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勸說:向孩子講了無數的道理,孩子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2020-08-28 白魔女


昨天本來是與母親愉快聊天,想在母親節回家,卻最後以我在忙為藉口中斷,起因是她認為我一人在外,做飯比較麻煩,叫我回家蹭飯,我拒絕了。


理由是我現在住的地方工作生活比較方便,再者我認為父親脾氣不好,在家看不慣的地方會嘮叨。


母親聽到這,就開始了長篇大論,&34;


我解釋道: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他內心肯定希望我過得好,可是他的脾氣我也了解,沒必要這麼大了還在家蹭飯,有時間我回家看你們就行。



母親還想解釋什麼,我果斷的打斷,作為成年人,父母內心的深愛誰都了解,但是我們也明白該如何和秉性不同的父母相處,更明白作為獨立的人,應該做些什麼。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的教育,每次我有些情緒或者說出負能量的現實,母親第一句話就是堅決否定,然後開始說正確的態度。


作家韓寒的一句話,改編後放在這非常恰當:父母講了無數的道理,我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再想想自己在平時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有也難免說些大道理,看看孩子的反應,感覺就是你說你的,聽不聽我隨意,孩子的表情沒有任何觸動。


1.道理無法改變孩子


而這種大道理式的勸說,不僅我會有,很多父母都會告訴孩子無數道理,可是結果卻是孩子沒多大改善,時間久了,父母會覺得孩子故意如此,只能進行暴力制止。


微博就曾發過這樣的新聞:成都的7歲洋洋不聽媽媽話,經常性的撒謊騙人,媽媽多次教育無果,就開始經常性暴力毆打,甚至把掃帚打斷,周圍的鄰居看不下去了,告訴洋洋媽媽要是繼續這樣就報警。


再看看新聞圖片上洋洋的傷口,小腿上一條條紅印,臉上各種小的傷口,有些周圍還伴隨紅腫。



光是看這些傷口就可以感受到當時媽媽的憤怒,也可以感受到孩子有多疼。可是讓父母無奈的是,想要教會孩子正確,孩子卻在錯誤的路上越行越遠。


父母拼勁了全力,孩子傷痕累累,父母與子女爭鋒相對,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前不久引起廣泛關注的&34;7歲親生兒子天天事件,也是因為天天媽媽面對孩子偷錢,戳同學眼睛等行為,多次平心靜氣教育沒效果。



最後孩子被媽媽打到住院,媽媽因此被刑拘,記者採訪孩子時,孩子說不管媽媽怎麼對他,他還是想要她回來,這句話讓很多人不禁潸然淚下。


也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怎麼樣的方法能夠帶來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2.孩子想要懂他


曾經在心理學書上看到一個案例,一家三口因為父子關係,找到心理諮詢師,父親對孩子不斷拒絕和他玩耍感到生氣。


父親無法理解孩子,覺得自己在做個好父親,孩子卻從未給過回應,只想離自己遠一點,這時候心理諮詢師看向孩子,孩子低著頭不說話。


當心理諮詢師和小男孩溝通,小男孩因為怕生,回答的慢一些,有些害羞,這位父親大為惱火,質問孩子為什麼不快速回答問題。



心理諮詢師看著父親的語言表情,猜出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和爸爸親近,經過與孩子的交流,孩子說每次爸爸和他打籃球,只會指出他的不足。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和父親一起玩耍是痛苦,而非快樂,就想各種理由拒絕父親。


本來父子之間的歡樂時光,卻處處講正確的道理,這成為了孩子的壓力,而非親密陪伴。


在與孩子的母親的交流過程中,也可以感受父親對於母親的各種要求,感覺不到兩人是夫妻,母親像是唯命是從的下屬,父親高高在上的指揮一切。母親都尚且如此,更別說幼小的孩子。


父親把工作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拿來對待家人,孩子的行為在他的眼裡漏洞百出,自己不斷指出孩子的缺點,這樣的話不管說的有多正確,孩子也不樂意接受。


成人講利弊,孩子想要的是父母愛自己,道理是冰冷的,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體察他的情緒感受,孩子才能感覺到溫暖的愛意,而愛是促進孩子改變的最大動力,大道理卻不能。


3.愛才是改變孩子的良方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說: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魯迅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巨匠,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周海嬰是魯迅先生唯一的孩子,後來成為了無線電專家,魯迅先生的教育方法功不可沒。


有一次,魯迅買了萬花筒玩具給周海嬰,就是隔著玻璃轉動,可以看到不同的花樣,誰知上午才給孩子,下午就被摔成了碎片。



一般的家長會怎麼做呢?我想不外乎說教或者責罵,脾氣暴躁一些的可能直接會打孩子。


魯迅的妻子許廣平也是如此,而魯迅制止了妻子的行為,對妻子說,這是因為孩子對萬花筒好奇,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需要維護。


事後魯迅與兒子交流,發現兒子確實想要一探究竟才會如此,並不是調皮搗蛋。


詩人柳亞子曾說過:近代對於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推崇魯迅先生。"



知名演員孫儷也對理解孩子的感受倍為推崇,她曾經在微博情真意切的寫道: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一個擁抱。


孫儷的教育方法並不是不管孩子的錯誤,而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用愛理解,之後再去指出孩子的錯誤,幫助他循序漸進的改正。


4.用平等的視角看待孩子


我們之所以感覺孩子問題多,哪裡都不好,是因為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孩子從零開始,自然出錯的概率高。


當我們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對他的很多幼稚的行為和想法,會有更多的包容。


安東尼在 《小王子》裡寫道: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不幸的是,其中記住這一點的並不多。


當你與孩子共同成長,互相扶持時,孩子會因愛而被驅動,當你站在制高點審判孩子時,都已經定罪,孩子何談機會改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麼一句話:「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這句話引得無數人深思,也引得無數人為自己的悽涼而感慨萬千。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最近偶然聽到了這首歌的英文原版,有感而發,於是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向前走 後會無期」《後會無期》是由韓寒填詞,Anthun Kent、Dee Syluia作曲,鄧紫棋演唱的歌曲,作為電影《後會無期》的主題曲發行於2014年6月24日。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是由韓寒親自作詞的。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但實踐過後,很多父母又深有感觸:道理知道了很多,還是茫然無緒;方法用了很多,總難見預期效果。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為此,我求助過不少人,大家都不遺餘力地向我貢獻智慧,每次我都如獲至寶,回家就試煉起來。可惜的是,他人行之有效的辦法,到我這總是失效的。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孩子愛磨蹭的病根,其實在於升入新年級後學習跟不上。因為學習吃力,他在學校裡過得一點都不開心,不開心就不想去學校,所以早上能拖則拖。
  • 日說芯語||08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孩子就開始鬧,爸爸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表現好,下次就給他買。但孩子怎麼都聽不進去,爸爸見大庭廣眾之下管不住兒子,一生氣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就哭了。爸爸沒辦法,又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這會兒媽媽回來了,連忙問:「怎麼了,怎麼哭成這樣子?」爸爸無奈地說:「他想買小汽車,我說現在不能買,等他表現好了再給他買,他就在這兒哭,怎麼說都不聽。」
  • 日說芯語||15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孩子就開始鬧,爸爸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表現好,下次就給他買。但孩子怎麼都聽不進去,爸爸見大庭廣眾之下管不住兒子,一生氣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就哭了。爸爸沒辦法,又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這會兒媽媽回來了,連忙問:「怎麼了,怎麼哭成這樣子?」爸爸無奈地說:「他想買小汽車,我說現在不能買,等他表現好了再給他買,他就在這兒哭,怎麼說都不聽。」
  • 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孩子「講道理」
    」有時候,父母說得越多,越講道理,越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溝通,往往不是講道理《後會無期》中有一句臺詞當時廣為流傳: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他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媽媽說嗎?」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1、太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小,孩子長大了,很多道理也都明白了,如果父母依然喋喋不休地嘮叨個不停,其實是很容易引起人
  • 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其實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但孩子怎麼都聽不進去,爸爸見大庭廣眾之下管不住兒子,一生氣打了兒子一巴掌,孩子就哭了。爸爸沒辦法,又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這會兒媽媽回來了,連忙問:「怎麼了,怎麼哭成這樣子?」爸爸無奈地說:「他想要小汽車,我說現在不能買,等他表現好了再給他買,他就在這兒哭,怎麼說都不聽。」
  •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他們不聽,做到這些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父母的懂得很多的道理卻還是會犯。比如說我們懂得要把東西收拾好,但是每次出差都會落一些東西的家。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卻每天晚上在12點還在奮戰。明明知道吃零食不好,卻還是忍不住的買各種各樣的零食。我們做父母的懂得那麼多的道理,可是仍然過不好自己的這一生。這是在諷刺我們自己懂卻做不到的道理,卻還要灌輸給我們的孩子。
  • 講道理時,孩子「左耳進右耳出」?不妨試試「結果式教育」
    很多父母已經把"講道理"變成了"嘮叨",他們總是在孩子犯錯之後進行教育,一直在孩子身邊念叨,以為這樣子孩子就能長記性,不會出現同樣的錯誤,可是這樣反覆的態度只會讓孩子反感,孩子就會變得"左邊進右邊出",一點都不在意父母所謂的"道理"。
  • 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
    導讀: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會收穫一個更不聽話的孩子
    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比如天氣冷,讓她加衣服,她就是不願意穿。帶她去買衣服,她也不願意去。每次好說歹說都不行。這位母親說,我真的對她很有耐心了,不知給他講過多少道理,但她就是一句話也不聽。
  •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不聽話」?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做人要講道理,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做人原則之一,那些無理取鬧、不講道理的人,必然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在社會上自然也會受到更多的排斥。但是講道理也要分情況而定,特別對孩子更是如此,因為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越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上小學的磊磊最近迷上了電子產品,之前父母為了讓他愛上學習,特地幫他買了一個平板。
  • 父母的脾氣,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看到孩子平安出生,多數父母是幸福感恩,只希望看著他健康快樂的成長。有的父母卻是人渣,把辛苦來到世上的孩子,當成發洩情緒的工具。每當壞脾氣爆發時,對孩子指責辱罵,拳打腳踢。天真無邪的孩子,遇上脾氣不好的父母,一生將蒙上陰影,餘生無法安放。01壞脾氣的父母,毀掉孩子的未來。
  • 父母也分等級,教育孩子的最低等級,就是講道理
    孩子們每次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心裡總不由得會冒出這種想法:怎麼會有這樣的祖宗?由於要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克制住自己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要把心頭的火壓抑著跟小孩講道理,但是,孩子不在乎大人是否生氣。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這麼一句話:「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三流父母才會掏心掏肺跟孩子「講道理」,聰明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小時候,父母習慣了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我們,甚至企圖以理」制服「我們。然而,對於孩子來說,講道理真的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嗎?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是否會乖乖聽話,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呢?是啊,與其一直在孩子耳邊念叨,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只有他體驗過才知道是好是壞,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經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道理」和「過好」之間到底需要什麼紐帶呢?如果「知道道理」不能直接推出「過好這一生」,那中間肯定還有一個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究竟是什麼呢?「道理」指代理論,「過好」指代實踐。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為什麼指導不了實踐呢?從邏輯上來說,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沒有真正地理解理論,二是雖然我們知道「道理」,卻沒有真正地去執行這些道理。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不管說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真的是要氣炸了!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講道理?」而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有育兒專家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教授也到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之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 家長講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這些父母輸在「太講道理」上
    導讀:家長講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這些父母輸在「太講道理」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講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這些父母輸在「太講道理」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
    同時又好奇,為什麼孩子被父母輪番打罵卻不哭不鬧?第二,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的報告顯示:成長階段經常遭受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性格自卑的佔79.25%,而這部分孩子在各領域中工作出色的不到4%,遭受侵害不敢報警、反抗的佔94.16%,而他們這些人一生的犯罪比率高達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