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關於猴入選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
入選十二生肖的動物要麼是功勞赫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如牛,羊,狗,豬、兔等;要麼具有威懾力或讓人望而生畏,如龍,虎,蛇之類;要麼是人類日常能見的動物,如鼠類。猴既沒有對人類有什麼貢獻,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威望,且並不常見,它因何入選呢?
大概民間也有此疑問,於是便有了這樣的故事:據說老虎與猴是鄰居,二人稱兄道弟,後來老虎憑著鎮山制獸之威名當上了自獸之王。山中動物大都怕虎而不敢接近它,只有猴子敢和它來往。後來,慮不幸落入了獵人的網中,猴爬上樹解開繩索救了它。虎脫險後很是感激,說日後定當報答。
不久玉帝下令甄選生肖。身為百獸之王,虎理所當然地當上了生肖。猴也想當生肖,玉帝認為猴既沒有什麼威懾力,又無功可言,不同意猴入選。猴就請虎向玉帝求情。虎因欠猴的情,只好全力幫猴說情,說猴聰明機智,自己不在時,就是猴幫忙鎮山。於是,玉帝下旨,將猴也列入生肖之中。不過,虎認為猴並沒有什麼真本事,並不想猴與自己並列生肖。因此,它很不高興,便與猴斷絕了交情。
02猴入選十二生肖的真實緣由
故事為民間杜撰,不足為據。那麼,猴入選的真實緣由是什麼呢?學者認為,馬上可能與古人對猴子的認識相關。
進化論認為,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古人儘管尚不能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問題。但在眾多動物中,猴的外形,某些習性及其聰明伶俐的天性,都讓古人隱約想到其與自己必有一定的淵源。
我國古代神話記載:盤古開天地之初,大地是猴的天下,不久,猴群中出現了一對雌雄機靈鬼兒,他們渾身沒有長毛,用樹葉遮醜。他們站著走路,雙手比比劃劃。盤古知道此事後,就讓二人結為夫妻,繁衍後氏,以改變天下亂糟糟的局面。猿猴聰明伶俐,像人,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就有「人是猴子變來的說法"。也許,猴之所以入選十二生肖,就是古人將猴子變人的觀念觸入文化的體現。
03猴的一些象徵義
猴生性好動,是種聰明伶俐的動物,因此,聰明就成為猴的第一象徵意義。從造字法來看,「猴」,同「候"又同「侯"。「候」的願意為「伺望,觀察",正是猴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人誘啞,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才行動。
「侯",原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美"義。巜詩經》上有「海直且候」一句,漢人解釋說:「候,美也。」後「侯」又轉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謂「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以「侯」指稱各諸侯國君主。秦漢以後,封侯制度逐漸完善。拜相封侯也成為歷代讀書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這種價值取向,使猴又有了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
猴好觀望,一遇風吹草動,就驚恐地攀上爬下,猶豫不決。因此,猴又有了猶豫,猶疑的象徵意義。「猶"的本義就是猴子。
猴喜歡吃桃,而民間有三月三日王母娘蟠桃會的說法,據說吃了蟠桃會上的仙桃能長生不老,因此,人們又賦予了喜歡吃桃的猴以長壽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