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的睡眠訓練還在做?OUT啦

2020-11-03 馬蕾醫生

前些日子和閨蜜約飯,聊起睡眠訓練,不禁感慨,在中國有多少父母追捧「育兒觀」都是西方國家淘汰了多少年的理念,我們還在這裡孜孜不倦的「研究」。全然無視生命伊始的基本需求,一個生命所渴望的是被看見,而非被改變。而這源於大眾看到的是母嬰的商業價值,都在爭相消費新手父母的焦慮。



哭聲免疫的前世今生


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和睡眠訓練的流行,其核心思想都源於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華生,曾經提出過非常著名的理論:「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滿足了他對食物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對愛的需求,所以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過度親密會阻礙孩子的成長,會使孩子在成人後非常依賴母親,從而難以獨立難以成才。」


當時這套理論風靡了整個美國,接著又影響了西方多個國家。當時的育兒專家就警告,如果父母經常擁抱親吻孩子,會讓他們成年以後自私,沒有安全感,情感不獨立。這個擔憂母愛過度的心理學家華生,在自家孩子身上貫徹了自己的理念,結果他三個孩子全得了抑鬱症,大兒子自殺身亡了,二女兒也多次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他的施捨才能生活。



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有越來越多的專家達成共識,放棄這些嚴格的行為主義理論,承認情感需求的重要性。同時期的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的恆河猴實驗(被稱為心理學史上最偉大,也是最殘忍的實驗之一)這一系列實驗的貢獻是它扭轉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盛行歐美的育兒方式。帶給了人們很多有意義的啟示,它對改變傳統的育兒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哺乳動物要活下來,僅依靠食物還不夠,還需要情感聯結。

今天我們回顧20世紀早期的兒童養育指南,會感到難以置信,專家怎麼可能沒有發現兒童有情感需求,怎麼可能不知道兒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除了需要食物居所和醫療照顧外,滿足情感需求也同樣重要。


哈洛的發現對西方當代的育兒理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哈洛可能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些實驗都是為了證明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為了分析愛的定義、成分和要素。其實美好的東西不需要分析,去發現,去感受,去給予,就挺好,唯獨不需要去證明和分析。去證明是因為心有懷疑,去分析則是因為自己感受不深,甚至感受不到。


而人類世界呢?是否有的父母也對自己的孩子做了這樣的「實驗」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今這恐怖的「華生育兒理論」卻還在毒害我們的孩子」。



有一種核心情感,顯然為所有哺乳動物所共有:母嬰聯結( mother-infant bond)。事實上,這也正是「mammal"(哺乳動物) -詞的語源,mammal一詞來自拉丁文mamma,語義就是「乳房」。哺乳動物的母親如此疼愛自己的後代,而願意讓後代從自己身上吸吮營養。哺乳動物的幼兒,則有強烈的欲望要和母親在一起,待在她身邊。


對於其他情感,我們或許還有爭議的空間,但因為哺乳動物的幼兒必須要有母親的照顧才能生存,顯然母愛以及強烈的母嬰聯結是所有哺乳動物共同的特徵。


其實不管是睡眠訓練(可能又變成華麗的睡眠引導)還是所謂的程序育兒都是在沒有了解生物特性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損招。日常諮詢時還會有很多媽媽問我「老師你說怎麼訓練孩子自主入睡,人家誰誰誰都能自主睡了。我說你甭想,孩子是不會自主入睡的,小時候需要奶睡,抱睡,長大了需要講故事看繪本·····」


睡眠訓練違背生物特性


孩子沒有表現出不滿或者哭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父母的照顧,只是說明他們已經明白:父母不會對他們的哭鬧做出反應,雖然接受睡眠訓練的孩子能夠安靜的躺在嬰兒床上睡覺,但是他們的壓力荷爾蒙仍然迅速上升,孩子出於壓力狀態,之所以保持安靜,只是因為他們知道懇求沒有用。



你以為你讓孩子安安靜靜的睡覺就是對他好,你卻因此使得孩子失去的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嬰兒期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是否是友好的。如果嬰兒的大腦最看重的是生存,那麼安全感就是其首要追求的目標,這是哈洛的實驗帶給我們的啟示。由於嬰兒的生存完全依靠父母滿足,嬰兒會根據自己的安全感來調整發育進程。


關於寶寶的睡眠模式和為什麼淺睡眠多、易醒、放不下,統統都在這篇文章裡--《「嬰兒般的睡眠」拆穿驚天大騙局》


我們今天主要討論哺育子代我們應該報以什麼樣的觀點,才不會捨本逐末。


如何平衡父母與孩子之間


我常說,對於父母,我們是成年人,我們有的選,而孩子還只是個孩子,當下他還沒有選擇權,甚至都沒有知情權,因為他的生存全然依賴於你。那些願意去相信或嘗試睡眠訓練的父母,我更願意相信她們是出於「為了孩子好,怕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又或者是被觸動了那可憐的比較之心,看到的都是別人家孩子。又或者是無腦的跟風,養孩子還要看今年流行什麼!


如果在照護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倍感疲累,希望通過積極可行的方法使得孩子睡的好些,自己也能休息的好些,那我們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還要看孩子的先天氣質和給不給面子,我們終其所能的找到孩子夜醒頻繁的原因,可以做出針對性的應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必經的時期。唯有愛和陪伴是幫助孩子順利成長的基石,母親的焦慮會影響孩子入睡,而哭聲免疫法則使孩子絕望,放下睡眠控制,滿足孩子全能自戀,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隨後的很多實驗也證明了這種習得性無助在人身上也會發生。所以別辜負孩子對你的信任。



心理治療師的書架上有弗洛伊德、榮格等人的著作,還有厚達千頁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但手冊診斷的是生命中的疾病,而不是生命的意義。大多數心理學家相信,唯有從人的感覺出發,才有權判斷人類行為的真正意義。

人間不乏真愛,唯願真愛之光照亮世間每個角落。

相關焦點

  • 「我餓了」你還在用 I'm hungry 來表達?out啦
    「我餓了」你還在用 I’m hungry 來表達?out啦2、hunger for字面是餓的意思,再引申一層意思是渴望,通常用be hunger for搭配。「我餓了」你還在用 I’m hungry 來表達?out啦3、feel like doing喜歡做某事,想要做某事。
  • 地道英語表達:還在用 "Are you free?",那你就out啦
    還在用 &34;, 那就out啦~ 以下教你地道表達,一起來學一學吧!你有空的時候會做些什麼?I will visit you as soon as I&39;m occupied at the moment.
  • ​"不可能"還在用「impossible」就out啦
    "不可能"還在用「impossible」就out啦!
  • 嬰兒睡眠指南:關於「哭泣睡眠訓練方法」你應該知道的事情
    一些家長對「哭泣睡眠訓練」方法(也被稱為「消除睡眠訓練」)深信不疑,而另一些家長則認為這種方法完全有害。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關於這個有爭議的技巧。 哭泣睡眠方法是如何工作的? 睡眠訓練可以教你的寶寶發展自我安撫機制和促進獨立的睡眠。
  • 闢謠,嬰兒要做睡眠訓練?真正需要做訓練是媽媽,很多家長弄反了
    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睡眠訓練」這個詞,睡眠訓練算得上是1950年代美國的主流育兒法,但是卻在1980年代後被認為會對寶寶造成永久的心理傷害,慢慢消失了。但是很多國外過時的理論我們國內的媽媽還是會覺得很香,比如睡眠訓練,再比如但直到今天,是否應該對寶寶實施睡眠訓練,仍然是父母之間爭議不斷的話題。從孩子出生,能睡整夜覺對媽媽來說就是奢侈。如果有一種訓練方法,能讓孩子睡整夜覺,那簡直就是媽媽的大救星。
  • 家有睡渣寶寶,作為媽媽,你還在睡眠訓練嗎?
    首先,申明觀點,反對睡眠訓練。其次,質疑睡眠訓練的有效性。我的寶寶半個月大的時候,因為腸脹氣,白天只能抱睡,一放就醒。出生八天後,入睡只能靠奶睡,或者抱睡著。晚上第一覺能從七點睡到凌晨一點,之後三點醒一次,五點醒一次,六點,七點各醒一次,直到天亮。現在10個半月,晚上八點半到九點睡,夜裡12點醒喝奶,早上五點醒一次喝奶。
  • 2018國考行測數量關係:等差數列還在用普通公式?你out啦!
    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國考行測數量關係:等差數列還在用普通公式?你out啦!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利用好基本公式可以確保題目能夠做出來,這是我們的基本功。但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在爭分奪秒的考試中是會浪費大量時間的。所以,要想做題快,就需要學會一些特殊的技巧--中項公式。
  • 新東方:還在用How are you打招呼?你out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新東方:還在用How are you打招呼?你out啦!
  • 【倍優體育】寒假籃球訓練營來啦!
    寒假來臨啦!
  • 「過氣了」用英語怎麼說?
    a has-been  n.過氣的人物If you describe someone as a has-been, you are indicating in an unkind way that they were important or respected in the past, but they are
  • 逃離夜奶的苦海,娃有好睡眠才有好身體!睡眠訓練成功經驗分享
    可能是當年內心對親密育兒的嚮往,幫我做了選擇吧,我這人太感性...下面是我對這些書的一個簡要總結,妞兒們可以參考。其中《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和《嬰幼兒睡眠聖經》提倡的都是cry out 放任讓孩子哭泣的方法,不管有多少論據證明這對孩子沒有傷害,我都是對此極其不認同的,因為它無法說服我,無法戰勝我自己的內心,我無法面對讓孩子一直哭卻放任不理。
  • 寶寶睡眠需求高,媽媽快別再盲目「訓練」了,你真的懂寶寶嗎?
    比如,我們新手爸媽常遇到的寶寶睡眠需求,要抱睡、奶睡,還會落地醒。我們通常會羨慕很多「別人家的寶寶」,這些天使寶寶不但會自主入睡還能自己玩玩具等等,為此這些天使寶寶的爸媽大方地分享了各種各樣的訓練教程。我們照著做卻發現好像自家的寶貝對這種方式完全不買帳,這時千萬不要強制性「訓練」哦。你有想過其實你的寶貝和他們的寶貝比較,哪裡不一樣了嗎?答案是,哪裡都不一樣!
  • 我們關於寶寶睡眠訓練的經驗匯總
    三、睡眠訓練的好處四、訓練孩子睡眠的起點睡眠帶來睡眠白天按時睡,晚上早點睡作息要規律孩子一覺到天亮,自己學會入睡是關鍵五、睡眠訓練會不會給孩子帶來童年陰影六、為孩子的睡眠禱告,也教孩子自己禱告七、訓練失敗了怎麼辦?
  • 睡眠訓練是不是嬰兒猝死的真兇
    受訪專家:北京友誼醫院兒科醫師韓偉娟近日,一則關於「3個月嬰兒因訓練趴睡致死」的消息上了熱搜,引來人們的唏噓、同情、憤怒,以及反思。這個不良事件反映出的醫學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睡眠訓練,二是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睡眠訓練首先應保證安全首先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睡眠訓練可以做嗎?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媽媽都曾經吐槽自己的「睡渣」寶寶有這樣的表現:夜醒頻繁、入睡延遲、拒絕就寢等。這些我們統稱為兒童行為睡眠問題。
  • 腦波訓練讓人類未來不需睡眠?
    由於腦科學研究的落後,一直以來醫學界對於睡眠中的生理學認識還處於比較淺顯的水平,也沒有揭示為什麼睡眠就會對疾病治療、恢復能量有幫助。睡眠中的價值、大腦使用的效率價值,延長人的壽命價值等等,一個神秘的巨大寶庫等待被開發。大家都知道,在睡眠中大腦並不是簡單地處於靜止狀態,大腦還在活動。為什麼有人會夢遊,為什麼說夢話,為什麼會做夢,有人做春夢好夢,有人做噩夢,做被追殺的夢。
  • 還在用「I'm hungry」嗎?太out啦~!
    「我餓了」你還在用 I'm hungry 來表達?
  • 孩子睡眠真的需要訓練嗎?從奶睡到一覺天亮,做對這些才是重點
    所以就有人開始尋找能夠訓練寶寶睡眠的有效方法,但是孩子的睡眠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嗎?孩子的睡眠需要訓練嗎?《當我遇見一個人》的作者李雪在書中明確指出,睡眠訓練,給孩子的一生塗上灰暗底色。關於訓練寶寶睡眠的方法裡,被推崇最多的應該就是法伯的「哭聲免疫法」了。它的宗旨就是通過訓練孩子,嚴格規定餵奶時間,並且指出孩子哭的時候不要抱,不哭才抱,以此來讓寶寶明白哭是沒用的,需要自主入睡。
  • 牛津詞典:這些表達早就out啦!你還在用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牛津詞典:這些表達早就out啦!你還在用嗎? 最終還是部長他自己做了決定。
  • 3月寶寶趴睡哭喊兩小時後身亡,你還在迷信所謂睡眠訓練?
    剛出生的寶寶生物鐘較混亂,即便再大點的寶寶也會因為缺乏安全感、或者睡眠習慣未養成等等原因,睡眠容易中斷。睡個完整覺成了每個新任寶媽最大的願望。寶寶的睡眠是需要逐漸學習養成的,切不可違反自然規律強迫寶寶執行。
  • 中文天信丨「我餓了」你還在用:I'm hungry 來表達嗎?out啦!
    「我餓了」你還在用:I'm hungry 來表達嗎?out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