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伏伏半年之久,寶能「跨界」控股觀致一役終於塵埃落定。12月21日,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發布公告,觀致汽車有限公司25%國有股權轉讓項目已成交,交易價格為16.25億元。至此,寶能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觀致汽車的話事人。
☆奇妙的0.5%
寶能獲得了觀致汽車的控股權,成為「三股東」中的第一大股東,但控股股權的比例是多少,並沒有得到官方的回應,外界普遍猜測為51%。相應的,奇瑞剩餘的持股比例為25%,外資方Quantum減持為24%。也就是說,奇瑞仍保留了「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其實,早在去年7月12日,觀致汽車就曾在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25.5%的國有股權,但到了截止日期,公告狀態變成了「已過期」。耐人尋味的是,11月24日,股權轉讓再次掛牌,但由25.5%變成了25%,少了0.5%,最終順利成交。
有觀點分析認為,寶能拿下51%的控股權勢在必行,但奇瑞和Quantum各出讓多少股權存在分歧。最開始的時候,解決方案是奇瑞和Quantum各出讓25.5%,這樣的話,寶能拿到51%,奇瑞和Quantum各持有24.5%。但最終協商下來,奇瑞仍希望保留「第二大股東」的地位,所以落錘的結果是,奇瑞出讓25%,剩餘25%,Quantum出讓26%,剩餘24%,寶能同樣獲得51%的控股股權。
☆預付的10.5億
一定有讀者比較關心,寶能究竟花了多少錢?從外資方Quantum母公司Kenon Holdings發布的公告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一條信息:中國投資者(寶能)同意投資65億元人民幣(約9.77億美元),獲得觀致汽車控股股權。
這65億是如何算出來的呢?以公告中,25%的國有股權成交價格16.25億元為參考,寶能為了獲得奇瑞和Quantum手中共51%的股權,需要付出約33億元的代價。當奇瑞和Quantum獲得這33億元之後,還將如數注入觀致汽車,而寶能也將注入同等比例的資金,折算之後,也就意味著寶能至少投資65億元進入觀致汽車。
事實上,從去年第二季度起,寶能就已經為觀致汽車先後注入了3筆資金:第一筆是3億元,第二筆是7億元,11月份繼續投入5000萬,加起來共計10.5億元。寶能的「輸血」幫助觀致支撐到今天,可見,寶能是有誠心將這筆交易達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寶能雖然是門外「野蠻人」的身份,但控股觀致並非一時興起。在汽車產業中,寶能已多有涉足。以兩件事為例,去年10月,寶能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項目落戶杭州富陽;11月,寶能與昆明市政府、滇中新區管委會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昆明經開區和空港經濟區,建設5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
既然各方勢力已經登上了「造車」這條時代大船,作為資本大鱷的寶能集團,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尤其在新能源生產資質「收緊」的這一階段裡,寶能控股觀致,隨即可以啟用現有的造車資質,而不用「白手起家」。這是寶能造車產業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
☆3460
去年11月,觀致共售出3460輛新車。12月的銷量還沒有出爐,目前,「3460輛」已經是全年月銷量的最高值了。而在這3460輛新車中,觀致5的銷量佔到了九成以上。也許,和銷量排名靠前的車企橫向對比,觀致全年的銷量也不及「別人家」某款車,某一個月的銷量。但是,如果縱向對比,觀致11月銷量環比增加了200%。從各路新聞看,觀致工廠也是一派忙碌碌的場景。
觀致銷量可以出現「階梯式」增長,其中一個原因是,寶能不僅帶來了現金流,還直接帶來了大額訂單。2017年12月24日,由寶能贊助的2017年廣州黃埔馬拉鬆開跑,觀致提供了30輛新車作為賽事獎品,這是在寶能控股觀致之後,雙方首次共同亮相。現場還有另外一個「角色」,聯動雲。
聯動雲是何方神聖?2016年6月在深圳成立,業務主要涉及汽車租賃,共享用車是其重點推動的方向。打開官網,我們發現,聯動雲租車購買了觀致的產品。觀致這筆大額訂單,可能就是由聯動雲採購,用於租賃市場了。
新能源和共享用車,這是極具潛力的兩大藍海市場。輸血是一方面,自我造血更為重要,無論如何,銷量回升,工廠動起來,這對觀致而言,終究是一個好消息。
☆十年如斯,十年如夢
從2007年12月到2017年12月,觀致已經走過了十年。十年如一場夢,我們無意蓋棺定論,但觀致的確不能稱之為「成功案例」,甚至常常被當作反面教材。新股東入局之後,能否為觀致帶來煥然一新的變化,姑且留有一份懸念,也留有一份期待。
目前,從觀致的官方發聲中,我們起碼可以勾勒出這樣一番前景:寶能「推門而入」,為觀致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但並不會影響觀致既定的戰略方向。在未來,觀致汽車還將奉行「兩個堅持」:一是堅持中國「新高端」,但高端不是高價格,而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好車,價格和產品,觀致都要重新梳理;二是堅持「兩棲戰略」,傳統燃油車這條線繼續往下走,新能源也是「香餑餑」,GEV平臺已經上馬,落地車型應該也不遠了。
願希望之火未熄滅,還有,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