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

2021-02-19 八點引讀


愛上晚八點,愛上深閱讀。我是來自遼寧省實驗學校赤山校區的引讀教師——曹陽。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還真不少!

有人說源於龍圖騰崇拜;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有人說懷念伍子胥;還有的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個「惡日」,端午節的活動都是為了闢邪驅惡……本期節目,我們就來了解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叫屈原,在他的變法改革下,國家逐漸強大起來。

因此楚懷王很器重他,百姓們也都愛戴他。

可是後來,一些奸臣不斷地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最終,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也不再受到楚懷王的信任和賞識了。

有一年,秦國假意要和楚國議和,屈原對楚懷王說:「大王,這是秦國的陰謀,您可千萬不能去啊!」「簡直一派胡言!」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京都郢城。

準時赴會的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

他悔恨交加,仰天長嘆:「哎,只怪我當初沒有聽屈原大夫的話啊!」三年後,楚懷王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

沒過多少年,秦軍又攻破了楚國京都。

被流放的屈原接連聽到了這些噩耗後,知道此生再也無法回到京都,頓時心如刀絞、萬念俱灰,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沉入了汨羅江中。

聽說屈大夫投江自盡後,當地的百姓們趕緊划船撈救。

可是一直劃到了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大夫屍身。

這時,有一位漁夫將粽子和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

旁邊的人看到就問:「你為什麼這樣做啊?」「這些是給魚啊蝦啊給它們吃的。它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大夫的身體了。」還有一位老郎中不停地往江裡倒雄黃酒,一旁的人們看到了都很好奇。

老郎中回答說:「哎,我這樣做,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不讓它們去傷害屈原大夫!」後來,當地的百姓們紛紛仿效起來。

從此,楚國上上下下就將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屈原投江殉難日。

每逢這一天,楚國的百姓就會到江上賽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至今。

端午食粽習俗


說到粽子,想必愛吃甜食的小朋友們已經垂涎三尺了吧!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由來可相當久遠了呢!

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人們用茭白葉包黍米,製成牛角的形狀,稱其為「角黍」;用竹筒裝起來,密封后烤熟,稱其為「筒粽」。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還在糯米中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稱其為「益智粽」。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雜粽」。

就是在糯米中摻雜了肉類、板慄、紅棗、赤豆等等,當時的粽子還可以當做交往的禮品贈送親朋好友。

唐代選用了「白瑩如玉」上等糯米,形狀也出現了錐形和菱形。

日本的文獻就曾記載過「大唐粽子」。

唐代時期,出現了「蜜餞粽」,我們可以從大詩人蘇東坡的詩句「時於粽裡見楊梅」中找到依據。

到了元明時期,人們包粽子的材料已經變成了箬葉,後來又出現了蘆葦葉,食材的品種也更加豐富多樣,如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

一直到今天,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國民間百姓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也從我國流傳到了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真的希望端午節快快到來啊,那時我們就可以戴上美麗的五彩繩,吃上香噴噴的大粽子了!

希望大家都能弘揚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中外交流,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環境。

同學們,本期節目就要跟你說聲再見了,你想了解牛郎織女的傳奇故事嗎?

你知道「乞巧」是什麼意思嗎?那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傳說和故事,知道這些就能侃侃而談了
    和我們常人印象中的端午節不同,其實,在屈原五月五投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有了。所以其實關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但是也不單單是紀念屈原。在屈原之前,一夜白頭,掘墓鞭屍的伍子胥,也是在端午節這天,被紀念的名人之一,傳說伍子胥當年幫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後,因為被奸臣算計誣陷,慘死之後,身體也是被投入了河中,而他死的那一天,也正是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 端午節的天氣與傳說有關?
    5月28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古文中「端」是「初」的意思,而陰曆五月,按地支順序紀月應為「午月」,故陰曆五月初五為「端午」,或「重午」(因有兩個「午」字)。又因古人視「午時」為「陽辰」,故「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據說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
  •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一起來看看吧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從端午節的起源傳說談如何看待歷史的真實性
    划龍船和吃粽子是端午兩大習俗端午節起源於有很多種不同的傳說,關於它的來源主要有三種。經學者的考證,端午節、划龍船、吃粽子的習俗遠遠早於屈原的年代就已存在,和屈原沒有什麼關係,聞一多先生對此有詳細的論證。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某些傳統節日或景點總是被賦以神奇的色彩,和一些歷史人物或事件牽強附會關聯起來。
  • 端午節掛艾草習俗由來的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這種草是神仙的寶劍。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鬥,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以後,神仙終於勝利了。
  • 怎麼講孩子一聽就懂的端午節傳說
    在端午佳節很多的孩子都會好奇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啊,端午節吃粽子是怎麼來的呢,還有的好奇寶寶會揪著大人的衣服問到底,但是書面上的文字很多的寶寶不是很懂,所以需要說一些孩子能懂的,下面家教君為大家分享怎麼給孩子講端午節的傳說,給孩子講五月五端午節的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與民間傳說、民風民俗雜談、粽子做法與種類初探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習俗、歷史、寓意、注意事項、粽子做法與種類01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2008年1月1日被正式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式確立了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法定地位,並全國放假一天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50字簡短版 端午節來歷的10個歷史故事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5、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 傳說與含義揭秘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但是您知道嗎,綠豆糕是端午節的傳統民俗食品,甚至比吃粽子的由來更加的久遠呢。那麼端午節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端午節吃綠豆糕的傳說  據說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末年吳國大夫伍子胥的。
  • 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巧手荷包話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巧手荷包話端午」一、活動目的:通過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開展,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二、活動主題及相關信息1、主題:「巧手荷包話端午」;2、時間: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3、地點:經典匯三、活動流程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下推。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這就是端午節懸五彩線的意義。端午節也分五種類型,清木水土火,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疾病纏身之人。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做端午節早上陪大你只是帶到端午節後下第一城。還有不同的說法是端午節當天把五方神力帶到6月6才能摘掉,。來年才會更好,還是帶香包的說法。又叫做鑲石深藍荷包。
  • 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各個版本都全了,非常精彩!
    伍子胥冤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現在的端午節。3、孝女曹娥,因為自己的父親淹死於江中,自己又苦苦找了數日也找不著父親的屍體。於是在五月初五這天,自己也跳入了江中,過了幾天,曹娥抱著自己父親的遺體浮了上來。這樣的行為,感動了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便有了今天的端午節。
  • 端午節的真正由來
    今年新曆的6月25日,即農曆的5月初5,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有著許多久遠的傳說,那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你知道嗎?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那就是屈原,而現在端午節由來最普遍認可的傳說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
  •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端午節》小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
    《端午節》教案適用於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2018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大全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 粽子    端午時節,粽子飄香。傳說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絕望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於是,傳說「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賽龍舟便成為端午時節紀念屈原的中華傳統風俗。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