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嬰兒要做睡眠訓練?真正需要做訓練是媽媽,很多家長弄反了

2020-12-23 瑩媽說育兒

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睡眠訓練」這個詞,睡眠訓練算得上是1950年代美國的主流育兒法,但是卻在1980年代後被認為會對寶寶造成永久的心理傷害,慢慢消失了。

但是很多國外過時的理論我們國內的媽媽還是會覺得很香,比如睡眠訓練,再比如但直到今天,是否應該對寶寶實施睡眠訓練,仍然是父母之間爭議不斷的話題。

從孩子出生,能睡整夜覺對媽媽來說就是奢侈。如果有一種訓練方法,能讓孩子睡整夜覺,那簡直就是媽媽的大救星。

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應該可以自己睡,或者是可以睡整覺。媽媽們覺得孩子應該儘快和媽媽一起白天玩,晚上睡覺,這樣媽媽也可以更輕鬆。

孩子睡眠訓練成媽媽必備技能,三種訓練方法,你用過哪種?

據相關資料顯示,常見的嬰兒睡眠訓練方法有三種:分別為循序漸進哭泣法抱起放下法循序漸進分離法

第一種:循序漸進哭泣法

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理察·法伯提出來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當孩子睡醒哭鬧時,不要馬上回應孩子,要等待幾分鐘。然後,每次等待的時間逐漸增加,直到孩子不再哭泣自行入睡為止。在很多睡眠書籍裡,都能看到

第二種:「抱起放下法」

孩子醒來哭鬧的時候,先不抱孩子,用手拍拍他,安撫他,如果這些方法沒用再把孩子抱起來,等孩子不哭了,再把他放下。

第三種:循序漸進分離法

就是把寶寶放到床上後就離開,他哭的時候再回去安撫他,孩子不哭了就離開。當孩子再次哭的時候,採取比上次安撫更輕微的安撫方式。以此類推,對孩子的安撫越來越少,直到孩子自主入睡。

任何一種睡眠方訓練方法,都可以寫成一本書,都有相關理論做支撐。只是這所有的訓練方法都忽略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方法的對象是孩子,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

換言之,這些所謂的嬰兒睡眠訓練法雖然的確有用,但也破壞了其最需要的安全感。更甚,會引發類似前文所說的生命安全事故。其實,我們都搞錯了對象,需要訓練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媽媽自己。

睡眠訓練會破壞娃的安全感,該訓練睡眠的媽媽,別弄反了

因為嬰兒是極其細膩敏感的存在,它像鏡子一樣,反映父母的內心世界。《當我遇見一個人》書中講到,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作者李雪不斷回觀自己、剖析自己,這個過程就像拿著手術刀給自己開刀一樣。用自己最深的感受,實現真正的療愈。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孩子睡眠不好,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讓孩子睡久一些,晚上少醒幾次,而是要從孩子一整天的作息入手,合理規劃才能讓孩子有規律的睡眠。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多了。白天就故意熬著不讓孩子睡,結果孩子睡眠越來越差。對孩子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孩子晚上睡不好,恰恰是因為白天沒有睡好。

那媽媽們又該如何訓練自己,從而促進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呢?

1、 早睡早起,以身作則

媽媽與嬰兒之間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而媽媽們應從懷孕開始,儘可能早睡早起,讓胎兒形成習慣。當寶寶出生後,還是一張一塵不染的白紙時,媽媽的任何行為對他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嬰兒時期媽媽學會跟著孩子睡,進行「碎片化睡眠」,學會適應孩子。因此,要想寶寶擁有好的睡眠質量,就得從媽媽自身做起。每天作息規律,早睡早起,按時午休。這比什麼睡眠訓練方法都管用。

2、 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狀態,保持平常心

古語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若媽媽們自己已經保持有較好的作息習慣,但寶寶依舊睡眠極其不規律,老是夜醒。這時候,媽媽們千萬不要煩躁,不要焦慮。靜下心來好好安撫自己,安撫孩子,是否要先審視所有的幹擾因素?比如環境因素(光線,溫度,被子,衣服),比如生長發育點(長牙,神經受驚等),比如是否白天過於興奮,過於疲勞,刺激較多……都是大家要先提前思考一下的。

就像RIE睡眠理論說的那樣:「嬰兒的哭聲是他們表達的一種本能語言,他們用這種語言來和整個世界溝通,表達他們的需要,表達他們的情感。

但是我們不可能無師自通地天生就懂得嬰兒的語言,所以也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體會和感受,分析這種語言。也許我們的寶寶正在學習自我安撫入睡,也許我們的寶寶正在用這種尖叫來釋放白天過於受刺激的壓力……是的,讓我們花點時間來觀察自己的內心。

作為媽媽,面對孩子的睡眠不安我們是不是感到很緊張,是不是很有壓力,是不是很生氣,如果是的話,我們要先緩解自己的壓力,緊張和負面情緒,用平常心先審視一番自己,以及孩子。」

3、晚上有固定的睡眠儀式,關注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細節

固定的睡眠儀式會給孩子暗示,現在到睡覺時間了,你的大腦和身體都要休息。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固定每晚的睡眠時間

菁媽家的睡眠程序是這樣的:睡前一小時,洗澡;把孩子放到床上,拉窗簾,鋪床,順便跟孩子聊天兒;關大燈,留一個床頭燈,餵奶。吃飽喝足之後,孩子咿咿呀呀踢踢腿啥的,趁這時候把臥室收拾完。最後,關燈哄睡覺。

等孩子出牙之後,睡前儀式又加了刷牙。一旦開始執行睡前程序,就不要再用歡快的音樂,誇張的動作逗孩子玩了。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讀讀繪本,聊聊天,讓節奏慢下來,孩子也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總的說來,其實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的心態。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次睡夢中醒來都是他需要媽媽的時候,回應孩子的需要,才是每個媽媽該做的事情。媽媽的每次回應都是在告訴孩子,媽媽一直在,你可以放心睡

相關焦點

  • 睡眠訓練是不是嬰兒猝死的真兇
    這個不良事件反映出的醫學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睡眠訓練,二是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睡眠訓練首先應保證安全首先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睡眠訓練可以做嗎?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媽媽都曾經吐槽自己的「睡渣」寶寶有這樣的表現:夜醒頻繁、入睡延遲、拒絕就寢等。這些我們統稱為兒童行為睡眠問題。
  • 媽媽睡眠訓練導致嬰兒窒息身亡:即刻回應與延遲滿足矛盾嗎
    一位媽媽在一個名為「芝士小餛飩」育兒機構那裡,購買了嬰兒睡眠訓練的課程,以此來訓練自己3個月大的女兒。主要方法就是讓嬰兒一個人在臥室入睡,家長則在房外看監控。正是這個訓練機構的宗旨,如果家長不照著做,就會成為你家孩子獨立路上的絆腳石。
  • 孩子睡眠真的需要訓練嗎?從奶睡到一覺天亮,做對這些才是重點
    關於孩子睡眠是否需要訓練的問題,是很多新手爸媽較為關心的。本以為卸完貨之後就能萬事大吉了,卻沒想到才是正式育兒的開始。最折磨人的就是每天哄娃睡覺,以及孩子每晚頻繁夜醒餵奶的焦躁。所以就有人開始尋找能夠訓練寶寶睡眠的有效方法,但是孩子的睡眠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嗎?孩子的睡眠需要訓練嗎?《當我遇見一個人》的作者李雪在書中明確指出,睡眠訓練,給孩子的一生塗上灰暗底色。
  • 嬰兒訓練趴睡,致窒息身亡!嬰兒睡眠安全七大誤區不容忽視
    讓寶寶自己掙扎著獨自訓練趴睡!是的,這位媽媽確實太缺乏自身判斷力,而去輕信一些無良機構毫無科學依據的訓練方法。但是同為媽媽,大C也能理解這位媽媽訓練孩子睡眠的初衷,因為嬰兒的睡眠問題,真的是很多新手爸媽最關心的問題。
  • 3個月女嬰訓練趴睡窒息身亡,關於「睡眠訓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需要詳細了解睡眠訓練。什麼是睡眠訓練法?睡眠訓練法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哭聲免疫法、哭聲控制法(法伯法)、挪步夫人法等等,被家長們用的最多的是哭聲免疫法和法伯法。
  • 過氣的睡眠訓練還在做?OUT啦
    帶給了人們很多有意義的啟示,它對改變傳統的育兒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哺乳動物要活下來,僅依靠食物還不夠,還需要情感聯結。 今天我們回顧20世紀早期的兒童養育指南,會感到難以置信,專家怎麼可能沒有發現兒童有情感需求,怎麼可能不知道兒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除了需要食物居所和醫療照顧外,滿足情感需求也同樣重要。
  • 3個月的小嬰兒猝死,「獨立睡眠訓練」還要再害多少人?
    ,一位媽媽付費加入了一個睡眠引導群,讓3個月大的嬰兒跟自己分房睡,目的是訓練嬰兒的獨立入睡能力。但那位媽媽接受的所謂睡眠指導,反而是要引導嬰兒趴睡,當哪個孩子實現趴睡之後,整個群的媽媽們都會為她慶祝「解鎖趴睡」。或許,直到現在,一些依然留在那個睡眠群裡追捧「睡眠訓練」的媽媽們還在想,這只是個意外,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訓練」,不僅存在讓嬰兒窒息的危險,對孩子的心理和人格也是嚴重的摧殘。
  • 125個媽媽圍觀3個月寶寶猝死!嬰兒睡眠訓練比「虐畜」更可怕
    這些媽媽付費1999元(1V1費用甚至高達6000元),加入這個以「嬰兒睡眠訓練」為目的的群裡,全都像著魔了一樣,冷漠地任由一個嬰兒哭泣到絕望、窒息,還勸孩子媽媽「不必慌張」,誇她「優秀」,鼓勵她繼續「解鎖趴睡」。
  • 嬰兒睡眠指南:關於「哭泣睡眠訓練方法」你應該知道的事情
    一些家長對「哭泣睡眠訓練」方法(也被稱為「消除睡眠訓練」)深信不疑,而另一些家長則認為這種方法完全有害。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關於這個有爭議的技巧。間隔的時間逐漸增加,你要一直堅持到寶寶自己睡著。 許多父母選擇了「哭泣睡眠」的睡眠訓練方法,他們發現短期的一點點哭泣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值得的,因為從長遠來看,一夜好眠是有好處的。
  • 三個月嬰兒「趴睡訓練」致死,媽媽全程忽視孩子的掙扎
    一個弱弱的幼小的軀體,肌膚嫩嫩滑滑,她只有三個月大,她能把自己的頭抬起來已經非常吃力,所以,無數的家長在看到孩子第一次翻身都會非常開心,因為孩子真的開始變得強壯和有力。 坦白說,我只是看到「訓練睡眠」這幾個字就開始有憤怒的感覺出來。做為一個從業十餘年的心理工作者,在面對任何一個心理案例的時候,我的態度和情緒都是中立的,但這一次,我真的有些心痛。
  • 3月嬰兒被媽媽強制訓練睡眠活活悶死...這屆家長該怎麼當?
    但迷信仍然會在很多人心目中存在!昨天同樣有一偏報導,讓我們出離憤怒!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被媽媽強制訓練睡眠,而被活活悶死!「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是被某些機構包裝成靈丹妙藥的育兒大法。按照宣傳的效果,這些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 重磅:奶抱搖睡有益嬰兒身心健康,睡眠訓練解放大人卻坑苦了娃
    於是就有寶媽獻上法寶:你可以進行睡眠訓練的,我家寶寶之前就是個睡渣,進行睡眠訓練後自己基本上能自主入睡了,我也省了不少心。這位媽媽再問:那中間嬰兒哭了怎麼辦?不管嗎?建議睡眠訓練的寶媽再次回答:可以讓他先哭會兒,幾分鐘後開始拍背安撫,但不能抱,要讓他一直躺在床上。過幾天後逐漸推遲安撫時間,減少安撫次數,慢慢他就適應了。
  • 我們關於寶寶睡眠訓練的經驗匯總
    因為我們可以自己弄孩子,就不需要勉強和父母住一起,我們更容易去實現我們的教育想法,父母也輕鬆愉快。因為孩子睡覺前幾乎不需要我們陪伴,節省了我們很多精力,也使我們平時對孩子的陪伴也更為高效。早晨孩子醒來的時間很準時,不會起得特別早要人陪著玩,所以我們每天都能睡到7點起床,精神滿滿上班。
  • 馬伊琍談3個月嬰兒睡眠訓練:追責「專家」!嬰兒到底能不能趴睡
    馬伊琍的感悟已經給很多媽媽做出了榜樣,孩子是不流水線上的產品,求人不如求己,還是要尊重自己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最好的呵護,孩子才能發展更順利。王人平也說:對於嬰兒階段的孩子,一直倡導的原則是,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積極、及時地回應和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
  • 嬰兒需要睡眠訓練嗎?美國知名兒科醫生:建立親密關係才是關鍵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三個月女童疑似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死亡」的事件,我認真了解了一下那個所謂的睡眠訓練機構——芝士小餛飩,她說基於原汁原味美式育兒理念,打造適合中國媽媽們的獨立自信的科學育兒體系。她強調的「美式育兒」,不知道是不是指100年前的那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提出的「哭聲免疫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
  • 媽媽花錢學睡眠訓練,寶寶訓練中猝死!網上學知識需要正確的姿勢
    最後發現孩子猝死在嬰兒床上。大家這兩天在微博搜「芝士小餛飩」即可搜到流傳出來的微信聊天記錄和孩子猝死前後的監控視頻。由於這些聊天記錄和視頻尚未看到有權威新聞媒體的證實其真實性,所以我就不轉了。但「芝士小餛飩」發了一個公開聲明,從中可以看出有一位媽媽參加了他們的課程,並讓孩子用趴睡的姿勢進行睡眠訓練,孩子在此過程中猝死,這一情況是真實發生了的。
  • 睡眠訓練不可濫用,但也請不要道德綁架新手爸媽
    寫在前面的話如果可以,沒有媽媽會選擇睡眠訓練。忍受住母親的本能去做這件事,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當你真的身心俱疲無法應對睡眠不好的寶寶時,科學的選擇和執行適合寶寶的睡眠調整訓練方法,讓你和寶寶都能睡好覺,在白天更好的陪伴他/她,也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並不是一種罪過。
  • 睡眠訓練或能有效改善嬰兒的健康狀況
    Madi睡覺非常有挑戰性,作為一名家庭醫生,我知道嬰兒並不會在嬰兒床上睡整晚,我會每隔三四個小時醒來給孩子餵奶;在我的醫療實踐中,我向許多家長們建議,只要定期檢查的話,進行睡眠訓練是非常安全的,有些母親則認為,睡眠訓練會導致其孩子出現依戀障礙、抑鬱、焦慮甚至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等。
  • 孩子的哭聲 不能用來訓練!
    真正的哭聲免疫法是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並且有助於幫孩子建立自行睡眠的習慣。並不是網上流傳了很多年的「放任孩子哭不管」,「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那麼簡單。哭聲免疫法的使用有月齡限制和身體條件限制,但在以訛傳訛中,變成了簡單粗暴的方式。還特別迎合了「新手媽媽累到崩潰的心態」。
  • 家有睡渣寶寶,作為媽媽,你還在睡眠訓練嗎?
    我朋友的孩子,沒有任何訓練,快出月子的時候,可以一覺到天亮。所以,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還是總結大量樣本後的平均結果?!100個孩子裡,有50個孩子可以不用訓練就睡整覺,那麼我就創造一套理論,說經過我這套理論訓練,您的孩子就可以睡整覺。結果100個家長按照這套理論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