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筆試教育綜合知識考試中,案例分析題佔的分值比重較大,往往是令考生頭疼的題型。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複習備考,華圖教師經過多年教研,針對案例分析題提出如下答題攻略,僅供考生參考。
首先,在複習備考時要做到基礎知識全面掌握,對教育綜合知識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識點要重點理解記憶。下面將為考生呈現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案例分析常考知識點,建議考生在把這些知識複習完之後,嘗試對著目錄來回憶相關章節的重要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都能串聯成一個知識網絡。也就是我們說的要在頭腦裡形成「記憶樹」。只有這樣,考生在看到題的時候,才能快速的在頭腦裡檢索出相對應的知識點。
教育學:
1、學生:(1)學生權利:人身權和受教育權(2)身心發展規律: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性(3)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遺傳、環境、教育、主觀能動性
2、教師:(1)教師素養:思想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心理素養、身體素養(2)教師專業發展:專業素養、教育專業素養(3)教師職業道德: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3、新課程改革:(1)學生觀(2)教師觀(3)教學觀(4)師生關係(5)教育評價觀
4、教學:(1)教學規律(2)教學原則(3)教學方法(4)一堂好課的標準
5、德育:(1)德育規律(2)德育原則(3)德育途徑(4)德育方法
6、 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方法(3)班集體的形成和培養(4)班級管理模式
心理學:
1、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感知運動階段(物體恆存)、前運算階段(自我中心、單向思維)、具體運算階段(去自我、多向思維)、形式運算階段(抽象思維)。
2、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1)學習動機的培養: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2)學習動機的激發: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說服、榜樣示範、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
4、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1)一般過程:依從、認同、內化;(2)一般條件:①外部條件: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②內部條件: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知。
5、教學評價分類:(1)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準備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2)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常模參照評價、標準參照評價;(3)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
6、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的實驗研究: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7、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微格教學、專門訓練、反思教學經驗。
在掌握了基本知識之後,接下來就是答題了。建議考生至少讀給出的案例兩遍,抓住案例的幾個基本要素理解文意。給出觀點、看法,然後根據頭腦風暴思考可能會涉及到的相關的知識點,逐條進行分析解剖。具體來說解題中可以分成五個步驟進行答題:
第一步驟:整體閱讀,提取信息。建議大家至少閱讀兩遍,從教師的角度進行理解。
第二步驟:抓住信息,正確判斷。即給出你的觀點。首先給出正確、錯誤、辯證等的判斷,相信根據我們考生的教育經驗或者新的教育理論的理解,不難知道給定材料中教師的行為得當與否。但須注意,判斷不要過於的極端,儘量委婉的闡述,用豐富的語言表達。比如,案例中老師的行為錯誤時,我們可以表述為「該老師的行為欠妥」或者「該老師在此事的處理上不甚恰當」等。
第三步驟:針對要點,具體分析。即給出你的觀點的理由。這需要你有相應的論點,且每個論點後都要簡單闡述下論據,不可以像簡答題一樣只給出論點。同時,論點與論點之間最好從不同的方面闡述,注意彼此之間的平衡和並列關係。
第四步驟:聯繫理論,對號入座。論據要有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但是也要結合案例的原話或對案例原話進行變通來證明你的論點。此部分要根據論點進行適當的分段,不要為了「一氣呵成」而不分段,顯得特別的雜亂無章。
第五步驟:給出結論,得出啟示。案例分析完做個簡單的小結,或者從一個新教師的角度簡單談一下你從此案例中得到的啟示。
下面通過一道真題來驗證一下:
材料一:在某一高中,有這樣的一位數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所帶班級學生成績在全年級也名列前茅,在上課時這位教師在講解某道數學題時老師只講了一種方法進行解題,有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解法,但比較繁瑣,這位老師說:在考試時,沒有同學會用你的那種方法的,就按我所講的解題方法做題就行了,不用多想。於是課堂教學就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老師講的很匆忙,學生記得也很匆忙、緊張。
材料二:有位老師非常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學生怎麼說教師就怎麼做,去順應學生的興趣,有時不得不遷就學生、嬌慣學生。但是他認為這也是值得的,因為他認為這樣有助於活躍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個性。
1、請分別分析材料一的教師觀和材料二的學生觀。
2、根據這兩則材料談談你對教師觀、學生觀的認識
華圖解析:
1、 材料一的觀點是教師中心論的觀點,材料二的觀點是學生中心論的觀點。
2、(分別說一下教師中心觀和學生中心觀的缺點,點出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生觀,教師觀從而進行闡述。)
材料一是教師中心論的觀點,認為學生的成長完全依仗教師對於教育教學活動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主宰作用。
材料二是學生中心論,主張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兒童的成長,所以教育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整個教育過程都要圍繞著兒童轉。
根據材料一、二,在教學中師生應建構合理的師生關係,良好師生關係不僅對學生具有激勵、調節作用,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良好師生關係的建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新型的師生觀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觀、不同的師生觀,會培養出不同的學生。材料一「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型師生關係,必然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和消極態度,造成師生關係緊張,學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學生的自有意見與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視。而材料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係使得教師過於嬌慣、放縱學生不利於學生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培養。
(2)樹立教師威信
教師通過自身高尚的品德、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水平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使人心悅誠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響力才算是教師的威信。
(3)善於和學生交往
傳統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師生交往中以育人為目的的真正學習,造成師生交往意義的失落。師生之間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溝通太少。作為教師,要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學生,欣賞學生,善待學生。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動中是民主的。
(4)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
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需要。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傾聽學生心聲,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最後,華圖教師還將根據多年來學生答題的反饋,提供給考生一些答題時應該注意的細節性問題。第一點是考生要有一個答題的總體認識,案例分析題並不注重「唯一的」的標準答案,而更注重學習者的思考與分析過程,主要還是看你答題的思路,看你對理論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第二點是考生在拿到題目時不要為了趕時間急著答題,首先要將題目讀兩遍,案例中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聯繫到了相關的知識點。所以在閱讀題幹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地分析每一句話,迅速搜索頭腦中的「記憶樹」,快速找出對應的知識點。第三點是在尋找知識點的時候,可以採用「找主體」的方法,迅速切換到答題要點上,考試中常見的主體主要有學生,教師,教學,德育,班主任,新課改等。第四點是在答題時一定要分段,注意條理和邏輯,列點,採用數字編號;同時也要注意卷面整體的整潔,這樣會給閱卷老師一目了然的感覺,因為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
考生在平時練習的時候應該多做一些案例分析題,這樣既有利於檢查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在反覆的練習和實踐中形成比較縝密的邏輯思路。
華圖教師祝你成功!
相關推薦:
>>2014年安微教師招聘考試專題
>>2014年安微教師統考之路專題
>>2014年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輔導課程
>>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相關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