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睡覺需要儀式感?還需要規律作息,打好基礎

2020-08-28 夏天與喬的家

嬰兒睡眠還需要儀式感?

是不是太矯情了?

當然不是,嬰幼兒睡眠最大坑「困了自然就會睡了,不用管他」,這種想法讓寶寶崩潰式入睡,長期睡眠不足。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天使寶寶,困了就知道要睡覺,並且能自己入睡。更何況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寶寶入睡,可能會因為玩的開心太興奮不知道要入睡,等到過了入睡時機,開始進入偽興奮狀態鬧覺。

一歲前的寶寶無法溝通,小月齡的寶寶更聽不懂父母說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來幫助寶寶建立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來讓寶寶知道什麼時候是該睡覺的時候啦。想要矯正睡眠習慣的基礎就建立在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上,沒有好的基礎想就想矯正睡眠問題,只會讓難度更升級。而有好的基礎後,睡眠引導方法才能更容易的實施。


規律作息

一般都建議按照《實用程序育兒法》推薦EASY作息,即吃(EAT)--玩(ACTIVITY)--睡(SLEEP)-自己的時間(YOU)的作息。就是每天醒來後餵奶,然後活動,等寶寶困睡覺為一個輪迴,4個月前可以用3小時一輪的作息,4個月後用4個小時一輪的作息。EASY最大的好處就是把餵奶跟睡覺分開,能很好的避免奶跟睡的聯想。另外也可以避免寶寶喝奶喝到要睡著不喝了,對進食也有比較好的影響。

不過我不太建議完全按表操課,還是要有一定彈性,尤其在剛開始調整作息的寶寶跟小月齡的寶寶很難一下子就規律起來。有一些寶寶也有這樣的情況,只有在快想睡的時候才肯好好喝奶,這樣的情況可以把順序調整過來,按照玩--吃--睡來操作,但是一定要保證是清醒的喝完奶的。

除了這個規律外,每天日夜的切換也很重要,儘量讓寶寶固定在同一個時間開始晚上的睡眠時間。我一直建議是晚上9點入睡,這個時間比較適合現在人的生活習慣。很多建議在晚上7點入睡,可是這樣會犧牲掉幾乎所有的生活,而且很難一直執行,難免會有不可避免的活動需要參加,並且如果早醒的話就可能是5-6點了,這樣實在是太累了。不管什麼方式都好,就是要讓寶寶有一個固定的作息習慣。


如何抓準寶寶入睡時機

寶寶從滿月的能清醒1個小時到一歲時能清醒4-6小時,變化很快。一般寶寶困了會發出這些訊號:

1. 揉眼睛

2. 打哈欠

3. 沒精神,發呆

4. 特別粘人

5. 晃頭

每個寶寶出現睡眠信號不一樣,隨著年齡增長睡眠信號也會慢慢的消失。一般都是說觀察寶寶睡眠信號來及時哄睡,來說說另外一種方法,除了睡眠信號,時間是相對的比較穩定的增加的。一段時間內寶寶困的時間是相對比較穩定的。比如4個月大的時候能清醒2個小時的話,那大概一段時間之內都會是差不多的時間就開始困了。所以可以觀察寶寶一段時間從醒來到出現睡眠信號的時間來確認清醒的間隔。

每個寶寶情況又不太一樣,有些寶寶剛開始有一點困,就會出現明顯的睡眠信號,這個時候及時哄睡,可能會太早了,反而要哄很長時間才能睡著。如果寶寶是這樣的情況可以再等一會等睡眠信號強烈了再入睡。而有些寶寶開始觀察到睡眠信號,可能就開始哭跟鬧人了。這樣的話算準時間差不多了,就要儘量在寶寶開始鬧之前就嘗試讓寶寶入睡。

困的時間跟睡眠狀況也有關係,如果睡眠時長質量都好的話,清醒間隔應該是相對穩定。但是如果一個小覺比較短的話,那可能還沒有到時間就困了。如果睡眠時間太長了,也會影響到下一次睡覺的時間,還是多觀察寶寶的情況,來調整作息。但是千萬不要噁心循環,比如一天下午睡多了,晚上入睡晚,那隔天還是要在平時起床的時間叫醒,把作息給調整回來,不然就很容易亂掉了。


睡眠儀式

在寶寶還無法聽懂大人說的話之前,要讓寶寶知道該睡覺了,就是滿滿的儀式感啦。一直重複一樣的事情跟動作,慢慢的寶寶就會知道,當爸爸媽媽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告訴他該睡覺了

我分享一下我的睡眠儀式

1. 抱著進房間關燈

2. 打開小夜燈

3. 穿上睡衣

4. 抱著唱一首歌

可以找一些自己覺得合適的事情,組合成5分鐘的儀式,最好有光線變化,聲音等,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讓寶寶感知到的事情。比如拉窗簾,關燈,唱歌,禱告,讀故事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回房間」,儘量把房間是睡覺的地方,跟客廳是玩的地方這樣的關聯建立起來,只有在睡覺的時候回到房間,這樣寶寶才能夠清楚的知道該睡覺了。

睡眠儀式的建立不止能讓寶寶知道該睡覺了,也是一個幫助寶寶平復情緒跟心情的過程,能讓活躍的寶寶安靜下來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很多孩子常常會玩的過於興奮,導致該入睡的時間到了依然精神很好無法平靜,然後直接跳到太困鬧覺的階段。睡眠儀式能比較好的幫助寶寶轉換這個狀態。


足夠的耐心

本篇最重要的來啦!!!耐心!!!沒有足夠的耐心,以上都是廢話。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並不是幾天就能建立起來的,可能要1-2周才能看出來一點效果,1個月以上才能出現比較好的改變。這個是解決睡眠問題的基礎,打基礎如果能很快,那肯定不牢固。很多人往往做了幾天之後就認為一點用都沒有,就放棄了。需要父母堅持的一直執行,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昨天9點睡,今天玩晚了11點睡,明天再來調整好了。

另外嬰兒的作息需要大人很大的犧牲,很多孩子晚睡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跟著大人一起入睡。而為了不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反而讓孩子跟著自己的作息。如果讓孩子早睡,而自己還是平時的習慣(我都是12點睡,習慣了實在改不過來),那就要犧牲掉自己一些睡眠時間來配合孩子的睡眠。晚上9點讓孩子睡覺,我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一般爸爸下班後也有時間跟孩子互動,晚上也能出去吃飯,玩一會。

各種的睡眠調整方法跟睡眠訓練法,基礎都是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尤其像法伯法跟抱起放下法,我都建議最少實施兩周以上的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才考慮實施。必須先讓寶寶知道是睡覺時間了,才能更好的實施跟減少寶寶的哭鬧。避免寶寶完全不知道什麼狀況就突然換了一個方式,然後就是失敗告終。很多的睡眠引導失敗案例都是「被睡眠問題困擾了好久,突然看到什麼方法,然後今晚來試試看」,最後就是寶寶哭不停,然後告訴大家這個方法騙人的,沒有用。改變一個壞習慣對大人都很難,更何況對孩子來說,多給孩子一點耐心跟時間。


Joe爸爸的碎碎念

西爾斯名言:寶寶最終會斷奶,有一天他會徹夜睡覺,高需求的育兒階段很快會過去,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裡的時間,吃奶的時間在一生中非常短暫,但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會持續一生。

其實很多希望親密育兒的父母是能接受哄睡,並不期望讓寶寶自主入睡,抱著寶寶睡著也是一種幸福,只要不造成太大的負擔就好。不要因為親密育兒而反對睡眠引導,這並不衝突,長期的做好規律作息跟睡眠儀式,能幫助寶寶更好的認知生活跟睡眠的規律,讓哄睡變得非常容易,從而降低父母的負擔。保持好作息才能讓睡眠問題交給時間來解決,而不是放縱,只會讓所謂的「短暫」無止境的延長。

本文由夏天與喬原創,專注嬰兒睡眠引導,也分享科學育兒及親密育兒。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收藏或轉發分享給更多人,有任何問題諮詢及交流歡迎私信。

內容圖片來自網路Pixabay。

相關焦點

  • 寶寶作息不規律,多半是沒有睡前流程,原來入睡也需要儀式感
    提示自己睡覺的時間到了,並且這些流程每天都在自然而然的進行,非常熟練,不需要別人去提醒自己。這個條件反射就是寶寶睡眠的啟動開關,當媽媽打開入眠的音樂的時候,寶寶就會明白,接下來該睡覺了,不能繼續玩了,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模式。對於小嬰兒來說,給他們講道理顯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建立一個條件反射卻是很好的育兒方式。
  • 其實睡覺也需要儀式感,幫助寶寶建立條件反射試試看
    這個話題果然引起大家比較熱鬧的討論,最後的結論就是:每個陪寶寶睡覺的媽媽都需要三頭六臂、十八般武器精通才好!至於嬰幼兒,專業研究顯示:嬰兒如果無法建立睡眠規律,可能出現各種身心健康問題,如:發育遲緩、多動症、智力障礙、嬰兒猝死症等。通常大家會以為,寶寶的成長是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的,實際上,生長激素在白天只有少量分泌,夜間11點到清晨4點睡眠時,它的分泌最旺盛;充足的睡眠確實是寶寶長高的關鍵。
  • 家裡小寶寶睡覺不規律?睡前儀式感少不了,快速養成睡眠好孩子
    睡覺也需要儀式感,用儀式感端正孩子的睡眠規律第一,調整作息、固定流程,形成可依賴的生物鐘除了因為孩子本身精力就比較旺盛從而使得他們晚上不願睡覺之外,他們睡覺之前的作息規律不正確也是一大原因。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固定流程、調整作息,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鐘進而養成「到點就睡」的習慣。
  • 家裡小寶寶睡覺不規律?睡前儀式感少不了,快速養成睡眠好孩子
    睡覺也需要儀式感,用儀式感端正孩子的睡眠規律第一,調整作息、固定流程,形成可依賴的生物鐘除了因為孩子本身精力就比較旺盛從而使得他們晚上不願睡覺之外,他們睡覺之前的作息規律不正確也是一大原因。成人會有疲憊感是因為白天他們除了要花腦力、體力去工作之外,還要花時間和經歷去照顧孩子、做家務,這麼多事情一個流程做下來,當然到了晚上九點十點會覺得非常疲憊需要睡覺補充精力。而孩子白天可能是除了吃、睡就是玩,無憂無慮、悠然自得,自然到了晚上精力依舊旺盛。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固定流程、調整作息,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鐘進而養成「到點就睡」的習慣。
  • 寶寶規律作息的建立,需要由照顧者,來協助調整與建立
    多數寶寶都是想吃就吃,想便便就便便;以經驗來說,很少有孩子一開始就能自己規律大小便及人眠。所以,所謂的規律作息其實還是需要由照顧者來協助調整與建立。曾經遇過一個全職的母乳媽媽,因崩潰而將孩子送來託嬰中心。
  • 嬰兒哄睡難睡眠差作息亂?想輕鬆又科學?EASY育兒法實踐詳解
    但特蕾西自己也不斷強調——「不要和時間表死磕」,一味地盯著時間表,只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和挫敗感。特蕾西在她的書中寫到:如果父母老想著「時間表」,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看鐘表上,而不放在「讀懂」孩子傳遞的信號上,實施E.A.S.Y程序就肯定會出現問題。有規律的常規程序和時間表不是一回事。
  • 18樓:寶寶睡了請安靜,19樓:憑啥遷就你作息?嬰兒睡覺該靜音嗎
    那麼,今天就來扒一扒,小嬰兒睡覺,到底需不需要靜音?是否可以訓練寶寶適應嘈雜的環境?一、小嬰兒睡覺需要靜音嗎?一句話概括:小嬰兒夜間睡覺需要保持安靜;白天睡覺不需要刻意保持靜音。咦?剛剛我還說站睡渣寶寶那邊,怎麼這會兒說得就有點含含糊糊了呢?聽我一一解讀。
  • 寶寶睡覺有內在規律,每個階段的睡覺時長不一樣,無需太焦慮
    不同月齡睡眠時長不同1-3個月的小嬰兒,由於新出生,還沒有建立起晝夜的節律。如果家長不進行主動引導,很容易睡覺的時候日夜顛倒。普遍來說,新生兒的睡眠總時長平均是16-18個小時。一般情況下,一天的睡覺時長是15-17個小時。6個月以後,寶寶白天的清醒時間明顯增加。每天的睡眠時長減少到14-16個小時。 白天的話,有2-3次小睡,每次時長大約2個小時;晚上的睡覺時長是10-12個小時。8-12個月的寶寶睡覺越來越好。家長可以在白天安排2次規律的小睡,一次放在上午,一次放在下午。
  • 怎樣讓嬰兒快速入睡?首先,你必須了解這個
    其實在剛剛開始建立規律作息的寶貝不用著急固定晨奶和睡前奶,因為寶貝的規律你還沒找到,甚至4個月內的寶貝,周期變化快,每天都有可能和前一天不一樣,更難固定了。,用這個儀式提醒寶貝,到時間啦要睡覺啦。睡眠儀式可以是關燈、洗澡、撫觸、放白噪音或者搖籃曲、和寶貝說晚安、帶著寶貝到處看看、或者是睡前奶等等,形成一套固定的有儀式感的東西(這套睡眠儀式甚至可以跟著寶貝一直到上小學呢~),然後在規定的點內快速哄睡,讓寶貝形成一個固定的生物鐘,以後每天這個時間都有生物鐘在召喚,老母親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睡眠啦!
  • 如何給孩子培養成規律的作息
    孩子的作息,是我們經常強調的問題。年輕爸媽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並不多,這也間接導致了寶寶的不規律。經常是別人家寶寶早就睡了,自己卻要陪著清醒的寶寶沒玩沒了地講故事……看看葡萄媽媽的苦惱有沒有提醒到你?回來之後總要和葡萄親熱親熱,原本該睡覺的葡萄變得很興奮,結果一直沒有養成很規律的作息,時常晚睡,早上起得也晚,惡性循環。現在葡萄1歲了,才開始慢慢形成規律,但改起來遠比最初建立困難多了,當時真應該儘早養成規律。」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寶寶來說,熬夜絕對是禁止的。
  • 如何讓寶寶形成「規律作息」?
    寶寶剛出生,吃喝拉撒睡是沒有什麼規律的,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總體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媽媽們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規律作息了,否則寶寶可能就變成「夜貓子」:白天睡覺,晚上不肯睡。那麼,我們要如何幫助寶寶形成規律作息呢?
  • 寶寶睡覺晝夜顛倒怎麼辦?各個月齡的睡眠特點,媽媽需要了解
    於是媽媽決定白天帶他出來玩玩,看看晚上能不能好好睡覺。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如果寶媽能了解寶寶的當下的睡眠特點,其實就根本不需要熬夜的。20小時,每天都有規律地吃奶、睡覺和吃奶。正常情況下,白天會有2到3覺,慢慢過渡到白天2覺的規律睡眠。
  • 健康睡眠需從「規律作息」入手
    3月21日是第十八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為「規律作息,健康睡眠」。睡眠障礙是一種病,需要醫學診治。但從導致睡眠障礙的成因來分析,不按作息睡眠,應當引起特別關注。顯然,今年「世界睡眠日」確立的主題切中了問題要害。換言之,要確保人們的健康睡眠,需要各方從保證「規律作息」入手。  一方面,需要每個人的自我調適。很多人習慣睡前玩手機,刷微博聊微信,或看視頻追劇,雖然很愜意,但不可避免會影響睡眠。
  • 闢謠,嬰兒要做睡眠訓練?真正需要做訓練是媽媽,很多家長弄反了
    只是這所有的訓練方法都忽略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方法的對象是孩子,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換言之,這些所謂的嬰兒睡眠訓練法雖然的確有用,但也破壞了其最需要的安全感。更甚,會引發類似前文所說的生命安全事故。其實,我們都搞錯了對象,需要訓練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媽媽自己。
  • 睡眠需要儀式感
    日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物質越來越豐富,信息通道堵塞越來越嚴重,我們思緒紛亂難以平息,於是生活中需要越來越多的儀式感,來讓我們享受片刻的深刻與沉澱。如果一件事做不下去,那就給它些儀式感。如果難以入眠,那就給睡眠一個儀式感吧。1 關閉電子產品關閉之前,記得把今天要處理的事情處理完,需要聯繫的人聯繫到,以免酣眠被擾;今天處理不完需要往後放的事情,記得做個備忘。下載你的一天,把一切歸類,記錄你在想什麼,解除負擔。這一步叫做——讓一切各得其所。
  • 孩子晚上經常睡不好、不睡覺嗎?打造入睡儀式,讓孩子一夜好眠
    在講入睡之前,要先說如何建立孩子的一套作息,要了解E.A.S.Y原則,Eating、Activity、Sleeping、You,也就是讓孩子固定能喝奶、活動、睡覺、寶寶睡覺後就能有自己的時間,這樣的循環我自己是約3-4個小時一次。
  • 0-3歲建立規律作息,4S哄睡法來幫媽媽
    神奇的4s哄睡法,就是她針對0-3月齡的小嬰兒總結出的"哄睡絕招"。▲ sitting the stage布置環境想寶寶自主入睡,首先需要給他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這不但包括光線,溫度、合適的溼度。還包括單純平靜的視覺環境。
  • 睡渣寶寶到自主入睡,3大基礎+8種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3大基礎:規律作息+睡眠儀式+抓準寶寶睡眠時機「大了就會好」這個情況有可能會發生,也有可能持續到2-3歲甚至更大,如果寶寶的睡眠問題不嚴重,或是家長可以接受,讓想讓時間來解決睡眠問題,3大基礎必須做好。
  • 寶媽媽需要怎樣安撫孩子睡覺?
    對於孩子來說,在睡覺前,要根據不同的孩子來選擇安撫方式。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只要輕輕地撫摸後背是可以幫助入睡的。但是,對於嬰兒來說,隨著孩子的呼吸節奏,寶媽媽用臉頰摩擦他的臉頰,這樣也可以起到安撫作用。
  • 高三需要儀式感
    人生路漫漫,不僅需要平淡的陪伴,也需要或浪漫或莊重的儀式感。高三也不例外。我校高三自2月14日正式開展「釘釘」直播以來,通過各級領導的指導、老師的精心安排,家長學生通力配合,效果雖差強人意,但老師在這頭,學生在那頭,總感有些力不從心。無疑,這次疫情,所有高三同學將面臨重新「洗牌」!對我們這所學生大多來自偏遠農村的縣城中學來說,情況尤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