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澎湃新聞從自然資源部網站獲悉,2月23日下午、24日下午、28日上午,自然資源部先後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部直屬單位及派出機構視頻會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含省會城市)視頻會議,及時掌握當前各地自然資源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部署統籌推動落實疫情防控和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自然資源工作,全力支持保障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針對地方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會議就如何採取有力有效措施一一做了回應。
一是如何做好新舊《土地管理法》實施政策銜接。自然資源部表示將加快推進《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改和配套政策出臺,即將公開徵求意見;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前,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已經受理的建設項目審批,按照原有規定執行。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於2019年8月26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土地管理法》的配套法規也在抓緊制定。其中包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多部法規。
2019年9月,自然資源部曾指出,與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配套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轉讓條例等的修改起草工作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自然資源部同時開展了對涉及部門規章的清理整合工作,將廢止一批與新法不一致的規範性文件。
二是如何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自然資源部已陸續下發了部署文件、編制規範、技術指南以及生態紅線、保護區中存在的各種衝突解決方案,部裡正按照「充分體現黨中央精神、廣泛凝聚全社會智慧」的要求,形成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的框架,再深化、細化重大問題;各地要按照部署要求,立足國土「三調」基礎,深化自然地理空間承載格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格局等方面研究,做好各種控制線調整準備工作,有序推進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三是如何做實國土「三調」工作。會議指出,國務院三調辦已下發了《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實際,優化工作流程,調整工作重點;各地要在疫情期間集中力量做好內業工作。當前仍要聚焦現狀數據真實性,深入分析現狀真實性與現狀合理性的關係、準確分析「三調」與「二調」數據的變化。
四是如何加大疫情結束後的土地供應。自然資源部指出,已報請國務院同意,今年開始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不再採取因素法分解指標,實行土地要素支撐跟著項目走,總量指標完全可以滿足需求;各地要積極對接建設項目儲備,做實做深項目前期工作,並繼續加大力度盤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閒置土地。各地要按照住宅用地公告供應量和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雙口徑統計的要求,準確反映政府土地供應和市場供需關係,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公告供應量。
五是如何加快建設用地審批。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部裡結合《土地管理法》修改,推進下放土地審批權改革,採取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方式、加密會審頻次等方式,進一步加快用地用礦用海審批;有關地方要抓緊做好基礎準備,確保下放審批「接得住、管得好」,按時完成土地審批有關補正工作,各地要繼續探索「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當前,要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已經受理的各類建設項目用地審批,一季度內現有存量項目審批清零,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後續建設項目落地。
六是如何加強執法工作。自然資源部指出,在疫情期間,要動用遙感衛星等各種技術手段,結合已有專項執法資料庫,合理比例進行樣本抽查,確保有關專項整治行動按節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