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非常謙虛,可為何他面對保健醫生,高聲地說:我是大科學家

2020-12-25 歷史店

錢學森是新中國的「國寶」級科學家,他為我國的飛彈和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在日常生活中,錢學森還十分謙遜,不僅沒有「官架子」,還從不以「科學家」自稱。但奇怪的是,錢學森曾有一次對保健醫生生氣地說:「我是大科學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錢學森出生於1911年,23歲從上海交通畢業後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但後來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錢學森一直到1955年才得以回到祖國。錢學森回國之後,在中央部門領導的安排之下,開始研製中國的火箭和飛彈。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錢學森的帶領之下,我國先後完成了第一枚飛彈,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以及第一架人造衛星的研製,不僅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也從根本上增強了國防和軍事實力。

忙碌中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錢學森也已經生出了不少的白髮。進入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也步入了古稀之年,但是卻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雖然後來「退二線」了,但他也一點都沒有閒著,每天都關注著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新進展,因為當時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載人航天計劃,所以能實現載人航天也是錢學森畢生最大的心願。

隨著時間的推移,錢學森的身體也出現「老年病」的症狀,比如視力和聽力衰退,特別是到了80歲之後,「老而病」就更是在所難免。比如,錢學森有段時間雙腿走路困難,後來醫生上門做檢查,結果發現他患上了雙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因此就不得坐上輪椅治療和休養。再到後來,錢學森因為久坐又患上了腰椎楔形骨折,這下也就只能躺著了。另外,錢學森90多歲的時候,還要經常去醫院治療,畢竟醫院的條件相對於在家裡要更好一點。

有一段時間,錢學森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因此家人一看也都嚇壞了,還懷疑錢學森患上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於是,家人就聯繫了錢學森的家庭保健醫生趙聚春,讓趙醫生找時間過來給錢學森做一番檢查,看看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第二天,趙醫生一早就趕到錢學森家裡,等他起床,洗漱,吃完早飯之後,趙醫生就開始做檢查。

不過奇怪的是,趙醫生什麼都做,而是先問了錢學森一個問題——100-7等於多少。錢學森一聽很納悶,不假思索的回答:「等於93」。緊接著,趙醫生又問:「93-7等於多少」,錢學森一聽就更納悶了,但還是隨口回答:「86」。沒想到的是,當趙醫生再繼續問86-7等多少的時候,錢學森一下子就生氣了,對趙醫生說:「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後來才知道,錢學森當時就意識到了趙醫生在測試他的智力,因為「100-7」就是國際上通行檢測阿茲海默症的題目,一直減下去,最後一直減到得數剩5才算測試結束。所以錢學森也知道家人和趙醫生都懷疑他患了「老年痴呆」,於是他才會說「我是大科學家」這樣的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腦子完全沒問題,而且還很靈活。事實上,錢學森不僅沒有患老年痴呆症,而且腦子還好使得很,他每天晚上還會看新聞聯播,關注國內外的局勢,甚至和很多前去看望他的人,一起談論當下載人航天的進展情況。

2003年,隨著「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中國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錢學森在得知之後也忍不住的熱淚盈眶。後來,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以及不少的航天新秀,都前後去看望錢學森,並且還都進行了深切的交談和討論,錢學森激動地說:「你們做的航天事業更複雜,已經超過我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還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勳章,太多的稱號。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獲諾獎後:血統不能決定身份,我是美國科學家
    然而,科學家與科學不同,科學家是有感情、有道德準則的,他們的身上流淌著祖國的血脈,當國步艱危之時,科學家有權選擇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竭盡全力地扶危定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獲諾貝爾化學獎後,雲淡風輕地表示:「我在美國出生、長大,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他為何會發表如此過激的言論?
  • 錢學森很謙虛的語錄,僅3句話,卻值得所有人學習,警醒世人!
    如果人人都懂得謙虛,懂得實誠,懂得不攀比,不愛面子,不愛慕虛榮,生活會不會過得好一些呢?很多人都是盲目地攀比,盲目地崇拜,看到人家有這個東西,會不擇手段也想要得到。而別人也是,不知道低調,有個東西,非要人人都羨慕他,嫉妒他,他心裡才舒服,才覺得有面子。現代的人,活得也真奇怪。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錢學森說:「我的母親是個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03念小學時,錢學森疊的紙飛機比同學們的飛得又穩又遠。錢學森的同學張維回憶:「錢學森疊飛機疊得非常精細,讓機身嚴格對稱,摺痕又光又平。從這裡就能看出,儘管年紀還小,要做什麼事的時候,他已經習慣於周密思索,用科學辦法達成目的。」
  • 錢學森侄兒獲諾貝爾獎:我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提起諾貝爾獎,那簡直是我們14億中國人心中共同的痛,自其1901年頒發以來,100多年中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獲獎者,直到近幾年莫言和屠呦呦才打破了這一尷尬的處境,但在物理丶化學等科技領域,我們從未有一人能夠獲此殊榮,2008年,錢學森的侄兒錢永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國內大力報導,可以說是舉國歡騰,但是錢永健的一句話卻澆了一盆冷水,他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中國人可能因此會很高興,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 《錢學森書信》:一位科學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錢學森書信》1—10卷出版問世了。《書信》內涵十分豐富,從科學思想到科學精神,從人生哲理到人品風範,一位大科學家的內心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作為本書的編者,我想談談自己學習《書信》的體會,這也可以說是我對錢學森的研究和理解。
  • 他是錢學森侄子,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他當年的回國之路並不順利,他在回歸的過程中,遭到了美國的惡意攔截,還被關到一個不為人知的偏僻角落,被美國一直威逼利誘,美國為了逼迫錢學森,讓他儘快改變心意,還專門把他的老師帶過去。
  • 錢學森不會送花給女朋友,他只說了四句話,蔣英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兩彈一星」是我國崛起的重要標誌,「兩彈一星」的「父親」是錢學森,一位滿懷赤子之心的偉大科學家。在科學領域中,他兢兢業業又能大顯神通,可是在愛情生活中,錢學森又表現得很「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說說梁思成、楊振寧、錢學森和費曼等科學家的父親們
    中國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今天是父親節,聊聊幾位科學家的父親,看看這些父親們在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梁思成的父親先說說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梁啓超9個孩子,出了三位院士,每位都是專家。在中國人的父親裡面,我一直最推崇梁啓超。
  • 錢學森侄子入美籍,獲諾獎後激動地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悲也在這一年,汶川大地震是我們都不願提起的過去,那巨大的自然災難,讓中國人民舉全國之力共同抵禦,但仍損失慘重。 除去這些,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錢學森的孫子錢永健摘得,但是讓人震驚的是他的獲獎感言中有這樣一句: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 錢學森回國時,楊振寧明知會讓人罵,為何選擇留在美國?他是對的
    談到錢學森,我認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剛上小學的孩子應該都耳熟能詳,他的成就實在是太多了,他的事跡更是令人欽佩。「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航天之父」等稱號不計其數。和錢學森同時代的另一個人,他叫楊振寧,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 錢學森為何如此憂心「創新」教育?
    面對錢學森之問,溫家寶坦率承認「我們的教育還有些缺陷。」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為國家航天事業鞠躬盡瘁的錢學森在病榻上心心念念的仍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創新教育造就「學神」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面對錢學森那漂亮的成績單,「學霸」似乎不能完全表達我們的膜拜之情,「學神」才更貼切。
  • 錢學森,每一個遇見他的人都會愛上他
    母親樂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幫助這些鄰居。錢學森說:「我的母親是個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 03 念小學時,錢學森疊的紙飛機比同學們的飛得又穩又遠。錢學森的同學張維回憶:「錢學森疊飛機疊得非常精細,讓機身嚴格對稱,摺痕又光又平。
  • 國防科大教授將錢學森寫給他的部分信件捐給學校
    「錢老去世的消息傳來後,這些天,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昨日,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的錢學森親筆書信捐贈儀式上,該校譚暑生教授將錢學森寫給自己的部分信件捐給了學校,隨後,他深情地回憶起自己與錢學森20餘年的交往經歷……「你們學校真有人才!」
  • 美國人曾說錢學森一人可頂五個師,可錢學森說此人頂十個師
    說到核武器,很多人都會想到「兩彈一星」計劃還有備受美國推崇的錢學森。當時美國司令對錢學森的評價是「一人能抵五個師」,但是錢學森卻表示: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人比我厲害,能抵十個師。
  • 美國要給錢學森授予國家勳章,錢學森: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一個錢學森能夠抵五個美國海軍陸戰師」,這是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在得知錢學森準備歸國時說的話。丹尼金布爾並沒有誇大錢學森的能力,在我看來,他反而說得有點謙虛了。錢學森走到哪裡都比五個美國海軍陸戰師強。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愛國奮鬥的知識分子典範,交通大學的傑出校友
    因此,當時授課的陳石英教授曾對人說,錢學森是我最好的學生。錢學森在1989年回憶在母校的學習生活時也特別提到「專業基礎課給我教育最深的是陳石英先生,他講工程熱力學嚴肅認真而又結合實際,對我們這些未來工程師是一堂深刻的課。」錢學森後來成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獲得「中國航空航天之父」等最高榮譽,與在母校打下的堅實基礎密不可分。
  • 錢學森為回國,他面對盯梢的人員,如此巧妙地給國內寄出了一封信
    錢學森為我國做出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也是令所有國人都敬佩不已的。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錢學森的歸國之路坎坷無比,為了能夠回到祖國,他居然還通過精心的策劃,不遠萬裡的郵寄了一封信,繼而成為中美談判的關鍵性證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為了這一天,錢學森足足等待了五年時間。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官方給的評價是,「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的貢獻實在太大了,2007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更是給予極高的評價,「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