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是一個非常陽光可愛的男孩子。可是進入幼兒園,老師發現他並不是看起來這樣的。強強經常獨自一個人玩,不參與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而且非常容易發脾氣,情緒容易激動。
這使得老師非常頭疼,而且和其他同學的矛盾也不小。強強在幼兒園待了兩個月之後,被強行勸退了。老師和強強爸媽說他好動而且喜歡一個人玩可能是因為患有孤獨症導致的,建議他們帶強強去專業的醫院做一個檢查。
近年來,像強強這樣的孩子逐年增多,被疑似為孤獨症。但孤獨症是與父母的基因有關係的一種兒童認知心理異常的譜系障礙。其發病率雖然高,但像強強這樣的問題孩子其實並不是孤獨症,而是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造成的,兒童保健中心陳主任說。經過老師的多次了解,強強生活環境很簡單。強強爸媽因為從不做生意,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於是交給祖父母帶強強。因為在老家,強強平時基本上也不出門去和別的孩子玩。父母帶一些最新的電子產品給孩子看。奶奶負責強強的飲食起居,爺爺負責寵他。強強每天在IPad中度過,一旦要求不被滿足,就撒潑打滾,爺爺和奶奶感覺已經鎮不住孫子。
在上幼兒園之後,強強的問題越來越多,不好好說話,不配合老師與其他同學一起活動。而且脾氣暴躁,容易對同學動手。就這樣過了兩個月,其他同學的家長和學校的老師對強強已經忍無可忍了。所以強強只能被勸退了。臨走時,老師勸強強爸媽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患有自閉症。
現在像強強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學校或者家裡不善於與別人溝通和交流,少言寡語,而且情緒容易衝動。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並不是因孤獨症,而是因為父母每天沒有對孩子進行優質陪伴,父母不操心,導致孩子變成了現在的&34;。
機娃是目前大數據興起以後,形容一類孩子的新興名詞。那麼他們有什麼樣的特徵呢?機娃就是強強這一類的孩子,從小父母不在身邊,或者是陪伴的時間非常少,讓爺爺和奶奶教養。因為老一輩人過分溺愛孩子,在教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任由祖父母放任孩子。結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每天只能和電子產品交流,和手機和Ipad說話。在孩子發育成長的關鍵期,手機代替了父母,所以孩子變成了只能和手機交流的機娃。
曾經有一個網絡告白流行語說得好,最長情的告白莫過於陪伴。孩子變成機娃,最痛心的還是我們父母。我們在教育的關鍵期內,沒有陪伴孩子,為了自己的事業或別的事情忙忙碌碌。可是等到孩子真正入園了,這些問題凸顯出來了,我們此時知道著急了,但此時修復已經變得困難了。
首先孩子因為在教育關鍵期內沒有父母的陪伴,所以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此時我們要想讓孩子重新變回那個陽光可愛的孩子已經很難了。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此時是很難戒掉的。其次孩子在這個時期內,我們沒有對他們進行責任感獨立感和合作意識及人際溝通的培養,所以孩子的這些能力通通欠缺,這使得孩子在幼兒園或者未來社會中是很難適應的。
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其關鍵期,因為目前已經錯過了關鍵期,所以此時我們已經是亡羊補牢了。最終孩子此時的心理是最受傷的,他們由於缺乏父母的陪伴,而過分依賴手機。而且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因此這也導致了他們是不願意跟別的小朋友玩的,尤其是父母,也會讓他們感到很害怕。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孩子作為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希望他們的未來是熠熠生輝的。因此在教育的關鍵期內,我們千萬不要錯過對孩子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