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和故事,知道這些就能侃侃而談了

2020-12-22 憑欄優讀

今天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已經過了幾千年了,從小時候起,就被告知,端午節,我們中國人要吃粽子,為的就是紀念屈原,那位千年前的楚國忠臣,但長大後,過的端午節越多,聽到的相關故事也就越多,端午節,還真沒那麼簡單,別的,不說,就端午節流傳的故事,就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

端午節

端午節紀念的歷史名人,不單單是屈原。

和我們常人印象中的端午節不同,其實,在屈原五月五投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有了。所以其實關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但是也不單單是紀念屈原。在屈原之前,一夜白頭,掘墓鞭屍的伍子胥,也是在端午節這天,被紀念的名人之一,傳說伍子胥當年幫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後,因為被奸臣算計誣陷,慘死之後,身體也是被投入了河中,而他死的那一天,也正是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而在屈原之後,說是漢代有個孝女曹娥,因為父親落入江中,在江邊痛苦多日後,也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河,幾天後,抱著父親的身體從江中出來,被傳為神話。

屈原

但是,端午節的由來,只怕是和紀念這幾位歷史名人,沒有直接的聯繫,或許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確實是在紀念他們,便於人們記住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但是對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個人,更傾向於是古人為了闢邪,驅蟲等行為,在特地的五月五日這一天,所舉行的祭祀儀式活動。

伍子胥畫像

關於端午掛艾葉的神話故事。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聽家裡長輩說過一個神話故事,傳說是有一個善良的女人,背後背著一個年紀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走在山路上。而她剛好遇到了化身為人的神仙,神仙來人間考察,發現這個城鎮的人都不符他的心意,都不是好人,但直到神仙遇到這個女人,原來,這個女人背著的比較大的孩子,是丈夫前妻留下的,而自己牽著的年紀小的孩子,卻是她自己生的,她寧願委屈自己的孩子,也不委屈丈夫前妻的孩子。

艾葉

神仙覺得這人不錯,心地善良,還有責任心有愛心,但是神仙已經決定處罰這一區域的人,但這個女人的善良,讓神仙不忍心加害,於是,這位神仙便在附近拔起了一把艾葉,告訴女人,一定要在五月五這天,把艾葉放到自家的門上,那一天,下凡來懲罰惡人的天兵天將,就不會傷害她家。

掛起的艾葉

這個心地善良的女人接受了神仙的艾葉,回到家也這麼做了,但是她心地善良,不忍心街坊鄰居受災,便把需要在五月五日這天掛艾葉的事告訴了大家,於是五月五日那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掛了艾葉,來懲罰的天神看到這種情景,便只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

端午節的習俗裡,也有著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粽子龍舟雄黃酒,艾草紙鳶額頭「王」。而關於雄黃酒的故事,最出名的,應該便是白蛇傳中的那一段了吧。

端午習俗

說是法海發現了白娘子的真身之後,為了讓許仙知道真相,力勸許仙去查明自家娘子的身份,為了證明這一點,就是鼓動許仙給白娘子喝雄黃酒,而五月五日端午節,正是喝雄黃酒的日子,而喝雄黃酒的習俗來源的原因,正是古人們認為,雄黃酒可以去除蛇蟲鼠蟻,對於白娘子而言,是剋星,是天敵。

電影中的白娘子

於是,白娘子在端午節喝了雄黃酒,即便是修行千年,她還是現了原型,於是,許仙被活生生地嚇死了。後來,白娘子求取仙藥,為許仙復生,然後解釋自己不是白蛇,而是在山中學過仙法,才打消了許仙的疑惑。

雄黃酒

端午節,有著許多的傳說和故事,也有著許多的傳統文化,希望,我們都能繼承和記住,這是我們文化的傳承。在我看來,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源所在,故事裡,傳說中,都是我們文明的象徵和精神。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傳說...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傳說還真不少!有人說源於龍圖騰崇拜;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有人說懷念伍子胥;還有的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個「惡日」,端午節的活動都是為了闢邪驅惡……本期節目,我們就來了解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的習俗。
  • 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巧手荷包話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巧手荷包話端午」一、活動目的:通過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開展,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二、活動主題及相關信息1、主題:「巧手荷包話端午」;2、時間: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3、地點:經典匯三、活動流程
  • 端午節的起源和故事
    端午節是在漢字文化圈中在中國和其他國家流行的傳統文化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它最初是祭祀部落的圖騰祭的節日,這些部落在古老的白月地區(長江中下遊和長江以南)崇拜龍圖騰。在白月之地的春秋戰國之前,該部落以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競賽形式舉行。圖騰祭祀習俗。
  • 輕鬆學英語:解讀你不知道的端午節傳說故事(雙語)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悽美的愛情故事。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張和,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于于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祭祀伍子胥。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一起來看看吧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50字簡短版 端午節來歷的10個歷史故事
    4、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說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幼兒園端午節優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歡歡喜喜過端午》
    5、繼續欣賞故事(老奶奶採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四、延伸--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當然如果家裡面父母長輩有在包粽子,小朋友們也可以觀察學習,粽子是怎麼包成的喲)篇二:《歡歡喜喜過端午》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
  •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 這些端午節的傳說,你又知道嘛?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因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跳河自殺了。那麼屈原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選擇投江自盡呢?屈原被頃襄王的愛國之心感到,於是和他換了衣物,待追兵到此之後,屈原從身一躍,跳江自盡保全了頃襄王。
  • 端午節的由來50字100字400字 端午節的來歷起源歷史故事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端午節和運動的關係由來已久,如果說古代中國有什麼大型體育節日的話,那絕對非端午節莫屬。那麼為什麼會有端午節呢?端午這個節日從何而來?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由來及歷史故事,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早在西晉的《風土記》中就有關於「端午」一詞的記載,又因為五月是仲夏,仲夏登高,順陽而上,所以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又被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被稱為「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 成語故事 | 侃侃而談
    【釋義】侃侃而談——kǎn kǎn ér tán,意思是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出處】《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相關故事】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餘稱為下大夫。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但他在當時的地位僅相當於下大夫。
  •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端午節》小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
    《端午節》教案適用於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原來那天決鬥後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下推。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這就是端午節懸五彩線的意義。端午節也分五種類型,清木水土火,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疾病纏身之人。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做端午節早上陪大你只是帶到端午節後下第一城。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屈原的故事簡介資料跳的是什麼江?
    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和祭祀有關之外,還與一位詩人有關那就是屈原,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就與之相關,那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是什麼呢?關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