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丨運動生理學:運動技能

2021-02-13 運動與健康科學

病毒來襲,在家學習。由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教研室汪軍教授錄製的十三講《運動生理學》視頻逐步上線。該套視頻可以給老師們提供上課素材,也為學生的自學提供內容;當然也是健身愛好者提高自我運動科學知識、碩士博士備考自學的途徑之一。

其中運動生理學基礎部分:包括運動與骨骼肌,運動時的物質與能量代謝,運動與氧攝取和運輸,肌肉運動的調節;運動訓練生理學部分:包括有氧無氧工作能力,身體素質,運動過程中的人體機能變化規律,特殊環境與運動,運動技能;運動健身生理學部分:運動健身與運動處方,運動與身體成分控制。另外,還有緒論和最後的運動生理學總複習。

今天推送的是第十講,對應第九章:運動技能。請準備好,現在開講:

第十講  運動技能

學習提示:

1. 學習重點:運動技能的學習進程中泛化、分化、鞏固與動作自動化各有什麼特點,教練員應該如何進行教學。

2. 學習難點:運動技能的生理本質;影響運動技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學習提綱:

第一節  運動技能的概念和分類
一、運動技能的基本概念運動技能是指人體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大腦皮質主導下的不同肌群間的協調性。換言之,運動技能也就是指在準確的時間和空間內大腦精確支配肌肉收縮的能力。這需要用精確的力量和速度依一定的次序和時間去完成所需要的動作。二、運動技能的分類

運動技能可分為閉式和開式兩類。

閉式運動技能特點是:①完成動作時,基本上不因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動作;②在動作結構上多屬周期性重複動作;③完成動作時,反饋信息只來自本體感受器。多數單人運動項目屬於閉式運動技能,如田徑、遊泳、自行車等項目。

開式運動技能特點是:①完成動作時,往往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動作;②在運動結構上表現出多樣性或非周期性特徵;③完成動作時,由多種分析器參與工作,並綜合總的反饋信息。其中往往以視覺分析器起主導作用。對抗性項目屬於開式運動技能,如球類、擊劍、摔跤等項目,一般來說開式運動技能比閉式運動技能的動作複雜。

閉式運動技能與開式運動技能比較

分類

閉式運動技能

開式運動技能

時序特徵

嚴格的時序性

隨外界環境改變而改變

動作結構

周期性

非周期性(多樣性)

反饋信息源

本體感受器

多種分析器

三、運動技能的生理本質

運動技能是在大腦皮質指揮下由骨骼肌參與的隨意運動。與本能不同,是在後天生活中學習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人體具有許多與運動有關的簡單非條件反射活動,如牽張反射、狀態反射、防禦反射等。人形成運動條件反射的過程是在這些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本體感覺與條件刺激物多次結合,就形成了簡單的運動條件反射。在大腦中,與條件反射相關的中樞之間建立起了暫時的神經聯繫。

人形成運動技能就是形成複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第二節  運動技能的學習進程運動技能的形成,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並有其建立、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規律。只是每一階段的長短,隨動作的複雜程度而不同。一般說來,可劃分為相互聯繫的三個階段或稱三個過程。一、泛化階段學習任何一個動作的初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範以及自己的運動實踐,只能獲得一種感性認識,對運動技能的內在規律並不完全理解。由於人體內外界的刺激,通過感受器(特別是本體感覺)傳到大腦皮質,引起大腦皮質細胞強烈興奮,另外因為皮質內分化抑制尚未確立,所以大腦皮質中的興奮與抑制都呈現擴散狀態,使條件反射暫時聯繫不穩定,出現泛化現象。這個過程表現在肌肉工作的表現往往是動作僵硬,不協調,不該收縮的肌肉收縮,出現多餘的動作,而且做動作很費力。這些現象是大腦皮質細胞興奮擴散的結果。在此過程,教師應該抓住動作的主要環節和學生掌握動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教學,不應過多強調動作細節,而應以正確的示範和簡練的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而且多以陽性刺激為主。二、分化階段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初學者對該運動技能的內在規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協調和多餘的動作也逐漸消除。此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興奮和抑制過程逐漸集中。由於抑制過程加強,特別是分化抑制得到發展,大腦皮質的活動由泛化階段進入了分化階段。因此,練習過程中的大部分錯誤動作得到糾正,能比較順利、連貫地完成完整動作技術。這時初步建立了動力定型,但定型尚不鞏固,遇到新異刺激(如有外人參觀或比賽等),多餘和錯誤動作可能重新出現。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錯誤動作的糾正,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細節,促進分化抑制進一步發展,使動作日趨準確。三、鞏固與動作自動化階段

通過進一步反覆練習,運動條件反射系統已經鞏固,建立了鞏固的動力定型,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和精確。此時,不僅動作準確、優美,而且某些環節的動作還可出現自動化,即不必有意識去控制而能完成動作。在環境條件變化時,動作技術也不易受破壞。同時由於內臟器官的活動與動作配合協調,完成練習時也感到省力和輕鬆自如。

形成運動技能的三個過程是相互聯繫的,各過程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在學習掌握新動作時,泛化過程很短,對動作的精細分化能力強,掌握運動技能快。初學者在學習新動作時,泛化過程較長,分化能力較差,掌握動作較慢。動作越複雜,泛化過程就越明顯,分化的難度也就越大,形成運動技能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隨著運動技能的鞏固和發展,暫時聯繫達到非常鞏固的程度以後,動作即可出現自動化現象。所謂自動化,就是練習某一套技術動作時,可以在無意識的條件下完成。其特徵是,對整個動作或者是對動作的某些環節,暫時變為無意識的。例如,走路是人類自動化的動作,在走路時可以談話、看報,而不必有意識地想應如何邁步,如何維持身體平衡等。又如熟練的籃球運動員在比賽時,運球等動作往往也達到自動化程度。第三節  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發展的因素


一、動機與大腦皮質機能狀態對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人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受一定目的支配的。這種支配人們行為的目的,稱為動機。動機是行為的發端。動機狀態由內環境或外環境的刺激所引起。內環境的刺激包括生理的需要(學生持續學習時間長了以後,感到頭昏腦漲,決定休息一下或到室外去活動活動)和心理的需要(如有的學生想當優秀運動員而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有的學生希望自己的身體更加健美而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外環境的刺激,如天氣熱,出汗多,因而想喝水或找個陰涼的地方。又如學校規定體育不及格,不能評為「三好」學生,而激發了學生的鍛鍊熱情等。當然內、外環境的刺激也是可以轉化的。例如,有的學生開始並不願參加體育活動(未激起動機狀態),經過老師的啟發誘導(外環境的刺激),提高了對參加體育鍛鍊的意義的認識(轉化),從而引起了自覺參加鍛鍊的需要(內環境的刺激)。

動機與運動技能的形成和運動成績的提高及表現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它們之間並不呈線性關係。有人認為動機強烈,運動技能的形成就越快或運動成績就越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它們之間呈現出倒U字形的曲線關係。在學習與比賽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學生如果處於最佳動機水平,所取得的學習效果與比賽成績最好,如果動機水平過高或過低,學習和比賽都不可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三)大腦皮質的機能狀態與運動技能形成

大腦皮質機能狀態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腦皮質興奮性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正常運動技能水平的發揮,應激水平與運動技能水平之間也呈倒U關係,類似於動機與運動技能的關係。適度的應激水平可使運動技能的發揮達到最高水平。疲勞可以導致應激水平的降低,賽前緊張可以導致應激水平的升高。通過調整賽前狀態和準備活動可以使應激水平達到最佳狀態。二、身體素質對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體育運動的發展和提高,要求人們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於人體機能能力的不斷擴大和增強,而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於運動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創新,這就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的是相輔相成的,身體素質是運動技能的基礎,身體素質的提高為進一步改善運動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時身體素質也會得到發展。三、感覺機能對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

(二)反饋的概念與分類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認為:反饋是輸出信息的一部分,又返回到輸入信息中去,通過伺服機構調整,使再次輸出的信息更為精確。通俗講,反饋就是效應器在反應過程中產生信息又傳回控制部分,並影響控制部位的功能。

(三)反饋在運動技能發展中的作用

(四)體育教學訓練中的反饋方法

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科學地運用反饋原理來提高教學訓練水平。教師應教會學生在比賽前想像完成比賽動作的過程、注意事項及勝利後的喜悅,從而產生反饋信息,強化和激發成功完成比賽動作的動機。

在學習的分化階段,由於神經過程處於泛化階段,內抑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控制動作的能力差,動作不協調、不精確,有多餘動作。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視覺的反饋作用,加強示範與模擬練習,不斷強化視覺與本體感覺之間的溝通,但應注意不要過多地抓動作細節。

在學習動作的鞏固階段,肌肉運動的表象更清楚,動覺動作的控制及語言反饋信息作用加強,視覺和意識對動作的控制相對逐漸減弱。因此,在此階段的教學訓練中,應多運用語言反饋信息,以及非固有的、積累的反饋信息,強化動作與思維的溝通。

在糾正動作時,對初學者應當經常給予陽性的反饋信息(即肯定其對的或正確的一面)。這實際上是在扶持正確動作的同時,通過負誘導的機制來糾正錯誤動作。

對於高水平運動員,因為他們對動作理解深刻,原來的動作定型鞏固,故可以直接指出其錯誤動作,特別是精細動作更是如此。反饋對初學者的作用是直接指導他們完成正確動作。反饋對優秀運動員的作用是直接幫助他們改進錯誤動作。

在每次教學訓練課結束之後,要求學生去做回憶,寫訓練日記,通過反饋和強化,可以加深對教學訓練主要內容的理解,有助於提高教學訓練效果。利用錄像反饋方法,讓學生及時分析、對比自己的動作,效果更好。四、運動技能的遷移

運動技能學習的遷移是指已獲得的經驗對於後來學習效果的影響。以前獲得的經驗,對以後的學習起促進作用的稱為正遷移,也稱為良性遷移。例如,有短跑動作學習經驗的運動員所獲得的速度能力,可以「正遷移」成為跳遠助跑的加速能力。以前獲得的經驗起妨礙作用的稱為負遷移,也稱為劣性遷移。在學習過程中負遷移雖然出現較為短暫,但也時有發生。如籃球運動員在學習推鉛球時,常難以適應身體大環節帶動小環節發力的沿直線推出鉛球的出手動作。而以前獲得的經驗對以後技能的學習沒有任何影響的稱為零遷移。如學習遊泳對學習跳高不會發生遷移。

學習思考:

1. 運動技能形成有哪些過程?各有什麼特點?教練員應該如何進行教學?

參考教材:

汪軍.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

王瑞元,蘇全生. 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王瑞元.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

王瑞元,汪軍.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相關焦點

  • 開講了丨運動生理學:身體素質
    病毒來襲,在家學習。
  • 開講了丨運動生理學:緒論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大家都不得不待在家裡上課、學習。
  • 運動生理學 |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發展速度的訓練方法?
    運動生理學 |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發展速度的訓練方法
  • 運動生理學真題(17-20年)
    2017年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運動生理學》試卷一.名詞解釋.1.體液2.激素3.身體素質4.心輸出量5.運動生理學二.問答題.1.血壓形成的原因。(10/16/18)A 鉀離子    B 鈉離子   C 鈣離子    D 鎂離子 二、判斷題1.多數單人項目運動屬於閉式運動技能.(  )2.運動員糾正錯誤動作,本質上是消退抑制(  )p2723.橫橋上可以分泌ATP酶(  )4.飢餓時,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濃度上升(  )5.大腦皮質處於適宜興奮狀態
  • 運動生理學的機遇:更大程度關注「運動中的人」
    質疑與思考:運動生理學研究的十大問題.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1,47(01).運動生理學脫胎於生理學,其以「運動中的人」為關注對象,探究人體在體力活動、運動和競技運動中的急性和慢性反應/適應。「運動生理學」中的「運動」為廣義的「運動」,其同時涵蓋了體力活動、運動和競技運動三種運動範疇。以「運動中的人」為關注對象是運動生理學區別於其他生理學的重要屬性,而「運動中的人」同樣涵蓋了有體力活動的普通人群、有運動目的的運動人群(如健身人群和特種人群),以及以競技為目的的運動員。
  • 運動生理學常考知識點(建議收藏)
    ‍一、名詞解釋1.運動生理學
  • 搏擊沙龍丨腰腹訓練-運動生理學(3)
    本文是【腰腹訓練】第三講:運
  • 2020武漢體育學院專碩真題---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教育學 .
    2.訓練負荷包括(  )和倆個維度3.(  )是提高柔韌性的主要方式,按照計劃分為( )和( )練習倆種類型4.學習和掌握定動技術的生理學本質主要是(  )。5.運動訓練過程中,人體乳酸閥值與(  )存在著高度的相關。6.柔韌素質的影響因素( )、( )、( )、( )和( )。
  • 99個名詞解釋,運動生理學(上)
    《運動生理學》的,響應小夥伴的號召,這個可以有。主要參考版片,鄧樹勳《運動生理學》(第3版),高教社2015年。以下出現的名詞解釋,是相對我們覺得比較重要的,不是書上所有的,小小說明,以供參考。緒  論是從人體運動的角度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的影南下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
  • 科普一下:運動技能是什麼?「開式」、「閉式」又是什麼意思?
    運動技能的訓練學解釋:人體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運動技能的運動生理學解釋:指在準確的時間和空間內大腦準確支配肌肉收縮的能力。簡單來看,其實這兩處的名詞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都是對運動技能最有效的解答。訓練學中的解釋是將運動技能看做是人體外在的運動表現。比方說該位運動員完成的動作是否足夠漂亮、省力、標準等……運動生理學的解釋是將運動技能看作為人體內在的運動能力。
  • 89個名詞解釋,運動生理學(中)
    接上次繼續推送,99個名詞解釋,運動生理學(上)今天是中篇,第4-8章節,共89個名詞解釋。對應課本,鄧樹勳《運動生理學》(第3版),高教社2015年。而每天更文時間有限,是對照電子書PDF提取下來的,來不及細細檢查,可能有些許錯別字。不是很清楚時,可對照課本看看。終稿結束時,會再細細核對,完整發出,謝謝理解!
  • 督導·雲公開課丨李照祥:《定向運動》、《戶外運動專項理論與實踐》
    今天分享的「督導·雲公開課」,是由時尚運動教研室戶外運動教師李照祥的專業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定向運動》(周三第5節)、《戶外運動專項理論與實踐》(周四第3節)。李照祥老師是2019年入職的青年教師,是學院重點關注和培養的對象。為幫助青年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尤其是目前的線上教學工作,學院領導將重點聽看青年教師的線上課堂。
  • 〖補充〗押題1,運動生理學超高頻的2道題
    試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學基礎有氧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的能力。其生理學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1)氧運輸系統功能人體通過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共同完成氧氣的攝取和運輸功能,因此將它們合稱為氧運輸系統,該系統功能的強弱是運動中供氧充足與否的制約因素,也是有氧耐力素質重要的生理學基礎。
  • 「圓周運動與平拋運動」的綜合考點二丨高中物理
    上課的過程就是:老師扔給我們一些初級裝備,教會我們幾個初級技能就讓我們去打Boss。我們打不過,老師就用他滿級的裝備打給我們看。。。丨高中物理丨思維導圖丨思維導圖丨思維導圖
  • 鄧樹勳《運動生理學》第3版配套練習題庫——才聰學習網
    B項,1889年,法國的拉格朗熱出版了運動生理學早期的教科書《身體運動的生理學》匯集了當時的有限研究成果。C項,1911~1915年美國的坎農提出交感神經系統「應急」功能的概念。D項,1923年,德國的梅耶霍夫通過無氧實驗發現糖酵解產生乳酸為肌肉收縮提供能量的事實。
  • 2018年自考運動生理學重要知識點六
    139.判斷疲勞的方法:a生理學指標(肌力、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肺活量、血壓體位反射、皮膚空間閾、視覺閃光融合閾等測定)b運動醫學檢查(臺階試驗、聯合機能試驗)c教育學觀察與自我感覺140.恢復過程運動中所消耗掉的物質和器官系統下降了的機能,通常經過一段時間休息都能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這段時間所發生的機能變化叫做恢復過程。
  •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體育學科 運動生理學循環機能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體育學科 運動生理學循環機能 循環機能隸屬於運動生理學範疇,它包括心血管循環以及呼吸機能等相關知識,但是在考察的時候主要還是以基礎知識為主,比如心臟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理特性;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等等。由於心血管循環機能和心肌的生理特性等考察相對簡單,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這一知識點,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過程。
  •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生理學真題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生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6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研究生考試運動生理複習重點
    聽說明天研究生入學考試就要開始了,沒有什麼送大家的,就把珍藏多年的一個運動生理學重點分享給大家吧
  • 德國大學專業概況運動/運動科學
    如果你想成為運動科學家,那麼個人運動天賦的展現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運動科學家的學習更關注於理論。例如,他們會論證,自行車賽手的哪種坐姿會更適合發力。這類專業的學生都熱衷運動。  有一定的運動天賦  反思、批判式思維  自省能力  交際能力/語言能力/表達力(包含聽說讀寫的各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