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楊柳和楊花是什麼植物?你能不限體裁作幾首詠柳詩嗎?

2020-12-15 老街味道

前言

看到有詩友徵詩:如圖怎麼作首詩?看美圖寫詩,詩友們展示你的文採, 邀你賦柳.....

不過那幅圖裡除了天空和幾株柳樹外啥也沒有, 寫詩的話要靠自己想像了。不過這倒給了發揮的空間,有詩友們感興趣,可以一起寫上幾首。不過在作詩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古詩中楊柳的含義。

一、詩詞中楊柳的出處

古人詩詞常常把楊和柳合稱為楊柳,今天的楊樹和柳樹是兩種樹,但是在古代楊柳都是指柳樹。最早的出處來自《爾雅》的《釋木》篇:

「檉,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可見爾雅中的柳樹有三種,其中楊也是柳的一種。古詩中的楊是柳,楊柳也是柳,楊花就是柳絮,蘇軾有一首著名的楊花詞就是擬人化的柳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二、古詩柳的含義

古詩中有很多以柳為主題、或者使用柳這種意象的作品。楊柳除了本身作為一種植物以外,還有就有思舊和惜別的含義。

1、惜別

最早的使用「楊柳」的詩歌,應該來自詩經, 《詩經·採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魏的《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的《折楊柳歌辭》有: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李白有《春夜洛城聞笛》詩云: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又如王維絕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詩詞中的柳多是惜別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因此大部分的「楊柳」用在了送別詩中。

2、思舊和珍惜光陰

另外柳還有思舊之意,南北朝庾信《枯樹賦》中借桓溫之口說: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枯樹賦》中的柳是思舊的意思,這個故事來自於桓溫。《世說新語·言語》中有記載:

桓公北徵,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唐·孟郊《過彭澤》詩云:

揚帆過彭澤,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陶淵明做過彭澤令,因此孟郊路過這裡是會有所感慨。種柳人即五柳先生陶淵明,江山依舊,物是人非,只有秋風寂歷而已。

三、關於柳 常用的典故

除了恆溫種柳和楊柳依依以外,還有很多和柳相關的典故,這裡只介紹幾個。

1、隋堤柳

《小雅·菀柳》有一首揭露王者暴虐無常,諸侯皆不敢朝見的詩歌。《隋堤柳》則被很多詩人用做題目,諷刺的詩隋煬帝楊廣,《煬帝開河記》記載隋煬帝楊廣開運河南下,廣種垂柳於汴渠兩堤上:

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竟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使用這個典故最有名的應該是李商隱的《隋宮》了: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2、五柳先生

這個典故今人皆知,來自於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誰家門前的柳樹被稱為「陶柳」,那是文人莫大的榮光。宋·梅堯臣《縣署叢竹》就用的這個典故: 

嫋嫋幽亭竹,團團自結叢。寒生綠樽上,影入翠屏中。陶柳應慚弱,潘花只競紅。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風。

唐·汪遵《隋柳》把這兩個典故寫在了一起:

夾浪分堤萬樹餘,為迎龍舸到江都。君看靖節高眠處,只向衡門種五株。

註:靖節,就是陶淵明,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3、永豐柳

這個典故沒有太深遠的意義,典出《本事詩·事感》,不過這個故事太有名了:

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居易因賦《楊柳枝詞》雲:"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後傳入樂府,遍流京師。唐宣宗聞之,下詔取其兩枝植于禁苑中。後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

關於柳的典故還有愛情故事」章臺柳「,白居易的歌妓」柳蠻櫻素 「,象徵武藝高超的」百步穿楊「,謝道韞的」柳絮才高等等,就不一一例舉了。

四、老街的幾首詠柳詩詞

1、《臨江仙-楊花 》 @老街味道

歲歲長亭溪畔路 ,無心桃杏爭先 ,離歌薦酒忍輕攀。 任風多少意, 吹不展眉彎。

魂作楊花花作客 ,萍蹤雲海經年, 相逢只道好江山 。偶棲明月夜 ,猶帶一絲寒。

詩詞中的楊花即柳絮,隋代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漂泊的楊花常常成為浪跡天涯的異鄉遊子們寄託感情和哀思的意象。

2、《菩薩蠻》一首 @老街味道

朝花欲拾隨流水,撩人落絮忽吹起。回首憶關山,緇塵京洛間。

春風桃李酒,系馬斜橋柳。乍遇似重逢,當時人海中。

3、七言絕句3首

辜負東風翠黛羞,楚腰舞罷卻低頭。龍舟一去行宮鎖,瘦盡長條思舊遊。

.........

因風且作霓裳舞,沾雨叨陪解語花。謝傅門前一株柳,又分惆悵與詩家。

.........

折柳飛花風滿樓,春寒帶雨似窮秋。勸君莫唱陽關曲,曲盡無人不淚流。

4、五言絕句2首

春風拂柳煙,落葉滿行船。片片相思字,明朝寄那邊?

..........

橫塘樓外雨,柳岸木蘭舟。蝴蝶無一事,獨立玉騷頭。

5、《行香子》一首 @老街味道

瘦馬緇塵,河漢鋪銀。曉風殘,春已十分 。落英流水,亂緒傷神。看日邊帆,岸邊柳,酒邊身。

鴻鵠離群,鷗鷺相親。溯耶溪,三徑歸真。一丘一壑,樵子漁人。話謝公屐,桓公樹,遠公雲。

謝公屐:一種前後齒可裝卸的木屐。南朝詩人謝靈運遊山時所穿,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桓公樹:即桓溫木猶如此的典故;遠公云:東晉高僧慧遠,居廬山 東林寺,世人稱為 遠公。宋人有詩:遠公招隱處,宿我上方雲。

結束語

上面幾首小詩都是我以前的舊作,未必都是以詠柳為主題,質量也良莠不齊,歡迎詩友們指正。老街拋磚引玉,也歡迎詩友們參與,寫幾首詠柳的詩詞相互交流。

@老街味道

杜甫七律閣夜賞析 淺說詩聖這首詩中的兩種詩病

蘇軾春節寫的《守歲》詩有蹊蹺之處 東坡先生也犯押韻的錯誤嗎?

除了家祭無忘告乃翁 85歲的陸遊還寫過 也信美人終作土

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寫錯了嗎?袁枚很生氣 考據家不可與論詩

相關焦點

  • 古詩和詞是兩種體裁嗎?作詩難還是填詞難?
    這個問題很多朋友搞不太清楚:古詩和詞是兩種體裁嗎?現在詩多見而詞鮮有,寫詞很難嗎?前言先回答問題,古詩和詞是兩種體裁嗎?細分的話,是兩種體裁。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一、詩和詞,都曾經是歌詞最早的詩和詞,都是歌詞。而且都有個特點,因為樂譜的失傳,慢慢地不能唱只能吟誦了。
  • 詩畫尋芳│春風自在楊花
    楊花是什麼?翻開《辭源》,楊花解釋為柳絮,並以庾信《春賦》中「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的詩句為例句。在植物學中,楊樹、柳樹同屬楊柳科,楊樹葉闊大,柳樹葉狹長,非常好辨認。但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楊、柳無論分開或是合用,指的都是柳樹。《說文解字》中說,「楊,蒲柳也」,「柳,小楊也」。《玉篇木部》也說「楊,楊柳也」。自與柳結緣,楊花以其獨有的姿態和魅力,承載了詩人們對春天的無盡情誼。
  • 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1《古詩二首》自學指導
    這4篇課文有古詩、散文、童話故事,體裁雖不一樣,但是都向我們呈現了春天裡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在課後習題、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中,都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了提示。「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對於「注意語氣」,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冊有學過,我們並不陌生。
  • 六首描寫春花的古詩,首首傳誦千古,值得收藏
    不過,本文只列舉六首傳誦至今的名篇。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二首(其一)》這首詩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採用擬人手法,描寫了春天花草樹木,像似知道春光易逝,所以紛紛爭先盛放,就連楊花和榆錢也不甘落後,她們的花隨風飄揚,化作漫天的雪花。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用身體讀古詩/《古詩二首》.《村居》
    為了講解一篇課文,創意3、5天,備課4小時(備課時,再次查了吳冠中關於春天的畫,維爾瓦第的《春天》以及其生平、什麼是協奏曲、什麼是巴洛克,以及風箏為什麼能飛上天,等等,儘管很多沒用到課程裡,但這都是一杯水背後的一桶水),寫稿2小時,修改稿3小時,10分鐘的音頻邊改邊錄2個半小時......我曾想把價格定得更低,一位姐姐說:你要對得起你的勞動和課的品質。
  • 十五首關於春天的古詩,你知道有幾首呢?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風十裡不如你」、「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拂檻露華濃」等等關於春的名詞諺語,因為春天裡面所蘊含的是開始,是和煦,是生機。小編今天就像大家推薦十五首古詩,不知大家知道沒?一、《詠柳》唐代: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有關於描寫端午節的5首古詩,你知道幾首?
    第一首:端午日[ 唐 ] 殷堯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髮髻上。只祈願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
  • 六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人間四月,春暖花開
    今天,我準備分享的是幾首描寫春日美景的詩詞,帶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詩詞裡面的春天。你瞧,有一朵盛開的杏花已經悄悄地探出牆來。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櫻花、杏花、桃花、梨花也接連開放。就連鄉村田野中的薺菜花和榆錢兒也不甘示弱,開心地歡呼著,「春風是為我而來」。早春南宋 白玉蟾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 三十八首詠春詩詞,春風拂面沁人心肺,你能背幾首?
    【品讀】文字中呈現出中國繪畫特有的透視手法,講遠景、近景、中景統一,描繪了草長鶯啼,花落燕舞,奼紫嫣紅的春天,場面栩栩如生。06晚春【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時間:2020-04-04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 辛德勇:「古詩」何以「十九首」
    枚乘的《七發》共有八篇文稿組成,《文選》的著錄形式是「《七發》八首」,而主文只有七首,另有開頭的一首,是序(六臣注《文選》卷三四枚乘《七發》唐張銑注)。「七」這一體裁,其後仿效的人有很多。《文選》裡繼枚乘《七發》之後,即收有一篇曹植的《七啟》,曹植在篇首另有短序云:「昔枚乘作《七發》、傅毅作《七激》、張衡作《七辯》、崔駰作《七依》,辭各美麗,餘有慕之焉,遂作《七啟》。」
  • 葉嘉瑩先生談《古詩十九首》
    「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為徑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寫之,故言不盡而情則無不盡。後人不知,但謂「十九首」以自然為貴,乃其經營慘澹,則莫能尋之矣。《古詩十九首》說出了我們人類感情的一些「基型」和「共相」。比如,每個人都希望滿足自己的一切理想和願望,但真正能夠滿足的又有幾個人?就算他在物質生活上滿足了,在精神生活上也都能滿足嗎?
  • 在當代能和唐詩宋詞元曲相比的文學體裁是什麼(上)
    在現代能和唐詩宋詞元曲相比的文學體裁是什麼?什麼文學能代表當代最巔峰的文學形式?文學的表現形式眾多,但在某一個時代總有一種文學壓過了其他文學形式,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比如眾所周知的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作者因作品聞名於世,並且這些作品能夠代代相傳。
  • 描寫立夏的5首古詩,每一首都美得如詩如畫,看看你讀過幾首
    關於立夏的古詩詞也是有很多,今天筆者為大家推薦5首比較冷門一點的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首?1、趙友直《立夏》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趙友直的這首《立夏》,寫得也是很有趣,整首詩意境唯美,同時又有著淡淡的憂傷,在這麼一個季節裡讀這樣的作品,也是最為應景;而這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首聯和頷聯重點是描寫立夏後的天氣,還有尋常的風景,一年四季四個不同的季節,它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互相催促對方,只是一夜春風過後,便是帶來了酷暑。地裡的小麥已經長成長了,花園裡的梅子也已經熟了。
  • 關雎、蒹葭屬佚名所作,那你還知道哪些知名的佚名詩詞嗎
    在我們熟悉的課本當中和學習古詩詞中總會看到有作品的作者為「佚名」,這指的是該作品的創作者處於身份不明的狀態。如《詩經》中總結的「風雅頌」皆為佚名,要是細心的詩友就會發現著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等都是如此,也並無作者出處。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古詩二首》之《村居》創新教案
    二、在讀通讀順中學習字詞: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1)自己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在文中圈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爭取把詩句讀正確。(2)同學們都圈好了,請把你剛認識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給同桌聽,如果有沒念準的請互相幫助一下。
  • 葉嘉瑩談《古詩十九首》:更好的詩是渾然天成的
    它到底要說些什麼?要寫怎樣一個主題?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聯想,每個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道理來。如果我們講杜甫的詩,我們可以用唐朝那一段歷史和杜甫的生平來做印證,多半就能知道他寫的是什麼事情。但這個辦法對《古詩十九首》不行,我們只能感覺出他有深微的意思,但究竟寓託的是什麼?我們無法通過考證來確定,原因就在於我們不知道確切的作者。然而,這是一件壞事嗎?我說也不一定。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春天古詩10首!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描寫春天的古詩10首!能不憶江南?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春風自在楊花!四首寫柳絮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自由自在!
    柳諧音「留」,在古詩詞中多有贈柳相增表惜別之意,如隋代無名氏這首《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明人胡應麟認為這首詩音律諧和,是七言絕句成型之作,是王維「『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祖也。」前兩句描繪了「楊柳堆煙」之景,漫天飛舞的柳花烘託氛圍,仿佛折柳送別的人們都籠罩在一種離別的愁緒中。「花飛盡」即春歸去,對於當初折柳送別的人而言,即是又一年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