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這麼這一個對話,荷蘭ASML工程師說:給中國人圖紙也造不出光刻機!
這名工程師在網路發文指出:「先別提把極紫外光刻機EUV給造出來,就是把EUV給用好都是一件無比複雜的事情,臺積電算是我們的客戶,我很佩服臺積電的工程師或者說他們整個的體系。他們對光刻機的使用技巧達到了某種讓人欽佩的高度。」
該工程師坦言,中國若有這個錢重新在國內建立起1家像臺積電一樣的公司,還不如用這個錢直接收編臺積電;從成本上來看,後者很可能更加便宜。臺積電這種巨無霸如果不是遇到晶片製造的重大革命,或者其他危機,中國企業很難超越!他認為,所以中國要造新型EUV光刻機並不是中國單挑美國,而是中國要單挑外國,因高性能的濾光片,對極端紫外線高反射率的鍍膜,耐用的商業雷射機……沒有一個是中國自己能夠造出來的,沒有這些基礎器件,而有關國家又對中國封鎖,談造EUV光刻機就是天方夜譚!
他表示,造光刻機跟造航母不一樣,航母並沒有在全球的產業鏈裡面,而光刻機是全球產業鏈整合出來的產品,針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如果沒有鬆動,需要重複做的事情太多,絕非十年二十年,靠中國單打獨鬥能成的;如果有人還覺得市場、錢、政策能夠大躍進式地造出光刻機,那就是絕對錯誤的認識。該工程師說,如果技術不革新,中國想在EUV上後來居上幾乎做不到。至於臺積電,它是能夠熟練使用EUV的廠商,如果中國半導體代工企業都沒有EUV可用,在10年內、20年內、甚至100年內都很難超越臺積電。
那麼ASML工程師的話有沒有道理?或許中科院與華為能給出答案。
中科院院長: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面向未來十年,「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正在研究制定中。也就是到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的戰略規劃。白春禮表示,其中的前五年,將和「十四五」規劃布局緊密結合。
「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面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白春禮說。
「未來十年我們還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白春禮具體談到。一是繼續研發自己的超算系統,超算目前已經應用到氣象預報、分子設計、藥物研發、大氣預報等,還可以用到基礎性的研究、宇宙學研究等。二是很多關鍵材料和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要進口,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等。
「我們把『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白春禮表示,在第二期率先行動中,將集中全院的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進一步加強部署。
任正非訪問北大:要敢於向上捅破天!
9月17日上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北京大學,並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了專家座談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隨同任正非訪問,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親自接見。
任正非在座談會期間表示,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研究,才有工業的強大,只有長期重視基礎教育,才有產業振興的人才土壤。大學是創新最好的平臺,要對學問寬容,要做看似沒有意義的研究。
任正非提出,要讓青年學者們敢於向上捅破天,走到國際最前沿,努力向下扎到根,使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成為創新的原動力。華為將持續深化與北大在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究領域的合作,期待產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成果。
中科院與華為工作會談:「率先行動」
9月17日下午,任正非一行到訪中科院,與中科院的專家學者們舉行座談交流會,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探討交流。隨後,白春禮與任正非一行舉行工作會談。
任正非說,華為非常重視與中科院的合作,希望雙方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針對新時期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各個層面的科技交流,向基礎性科學技術前沿領域拓展,共同把握創新機遇,推動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共同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白春禮指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目前已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總結評估,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第二階段的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成果導向,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有了國家層面的鼎立扶持,瀕臨絕境的華為也將捨命突圍,為中國芯的崛起揮灑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