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黑土地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測量黑土厚度

    張興義攝

    

    侵蝕溝資料圖片

    一株生長在北緯46度的鐵線蓮枯萎了,這種構成「五花草塘」的美麗植物倒伏在後來被稱為松嫩平原的土地上。漫長的冬季使得微生物分解速度減緩,植物中的有機質得以大量留存。歷經300~400年的時間,這些枯枝敗葉能夠形成1釐米厚的黑土。

    上世紀50年代的大開荒中,這片肥沃的土地被54馬力的進口拖拉機犁開。土壤專家欣喜地發現,土壤中黑土層厚達80釐米,有機質含量高達5%~7%,是黃土地的數倍。「插根筷子都能發芽。」黑土地成為中國東北的象徵之一。

    然而數十年來,這個象徵以每年2~10毫米的速度悄無聲息地流失著。據黑龍江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科技科科長(以下簡稱「水保所」)許靖華的調查,目前耕地中的黑土層平均厚度只有20多釐米。

    這個從事了23年水土保持工作的中年人,經常端詳著一張東北黑土區分布圖。上面核心黑土區的形狀好像一管蘸滿墨汁的毛筆,被一個顫抖的手握著,寫下的飽滿的「久」字。

    「照這種速度,挺不了多久了。」許靖華憂心忡忡地說。

    一條20釐米的小溝,兩個月後就被衝成一人多深的大溝

    許靖華供職的研究機構坐落在距離哈爾濱64公裡的賓縣。這裡是黑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面積的65%。

    表現之一就是隨處可見的侵蝕溝。這些寬得「可以開進一列火車」的侵蝕溝將成片的黑土地撕得支離破碎,被老百姓稱為「雞爪子地」、「鹿角溝」。

    賓縣民和鄉的一條大溝將一個屯子從中間劈成了兩半。溝有三層樓那麼深,溝底常年淌水。據說,賣菜的在溝南喊價1元,到溝北就漲到1元1角,因為從南到北還要繞上好幾裡地。

    在一張發黃的大比例尺地圖上,賓縣形狀類似一個「元寶」。賓縣水務局水保辦主任張潤儒指著「元寶」上一些幾乎難以覺察的細線說:「這是一條侵蝕溝,這也是一條,這兒又一條。」整個賓縣共有12058條侵蝕溝。

    起初,侵蝕溝可能就是坡耕地低洼處不易覺察的一條集水線,有時甚至是農民收工時,插在地裡沒及時抬起來的犁鏵豁出的一道小溝。

    但由於黑土土質疏鬆,抗衝刷性弱,這些其貌不揚的小溝發展起來速度驚人。在水保所高級工程師鄧育江印象中,就在兩個月之間,一條20多釐米深的小溝就豁然被暴雨衝成了1米多深的大溝。他和同事做試驗,從溝岸至溝底連著楔進10多根50釐米長的木樁,第二年木樁一個也找不到了。

    據統計,黑龍江省有超過16萬條侵蝕溝,佔地9萬多公頃。有些丘陵漫崗區,平均不到兩公頃就會有一條侵蝕溝。

    與侵蝕溝顯而易見的吞噬不同,大面積坡耕地上不易覺察的黑土流失更加令人擔憂。

    站在黑土地的高崗上,遠遠望去是一馬平川,但走近了就會發現「微地形」很多,到處都是起伏不平的「漫川漫崗」。這種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在黑土區中佔到60%。

    「東北地區的降雨集中在夏季,特點是歷時短,雨勢急。」許靖華說。而早年,農民為了讓雨水順利排出,形成了順坡打壟的傳統。這種耕作習慣也導致暴雨很容易在坡耕地的壟溝內形成地表徑流,雨水裹挾著滾滾黑土,匯入溝渠,流向江河。

    據說,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鄂霍次克海裡生活著一種灰鯨,總也不願遠離這片海域,後來發現,這裡海水的有機質含量特別高。

    流失的黑土部分沉澱在了通向大海的河道上。許靖華說,素有「銅幫鐵底」之稱的松花江,河床比上世紀50年代抬高了50釐米,有效航程從1500公裡縮短到如今的580公裡。

    數據顯示,廣義的東北黑土區總面積為103萬平方公裡,其中土壤侵蝕面積達27.59萬平方公裡,約佔總面積的27%。

    許靖華說,黑土的流失與黃土高原的黃土流失不同。黃土層分布均勻,厚達幾十米、上百米。而薄薄的黑土層一旦流失完,下面就是堅實的砂石、黃黏土等母質,草都無法生長,「真是兔子都不拉屎」。

    水土流失給賓縣留下了慘痛的教訓。1994年,賓縣暴發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縣8條河流全部出槽,衝毀8萬畝耕地,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鄉鎮的全部耕地面積。

    水土保持技術世界領先,也意味著水土流失比較嚴重

    「跟國外相比,我們國家的水土保持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說這話時,許靖華的口吻中沒有一絲自豪,「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水土流失是比較嚴重的。」

    世界上另外兩塊黑土帶和東北黑土區處於相同緯度,分別位於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烏克蘭。這些地區歷史上由於開墾過度,曾爆發過「黑風暴」災難。為此,他們採用輪耕甚至休耕的方式來治理黑土流失。

    但這種方式對中國來說並不適用。許靖華解釋說:「我們人口眾多,黑土區都是口糧田。因此,只能採用工程、生物等措施,耕作、治理兩不誤。」

    從2003年開始,國家接連投資數億元,治理黑土流失。克山縣新民小流域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中的一個項目。水土流失是按小流域治理的,一個小流域就是一個封閉的集水系統,面積在30平方公裡以內。

    5月13日,56歲的新民村村民夏亞蘭站在自家房後的土豆地邊,望著工人們在給1號侵蝕溝邊的小楊樹刷白灰。

    幾年前,房子東側的這條大侵蝕溝開始威脅她家,「溝再擴大,房子都要塌下去了」。2008年秋天,施工隊來到這裡,立陡的溝沿兒被削緩,種上了護坡的柳條子,溝頭築上了結實的漿砌石跌水,溝底的谷坊呈階梯狀排下去。

    「植物封溝以後,溝道就不再擴展,土就不會再跑了。」水保所克山實驗站站長景國臣說,新民小流域有大小侵蝕溝34條。

    不過,更大的工程量還在950公頃的坡耕地治理上。

    根據工程規範,5度以下的坡耕地採用順坡壟改橫坡壟,這樣地表就不容易形成徑流。5度~15度的坡耕地在改壟的基礎上,修築田間地埂或者梯田,埂上栽種胡枝子、黃花菜等植物帶。「好像在木桶外箍上一道道鐵絲。」景國臣打比方說。

    如果坡度高於15度,或者水土流失過於嚴重,就必須實施生物措施——退耕還林。

    距離夏亞蘭家3公裡外的新民小流域高坡上,62歲的嶽志軍拄著鎬悠閒地站在山崗上,看著一戶人家在地裡栽蔥。他是這裡的護林員。如果有人在治理好的溝裡或者山坡上放羊,他就會去罰款。「總得有人唱白臉。」他扛起鎬眯著眼睛說。

    其實,在一些土壤專家看來,施用農家肥是提高黑土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涵蓄雨水功能的快捷途徑。鄧育江打比方說,這就好像通過飲食消化後獲得葡萄糖,而不是像施用化肥那樣直接打入葡萄糖。

    但這種施肥方式逐漸被人們放棄。張潤儒記得小時候,村裡人出門看到一堆狗屎,悄悄用雪蓋好了,回去用鐵鍬趕忙鏟回家。而現在,不少可以還田的秸稈被老百姓一把火就燒了,村裡的廁所還要花錢請人去掏。

    再經過四五十年,東北黑土層也許將不復存在

    「做水保工作,順利的時候很少。」幹了2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張潤儒說,「農民的工作比修梯田難做。」

    東北黑土區的坡耕地中,只需改壟就可以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土地佔了相當大比例。因此,改壟是坡耕地治理中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然而,實際操作起來,並不那麼簡單。

    一塊坡耕地中,坡頂黑土流失嚴重,一般比較貧瘠,坡底淤積了厚厚的黑土,最為肥沃,「順坡壟時,一家幾根壟,有好也有壞。橫坡打壟後,誰要上面的,誰要下面的?」張潤儒瞪著眼睛反問。

    修梯田、地埂佔地也是個大問題。地埂佔地在6%左右,梯田根據坡度不同,要佔13%~20%的地。這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收成。為此,工作人員不得不採用各種方法來補償,諸如「用村裡的機動地補償」、「地埂植物帶歸農民所有」、「一次性經濟補償」等等。

    退耕還林群眾也有不樂意的。趁著嘮嗑,張潤儒曾給老鄉算了筆帳,證明退耕還林划得來。但老鄉嘿嘿笑了,那意思是我自己享受不到。逼急了,張潤儒說:「咱幹活兒為了啥?不就為子女嗎,給他們留筆財富,死了以後上墳也給咱認認真真地哭啊!」

    相關專家建議國家立法,明確土地使用者「在保護黑土資源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黑龍江省水利廳的一位工作人員研究了土地制度後,認為根子在於農民沒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權,並公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但文章似乎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幹部劉巖清楚地了解這些情況。他說:「水土保持是水利工作中比較難幹的,它牽扯到千家萬戶,不像修條路或者建個水庫,就一條線或者一個點。」

    水保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全省已治理黑土流失面積1760平方公裡。治理水土流失是個長效工程,據說,起步較早的拜泉縣,就曾在其他地區飽受澇災的年景,依然獲得了大豐收。

    但另一組數據是,就目前的速度,治理現有水土流失面積需要50年。如果不加快治理,再經過四五十年,東北黑土層也許將不復存在。

    這天中午,張潤儒從煙盒裡掏出一支煙,摸著犯了鼻炎的鼻子,甕聲甕氣地「暢想」:「你說,啥時候農民能主動往咱手裡遞煙,走,上我家地裡修梯田去……到那時候,估計黑土流失得也差不多了。」

    

相關焦點

  • 走進《三黑和土地》,體會農民與土地的深厚情誼
    自古以來,農民都和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用自己樸實無華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土地的熱愛,今天我們就來體會一下「三黑與土地」之間的深厚情誼吧。3.課文解析第一節:寫農民有了土地會把整個生命投入進去。此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比作旱天的鵝和水的關係,表現了農民和土地關係的密切。第二小節:寫農民恨不得把每一塊土地都嘗一嘗。
  • 從桌遊中拯救世界:北極熊如何救?女性怎麼活?黑人有多黑?
    你一定聽說過最著名的桌遊之一《大富翁》,它其實是反抗資本主義系統下的土地所有制的產物。其發明者伊莉莎白·瑪吉(Elizabeth Magie)是美國政治經濟學家亨利·喬治的信徒,喬治的著作《進步與貧困》提出的觀點認為,土地私有化會產生馬太效應,富人越發富有,窮人更加貧窮,他認為:「人們平等使用土地的權利,與他們平等呼吸的權利一樣清晰,這是人們生來具有的權利。」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之下,瑪吉發明了一款「大地主」遊戲,揭發資本主義經濟投資的隱藏危機。
  • 把最好的論文寫在這片黑土地上
    7月22日下午,來我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實驗樣品和玉米優良品種展示,了解農業科技研發利用、黑土地保護情況。習近平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 【保護黑土地——我們在行動】建三江分公司嚴守黑土地數量質量紅線
    建三江分公司牢固樹立耕地保護「量質並重」和「用養結合」理念,提高認識,壓實責任,創新方法,將黑土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重要項目,建立健全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切實打好黑土地保衛戰。
  •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與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研討會舉辦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與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研討會舉辦 2021-01-18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掃黑除惡發現:八成黑惡之手伸向土地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王井懷)11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天津掃黑除惡發現:八成黑惡之手伸向土地》的報導。出租店鋪、售賣四合院、索要天價拆遷費……佔了公家的地,再要公家的錢,這樣的無本買賣近年來成了一些黑惡勢力發財的拿手好戲。掃黑除惡三年專項行動收官之際,辦案人員梳理發現,高達八成的黑惡勢力團夥將黑手伸向了國有、集體土地。
  • 多肉黑腐了怎麼辦?教你儘可能拯救你的多肉
    很快夏天就要來了,多肉黑腐會變得越來越常見,對於多肉黑腐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發現出現問題的多肉,及時處理才能拯救它。黑腐掉葉的玉蝶這棵玉蝶也是這樣的,澆水之後,氣溫高,土壤悶熱又是中招了。
  • 襯衫黑科技 3M記憶纖維抗汙襯衫來拯救你
    襯衫也有黑科技,正式場合少不了的白襯衫,一般襯衫運用的傳統布料,遇到不小心的潑灑的咖啡紅酒等就難以清洗,另外想要筆挺襯衫又得天天早起燙,白領每天不夠用的時間,誰來拯救你?
  • 【鄉土人情】紮根黑土地 書寫故鄉情
    漫漫人生路、悠悠鄉土情,腳下這片黑土地承載著那洪政的夢想與靈魂,這位慈祥的老人見證著望奎多年來的成長與發展,並將望奎的變化一點一滴的記錄,用眼觀察、用心感受。2014年,已經71歲的那洪政決定寫一部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電視劇劇本,獻給這片令他魂牽夢縈的黑土地,經過四年的精心打磨,一部共計十萬字的劇本《黑土情》終於完成。  採訪最後,那洪政對筆者說道「我不圖名不為利,只想為自己家鄉的文化事業做出一點貢獻,讓更多的人了解望奎、喜歡望奎並深深到感受到詩詞之縣、書法之鄉的魅力。」
  • 17家單位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創聯盟—新聞—科學網
    11月26日,「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屆梨樹黑土地論壇」在北京舉辦。
  • 「米豆輪作」幫黑土地「減壓」
    魏德林紮根黑土地大半輩子,不論種大豆還是玉米,都手拿把掐。但他也是頭一次嘗試「米豆輪作」——在一塊田裡,玉米和大豆兩種作物逐年輪換種植。「去年,我把自家50多畝玉米地改種大豆,玉米秸稈打碎還田,化肥、農藥使用量很少,不僅沒有病蟲草害,大豆產量和品質也都不錯。」
  • 天津掃黑除惡發現:八成「黑惡之手」伸向公家土地
    天津掃黑除惡發現:八成黑惡之手伸向土地|電訊特稿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周刊本報記者:王井懷出租店鋪、售賣四合院、索要天價拆遷費……佔了公家的地,再要公家的錢,這樣的無本買賣近年來成了一些黑惡勢力發財的拿手好戲。掃黑除惡三年專項行動收官之際,辦案人員梳理發現,高達八成的黑惡勢力團夥將黑手伸向了國有、集體土地。
  • 情系黑土地 時隔40年重返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40年前我們當年的知青來到了這片廣袤的黑土地,用我們的青春和汗水澆灌著這片肥沃的土壤。40年後再次踏進這片土地讓人感慨萬分,這裡有我們的青春和理想,也有著迷茫和困惑。在這片土地上大家風雨同舟,互幫互襯,也曾擦出美麗的愛情火花。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六團的上海知青們發起的40年後重返建設兵團的創意,來到我們的第二故鄉看看。
  • 護好「飯碗田」做優「可持續」——吉林省加強黑土地保護推進...
    盛夏時節,經過陽光照耀和雨水澆灌的黑土地上玉米長勢喜人,張聞鏑很感慨:「以前這地硬邦邦的,土壤用手一摳,能摳到2釐米都費勁,現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鏟子下去,還能看到好多蚯蚓。」黑土地歷經上萬年積累而成,是大自然給予人類得天獨厚的寶藏,是地球上珍貴稀有的土壤資源,是最肥沃適宜農耕的土地。
  • 美諾乾衣機使用測評,黑科技拯救你的懶癌晚期綜合症
    美諾乾衣機使用測評,黑科技拯救你的懶癌晚期綜合症 2018年07月13日 10:00作者:鴻運編輯:王動 美諾乾衣機使用測評,黑科技拯救你的懶癌晚期綜合症   趁著618某東大促活動入手了一臺美諾TKR450,終於湊齊了懶人四寶(掃地機、洗碗機、洗衣機、乾衣機),一個多月用下來感覺特別好,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詳細的美諾乾衣機使用測評。
  • 北大倉「黑土地牌」和日本「越光米」共摘金獎!
    相信大部分人都吃過「黑土地牌大米」,但,最近在網絡上總能刷到「黑土地牌大米」、「北大倉」、等新聞。就在前段時間,由黑龍江省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品評品鑑歷時10天,9日下午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來自中國黑龍江省五常市安家鄉的五優稻4號與魚沼的「越光米」在評比中脫穎而出,同時奪得本屆大米節的金獎。
  • 痛經黑科技拯救你!
    痛經黑科技拯救你! 暖宮帶的原理是什麼?如果你也有痛經煩惱,不妨試一下這種痛經黑科技,可以從根本幫你解決改善宮寒的困擾,拯救你的經期痛苦,除此之外在日常也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寒冷的食物,才可以從身體內部進行改善。轉載請註明出處。
  • 最新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9*課《三黑和土地》詳細筆記
    難點探究詩中的三黑是怎樣看待土地的?讀了這篇課文,你對腳下的土地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三黑是一個fan身後的農民,面對著獲得的土地他內心充滿了熱愛。土地是三黑賴以生存的支柱,是他生活的希望所在,在三黑眼中土地是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他是那樣細心地熱情地侍弄土地,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著無限愛意。讀了這篇課文後,我認識到土地對於人們的重要作用。土地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物質資源,甚至給予人們無窮的精神力量,人們對土地充滿了深切的情感。
  • 哈大高鐵:展開黑土地的繽紛畫卷
    據新華社哈爾濱10月7日電(記者王君寶、段續、崔師豪)高鐵穿行在沃野千裡的黑土地上,車窗外是金黃色的稻田。  連接哈爾濱和大連的哈大高鐵2012年開通後,不僅拉近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間的時空距離,也向人們展開了東北三省發展的繽紛畫卷。
  • 中國農業大學等17家單位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
    「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發起儀式現場(學校供圖)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日前,「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屆梨樹黑土地論壇」在北京舉辦。開幕式上,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下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