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潤餅皮製作技藝(二)

2021-01-19 泉州史志


       泉州潤餅皮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選用上等優質麵粉,經過濾後和以清水和食鹽。首先,將這三樣原料按秘訣中的比例,倒入一個口徑和高度一樣的大木桶內,用T 型圓木棍,反覆進行數小時攪拌,使之成為面泥;其次,烙制春餅皮,先用木炭在爐中生火,等到炭火的熱度達到烙制熱度後,再把平底煎鍋擱在爐火上,讓鍋底受熱均勻,熱度長久保持,並保證烙制出來的春餅皮不沾鍋,不烙焦,且口感筋道,又韌又香。根據不同的火源,配合不同的烙制技藝,使烙制出的潤餅皮,達到最佳的口感。烙制時,手中的面泥需不停地上下晃動,時不時的旋轉,要求手腕動作柔和、靈活,下鍋時機準,速度快。

        泉州潤餅皮製作技藝精湛,手工製作工藝獨特,是任何現代化機器所無法代替的絕活,要求製作經驗豐富。「西街春餅皮」已成為一種品牌,享譽四鄰八方,深受廣大海內外顧客青睞,遠近聞名。潤餅皮烙制大小相同、厚薄均勻、既白又韌且口感筋道,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近年來,頻頻得到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的採訪報導。

        (輯自張惠評 許曉松著《泉州古代科技史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張潤餅皮|卷進泉州百年時光
    一條街演繹著泉州的滄桑變化這裡是泉州的符號 也是所有美食代表的聚集地這裡就是西街今天的主人公亞佛潤餅皮就在這裡作為泉州古早味的潤餅菜,大家並不陌生,一張雪白的餅皮裡包裹著眾多食材潤餅皮店鋪因為靠著開元寺,所以取名為「亞佛潤餅皮」,老店在泉州也是備受矚目,最初是由爺爺在南安創辦,經過一家人的努力,最終在泉州西街站穩了腳跟老字號的牌匾也有滿滿一排,就連《舌尖上的中國》也曾來拍攝。
  •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4月3日電 (吳世榮郭斌)清明臨近,在福建泉州,家家戶戶除了去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潤餅皮」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爭購「潤餅皮」。
  •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曾榮獲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的傅國忠介紹,「好的潤餅皮要求口感很筋道,並且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潤餅菜的陷料以胡蘿蔔絲、豆芽、豬肉、豆腐乾、蝦仁等為主。餅皮將餡料包起,捲成圓筒狀,一道美味的潤餅菜就製作完成了。新華社發(張九強 攝)
  • 小P食間| 有種潤餅皮叫亞佛
    西街/老厝/灶臺/鐵鍋亞佛春餅老鋪棲身於最具風味的古城中伴隨著老泉州對潤餅皮的記憶等待著你的親臨...潤餅菜作為泉州古早味的代表之一,大家並不陌生。對潤餅菜的印象,一定是一張雪白的潤餅皮,包裹著琳琅滿目的食材,握在手裡一種紮實的感覺,入口帶來豐富的層次。
  • 清明節到來泉州西街潤餅皮熱賣 市民排長隊購買
    清明節到了,許多市民排隊買潤餅皮  閩南網4月5日訊 昨天一大早,泉州市區西街就顯得頗為熱鬧。開元寺對面的老金鐘潤餅皮店和亞佛潤餅皮店前,不少市民一早就來排隊買潤餅皮,為了這一小片薄而白嫩的潤餅皮,排上一兩個小時隊也甘心,讓本來就不寬敞的街道更顯擁堵。  清明節,泉州人要是不吃上一卷潤餅菜,仿佛就少了點什麼。攤開一張薄薄的潤餅皮,鋪上胡蘿蔔絲、豆芽、海蠣煎、荷蘭豆、豆乾、滸苔等配料,最後再加上一勺花生末和糖,一道潤餅菜便成了。  吃潤餅,皮好不好很重要。
  • 清明節吃潤餅菜,泉州特有的風俗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食用時先鋪開餅皮,放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海苔,花生碎,炸米粉等,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一張餅皮 演繹人生 -城事要聞 - 東南網泉州頻道
    每天凌晨4點,夫婦倆都會風雨無阻地打開潤餅皮店的大門。舊時,每到清明和春節前後,泉州人家家戶戶做潤餅菜。久而久之,潤餅成了有名的特色小吃。《舌尖上的中國》曾報導過的亞佛潤餅皮店,位於古老的開元寺對面,如今已開了70多年,就連一根攪面棍也幾成文物。名氣的背後,不過是以情做事。當食物中有了情感的因子,品嘗它就容易留下令人懷戀的美好記憶。
  •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qz.fjsen.com 2012-04-03 08:11  郭冰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導報4月3日訊(記者 郭冰德 文/圖)昨日,在泉州西街的多家春餅皮店門口排起了長隊,老字號亞佛春餅皮店裡,店主傅亞佛一家三口忙得不可開交。
  •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傳統古早習俗 (/3) (共3張) 2016-04-05 09:20 來源:泉州晚報
  •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之《潤餅菜》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吃寒食,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麵皮中食用。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麵皮。這種吃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而關於潤餅菜起源,民間是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就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他的夫人首創。
  • 初嘗最讓遊子念念不忘的泉州潤餅菜,都是家的味道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潤餅菜此次到達福建剛好是清明節之前,泉州的朋友告訴我可以嘗嘗閩南傳統小吃之 潤餅菜朋友介紹了我去了泉州西街的那一家感覺就像是北方什麼節日都吃餃子一樣,泉州的潤餅菜感覺就像是餃子一般的存在,是節日的通行證!
  • 泉州潤餅菜,甜潤可口,泉州美味的傳承
    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潤餅菜是春卷的一種,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名點,發源於福建泉州,而後流行於臺灣、福建地區,又稱潤餅、嫩餅菜,屬於閩菜系。福建和臺灣一帶的家庭再新年和尾牙以及清明節時會以潤餅皮祭祀祖先,之後家族成員圍據一桌,食用者挑選自己喜愛菜色加上花生與糖粉以潤餅皮包裹後食用,這是一種比春卷更為古老的吃法,是屬於福建臺灣一帶家族聚會的重要飲食。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潤餅菜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包裹食材,這樣既飽了口福又能隨心所欲。
  •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表示,多數關於潤餅菜的民間傳說都未經過考證,但可以推測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其白皮紅餡的特徵,也稱「金包銀」,被賦予了「包金包銀」的招財寓意,深受泉州人喜愛。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在泉州,春與秋這樣的過渡季節似乎總是很模糊。時令在日曆上不疾不徐地循環著。春分之後,立夏之前,天朗氣清,四野明淨,是謂清明。少時讀詩,清明是牧童短笛,是楊柳流鶯。縱使煙寒露重,也不妨礙它的詩意光景。寒食習俗清明寒食,一是為了懷念子推,二是為了飲食養生。潮溼易困的氣候下,適當吃一些梨、桃、螺螄等涼性食物,可以抑制一些慢性疾病的復發。.青團 .
  • 潤餅菜 清明粿 吃出「泉州味」
    潤餅皮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 潤餅菜 清明■ 吃出「泉州味」 轉眼清明將至,在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祖外,泉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和清明粿。本期美食,就帶大家一起回味這兩道頗具「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小麥「清明粿」 豌豆餡最地道除了用鼠粬草製成的「清明粿」,在泉州,用小麥製成的「麥餡粿」亦是許多本地人青睞的另一款清明冷食。清明時節恰逢小麥、甘蔗收割完成,這也為製作「麥餡粿」提供了天然的原料。
  • 咱厝人有一種情懷叫吃潤餅,但你知道地道潤餅皮是什麼樣的嗎?
    清明節有許多傳統習俗,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吃,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這潤餅皮就自然成了搶手貨。
  • 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潤餅菜麥餡粿做法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 泉州蘿蔔飯潤餅亮相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 泉州蘿蔔飯潤餅亮相 qz.fjsen.com 2014-04-19 08:46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昨晚央視開播 泉州 蘿蔔飯 潤餅 亮相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