人難以相信。」
這本日記裡到底記錄了日軍的哪些暴行?該書是全英文版,曾擔任兩年英文記者的本網記者,花了整整一天,從這本全英文書中梳理出了這些故事。
記錄抗戰爆發時日軍罪行 1947年藏於重慶圖書館
Timperley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表示,這本書的主旨在於儘可能準確地向這個世界提供1937-1938年間,日本軍隊對中國平民百姓發起戰爭行動的事實,讓許多自大的軍國主義分子的虛假流言因為事實的揭開而不攻自破。
該書為1938年出版,全英文,第一版。據重慶圖書館專題文獻中心主任劉曉景介紹, 這本書和書中的內容都是首次向外界披露。「據目前了解,這種外國記者在抗戰時期所寫,記錄日軍罪行的外文原版著作館藏很少,這本書客觀、公正地記錄了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的暴行,是難得的珍貴文獻史料。」
劉曉景說,去年底,一位加拿大學者來尋找二戰時期的資料,工作人員在整理書庫時,發現這本書有點破舊,準備拿出來修補。工作人員在翻閱該書後,發現書中所記錄的與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日軍的暴行十分相似。
那這本書是從哪裡來的呢?該書的印章顯示為「國立羅斯福圖書館藏」。「羅斯福圖書館是重慶圖書館前身,說明這本書在1947年圖書館成立之初就存在了。」
日軍在南京暴行重重 房屋一天被5-10次闖入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有哪些?Timperley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了下來。
「(1937年)12月19日,星期日,今天是完全混亂的一天。日本士兵點起數場大火,火勢很快在城市中蔓延開來。城市中多處的美國國旗被扯下,一所美國學校的國旗在扯下後被士兵踐踏,並威脅校方如果敢再掛上國旗他們將處死相關人員……」Timperley記錄道,當時很多房屋在一天內會遭受日本兵5-10次的闖入,中國百姓被搶劫,而女人被強姦。
Timperley曾和朋友拿著記錄了55次暴力掠奪記錄的單子,去了日本大使館,告訴三位日本官員那是日本軍隊進入南京後最糟糕的一天。但他們收到的答覆是:「盡一切努力,希望事態在短期內有一定改變。」使館對軍隊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而軍隊對士兵也沒有明顯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