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有感

2021-01-09 婺城新聞網

  爸爸在報紙上讀到這樣一則報導,他把這個說給我聽:一位女孩上大學了,仍要父母陪她到學校,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一點兒也不會照顧自己。後來,這位女孩實在無法適應,哭著回家了。

  我想了想,自己不是和那位女孩很像嗎?雖然知道爸爸媽媽辛苦,但是仍舊喜歡向他們發號「施令」。「媽媽,把我的襪子拿來!」「爸爸,我的書落家裡了,幫我送來!」……爸爸媽媽沒有任何怨言,我也一直都心安理得。誰讓你們是我的爸爸媽媽呢?

  可是,我讀到了一句話,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對著它思考了很久。這句話出自《論語》。孔子的一位弟子向他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說:子女除了生病讓父母擔心之外,不該有其他任何事情讓父母擔憂。

  想想我自己,除了生病之外,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讓爸媽操心。我從一個抱在懷裡的小嬰兒,成長為現在四年級小學生,他們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淚,花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而我卻一直把他們對我的愛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真的很不應該啊。

  這幾天,我自己調好鬧鐘,不用他們叫,自己吃好早飯去上學,回來做好作業自己洗澡睡覺。爸爸媽媽感到很奇怪,一向磨磨蹭蹭,大呼小叫的我怎麼像換了個人似的。我沒有告訴他們,因為這是我的秘密。媽媽對爸爸說:「看來我們恆恆長大了。」

  是的,我是該長大了,我感到由衷的快樂。此時此刻,我只想對他們說:「爸爸媽媽,你們不該這麼操勞,我再也不會讓你們這樣操心了。」相信我吧!

  指導老師豐梅娟

責任編輯:施川

相關焦點

  •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為其疾之憂,這句話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父母愛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應能體會父母這份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謹慎小心,就是孝。第二種解釋:做子女的要使父母只為自己的疾病擔憂,不必為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擔心。第三種解釋:子女應以父母的疾病為憂,其他不宜過多操心。
  • 《論語》求知|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原文】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1)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名彘,諡號武。(2)父母唯其疾之憂:楊伯峻先生說:其,代詞,相當於「他的」、「他們的」。但是這裡的「其」代指的是父母呢,還是兒女呢?
  •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於這裡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有的翻譯是錯誤的【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直白的翻譯: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 父母唯其疾之憂
    在《論語》裡面有講到,夫子講,「父母唯其疾之憂。」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父母唯其疾之憂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有兒女生病與否這一個擔憂】孟武伯名叫仲孫彘,孟懿子的兒子,「武」是諡號,前一段是他父親問孝,現在兒子來問。「其」是代名詞,指「他的,他們的」之意。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兒女擔心父母生病,二是父母擔心兒女生病,我取後者。如果解釋為子女只擔心父母的健康,那孝敬父母就簡單了,保障父母吃喝有營養、及時檢查身體,這就是孝?
  • 論語|為政 父母唯其疾之憂(一)
    孟武伯問孝,孔子回答,說:「父母唯其疾之憂。」主要的問題,就在「父母唯其疾之憂」。有兩種解釋:一種說父母,只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唯其疾之憂」,是指父母對子女的身體健康的擔心。也就是說,這孩子,他什麼都讓父母很放心,可是身體健康,不是單純由人力來決定的。所以,「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父母只擔心孩子的健康、安康。」
  • 《論語·為政篇第二》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2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原文】孟武伯①問孝,子曰:「父母唯其②疾之憂。
  •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04:23來自小施時光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這裡的孟武伯就是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跑來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裡的「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有三種解釋。
  • 換個角度讀《論語》: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6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譯文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心子女生病。」另說:做子女的要像父母擔心子女一樣擔心父母的身體。理解這句就必須和上一篇孟懿子問孝,以及孟武伯生平聯繫起來。孟懿子是受其父孟僖子臨終囑託,向孔子拜師學禮。
  • 「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新時代為人子的意義
    《論語為政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請教什麼是孝。孔子說:「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不孝,孟子說過五不孝的內容,他在《孟子離婁下》中說:「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不贍養父母當然是不孝,但是子女縱情聲色讓父母蒙羞,好勇鬥狠讓父母受到危害同樣是不孝。
  • 2.6 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注釋】▲孟武伯:孟武伯,魯國的大夫,姓仲孫,名彘(音zhì),「武」是諡號,孟懿子之子,孟子五世祖。▲其:有兩種解讀,一是指父母,二是指子女。【譯文一】把「其」解讀為「父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任正非深有體會,也是終生憾事
    春秋時期孟武伯的父親是魯國當權者孟懿子,權傾朝野,衣食無憂,諸事不用孟武子操心,他都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盡孝,孔子告訴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一種解釋是子女不要讓父母為自己健康擔心;另一種解釋是子女要為父母的身體健康擔憂。這兩種情況,華為老總任正非都有深切的體會,而且是他的終身遺憾。
  • 無違就是孝/和顏悅色即是孝/父母唯其疾之憂(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談》)
    (厚積薄發)無違就是孝(講於2017年12月2日 )《論語·為政》篇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何為無違呢?有人認為,孝就是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其實這是不符合孔子原意的。當然,總體上講,父母的意願是不應該違背的。儘管天下無不愛子女的父母,但父母的意願也並非完全都是正確的。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顯然是過了,而說「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樣的話,更是封建糟粕了。
  •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什麼是孝道,唯子有疾病時,父母憂之。其餘一切不能使父母憂。孟武伯是孟懿子的長子,名彘,武是其諡號。孟武伯為人子,孝順父母,不能使父母為孩子擔憂 。天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所以有愁不完的事。所以《弟子規》就說:出必告,反必面。無論出行都要告知父母,因為孩子的安全都是父母最在意的地方。
  • 中華孝道10句經典名言,解讀智慧感恩父母,值得品讀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出自《史記·屈原列傳》。父母,是人出生的根本。這句話意在說明對於父母要有孝心。水有源、木有本,孝乃立身之本、乃一切善之基礎,如果一個人缺乏孝心,即便立下多麼大的功勞,也稱不上一個孝子。3、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孝的四個層次
    #孝##論語##國學經典##孔子#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他主張,屬於家庭倫理範疇的孝道,不能越出作為政治倫理原則的「禮」的規定。可見,孝不是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制,依禮而行才是孝。孟懿子是魯國的大夫,他遵循父親的遺囑向孔子學禮,自以為這樣就做到了孝,便向孔子請教孝道。
  • 論語的8個為孝之道,深度理解父母,為兒做女不可不讀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學派的開山之作,也是儒家學說的思想源泉。《論語》中的處世之道,對於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現在觀之,中國人和外國人除了在外觀上有區別外;在神情舉止、生活習慣、處事風格等方面,也可以很容易地分出中、外之別。為何?無論你承不承認,儒家思想已經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
  • 一起閱讀‖《論語》:孟武伯問孝
    三山和你一起讀《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
  • 論語共讀——為政第二 2.5-2.8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錢穆先生解讀:孟懿子問:「怎樣是孝道?」先生說:「不要違逆了。」一日,樊遲為先生御車,先生告訴他說:「孟孫問我孝道,我答他不要違逆了。」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呀?」先生說:「父母生時,當以禮奉事。死了,以禮葬,以禮祭。」
  • 論語:為什麼說走正道,做正事,就是對父母的孝
    好的,我們來看一看2.6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翻譯一下,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如何做才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擔憂他是否生病,我們先解釋一下孟武伯是什麼人?孟武伯就是眾生摯愛就是我門前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兒子,也是他的諡號來關於這一句父母唯其疾之憂,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比如說朱熹就認為這一句應該這樣理解,父母親愛惜子女就常常擔心孩子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