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來襲,不可抗力因素將如何影響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履行?

2021-01-08 騰訊網

在對2003年「非典」疫情涉及不可抗力條款的案例進行分析後,

我們發現當年的案由涉及了租賃合同、房屋買賣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等等。所以房地產市場合同中,在非典疫情下,不可抗力條款的適用是比較突出的。

那麼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

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如何適用?

《我愛我家》邀請到

瑞利恆律師事務所 魯靈西律師

為您解讀

點擊播放 GIF 0.0M

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武漢,有人粗略估計,大概會有128個樓盤會延期交房。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南京、鄭州、無錫、重慶、包括成都在內,全國多地業主已經收到開發商發出的「延期交房告知函」。

因疫情延期交房,業主該怎麼應對?能不能索賠?延期多久算正常?延期交房還有違約金嗎?

2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屬於「不可抗力」。「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對於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此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

2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工作的通知》,也進行了相關說明。在加強合同履約變更管理方面,指出,疫情防控導致工期延誤,屬於合同約定的不可抗力情形。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符合法律上的「不可抗力」。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及《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建設工程合同、購房合同的當事人在籤訂合同時不能預見,而且該疫情的發生對合同當事人而言是不能避免和克服的客觀情況。所以「新冠肺炎疫情」符合法律上的「不可抗力」。但並非每份合同的債務人都可以以「不可抗力」來對抗對方的請求權。

商品房的影響之一:房企延遲交房

在江蘇徐州,「我們新買的房子延期交付了,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上房。」近日多位市民收到了樓盤延期交付的通知書,涉及開發商包括萬科、華潤、綠地等品牌開發商。這些順延交付通告在提及原因時,均頻繁提到了這個詞:「不可抗力」。

新冠肺炎是否構成房企在交房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

如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處於開發商購房合同正常履行期間,開發商應在疫情發生後及時向業主發去《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延期交房的告知函》,由於告知函發出時疫情並沒有結束,所以無法計算準確的延期時間。所以,在疫情結束後28天內,開發商需再向業主發去《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延期交房告知函》,在最後一份告知函中可以給出準確的延期時間。

法律並未對不可抗力起止時間進行明確規定,但根據慣例,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件,應該以當地政府宣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日起為不可抗力的起始時間(即2020年1月24日宣布徐州市進入一級應急響應),以徐州市政府宣布復工復產之日(2020年2月25日宣布徐州市降為二級應急響應)即疫情不再影響開發商復工建設之日為不可抗力終止之日。

如果具體到四川,2020年1月24日啟動一級應急響應,2月26日起降為二級應急響應。

如果約定交房時間分為疫情前;疫情管控期間;疫情後三種情況,開發商是不是都可以用「不可抗力」向購房者提出「順延交房」?

如果合同約定交房之日在疫情發生前,由於開發商原因未能及時交房,而延期履行交房義務,在合同延期履行期間恰逢本次疫情不可抗力發生,此時,開發商無權以不可抗力來主張延期交房,因為之所以遇到不可抗力是由於開發商延期交房的過錯造成的。

針對於合同約定交房時間在疫情管控期間和在疫情結束之後的情形,符合《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定,疫情事件是開發商所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屬於不可抗力,屬於法定的免責條款。開發商可以以不可抗力為由延期交房,但延期交房的時間應僅以不可抗力事件所影響的時間為準。此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不可抗力發生在春節期間。開發商可以延期交房的時間應扣除國家規定的節假日時間和建設工程慣例的休息時間。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關於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民事案件審理的法官會議紀要》中的規定:「合同約定的房屋交付時間在政府採取疫情防控措施期間,開發商援引不可抗力主張免除其違約責任的,應予支持。若合同約定的房屋交付時間在政府批准復工或解除復工限制之後,開發商援引不可抗力主張免除或者部分免除其違約責任的,應當結合疫情防控措施持續期間、政府批准的復工時間或政府取消復工限制時間等因素,在原合同履行期限中將不可抗力期間順延後,再判斷是否免除或者部分免除其違約責任。」

如果開發商延遲交房,哪些情況購房者可以主張賠償?

首先,開發商因疫情不能按時交房,應當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以減輕業主的損失。若由於開發商未及時通知而造成損失進一步加大,購房者可主張賠償。

其次,開發商需提供因疫情影響延遲交付的相關證據。例如政府延遲復工的相關文件、企業停工通知、施工人員因確診或疑似新型肺炎而隔離的醫院證明、供應方無法按時供貨的證明等。

最後,交房延遲期限需合理。本次疫情發生時間適值春節假期,大多項目本就處於停工狀態。當「新冠」的疫情控制期和「假期」重合,需要考慮實質性影響工期的時間長短。如果工地停工一個月,開發商卻要求延遲交付一年,這明顯就很不合理。開發商延期交房的時長應與整個疫情時長大致相當。

「如果疫情時長2個月,延期交房也應是2個月,那麼開發商不必向購房者支付違約金。如果延期交房的時長遠遠超過疫情時長2倍或者3倍,購房者則可以主張向開發商索賠違約金。」

很多購房者關心,既然開發商可以「不可抗力」延期交付,我們是否能能延期償還貸款?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定,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責條款,意思是說,不可抗力發生期間,因為不可抗力給合同雙方造成的損失由合同各方自行承擔,所以,開發企業具有延期交房的法定免責事由,不應對延期交房承擔法律責任。作為購房者關心能否延期償還貸款的事情,不屬於購房合同約定的事項,能否延期還貸是購房者與貸款銀行之間的合同關係,購房者不應以開發商延期交房為由,來主張與開發商沒有合約關係的延期還貸義務。

在疫情發生之後,各大銀行分別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解決因疫情不可抗力影響而無法及時還貸的問題。將疫情期間逾期還貸的行為不視為違約,不將逾期還貸計入個人徵信。請購房人及時與各自貸款銀行聯繫,了解具體政策。

房貸還款如何延期

受到疫情影響,延遲復工,不少有房一族無法按照正常時間歸還房貸。為降低影響,針對個人貸款,已有政策明確,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目前成都多家銀行已經針對延期還款出臺了具體的執行政策。

哪些人群可以申請延期?

目前大部分銀行主要針對的是參加疫情防控的人員、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治療或隔離人員,這部分人群也是銀行重點關注的對象群體。其中部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三家)明確表示:沒有特定人群限制,都可以申請延期還款。但是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並不是你申請了,銀行就一定會通過!申請的過程需要你提供個人情況說明,證明你真的存在「暫時性還款困難」。銀行方面也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去評估是否可以延期還款。

如果銀行通過了延期還款的申請,可以延期多久呢?

對於這一問題,有部分銀行的政策是1-3個月(招商)(中國)或者3-6個月,具體的情況還是要看個人情況才能確定。銀行的建議是你先把2月份的貸款結清之後,從3月份開始申請延期。在延期期間,本金不用當月歸還,但是利息仍然需要照常歸還。 大部分銀行都明確表示延期時長需要和你的貸款經理以及貸款行根據你的情況來做最終判斷。

個人房貸,如何申請延期還款呢?

在申請方式上,每家銀行操作方式大體一致,一是通過銀行客服報備記錄;二是與你的貸款銀行或者貸款經理聯繫來推進後續的辦理。

有一點重要的提示是,延期還款≠不還。

延期還款指的是你的房貸可以晚些時候還,而且大多數銀行也不會採取順延的方式,還款額後期會均攤到你的月度還款額中。比如, 3月份申請的延期還款已通過,延長期限為3個月,原本每個月還款6000元,而到了6月份,可能每個月就要還8000,相當於把延期的本金,平攤到你正常還款的月度金額當中!還有一點,就是剛才已經提到過的,本金延期歸還,但是利息仍然需要當月歸還。一定不要因此造成逾期記錄。

新冠狀病毒疫情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方應當看到疫情發生之後,沒有贏家。房屋買賣交易各方應當秉承誠實信用原則,秉著最大程度減少履行損失的目的,妥善履行合同,共克時艱。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的「不可抗力」因素,不是你拒絕履行合同的理由
    今日,筆者就通化縣人民法院剛剛審執完結的案例,以此為切入點,與大家一同談談疫情防控中關於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因素與依據。2020年4月23日,原告通化某醫藥公司與被告四川某藥業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在通化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 疫情期間的買賣合同履行問題
    01、背景新冠疫情的出現可以在法律上被認定為「不可抗力情形」。新冠疫情的爆發與世界範圍內的快速傳播已遠超買賣合同當事人可以預見的範圍。這樣一種不尋常的公共衛生事件,完全屬於當事人無法預見、不可避免、無法克服的客觀事實而存在,在法律上符合「不可抗力情形」,能夠適用不可抗力情形下的免責條款。
  • 涉疫情?房屋買賣合同能否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
    儘管被告劉某延長了履行期,但其還是無法回去辦理結婚證。3月2日,劉某至中介處要拿回產證,雙方的買賣已經無法進行下去。而且因為其妻子受疫情影響沒有工作了,即使再延期也無法履行合同,故以新冠肺炎屬不可抗力為由,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被告返還3萬元定金。
  • 疫情下,合同履行時發生不可抗力因素怎麼辦?
    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對於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事件。」又如,《山東高院民一庭涉疫情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法官會議紀要》第1條規定:「對於為防治新冠疫情而採取行政措施,導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於疫情的影響致使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認定為不可抗力。」
  • 盈科原創|新冠疫情視角下關於合同糾紛中 「不可抗力」與「情勢...
    新冠疫情視角下關於合同糾紛中「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因素的實證探析引言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全國各省市相繼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中央及各地政府積極推出並落實防控措施,包括延長春節假期、企業延期復工、企業開啟靈活復工模式、交通管制等一系列舉措
  • 案例分析: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自合同約定的交房日期屆滿,登封某置業公司已逾期超30日未向陳某交付房屋,陳某有權要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並要求登封某置業公司退還購房款等相關費用。由於《個人購房借款/擔保合同》、《建業.嵩嶽府一期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作為《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配套合同,具有一定的從屬性,現《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故陳某有權要求解除《個人購房借款/擔保合同》、《建業.嵩嶽府一期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並要求登封某置業公司返還停地下車位價款325000元以及為償還貸款而支付的手續費。
  • 疫情突發屬於不可抗力嗎?合同無法履行究竟怎麼算?能免責嗎
    在籤訂各種合同時,大家可能見過「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合同自動解除,甲方不承擔責任或雙方不承擔責任」這一類的條款,那麼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嗎?合同無法履行究竟怎麼算?能否直接免責呢。
  • 受疫情影響的涉外商事合同如何正確適用「不可抗力」?
    提示3: 涉外商事合同適用「不可抗力」會產生哪些法律後果?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涉外商事合同義務不能履行的情形可細分為以下類型: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合同一時不能履行(也就是合同不能如期履行)和合同全部不能履行。
  • 因疫情引發合同糾紛如何認定適用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也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體現在經濟活動中,已經籤訂的大量合同遲延履行或者不能履行,需要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承擔違約責任。那麼,這場疫情是屬於不可抗力還是情勢變更?如何區分兩者關係?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和適用不可抗力、情勢變更?準確處理好這些問題,有利於分清責任,化解糾紛,穩定社會關係,促進經濟順利發展。
  • 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嗎?延期交房該怎麼辦?房企法律問題十問十答
    因政府及有關部門為防治「非典』疫情而採取行政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於『非典』疫情的影響致使合同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糾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和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妥善處理。」因此,從司法實踐來看,也應當將本次疫情認定為「不可抗力」因素。
  • 新冠疫情在合同中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嗎?
    一、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事件嗎?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 自然災害中的不可抗力對合同履行的影響
    雖然有關部門的預報在合同籤訂前作出,但實際發生災害的次生災害導致實際損失的,則可以推翻可預見性。這是因為,對於颱風等自然災害而言,根據現有技術手段,人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預知,但是無法準確、及時預見其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延續時間、影響範圍等,而這些具體因素將導致次生災害,使得具體災害原因而無法預測。
  • 疫情下的合同約定如何適用不可抗力規則?
    前 言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肆虐,已經並將持續影響民商事領域不少當事人的利益。每逢這種重大疫情或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不可抗力都會被援用作為合同履行障礙的護身符。但是不可抗力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用到這個規則?企業在疫情下應該如何適用好這一規則,從而降低自身的損失?這些都是當下我們必須面對且亟待回應的現實問題。
  • 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合同無法履行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相應疫情防控措施讓不少企業著急。對於因疫情防控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法律規定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隨著相關合同履行糾紛陸續進入司法程序,提前預估法律風險,依法證明不可抗力,可以使企業維權佔「先機」,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 新冠疫情到底算不算「不可抗力」
    經過法院調解,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原、被告雙方自願解除房租租賃合同;被告林某向原告閔某退還押金及租金共計人民幣33330元。  【分歧】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構成房屋租賃合同不能履行的「不可抗力」?  第一種意見認為,屬於不可抗力。
  • 疫情期間合同還要繼續履行麼?能否援引「不可抗力」解除合同?
    她只需配合當地城市的防控措施,接受排查隔離就是了,遠遠沒有到合同無法履行以至於解除合同的地步,因此房東的說法是不合理的。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但事實證明,有些合同還具備履行的可能性,因此並非所有的情況都可以援引不可抗力條款來解除合同從而免除民事責任的。
  • 法律人看過來 | 疫情影響下的情勢變更和不可抗力的適用
    不可抗力是受影響而部分或全部無法履行,不可抗力影響了合約繼續履行的基礎;而情勢變更並未影響合約繼續履行的基礎,受影響後雙方仍然可以履行,但是履行後會對一方造成顯失公平的後果。洪山區法院認為,由於小灰灰未能按期騰退確因新冠疫情影響,而新冠疫情依法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綜合考慮合同實際履行情況等因素,根據公平原則,依法酌情免除小灰灰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及部分應支付的房屋佔用費1860元。因文章篇幅有效,摘錄判決書部分內容,詳情可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鄂0111民初4332號判決。
  • 新冠肺炎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嗎?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餐飲、旅遊、航空等各行行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出現了買賣合同、租賃合同、承包合同等糾紛,關於疫情期間是否是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目前出現的爭議比較多。下面本律師針對本次新冠肺炎是否屬於不可抗力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 新冠疫情到底屬不屬於不可抗力?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449天的第453篇原創文章新冠疫情讓我關注起了一個詞,不可抗力。之前籤合同的時候,經常會籤到的「不可抗力」條款,竟然在現實中發生了。大多數人應該都認為新冠疫情屬於不可抗力,結果今天查閱資料,發現「不可抗力」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簡單,今天這篇文章,就對「不可抗力」做一個深度分析。
  • 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抗力嗎?
    新冠肺炎疫情對具體合同是否構成不可抗力事件,能否據以主張免除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陳群律師認為,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用不可抗力條款來免責,而是要具體合同具體分析,要根據合同籤訂和履行的具體情形及疫情時期的特殊規定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