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令人嚮往的人生,許多文章也說了許多「長壽的秘訣」,但真正長壽的人並不多。今天講述的這位人物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被稱人民之為「漢語拼音之父」,他一生經歷四個朝代,活到了112歲,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他的人生,或許能夠明白他長壽的秘訣。
這個人他就是周有光,生於1906卒於2017年,他的一生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新中國四個時期。周有光出生在江蘇省青果巷一戶名望家族,可惜到了他這一代家道已經沒落。周有光在當地上學,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提倡使用白話文,可學校卻要求用回古文來寫作,不過好在周有光遇到了一個新思想的老師,因此年輕的周有光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感到非常的好奇。
周有光的成績一直不錯,後來他考進了當時非常著名的學校——聖約翰大學,學經濟專業。但是這所學校的學費也非常昂貴,周家為了周有光繼續讀書四處舉債。當周有光加入學校時,需要在學生卡上填中文和拼音,可當時的中國並沒有統一的拼音,於是周有光就填了上海的發音。因為這件事情,讓周有光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讓中國的拼音有所統一呢?這個問題也為周有光後來的成就埋下了種子。
後來,周有光曾在日本留學過一段時間,但因戰爭的緣故,他憤然離開日本回到祖國參與抗日的隊伍中。直到戰爭結束後,周有光前往美國工作,也是在那個時候,他有幸與愛因斯坦見面,在兩人的交談過程中,愛因斯坦曾表示:任何人的差距在於業餘時間,如果能好好利用閒餘時間,那一定能在某個專業領域上有所成就。
受到愛因斯坦的啟發,周有光審視了自己,開始轉行做一名語言大師,因為在新中國成立時,中國有85%的百姓都是文盲,他想提高中國百姓的文化水平而做努力,從此也開啟了周有光在漢語拼音的事業上發展。周有光花費了許多時間在這項工作上,如今的小學生入學一開始就是學習漢語拼音,這與周有光做出的貢獻有很大的關係。
經歷過這麼多年代,周有光也沒能躲過特殊時期,但他比別人要幸運的很多,沒有受到身體傷害,家底卻被抄盡,而晚年的周有光談起這事只是笑呵呵的一笑而過。就是這樣樂觀豁達的態度成了周有光的長壽秘訣,曾有一次,他被分配到荒涼的寧夏參加勞動,物資跟不上身體營養,所有人都連連叫苦,只有他的臉上是笑嘻嘻,他還感謝這次下放的機會,才能在這輩子見到這樣的地方。
周有光在晚年一直說遇到不幸事一定要想好的,不要想壞的。也是因為這樣,生活中許多看起來不盡人意的事情,到了周有光的身上都會變成一種僥倖,也有可能是他經歷了太長時間的社會動亂和國家不安穩,才會如此珍惜現在和平的每一天。
都說「每天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就能夠長壽許多,但每個人能夠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分?或許就是周有光做到了,才能夠活到112歲,讓自己的人生經歷了四個朝代,看遍了世界的多元化,也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