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感受到南京南站的躁動了嗎? 一份「南京城的心意」,請收下!
年輕的面孔組成了火車站和長途車站的主要人流,拖著大包小包的青澀臉,是大學生沒跑了。
各位小可愛初來乍到南京,作為「東道主」,小布為大家雙手奉上這篇超全的南京高校覓食指南,助你在南京的日子有美食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1.1食堂
仙林大學城,平均校區面積在南京各個大學城中居冠,食堂數量也是。
尤其是南師大和南大。
△南大十食堂,其實還有十一
仙林C位南大,坐擁六個普通食堂、兩個教工食堂和一個清真食堂,到了飯點簡直要犯選擇困難症!這麼多食堂中,口碑最好的一直是六食堂,金陵小炒和六塊五一份的雙味鐵板飯,是每個NJUer的白月光。
△圖源 @含參量反常積分
最冷清的九食堂,重新裝修後鹹魚大翻身,甚至引進了巴黎貝甜和江南小籠。
△世界盃期間還開放了觀賽區
「仙林哥倫布」南師大,東南西北區加上中北學院,擁有五棟食堂樓,比教學樓還要多! 實力同樣可嘉。西區的擔仔麵、木桶飯、老母雞湯飯;東區的自助U選、蛋包飯、大盤雞拌麵、培根豆腐;北區的大醬湯……好吃到隔壁小孩饞哭了。
●1.2 美食街
2019年,距離南師大學子初涉仙林,過去了20年。20年間,仙林通了地鐵、有了商場,新城代替了農田。一代又一代仙林學子們迎來又送走「大坑」,從最東的和園吃到最西的東城匯,最後在學衡路的相聚中結束一段青春。
△消逝的大坑
仙林沒有老店,有的全是新興的滋味。
學衡路
仙林美食街的C位,頒給學衡路。連接起學則路地鐵站和南師大的它,吸引了太多人流。亞東廣場、愛尚街區、水平方美食廣場在這條路上排排坐,還有一個仙林新村臥虎藏龍。
千言萬語家的仙豆糕是女孩子逛街必備了,散發的豆本香味是它的標識,紫薯麻薯奶酪是招牌,紫薯餡兒綿密沙軟,麻薯軟糯中和了奶酪的甜膩,層次豐富還藏著椰果。
還有仙林新村的小巷子裡,有家沒名字沒招牌的梅乾菜燒餅,絕對是Top3的存在!
南大和園
正對著南大的和園美食一條街,是九鄉河東面僅有的美食高地,安撫了南中醫、南大和南體學子們躁動的食慾。
△南大和園,甚至還有菜場
燒烤是這裡絕對的C位。「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這句話形容燒烤再合適不過。
相比起來,女生們更愛可家福石鍋坊。泡菜鍋+海鮮蔥餅+石鍋飯=女生宿舍聚餐的標配。
●1.3 綜合商城
1金鷹湖濱天地
商場與南財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有餐廳、電影院、服飾店、超市,是真正的「吃喝玩樂一條龍」。南財的同學們,有點幸福哦。
2大成名店
同樣距離南財不遠的大成名店,和前面高大上的商場不同,這邊更接地氣些。一層是各地小吃的聚集地,想吃什麼都有,二三層則是衣服店,是女孩子的最愛沒錯了!
3東城匯
東城匯靠近南師大,餐飲店比較多,平時的人流量不算大,但是一到飯點
還是有很多學生來這兒吃吃飯、看看電影。
● 2.1食堂
和仙林一樣,論食堂,江寧大學城也有兩尊「幻神」。
首先是南航。
一食堂的羊肉地鍋;二食堂的石鍋拌飯;三食堂的麻辣香鍋;四食堂的常熟麵館、砂鍋和夜宵;五食堂的甲魚蒸粉絲……南航食堂的實力,一個「強」字怎概括得了?
△圖源 @IMPORT_TIME
最令人羨慕的是,每年六月南航還有畢業季龍蝦節,蒜泥、香辣、十三香……口味齊全,36塊錢1斤,買3斤還送1斤,性價比太高。
△圖源@站成永恆_沒有悲歡的姿勢
另一尊「幻神」南廣,劍走偏鋒——食堂外竟然還橫臥著吃喝玩樂一整條街。
箇中好手不少——一食堂的南廣東北菜,二食堂的烤冷麵,三食堂的四川味道,四食堂的石碗豆花......
●2.2 美食街
江寧大學城的美食街,主角是夜市,基本單位是小攤。 炸串、雞蛋餅、烤冷麵、乾鍋土豆……小吃是這裡恆久不變的C位,卡路裡和幸福指數一起爆炸。
義烏小商品城
深居江寧大學城腹地的義烏小商品城,屬於大學城東邊的十二所高校。
烤麵筋、炸年糕、大魷魚......沒有去過義烏小吃攤的大學是不完整的。
南航后街—託樂嘉
南航后街,大名勝太路大市場。從學府路深處的一個豁口走進去,別有洞天。
后街裡的老字號代言是南航粥店。甜粥清甜、鹹粥濃香,每一款皆是稠厚而入口即化,各種神奇的搭配,怕是吃到畢業也吃不全。
隔壁託樂嘉同樣值得一逛。
著名美食聚集地「大圓盤」似乎是想要囊括全中國的美食,東北烤冷麵、重慶雜醬面、廣東腸粉、六合活珠子……胃小的來一趟可得慎重。
●3.1食堂
浦口大學城的食堂C位,該頒給南工大。向來低調的南工大江浦校區,居然足足擁有8個食堂。
每個食堂種類多樣。先不說東西南北苑食堂的炸醬麵、砂鍋、魚仔鍋、麻辣燙、籠籠香、老滷麵、自選套餐……光是浦江學生食堂的酸湯魚,就能吃到大汗淋漓,痛快得再配兩碗白米飯。
△圖源 @蔡順桔
浦江食堂還因為ins風粉紅色標語,上了一趟熱搜,在男多女少的南工大,這算是難得的浪漫了。
而在龍王山那一頭的南信大,特色是「逢喜事必發飯票」,你不要都硬塞給你。進入全國百強高校發飯票,成為雙一流發飯票,校慶發飯票……距百年名校還有41年,發飯票慶祝一下!
講道理,論食物,南信大的食堂算是平淡。不過,在中苑老食堂二樓唱KTV,這樣的操作你可見過?
●3.2 美食街
在一江之隔的浦口,美食頗接地氣。大學附近的美食街,提供的是最簡單直接的快樂。
△江浦美食一隅
龍華路
南工人的幸福不止食堂,還有南門外的龍華路。
承載著老江浦人記憶的阿珠麻辣串,麻辣湯底煮出來的串串,被刷上燒烤常用的甜辣醬。兩大平民美食的精神就這樣融為一體,擺!
龍華美食街的元老徐州雞蛋灌餅,每每在夜間經過這裡,都能看到大家裡三層外三層等餅吃的景象。
鳳凰大街
龍華路屬於南工大,鳳凰大街屬於南審。這裡堪稱整個江浦最小資的街區。一家鴨血粉絲被江浦人交口稱讚的名店,居然叫花瓣雨茶樓。
鳳凰大街的另一大美食C位是濮家餛飩。據說有110多年的歷史的它,讓很多老江浦人從老北門追隨它來到鳳凰大街。很多人說味道變了,但店鋪仍門庭若市。
●3.3 綜合商場
弘陽廣場,橋北人的宇宙中心。
對浦口學子來說,弘陽廣場也就約等於「浦口新街口」了。店鋪較齊全,吃喝玩樂、電影院都有。但也只有東大成賢有福消受(距離比較近),其他學校罵罵咧咧退出了群聊。
●4.1食堂
也許是地理位置不錯,鼓樓高校群的食堂殊為懈怠,南大和南師大不復仙林之輝煌。
最令人驚喜的是南工大第二食堂。粉嫩的顏色,輕工業風的裝修,這難道就是傳說中「老夫的少女心」?
●4.2 美食街
鼓樓高校周邊的美食集散地可太多了,獅子橋、珠江路、新街口這些暫且按下不表,推薦些別的。反正上面這些地方就算不在鼓樓上學的也要去打卡的嘛~
陶谷新村—南秀村
夾在南大和南師大中間的這裡,是兩校文藝青年的後花園。
縱橫交錯的小路之間,藏著不少高逼格小館,擇一家咖啡廳或是小酒吧坐下來,享受小布爾喬亞的一下午。
生活氣息濃厚的居民樓,也會孕育煙火氣息濃厚的實在餐館。
小編偏愛做南京本幫菜的人全到小館。魚頭皮肚鍋、茄子燒八爪魚、虎皮蛋燒肉、鯰魚燉豆腐粉皮。每一道都菜量驚人,點多了老闆還會勸你少點。
漢口西路
和南秀村隔一條上海路相望的漢口西路,美食豐富而多樣,是南師和河海人的覓食樂園。
沒有什麼好吃的日子裡,開了十幾年的冉棒壽司店,是大學生們加餐的一致選擇。
而上海路菜場深處的披薩大叔,長期穩坐某點評南京市披薩熱門榜頭名。這裡說外語的比說中文的多,無數留學生曾坐在這裡喝啤酒、吃披薩,咽下一口鄉愁。
●5.1食堂
玄武區高校食堂,就比較兩極分化了。
論好吃,南航、南農兩大霸主分庭抗禮。
南航之強,在於大師傅的手藝、在於米其林的口感、在於感人的食堂價格,和擋不住的蹭飯人群。
南農的傳奇,在於「創新」。南農食堂致力於創新推出網紅產品,鹹蛋肉鬆青團驢打滾,月賣上萬隻,絲毫不輸「舌尖上的青團」。
△圖源 @王鹹菜的萌萌女盆友
●5.2 美食街
玄武高校雖多,但未能蔚然成片,所幸每所高校附近都有一條像樣的美食街。
四牌樓—進香河
東大四牌樓校區外的街巷殊為優秀,好吃的店鋪比比皆是。
南門外的寶雞張記涼皮,好吃出圈的小店,魚香滷汁煎蛋配涼皮,爽辣的滋味掃空夏日的憋悶。
東門外的進香河,是SEUer的第二食堂。市井和文藝共享著這裡的美食江湖,深深深深的衛巷和老虎橋,好像怎麼也吃不全。
板倉街—南林后街
坐擁南京麵條C位的板倉街,是南林和南師紫金校區的後花園。
開心麵館、相約燴麵、三百碗寶應長魚面等一眾麵館在此爭奇鬥豔,是「南京人愛吃麵」這個Tag最好的註腳。
南林后街,則是南林人的避風港。
后街的骨頭飯、烤香腸、石記鴨血粉絲湯、牛肉拉麵立足多年,即便沒有了烤冷麵炸串灌餅小攤,這些老店美味仍受學生歡迎。
雨花高校,知名者唯三江一所,就算這樣,也足夠在南京高校美食榜上佔據一席之地。
●6.1食堂
顏值和口味兼備的三江食堂,絕對是三江的驕傲之一。
七大食堂各具特色,1食堂的快餐,2食堂的小火鍋和雜糧煎餅,3食堂沒有存在感,4食堂的老滷麵和烤肉飯,還有6食堂的麻辣燙。
人氣最高的還是7食堂,不說別的,僅憑著一份小雞燉蘑菇就打遍天下無敵手。
●6.2 美食街
食堂很優秀沒錯,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三江所有食堂加起來都抵不過一個4號門。
火到出圈,排隊要排到樓梯上的網紅月亮饃,對於三江學子而言已經是個望隊伍興嘆的傳奇,郭阿姨紅了,卻還是親切。
緊挨著的「帥哥炒飯」、份量超大的養生粥、被稱為微型甜品店的剛哥粥鋪,還有鮮香彈牙的傳說瘦肉羹……
不管你是不是三江學子,只要傍晚五點以後到了這裡,你能說的只有一句話:「這麼多人!」
有大學的地方就有美食。此言絕對不虛。
於大學生們而言,美食街,是尋常生活的美麗調劑,是離家求學日子裡的難得慰藉,是他們感受南京的最佳方式。
而大學食堂,不論好吃還是難吃,都將成為大家百黑不如一懷念的去所。多年後回想時加個濾鏡,咂摸出「他日趨庭,叨陪鯉對」的滋味。
Anyway,這兒是南京,祝你們吃得開心!
最後,各位畢業和還沒畢業的粉絲朋友們你們讀書時記憶最深的食堂/美食街是啥?評論區留個言,大家一起討論~
(來源:南京發布 編輯/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