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這麼久,來聊聊這些不得不講的真相

2020-09-05 爸媽頻道

我的一個朋友,今年娃幼升小,搖號,沒中

喪了幾分鐘,起身繼續雞娃去了。

朋友圈有家長說,「沒中,5年後再搖~」,底下留言」中考高考見,我們加油!

因為搖號,因為朋友家娃沒中,我突然挺想說說關於雞娃,沒人告訴你的這8個真相!

真相1:牛娃路上沒有捷徑


市面上的各種牛娃,絕大多數是因為背後有靠譜給力的家長和家庭環境氛圍。


天才娃,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出類拔萃的牛娃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是合力的結果,各種作用力缺一不可。


深度好文:條條大路通羅馬,牛娃們是怎樣一步步上道的?


雞了娃不一定變牛,但不雞,一定變不成牛娃!


真相2:戰勝焦慮的最好辦法是行動!


很多家長喜歡糾結,比如說看了廖彩杏覺著繪本啟蒙好,看完蓋兆泉覺著分級啟蒙好,繪本不行。在不同的練習冊選擇中糾結,在選機構中糾結,……越糾結越焦慮,越焦慮越糾結。


教育孩子堪比玄學,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不確定的因素很多(孩子年齡,本身基礎,性格和喜好,老師的風格和水平,家庭的輔導力度等等),


這些都會導致不同的家庭給出的經驗截然相反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不邁出那一步,一直處在糾結中,誰也給不了你一個牛娃!

相信什麼,就堅定地去做!並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在這個目標下根據孩子情況調整小目標,不怕慢,就怕站,JUST DO IT!



真相3:雞娃路上最難的兩步


雞娃路上最難的只有兩步,開始的第一步不斷堅持下去的第二步


工作忙,娃吸收慢,隊友不配合,and開始搖號了。。。


同時,家長群裡,」娃渣,再雞也沒用!」

閨蜜吐槽群裡」中年老母親,要愛自己,買買買,美美美!「


自己心裡時不時忿忿隊友的不給力,雞娃溜得快,吃雞溜的更快!


沒錯,雞娃過程中,有無數個理由和無數個瞬間堅持不下去,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面對到。


這個時候,是用這些理由說服自己現實條件不允許,還是突破人性的瓶頸進化一丟丟,一點一點的想辦法解決,很多時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真相4:徒增煩惱的對比


非跟別人家孩子比,徒增家長和孩子的焦慮。


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孩子最為光鮮亮麗的那一面,或許會懷疑自家娃的智商,或許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


事實是人生80%的煩惱,源自於與他人相比,把自己的關注點,全部放在他人身上,而忽略自家娃點滴進步的時候,煩惱也就慢慢地產生了。


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和娃一起成長進步,以娃自己為參照,堅持自己的方向和努力。


真相5.你準備去哪待著等?


A爹媽說:靜待花開

B爹媽說:靜待花開


A爹媽說靜待花開,然後真的什麼也沒做,靜靜地等。

B爹媽說靜待花開,可能是嘗試了N+1次之後,仍離最高目標仍有小小差距,坦然面對,再接再勵的靜待花開。


花最終開的怎麼樣就看你施的什麼肥,花了什麼心思。靜待花開,你準備怎麼待著?



真相6:欲速則不達


*歲前培養好娃得英語思維,*歲前打造好原版娃,3個月流利開口說!


有人信奉有路就有捷徑,有人期待立竿見影,

但經常性的,欲速則不達,實踐的路上,坑比我們想像的多。


大環境的焦慮,很多人會想要在教育上,追求效率和產出率


培養孩子本來就是個慢功夫,特別是最開始的階段,家長和孩子都會各種水土不服。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長有耐心。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和調整方法,相信自己和孩子,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才能收穫。



真相7:我們真的缺資源嗎?


雞娃初期,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階段:瘋狂地收集、購買、存貯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存過當學過,這年頭,誰沒幾個T防身呢,擁有了海量資源,心理就很安慰、很踏實。


但漸漸的,好的資源越來越多,以至於網盤塞滿了好幾個之後,很多竟然完全沒有看過。


信息爆炸時代,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時間和時間管理。


存資源前,可以好好想想孩子要學什麼這個大的框架,哪些是主路線,哪些是廣泛接觸,主路線的時間安排是什麼,廣泛接觸的時間安排要放在什麼時候。


簡單框架能夠幫我們理清哪些資源是否有必要,同時提醒我們資源是為了我們的學習服務的


真相8:該報班時就報班


啟蒙不難,難的是思維、英語、語文都能自己搞定;

難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偷懶;

難得是娃輸出巨慢還心態平和的繼續雞......

而相比自雞,機構有著它們的優勢。錢都交了,每周該去得去呀。。。久而久之,多少還是會有效果的。


當然,細心考察好的機構(能對付各種娃的老師,系統的教學,學習氛圍濃厚等等),大概率才有可能達到自己的預期。


送到機構也並不是萬事大吉,規劃學習路線,了解孩子學習進度,調整學習計劃,這些家長不得不親歷親為。


而孩子也能從家長身上學到自控,負責任和時間管理等等。


相關焦點

  • 那些牛娃父母,不會告訴你的「雞娃」真相
    好吧,這麼一說,仿佛都是孩子的事兒,家長是沒什麼經驗可分享了。於是,大家都散了。含蓄的牛娃父母,為什麼不告訴你雞娃真相中國的家長有一個通病,就是比較含蓄。你去找牛娃的家長取經,經常對話不超三句就結束了:——哎喲,您家的孩子怎麼教育的這麼好啊?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我思來想去,抄起孩子們興趣班上過的課,學過的書,越看越搓火啊!當然,我也進入了不少雞娃群,每天看著那麼多家長的經驗教訓,在雞娃這件事上,我慢慢看到了一些真相,今天與大家分享:1 高效的雞娃,是教方法和思維方式;低效的雞娃,是無方法的大量刷題。
  • 細數這些年來敗過的網紅「雞娃神器」
    在不斷深入雞娃的過程中,我被這花花世界迷住了雙眼,竟然還有這麼多以前不知道的新鮮玩意!不知不覺間,我就敗了不少育兒大V、雞娃領袖、牛娃媽媽們推薦的各種各樣新時代育兒雞娃產品。點 讀 筆這可是一大品類,是現在想要做英語啟蒙的媽媽們人手必備的雞娃產品,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張口就來流利的英語對話,隨便翻翻英語書就能發出悅耳的朗讀聲呢。
  • 寒假到了,又到了雞娃與反雞娃的家庭戰鬥季
    那個時候,沒有雞娃的大環境,家長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不可能出現雞娃這個概念。所以爺爺奶奶們,他們說的沒錯,說的也都是事實。可這些事實,是過去的事實。大多時候,這些課外的興趣班,對孩子來說歡樂的很,一兩個小時開開心心就過完了。反倒是是大人,日復一日來來回回的接送,門外幾個小時的等候,以及哼哧哼哧努力給娃賺學費,才是真的辛苦。
  • 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雞娃」是最近掀起的一陣育兒新方向,很多家長們都懷揣著滿腔熱情勢要培養孩子成為新時代的「雞娃典範」。有位北京的朋友說,每到周末,北京的大型商場,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補習班、興趣班。
  • 雞娃的中年人,要學會放過自己
    那娃一臉鄙夷:「嘿,她哪會看,她哪有時間陪我聊這些。」這個真相,我來戳破。原因非常簡單,娃們的世界主要就是學校,學校的衡量標準就是娃們最在乎的東西。學校流行什麼,什麼就是主流話題。娃們的世界,只有一個通行法則:在學校內崇拜學霸特長生,在學校外,崇拜除開父母的各種牛逼社會人。這就是中年人的「雞娃難題」:誰會聽一個自己瞧不上的人的話呢?
  • 「雞娃」雞出個啥未來
    1教育「軍備競賽」「我不想雞娃,但周圍親戚朋友都在雞娃,我不雞,孩子以後會不會怪我?」「國外純玩兒的森林課是好,但首先你得有一片森林……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層次的雞娃?」雞娃,釋義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是以孩子能考上更好的學校為目標、督促孩子去拼搏、帶娃一路狂奔的家長們的專屬名詞。
  • 雞娃方法論——小學語文應該怎麼辦?面向中高考的底層雞娃邏輯
    今天聊聊對於語文這麼學科,我們雞娃的科學方法是什麼?怎麼樣幫孩子快速提高語文成績,建立信心。 1 語文是牛娃之間區分的重要標準。
  • 寒假「雞娃」模式開啟,說說那些英文學習不為人知的真相
    恰逢寒假,各大英文培訓機構的強化班又開始推出各種特色課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已經開啟了各種「雞娃」模式。身處深圳,在英文教育行業混跡多年的我,看過太多的英文學習牛娃,很想借這樣的時機跟父母們聊聊英文學習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探討一下英文到底該如何學。
  • 關於教育,有八個不得不說的真相
    這些年來,有很多一線的記者回到大學當老師,真的是學生的福音,可惜,實在是太少了——因為,大學要求老師都是博士,有幾個一線的記者是博士呢?很多家長和孩子,崇拜名校,其實,要我說,這些名校應該感謝這些家長和孩子。為啥這樣說呢?這些孩子是衝著名校的品牌、名師來的,但實際上呢,最終成就他們的不是學校和名師,而是他們自己。你把這個社會上積極、向上、聰明、堅強的年輕人放在一起,就算你什麼也不做,他們不努力學習和成長才怪呢!你會發現,最終做出成就的就是這些人。
  • 雞娃之路: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
    無異於一個提醒:做得不夠就別聊這些沒用的了。焦慮之外,雞娃群也有共同歡慶的時候。每當孩子考出了好成績或是拿到了重要的證書,家長們會在群裡發三位數的大紅包,全群上下如同過年一樣。李虎每天要收到幾千條「雞娃群」的消息,只能快速瀏覽提取有效信息。他還沒看到太多在群裡發紅包、發喜訊的,畢竟那是大牛、金獎或「上岸」了的孩子家長才有的特權。
  • 摩託車被禁這麼久,現在不堵車了嗎?真相讓專家啞口無言
    但是摩託車被禁了這麼久,現在的城市裡不堵車了嗎?真相讓這些專家們也啞口無言了。當初禁止摩託車出行的時候,車主們也是憤憤不平,說騎摩託車比較危險,但開私家車出來就是安全的嘛?現在道路上的車輛比較多,每時每刻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因素導致車禍發生。比如說車主自己酒駕,也或者是開車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摩託車上。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教育競爭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都出現普遍的「雞娃」式育兒,大家都在尋找一種最理想的育兒方式。  首先,來測一測你是哪一種?這麼多年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不能浪費,而且學得那麼好,不可以這麼任性地說不學就不學了。  上述兩個問題,選項A是美式「雞娃」,選項B是中式「雞娃」,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激勵方式,即「內驅力培養」和「外力推動」,這也是「美式」雞娃和「中式」雞娃最本質的不同之處。
  • 雞娃至上的家長,怎麼就把孩子養「自卑」了?
    大家好,我是黃豆媽,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呀~關於雞娃的相關話題,在媽媽群裡永遠佔據top1,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雞娃一定要,但比起孩子讀過多少本書,做過多少習題,怎樣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去學,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才是目的。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
  • 愛「雞娃」的家長為何往往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原因簡單而又現實
    最近這些年,開始出現一種名為「雞娃」的教育方式。初看這倆字,你可能認為是像養雞一樣養娃,其實不然。這裡的「雞娃」的「雞」其實就是「打雞血」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催促孩子學習。
  • 奧數也能「無痛雞娃」?我認識的這個清華爸爸讓我服氣了
    不過,僅僅靠上課的一點點時間,不可能領悟裡面全部的知識點,但這些知識點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如果到小學的時候,家長和孩子有時間、有耐心,用各種方法把這些知識吃透,倒也不是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在學校裡每周都有新的知識,常常是應接不暇,根本沒時間精力每一章節都仔細琢磨。而對於珊珊來說,小學老師教立體圖形的時候,她已經對裡面的內容有了3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消化。
  • 全民「雞娃」了,就能讓孩子過好一生麼?眾多雞媽為何「退群」
    中國家長們的雞娃行為,有時也確實堪稱「迷惑行為大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的。家長們「雞娃」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數學和英語。所以,現實的情況是,別人都在「雞」,你不「雞」,你就可能會落後,你的孩子,將來會和這些孩子在中考
  • 雞娃這件事,學渣父母這一點比學霸父母更有優勢
    但是沒想到巴掌來得這麼快,很快我就到了「要不要雞娃」的糾結階段。不過經過綜合考慮,我還是決定「雞娃」,當然沒有像那些牛娃媽媽們那般瘋狂,我的「雞娃」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幼兒啟蒙。說回到「雞娃」,作為曾經的學渣,現在即使當了媽,也是學渣父母,學渣父母「雞娃」真的是有太多苦說不出。首先很多知識自己也不會,其次對於如何成為學霸,學渣父母完全沒有經驗可傳授。這麼說來,學渣父母在「雞娃」這件事上,是不是完全沒有學霸父母的優勢?
  • 喝雞血長大的「雞娃」,最終長成了什麼樣子?
    但也有一些零星的留言,是希望自己當年被「雞娃」、正在「雞娃」,或者給我們提供了雞娃的正面案例。在糾結「雞娃不雞娃」之前,我們是否忽視了更重要的問題?也許,你能在這些留言中找到一點答案。我不會做就給我講,還必須得給我講會了。初中就一科給買了一本練習題,(但我也沒時間做)我晚上寫完作業之後還得學習老媽給規定的英語,必須背完了才能睡覺(又困又累,真的絕望)我還跟媽媽因為背英語吵過好幾回架 ,沒用。
  • 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今年這學期過得真是快,剛開學的「學術滑坡」沒來得及拯救,還在愁要怎麼補回網課期間落下的知識點,猝不及防地,暑假滑坡又要來了。 為了防止暑假滑坡的負面影響,身邊的很多家長都在討論,暑假期間要怎麼好好「雞娃」。 剛好我最近看到一部2020年最新出品的教育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其中的一集,就講了「中國特色」的虎爸虎媽,是如何雞娃的,又是怎樣避免孩子們成為考試機器……相信每位家長看了一定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