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是場修行,在路上的是最好的時光,美妙啊

2020-12-13 萬象星火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這是旅行作家郭子鷹寫在《最好的時光在路上》的話語。初讀這本書,是因為看了這句話。在生活中也一次次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這本書是作者在長達十多年的旅行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記錄下來,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旅途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是沿途的心靈悟語。他用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遠方;旅行,能讓我們遇到那個更好的真實的自己。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個和我們走過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見的不同的人,他們各不相同的人性閃爍,在那個與你交錯的瞬間,改變、點化、充盈著你的人生。

最美的自己在遠方——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內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經意之間,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為的自己。那個你,卸下了在都市叢林裡背負的重重鎧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

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郭子鷹通過長達10餘年的自助旅行,沉澱出這場歸期未定的視覺旅行和21段藏於旅途的靈魂悟語。他用獨特的方式告訴你:

天天面對鋼筋混凝土和躁動喧鬧的城市,人們變得麻木,有的甚至患上「感官幽閉症」,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誤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就像書中說的,好像只有在這種時候,在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海灣邊上,我才會突然意識到,鼻子原來是用來嗅各種或刺激或清淡的氣息,包括柴油味或者紫薇花香,而不是用來拖住眼鏡的;耳朵原本是用來不加選擇和逃避的聆聽,各種美妙和嘈雜的聲音,而不是用來塞耳機的。我們應該走出去,到野外郊區或者是公園裡,讓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每一個細胞都盡情的呼吸、釋放,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為什麼數度放棄500強企業的工作而成為一名遁世者? 他為什麼放棄主流旅行雜誌採訪邀約不斷的主編職位,選擇做一名自費旅行者? 他為什麼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選擇不做改變?」 他為什麼覺得「世上本沒有失敗的人生」? 他為什麼可以享受「看似失敗的成功」? 他為什麼會認為旅行就像是一種修行,卻從來不願回答修行的目的究竟為何? 郭子鷹的這本《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完全是一場歸期未定的視覺旅行,只有認真尋找的人,才會在其中發現真正的「幸福密碼」。每一頁風景明媚,每一頁人情溫暖,每一頁瞬間動人,每一頁更接近自己的真心。讓眼睛喜歡,讓心靈歡呼。如他所說,「旅行,最終會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時光一部分來自風景,一部分來自心情。記得剛畢業工作的時候,感覺工作壓力特別大,心情很不好,就請了幾天假,和朋友一起去秦皇島旅遊,當時玩的特別開心,什麼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回來的路上還暗自慶幸,覺得出來旅遊真是明智之舉,回去上班肯定會幹勁十足。其實不然,當你不會分解壓力的時候,負面情緒隨時都有可能跳出來。旅行,修行 旅行的時候,我經常意識到自己平素活得,是多麼的不完整。 宿霧的碼頭,性感的柴油味與海的味道,沉重的背包壓住肩膀,天空陰沉,大片烏雲線條柔和,心情平靜,但同時,也讓人充滿期待而不由得興奮莫名。海面上飄過的是陰沉天氣裡,像大提琴一樣微微憂鬱的稀少浮雲,如若不然,則太輕快而失卻的悠遠的調子。 大海,和與她朝夕相處的老舊船隻的氣味,像熟絡又配合默契的一對樂團搭檔。如果沒有暴烈狂放的海浪,強悍粗糲的機器也不會在這裡,與她糾纏、廝守;如果不是竊竊私語又綿綿不休的海浪,時間那無法抗拒的入骨侵襲,便不會深刻地寫進每一個鏽跡斑斑的柴油引擎。海與船,他們相互成就,又相互折磨的關係,意外驚醒了那些,平素被我淡忘的感官。 好像只有在這種時候,在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海灣邊上,我才會突然意識到,鼻子原本是用來嗅聞各種或刺激或清淡的氣息,包括柴油味兒或者紫薇花香,而不是用來託住眼鏡的;耳朵原本是用來不加選擇和逃避地聆聽,各種或美妙或嘈雜的聲音,而不是用來夾住那個膽小、遁世的耳機的;除了像永遠不停敲擊無人應答的門環一樣,反覆徒勞地敲擊鍵盤,寫出一些用來餵飽碎紙機的東西,手指還可以用來握住一張即刻啟程的,容不得人舉棋不定的船票。

那麼,我們不在旅行的大多數時間裡,我們那些感官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這種「感官幽閉症」發作得最厲害的處所,恐怕是北京的地鐵,那個地方時常會發生,令我到吸一口涼氣的場面。地下的隧道,它的與世隔絕、它的陰森冰冷、它的面無表情,讓乘客內心的掙扎苦悶無所遁形。 我經常看到皮鞋光可鑑人,圍著品味可圈可點的羊絨圍巾,眼神卻絲毫沒有鮮活之氣的男人,把自己沉浸在PSP的血腥搏殺之中。在我還是個男孩的那個時代,像這般年紀的男人,在我的印象裡,多半長著堂堂正正的國字臉,膚色也是地地道道的古銅色,他們在滾圓肥胖、漆成紅白兩色但是多半已經褪色的緩慢公交車裡,他們談的話題也多半是堂堂正正的「國家大事」,談的方式也是大大方方,和今天常見的悉悉索索的對談,大大不同,就好像那些大事真的會因為他們的交談改變一絲一毫。他們堂堂正正地給老年人和孕婦讓座的那副樣子,現在回憶起來更加顯得有點兒不真實,我並不是說那個動作,而是那個表情,仿佛能看到遊魚影子的寺廟裡的水池,能讓陽光都顯得更加溫暖那麼一點兒。那個年代,好像連小孩子對遊戲都不熱衷,有什麼比遊戲更吸引孩子的事情每天在發生著麼?我不記得了,也許那個時候人們有底氣去做「生活」這場遊戲吧?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自己的感官也可謂是相當活躍,夏天會聞到雨后土壤和青草發出的陣陣氣息,仿佛是能夠通過氣管攝取活力的濃湯一樣,令人躁動不安,又無比安然。那時候的我,曾經用草編的菜籃,把兩隻雪白的兔子帶到暑假裡長滿荒草的學校操場上,放它們自由地去啃青草,自己則翹起雙腳,頭枕著胳膊仰天躺在草叢中,看巧雲翻卷,讓螞蚱跳上胸膛……現在,似乎永難再找到這種感覺。唯獨在看前蘇聯的老電影的時候,不禁會越俎代庖地替今天的俄羅斯那些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想起:那個時候,蘇聯真的像一部潤滑良好、操作規程完善的機器一樣麼?仿佛一切都按部就班,每個人都各就其位,安心地享受生活,放佛飛行員有一條舒服的安全帶。即便是「蘇維埃功勳藝術家」們的想像,他們至少還能這樣想像,此刻中國「藝術家」們想像的,或者說他們想像中觀眾們願意看到的,卻都是妻子背叛丈夫、兇手愚弄警察的情節。那個時代我還是個孩子,所以不知道長輩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只知道,夏天的荒草,還在某個地方盡情生長,但卻不再知道,那裡是哪裡。 從這裡到那裡,真的好遠。 旅行和修行,本是一回事。 我不信教,或者說我明白信仰、心靈的修持和形式上的教條完全是兩回事。我看到宗教對人心的撫慰,會會心微笑,比如那次我在梵蒂岡看到教皇保羅二世在聖誕節的清晨為廣場上成千上萬的信徒做彌撒,那時我想起他曾經說:「人生就像吃一罐沙丁魚罐頭,那是我最大的樂趣。」那個神情,像極了阿甘傻愣愣地對這鏡頭說:「我媽媽告訴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每次看到五臺山、雍和宮或者少林寺裡張狂的香火,手腕上帶著誇張、昂貴的大串佛珠的中年男人在廟裡的表情,都會想,他們相信某種宗教,但是他們的靈魂還沒有準備好,相信生命中那些無形的、真正美好的東西,他們甚至沒有檢視過,自己的軀體裡,還有沒有靈魂。 他們的宗教,就像電影院的門票,當他們需要「佛祖」保佑,或者原諒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就會花上一些小錢,向廟裡的泥胎偶像申請些什麼,就好像他們需要被巨型音響和巨型怪物震撼一下的時候,就買票進場看個電影一樣。寺廟裡的滿天神佛,對他們來說,就是撲克牌裡的大小王、梅花愛司、方片開一樣,不過是功效不同、大能管小的諸級官員,不苟言笑地等著他們一個個地「打點」。就如同牌桌上,掌握著更多大小王和愛司的,當然有更多的機會贏錢。說這就是他們的「遊戲人生」,也未嘗不可。 這樣的遊戲每天進行,時間一長,人們便成了今天這副樣子,他們能輕易地相信惡與醜的存在,也更輕易地質疑善與美的可能,儘管同樣渴望,但是卻不敢嘗試尋找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一長,他們便成了空空的軀殼,失卻了自己,失卻了靈魂。 旅行的好處在於,有那麼幾天,你的人際關係被簡化到極致,左近沒有什麼人認識你,不論你過去做過什麼,經歷過什麼,也不管你曾經是怎樣的人,一切都可以在上路的瞬間重新開始。你是清白的,你是陌生的,所以你也可以是完美的,可以恣意地扮演你喜歡的那個自己。有很多人喜歡去西藏、尼泊爾或者佛教盛行的緬甸,喜歡那裡的原因除了佛塔和雪山,當然也有人們無塵的微笑和明亮的眼眸。那些,比美景更不可或缺,比陽光曬亮皮膚的感覺更銷魂,比山谷裡迴響的,學童們甜夢般的笑聲更令人難忘。也最是這些瞬間,能讓人明白,究竟是什麼最能讓軀殼深深處,那個沉睡的「自己」最最快樂。是清晨第一縷帶著草香味的,微風,是瞬間閃過車窗外那個赤腳的小孩揮舞的,雙手,是船舷邊跳起的灰色海豚模糊的,身影,更是給那個流著鼻涕的小孩送出彩色鉛筆的時候,覺得自己還不錯的那個瞬間。 我說過,旅行能幫助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好的旅行應該是孤獨的,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更遠的遠方,也向自己內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經意之間,在印度街角那個門口站著白牛的小吃店,或者在約旦深谷裡那個趕著山羊的老婦面前,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為的自己,那個你,卸下了在都市叢林裡背負的重重鎧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

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向內心深處的遠遊,即刻上路,尋找那個更可愛的、或者曾經是那麼可愛過的你,便是神跡一般的勇敢。

心情是需要時常調節的,而不是將壓力像垃圾一樣攢多了,待到出去的時候一股腦扔掉。我們要學會把每一天都當做一次旅行,主動的調節壓力,迎著早上的太陽出去晨練,去看露水洗滌縷縷陽光。沿著公園騎騎自行車,去觀湖水映襯片片星輝。累了,躺在草坪上看看藍天白雲,聽聽音樂。也可以找個書屋,靜下心來,讀幾頁自己喜歡的書。讓自己每一時每一刻都處於良好的狀態,無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做一個最佳的自己、充滿正能量的自己。

旅行,不一定要像作者那樣,要放棄500強企業的工作,要去多遠的地方。異域風情是美的,暮靄晨光中此起彼伏的山丘也是美的,誰又能說「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不是一種美?只不過是它們表現美的形式不同罷了,有些美的獨特浪漫,有些美的清秀平淡,亦或美的孤獨厚重。最美的時光不單單是一種景象,更是一種經歷和感悟。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隨筆)
    「鐵道兵」曾經是我們的稱號,祖國需要建設的地方就有我們的身影,而我們永遠都在路上。當涼山再次被納入國家交通建設大版圖時,2016年由一支經過歷史洗禮過的鐵道工程隊挺進大涼山再戰成昆線,由中鐵二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擴能工程開工建設了。
  •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遠方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遠方1:世上美麗的情詩有很多很多,但是最幸福的一定是這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世界總有些誤解是你永遠打不破的枷鎖,就像懂你的人知道你是刀子嘴豆腐心,而不懂你的人咬定你是表裡不一。
  • 在路上,在修行,一路感悟這人生
    一個人在路上,看似是一個人在遠行,其實是一個人在修行。孤獨寂靜中一個人獨處沉思,那是自我思想境界的一次升華。熙攘人群裡獨坐沽酒,這是本心抗禦雜念的一場修煉。人面千相,世事萬般。看著身邊這形形色色的旅行人的表情,或興奮,或焦急,或篤定,或小憩。我無法獲知他們是出還是回?是哪裡上的車?目的地又是哪裡?是去見什麼人?還是在辦什麼事?
  • 人生不迷茫,最好的修行永遠在路上,學胡歌活成最好的自己!
    即使是這樣一位不斷修行的智者,也有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的時候。06年,發生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奪走了為救他的那位朋友年輕的生命,也使他眼部毀容,導致射鵰英雄傳停工,接著拍攝權過期。那時金庸老先生聽了他們因出事不能持續拍攝而導致過期,公司資金流也出了問題,老先生當時二話不說,用俠義心腸救了公司,還鼓勵他,當場免費蓋章籤約一年。
  • 人生最難的修行,多半是「與自己和解」
    人生最難的修行,就是「與自己和解」。看清楚別人容易,看清楚自己很難。真正道德高尚的人,總是很謙卑,知道自己的分量。02放下自己的過去,才是對自己負責。高中同學阿振,大學畢業多年,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總是高不成低不就。我問阿振:「不管怎樣,你想要找一份工作,穩定下來了,再去找更好的工作。」
  • 孩子,你是我一生最好的修行
    每天不同的人會拿著屬於自己的24小時去做不同的事情,有的人用它鍛鍊、有的人用它學習、有的人用它娛樂、有的人不知道該用時間來幹什麼,每天迷迷糊糊地過著…… 我們選擇使用時間的方式,最終我們收穫的結果是最好的反饋—一切結果都是我們應該得到的。
  • 欒樹:馬是一輩子的愛好與修行
    欒樹:我覺得當我第一次騎到馬背上的時候,從小可能是受電影的影響,騎著馬太帥了,佐羅怎麼能這麼帥啊,這個馬怎麼可以這樣,風馳電掣一般的感覺。但是當我第一次騎上馬的時候,是一匹黑顏色的馬,我不知道怎麼說,我覺得可能一輩子的愛好就有了。楊樾:把愛好變成職業。
  • 永遠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修行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之一,他曾經說過:人生就是一個道場,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在慢慢地修行。從早晨起床,就開始了修行,穿衣、吃飯、工作都是修行。所以,人生有很多種活法,我們都在追求著高質量的活法。糊塗著活是一輩子,精進著活也是一輩子。生命當中追求更多的,就是肉體與心靈上的體驗,它是一個量的問題。
  • 斯特拉馬喬尼:執教國米是美妙的經歷,我將永遠銘記那段時光
    斯特拉馬喬尼表示擔任國米主帥對他來說是美妙的經歷,他會永遠銘記那段時光。2012年3月份,斯特拉馬喬尼從青年隊教練成為國米一線隊主帥「那支國米的陣容裡有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球員。盧西奧、塞薩爾、薩內蒂、坎比亞索、米利託,斯坦科維奇、齊沃和麥孔。
  • 朗誦:修心,只為做最好的自己​
    修心,只為做最好的自己作者 | 郭文殊 · 朗誦 | 梅影蝶衣就像一場場突如其來的夏雨,能夠讓乾涸的心靈得到雨露的普潤,讓日漸衰老的生命走向豐盈的寧靜。生而為人,不期將來,不念過往,懂得當下,就是最好的生活。心安,即是歸處。過好自己的每一個日子,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學會放下,不過分執著,不會讓各種煩憂困擾自己。
  • 魔考,魔考,考倒多少修行人?
    所以,未來新世紀,註定就是一場高能覺醒的修行,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完成使命,回歸本源。我們就相互珍惜當下,珍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與心靈的共振!一起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一起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一起共享和祖國與時代共同成長進步的機會!讓我們在見證祖國偉大復興的同時,也一起見證自己的修煉與成長吧!關注「光明金線路」與時代同步、與真理同行,分享人生智慧,傳播大道真理…眾靈覺醒我覺醒,眾生成就我成就!
  • 一輩子修行佛法!調心:一剎那就能積累無量功德的禪修方法!
    一輩子修行佛法佛教徒一定要修行,否則皈依再久,也只是掛名而已。在家人修行不像出家人,你們不用什麼都放下,什麼都放下了,一遇著障礙會反彈,說不定從此再不學佛了。佛教徒相信來世,有了這種長遠認識,你會看淡今生的一切所為,也會看清修行佛法有其真實意義。「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佛陀為求這一偈,可以不惜身命,我們為什麼不能付出一點時間和辛苦?平常求個簡單知識也願意付出,為什麼學佛就偏偏不肯?
  • 一個人最好的修行:靜下來(收藏)
    於人而言,安靜不是沉默,也不是孤寂,是滿載溫情和力量,是一種難得的修行。越安靜,越從容這些年常常聽到演員提及一個詞——中年危機。演藝圈吃的是青春飯,隨著年齡的增長,演員們的外貌開始衰老,身體素質下降,人氣下跌,能被導演看中的機率也會打折扣。不少演員到了中年開始擔心自己的事業發展,甚至有演員因此患上抑鬱症。
  • 吃素是修行路上的一個基本條件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無論有沒有信仰都願意吃素,佛教徒是要守持戒律,不能吃葷的,一方面是為了不殺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修行能夠增上。有些人覺得,那些動物生來就是給人吃的,要不然他們活著幹嘛?這樣的想法,實在是殘忍,生命都是一樣的,誰願意此生轉生成豬、牛、羊等動物,被人任意宰殺呢?我想只要是意識的生活,都是願意活著的。
  • 學會放棄,讓你重拾快樂的親子時光
    曾經的歡樂時光漸漸地消失,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放棄說教,接納是最好的說服。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修行,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用心經營一段美妙的親子時光,用幸福的童年底色,只有一副輕盈而柔韌的鎧甲,讓他們擁有治癒一生的力量。
  •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親子遊學公益課程(六)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親子遊學公益課程(六) 2020-09-14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
    人生不斷地在成長,生命不斷地在趨向成熟圓滿,生活就是一門最好的課程。世事紛繁、諸行無常,歷練著每一個人的心,錘鍊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品質。人們在各自因緣作用下體驗著各自的人生,品味著各自的快樂與悲傷。對於修行人來說,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神聖而莊嚴!關鍵就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
  • 智慧活法 | 王陽明: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月餘後,他卻深表起遺憾來:「您講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來聽,身為官員,好多政事纏繞,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啊。」王陽明接口道:「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該官員吃了一小驚:「難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 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我們有一分的恭敬心,你的功德就加一分,就長一分,你的身心就自在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業障就消除一分,自性就顯露一分。這無明火和我們的歡喜自在清淨心相比較,和我們的恭敬心相比較,怎麼樣啊?天壤之別!一個拉我們下地獄,一個拉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修行路上多磨難啊!  我在閉關之中曾經說過幾句話:「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