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不錯過妻子每一場演唱會,喊上所有認識的科學家一起看

2020-12-12 史書雲海

喜愛文藝的女性內心柔軟,多愁善感,對世界的觀察似乎自帶一種柔美濾鏡。而喜愛理工的男性理智清醒,對待事情一絲不苟卻又頑固偏執。這兩種人如同平行線一般無法交集,找到兩者能夠相互融合的支點,他明白不了她的嚮往,她也理解不了他的堅持,但就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卻有兩個人做到了相互陪伴,他們就是錢學森和他的夫人蔣英。

幾個月的「青梅竹馬」

他畢業於航空大學,是學校裡有名的具有雙博士學位的人物,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多項國家榮譽,被人們稱為「科技之父」。她熱愛音樂,曾前往德國深造,在團隊中擔任女高音。兩人的履歷靚麗,相識卻有些古板的味道。兩人的家族關係良好,無論在生意上還是生活上,來往十分密切。蔣家女孩居多,總共有5個女兒,這讓只有一個兒子的錢家十分羨慕。每當蔣家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做客時,錢氏夫婦都會誇讚一番,眼中的羨慕可見一斑。

令人發笑的是錢氏夫婦甚至是「嫉妒」他們,希望蔣家將一個女兒給自己,蔣氏夫婦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竟然答應了。錢家聽後開心極了,選來選去,夫婦兩人對小女兒蔣英十分滿意。

就這樣5歲的蔣英來到了錢家,住在錢家的幾個月時間裡,蔣英結識了她的「哥哥」——錢學森。可沒過多久,因為蔣氏夫婦太過想念蔣英,最終又將蔣英帶回了家中。也就在這一時刻,兩人的「青梅竹馬」在數月之間結束了。分開以後,兩人也開始各自的「打怪升級」的道路。錢學森獲得麻省理工碩士學位之後,還成為了學校的終身教授,而蔣英在進修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她27歲時,就可以獨自舉辦演唱會,成為上海的知名音樂家。

相識相愛

兩人再次見面時,雖然各自都已經功成名就,但始終單身。錢學森此時已經35歲,在當時已經算是「大齡剩男」了,蔣英卻仍然優美動人,雙眸清澈如水,由於從小學習音樂的緣故,蔣英身上似乎處處散發著浪漫高貴的氣息。錢學森在第一眼見到她時,便已經深深迷戀上了她。

這一次,錢學森下定決心大膽一次,隨即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可是錢學森從小接觸最多的只有科學,對於戀愛技巧他是一竅不通,只能夠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愛意,一句「跟我走」就這麼當著蔣英的面說了出來。沒曾想,蔣英竟然同意了他的追求,原因是錢學森情商雖然不高,但她知道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在相戀數月之後,蔣英便有了嫁給錢學森的想法,當蔣英與妹妹訴說自己心事的時候,妹妹卻堅決反對,認為自己的姐姐嫁給他不會幸福。蔣英對於妹妹如此大的反應感到十分震驚。再三詢問原因才知道為何,原來蔣英的妹妹也在美國留過學,正巧和錢學森一個地方。當時的錢學森才華早已顯露,所以就有人給錢學森介紹了一個交往對象,當錢學森要去接女孩赴約時,竟然在中途就把女孩弄丟了。蔣英的妹妹生怕自己的姐姐也被這樣粗心的對待,所以才會反對這門婚事。

蔣英聽後只是莞爾一笑,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她了解她託付的這個人。的確,錢學森所有的熱情幾乎都用在了研究上,對國家他是負責的,對人民是負責的。可是在平時生活中卻經常粗心出錯。1947年,才結婚不久的蔣英決定去美國與自己的丈夫見面,第一天,錢學森將妻子衣食住行全部安排妥當後,他便去學校了,這一去就是一天,也就表明蔣英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待了一天。當錢學森完成一天的學習後回到房間,才吃過晚飯,有一頭鑽進了書房,到了凌晨錢學森才從書房走出來。

對於新婚的蔣英來說,這樣的事情如同不是第一次發生一般,蔣英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丈夫完成工作,內心並不生氣,因為在一開始選擇他時便已經做好了準備。她知道擁有才華和責任心的丈夫不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他有他的使命和責任,自己自私便是對國家和人民的自私。這樣的丈夫是有活力的、有魅力的,在蔣英的眼中錢學森永遠是獨一無二的。

不錯過妻子的任何一場演出

婚後的他們無論多長時間都相敬如賓,不僅如此,還各自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活成了最終的模樣。1950年錢學森打算回國時遭受到了艱難險阻,看到此種情況的他決定讓妻子先回到祖國,但是蔣英立刻拒絕了,選擇與自己的丈夫一同來面對困難。當時的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為了不讓美國進行監視,他們連保姆都不請,蔣英放棄自己的事業,自己獨自一人來撫養兩個孩子。錢學森也理解妻子的苦心,經常會讓妻子來演奏鋼琴,讓妻子真正的快樂。

經過千難萬險,回國後的他們迎來了此次的幸福生活。蔣英經常提起自己與丈夫,他們每次都會選取一定的時間去聽些音樂,看一些畫展,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錢學森並沒有阻止蔣英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而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他,雖然他不善言辭。錢學森不會錯過自己妻子的任何一場演出,只要蔣英登臺,錢學森便會前去觀看,甚至是把自己認識的所有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叫上,1991年時,錢學森在一場演講中就表示結婚44年以來,婚姻生活是如我想像般的幸福的。是妻子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讓我對世界更加熱愛。

結語

錢學森夫婦的愛情是令人嚮往的,兩個人在愛情中既然選擇了彼此,那麼便要一路同行。雖然發生很多矛盾爭吵,但更重要的是彼此要互相欣賞、互相體諒,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愛情之路走得更加長遠,觀看更多美麗的風景。

本文由史書雲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錢學森書信》:一位科學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也要求我們,在具體問題上一旦發現自己有錯誤,必須立即、堅決糾正,決不能"執著"不改。」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做到了科學與哲學的結合,用現代自然科學的成果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上的內涵。同時,他又從哲學的高度,指出一些重大科學技術發展將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和可能的發展前景。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
  • 錢學森,每一個遇見他的人都會愛上他
    每一個遇見他的人都會愛上他 讓我們通過30個故事 一起懷念錢學森先生 01 錢學森曾說:「我的父親是我第一個老師。」
  • 錢學森96分試捲走紅,字跡堪比「印刷體」,許多書法家都自愧不如
    錢學森是我國有名的愛國科學家。當年錢學森雖在美國從事高薪工作,但他卻為了回到祖國做貢獻而積極努力,就算遭到了美方的各種刁難與迫害也不放棄。果不其然,他回到中國後,終於為我國的科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外界有「錢學森讓中國人挺起胸膛」的說法。
  • 錢學森:被美國驅逐的科學家,卻為中國奠定了太空探索基石
    錢學森生於1911年,他的父母均受過良好教育,父親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系統。錢學森在早年就顯示出天賦,後來也在上海大學以班級頭名畢業,獲得非常難得的美國麻省理工獎學金。1935年錢學森來到了麻省理工學習,或許也曾遭遇過一些排外情緒和種族歧視,但是當時「有一種觀念是希望並相信中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重大改變」,而他肯定也是屬於憑學識獲得尊重的一類人。
  • 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年輕時有多美?看完這組絕版的老照片,你就懂了
    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美國海軍次長丹金布爾。 錢學森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他不管走到哪裡都能得到極高的待遇,但他放棄了所有的一切,1955年9月17日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他的歸來讓我國火箭、載人航天技術飛速發展。
  • 一場特殊的跨年演唱會
    為隔離在小區內的居民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跨年演唱會他們一開口,全場淚崩他們揮舞著手裡的紅旗齊唱歌曲《不放棄》「我們一起努力,不管多少淚水我們鼓勵自己,不管多少汗水」在振奮人心的歌聲中他們和居民們一起「跨」過2020年演唱會最後一名志願者發言表示
  • 請不要拉踩明星和科學家了!
    更不是說今天把明星都封殺了,明天所有人都跑去追科學家了。 Ⅲ 我們需要明星 鍾南山在採訪中,毫不掩飾自己是個歐冠球迷的身份,雖然不知道他是誰的球迷,但我們知道繁忙工作中的他會回看歐冠比賽的精彩回放。 錢學森是交響樂樂迷,不僅要花獎學金買唱片,還要每周去聽音樂會。
  • 說說梁思成、楊振寧、錢學森和費曼等科學家的父親們
    梁啓超的父親形象跟中國傳統的父親形象不一樣。中國傳統的好父親形象大概是曾國藩、傅雷這樣的。不管是在京城當官,還是在打仗期間,曾國藩幾天就給家裡寫一封信。信裡很多內容都是教育子女的,幾點起床,看什麼書,怎麼看書,還有如何做人等等。在這種嚴格教導之下,曾國藩家族出了很多人才,也出了很多科學家。
  • 周迅被老公喊"妻子" 示愛:他是我的Superman(圖)
    談及婚後生活,她透露常被老公喊「妻子」,「雖然已經沒有人這樣叫了,但我覺得妻子是更浪漫、長久、柔軟的感覺」。  3月10日,微電影《完美出逃》(Dream Escape)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周迅與老公高聖遠出席。
  • 再看陳坤、張雨綺主演的《錢學森》,忽地覺得自己這些年白活了
    可是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像他這麼優秀的科學家,想要回國太難了。錢學森也知道很難,可是他沒有放棄,同時還對向他拋來的各類橄欖枝說不。最終在國家領導人的協調下,錢學森夫婦得以回國。回國後的錢學森立馬投入到火箭、核飛彈等的研究中。
  • 陳奕迅線上演唱會早上6點開唱,下午還有一場,你可別錯過了
    今年因特殊情況,各行各業都受到了衝擊和影響,電影院與演唱會都不能正常開業,明星市場自然受到衝擊,有許多著名歌手本打算開啟全球巡迴演唱會的計劃也被擱置。線下市場受到衝擊,香港紅磡體育館已經約有200天沒有正常營業,所有集體性活動都被迫中止,這讓很多歌手沒有施展才藝的場地,明星就開始將目光轉到線上直播。
  • 僑報網評:錢學森大學能否解答錢學森之問?
    湖南省政府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作為中國知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即將成立的錢學森科技大學,能否解答「錢學森之問」?
  • 錢學森侄子: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自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
    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在M國出生成長,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M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出身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自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是培育科學家的要件。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非常謙虛,可為何他面對保健醫生,高聲地說:我是大科學家
    錢學森是新中國的「國寶」級科學家,他為我國的飛彈和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在日常生活中,錢學森還十分謙遜,不僅沒有「官架子」,還從不以「科學家」自稱。但奇怪的是,錢學森曾有一次對保健醫生生氣地說:「我是大科學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在課本裡,你認識了哪些科學家?
    張衡、畢昇、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這些寫入語文課本的閃亮名字,連同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等關鍵詞一起,融入一代又一代學人的血脈中,構築起他們成長路上的精神底色。
  •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此時的蔣英剛剛從歐洲學成歸來,並且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可以說是處於事業的上升期,而此時的錢學森不過是個不知未來如何的學生而已。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蔣英冒著放棄自己理想的風險答應了錢學森的請求,和他一同踏上了異國之旅的徵程。而後的事實證明,蔣英也的確為了支持錢學森的事業而失去了成為一名著名歌唱家的機會。
  • 錢學森艱難回國路:妻子為躲監控左手寫信,寄往比利時後轉到中國
    由於有些留學生在回國後不但不懂得感恩,反而去見天兒妖:他們不但浪費糧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對工作人員百般刁難。就這樣,很多網友大喊:國家這麼大,缺你一個不缺!別等著我走!覺得自己是錢學森嗎?誠然,錢學森作為留學生的典型代表,實際上為成千上萬的留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獲諾獎後:血統不能決定身份,我是美國科學家
    引言:「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最早是由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的。從理論上來講,科學知識與科技成果是沒有國界的,即科學是為全人類服務的。科學能夠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與改善人們的生活。科學是神聖且不容褻瀆的,科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的無私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