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最該注意的一條生存之道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能管住自己嘴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聰明人」;管不住自己嘴的人,終究不是「真正的聰明人」。就像東漢末年的邊讓、禰衡和許攸這三個看上去似乎很聰明的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最終死在了惹禍的嘴上,令人惋惜!
1、邊讓
邊讓(?-193年),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東漢末年名士、大儒。邊讓博學善辯,愛寫文章,曾作《章華賦》,名噪一時。漢靈帝時,得到大將軍何進徵辟,擔任令史。
邊讓善於辯論,辭賦,年輕時便聲名在外。邊讓與汝南名士謝甄去拜訪名士郭泰,而郭泰對他們並不看好,曾私下對門人說:「這兩位年輕人英才有餘,但並不入道,真是可惜了!」邊讓名聲極大,和當時的名士陶丘洪、孔融齊名。
公元184年,大將軍何進聽說邊讓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徵辟他為大將軍府官員,又擔心他不來,於是詐稱徵其為軍事幕僚。邊讓到洛陽後,何進任命其為令史。
何進設禮接見邊讓,邊讓既能善於佔射,又能辭對,當時賓客滿堂,大家不被邊讓的風採所傾倒。就連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遞交名片,以求交往。
議郎蔡邕也深深敬佩邊讓,認為邊讓應該得到提拔,於是親自寫信給何進,極力稱讚邊讓的能力。何進深以為然,於是多次提拔邊讓。
公元189年,邊讓被朝廷任命為揚州九江郡太守,而邊讓並不認為自己能做太守。公元191年,天下戰亂不止,邊讓棄官返回家鄉(兗州陳留郡)。
公元192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而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邊讓同鄉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並將他的妻子兒女全都殺死。
2、禰衡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人 ,自幼有才華,能言善辯,但氣盛、剛直而又驕傲,最喜歡逞口舌之快。
對鄙夷的人,禰衡毫無顧忌地開啟毒舌,可對於他欣賞和交好的人,禰衡還是盡逞口舌之快。禰衡和孔融、楊修關係極好,但他卻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兒孔文舉(孔融),小兒楊德祖(楊修)。其餘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