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花,茶學碩士,副教授,國家一級評茶師,評茶員職業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漳州科技學院茶學院骨幹教師,茶語網特聘評茶專家,福建省名茶評比助理評審員,福建省紅茶機械標準審定委員會委員,2018年獲得福建省評茶員職業技能大賽教師組第一名。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多項,獲漳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6項,副主編參編教材8部,論文多篇。
日常飲茶是一種人體本能的消費行為,而茶葉審評是一種有意識地遵循一種方法、經過周密思考去支配自己印象的行為,強調感覺器官的真實反映和表達,是經一系列科學的分析計算的行為。
茶葉審評作為一門實用技術,評茶人員應把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如只重實書本知識,審評時常因缺乏經驗,難以做出正確的審評結果;單純地以茶評茶,則常會陷入習慣的誤區,做出狹隘的判斷。
1 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
作為評茶人員,從專業知識方面,應對茶區生態、茶樹品種、茶樹栽培管理、制茶工藝、茶葉品質特點、茶葉機械、茶葉生物化學等相關茶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有利於做好茶葉審評工作。
作為一名優秀的評茶人員,還要深入了解茶葉消費市場和相應的飲茶習慣。此外,為能順利地開展相關工作,評茶人員還應該具有相當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如果對茶葉缺乏認識,就難以對茶葉品質做出正確的評價。不知道某種茶的加工方法,就難以對制茶技術提出確切的改進意見。不了解茶葉銷售市場與飲茶習慣,就無法做到產、銷對路。同時,評茶人員還應該能通過對市場消費變化的分析,把握茶葉市場的發展趨勢。
因此,作為一名評茶人員,應是茶葉行業中「制、供、銷」的多面手,才能成為判斷茶葉品質的「行家」。
2 應具有健康的身體條件
茶葉審評是茶湯中的呈味物質對感覺器官發生一系列刺激作用,通過傳導神經送入大腦,大腦經綜合整理後就形成了一種相應的知覺,我們把這種知覺叫做香味或滋味。
評茶人員要求擁有敏銳的感覺器官,具有正常的身體條件:
①嗅覺神經正常,無慢性鼻炎之類的病症。
②視力正常,無色盲症。
③無慢性傳染病,如肺結核、肝炎等。
④消化系統正常,無慢性胃病。
⑤無狐臭等病症。
對大多數人來說,未經訓練的嗅覺和味覺是不夠敏銳的,對香味和滋味的判斷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感覺的惰性往往會導致對許多食物的香或味判斷的無差別出現,即呈中性反應。茶葉審評是對感覺器官的一個很好的培訓,不但可以激活它的感知力,而且可以防止其感知力的衰退或降級。
為了保持和提高感覺的敏銳度,還需經常不斷地進行功能性的鍛鍊,才能改善感覺的準確性和敏感性,同時增強評價和判斷的能力。
此外,每次評茶工作多持續3-4小時,期間都是站著,因此評茶師的站功要練啊。剛開始連續站幾個小時可能會腰腿疼痛,慢慢會習慣。
工作期間,需要一直專注感受感覺,不同性格的人專注的時間有差別,有些人可以長時間專注在評茶上,有些人則專注一會就分心了。
3 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保持好自己的視覺、嗅覺和味覺器官的靈敏度,避免受到某些食物和藥物的幹擾與傷害。任何粗心大意都會失去感覺的敏銳性,給評茶工作帶來不公正的評價。
a 工作前切忌飲酒、吸菸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評茶工作前和工作中,要求評茶人員不得飲酒、吸菸和食用各種刺激性食物。
吸菸:點燃的菸葉氣味濃重,在口腔和上呼吸道滯留時間較長,評茶時茶香和茶味易被煙氣味掩蓋,特別是對具有煙雜異味的茶葉審評,會難以辨評。
喝酒:酒質愈好,酒中含的芳香物質愈多,酒的香味也愈濃,飲後「留香」更濃,會干擾評茶準確性。飲酒後會令人精神亢奮,隨後很快使身體和精神產生疲乏。
辛辣味和特殊的氣味食物:辣椒、大蒜、韭菜、蔥之類,都含有揮髮油,主要是硫醚化合物、大蒜素等成分,具有辛辣味和特殊的氣味,食用後會刺激感覺器官,不但影響對茶葉的評定,而且由於氣味在口腔內滯留時間較長,也影響茶葉香味的審評。所以,食用了這類蔬菜,會導致口味發膩、味覺下降,有時還會返胃吐酸水。
甜食:食糖過多,影響消化液的正常分泌,產生消化不良反應。因此,食用過多的甜食,不利於茶葉滋味的審評。
油膩食物:油條、油餅、油炸花生之類的食品,含脂肪較多,食後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如果飽食這類食品,則易出現消化不良,犯胃酸,會影響評茶的準確性,因此不宜多吃。
b 慎用藥物
土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灰黃黴素等抗生素類藥物,如果連續服藥2天(8次)後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出現味覺嚴重下降,口腔產生特別多的白色唾液泡沫,此時幾乎失去滋味辨別能力,當然也就談不上審評茶葉了。因此,評茶師不要輕易服用或注射抗生素藥物。
不少中成藥服用後會噯氣,產生較濃烈的藥物氣味。所以,最好改用藥效相當的其他藥物,或者將評茶改在服藥之前進行或拉大評茶與服藥的時間間隔。
c 評茶員不使用有氣味的化妝品
在社交、商務場所使用化妝品體現的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但在審評室內,帶有香味的化妝品,必然會干擾審評工作,應予以注意。
作為評茶師,工作要求你好好生活,愛身體愛自己,以保持感官的靈敏度。日常生活中應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作息規律、適度運動、身心狀態良好。
[1]施兆鵬主編. 茶葉審評與檢驗[M]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2]宛曉春主編. 中國茶譜[M].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7.
[3]王同和主編. 茶葉鑑賞[M].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8.
[4]陳鬱榕主編. 細品福建烏龍茶[M]. 福建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10.
[5]張木樹主編. 烏龍茶審評[M].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1.
[6]楊亞軍主編. 評茶員培訓教程[M]. 金盾出版社, 2008.
[7]魯成銀主編. 茶葉審評與檢驗技術[M].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9.
[8] GB/T 23776-2009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組織編寫. 評茶員[M]. 新華出版社, 2004.
[9]宛曉春主編. 茶葉生物化學(第三版)[M].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