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

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這些細小或重大,歡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們更加敬愛這位前輩。

今天,一起懷念錢學森先生。

01

錢學森曾說:「我的父親是我第一個老師。」父親錢均夫在花錢給錢學森買書上毫不吝嗇,並堅持為兒子挑選圖書、畫報。錢學森行將離開祖國前往美國求學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是一大箱「中華文化叢書」。

滿周歲的錢學森和父親錢均夫

02

錢學森3歲時,因為父親工作調動,舉家從杭州遷居北京。當時錢家的四合院附近住著許多窮困人家。母親樂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幫助這些鄰居。錢學森說:「我的母親是個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

03

念小學時,錢學森疊的紙飛機比同學們的飛得又穩又遠。錢學森的同學張維回憶:「錢學森疊飛機疊得非常精細,讓機身嚴格對稱,摺痕又光又平。從這裡就能看出,儘管年紀還小,要做什麼事的時候,他已經習慣於周密思索,用科學辦法達成目的。」

04

錢學森曾親筆寫下一份珍貴文件,回憶一生中給予他深刻影響的人,總共17位。除了父母和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5位外,其餘12人都是錢學森的老師。

05

錢學森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念書。當時的校長林礪儒實施了一套提高學生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錢學森回憶,他和同學們臨考前不開夜車,不死讀書,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1926年在北京師大附中念書的錢學森

06

錢學森報考大學前夕,他的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應報考數學系;國文老師認為他文章寫得好,應報考中文系;美術老師則認為錢學森在藝術上有天賦,建議他學畫畫。此時,錢學森做出選擇: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1929年,錢學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工程機械學院。

07

1930年暑假,錢學森因為染上傷寒,不得不選擇休學一年,在杭州養病。這一年,父親聘請了一位畫家,教錢學森畫國畫。錢學森很快掌握了國畫技巧。後來,在大學臨近畢業時,錢學森所在的1934級級徽以及校友通訊錄封面,都是他設計的。

08

除了作畫,錢學森還以音樂為友。他在大學同學動員下加入銅管樂隊,當時錢學森每天要花半小時練習圓號。他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有一次得到一筆獎學金,他第一反應是到上海南京路買一張《音樂會圓舞曲》唱片。

錢學森(前左一)在交大銅管樂隊合影

09

1933年6月的一次水利學考試後,任課老師金愨(què)教授宣布錢學森拿了滿分。錢學森拿到試卷後,發現了自己的一處筆誤被教授疏漏了。他毫不猶豫地舉手說:「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金教授看了試卷點了點頭,把試卷改成96分,但他說:「錢學森同學實事求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態度,在我心目中是滿分。」

改為96分的試卷

10

錢學森非常尊敬教工程熱力學的陳世英教授。陳世英有一次把錢學森應該得100分的熱力學考卷,批了99分。他對錢學森說,之所以這樣打分,是因為錢學森成績一直非常優異,為了防止他自滿,沒給100分。錢學森明白原委後,非常感謝老師。

11

1932年 「一·二八」事變中,日軍飛機對上海狂轟濫炸。目睹著天空中肆虐的日軍飛機,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他利用課餘時間閱讀航空方面的書,還發表了多篇關於航空的文章。錢學森最終考取了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公費生,專業是航空工程。

12

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乘船赴美國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錢學森學習上如魚得水。但是他不能容忍美國同學瞧不起中國人的態度。他對同學說:「中國現在是比你們美國落後,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試?」期末考試時,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難題,大部分同學做不出來,認為老師故意刁難學生。誰知他們來到教授辦公室門前,看到門上貼著錢學森的試卷,卷面工工整整,試卷右上角有老師批閱的分數,一個大大的A後面還跟著三個+。本想鬧事的學生看著這份試卷,目瞪口呆,從此對錢學森刮目相看。

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乘船赴美國留學。

13

1936年,錢學森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當時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據基本上是經驗,很少有理論指導。他想,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論,並以此來指導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選擇: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轉為研究航空理論。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入學申請,並成為世界著名力學家馮·卡門教授的博士生。

14

錢學森跟馮·卡門之間,曾因為對一個科學問題的見解不同而爭論。有一次,師生之間因為對錢學森的一篇文章觀點不一爭辯起來。馮·卡門一氣之下把文章扔到地上,兩人不歡而散。第二天,馮·卡門在辦公室見到錢學森時,給他鞠了一躬,並對錢學森說:「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對的。」

15

1941年,錢學森在美國《航空科學學報》發表科研成果《柱殼軸壓屈曲》一文,攻克了困擾航空界多年的難題。這篇文章僅有寥寥10頁,極為簡明,而錢學森在研究過程中僅編有頁碼的推導演算手稿就達800多頁,其中有些計算數字精確到了小數點後8位。論文完成後,錢學森把手稿存放到紙袋裡,並在紙袋外面寫下了「Final」(定稿)字樣。但他立刻想到,科學家對真理的探索永無止境。於是,他又寫上「Nothing is final」(永無止境)。

錢學森存放論文最後一稿的紙袋

16

錢學森與妻子蔣英,自幼相識,兩家是世交。1947年回國探親時,錢學森已經36歲。此時,蔣英已成為籤約歌手。他追求蔣英,沒有甜言蜜語,也不懂送花,只是常常到蔣英家做客。錢學森對蔣英說:「你跟我去美國吧!」蔣英問為什麼,錢學森反反覆覆老是那一句話:「現在就走,跟我去美國。」沒說幾次,蔣英就「投降」了。

與錢學森結婚前夕的蔣英

17

1947年,對於錢學森來說,是雙喜臨門的一年:他晉升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正教授,終身教授;這一年,他和蔣英結婚了。

18

1950年9月,錢學森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無理拘禁,隨後被關押在洛杉磯以南特米諾島的移民局拘留所。15天的非人折磨,使錢學森瘦了15公斤,還暫時失去了語言能力。

19

1954年,錢學森在被美國政府軟禁期間寫成的專著《工程控制論》出版後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科學美國人》雜誌希望作專題報導,並將錢學森的名字列入美國科學團體。這個想法被錢學森回信拒絕,信中寫明了一句話:「我是一名中國科學家。」

20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來到洛杉磯港口,等待登上回國的郵輪。碼頭上擠滿記者,記者追問錢學森是否還打算回美國。錢學森回答說:「我不會再回來,我沒有理由再回來,這是我想了很長時間的決定。今後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1955年錢學森一家啟程回國時,在郵輪甲板上合影。

21

1955年10月28日,錢學森一家抵達北京。第二天清早,錢學森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他在美國日夜想念的天安門。站在天安門廣場,面對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錢學森感慨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

22

回國後,錢學森被安排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籌備建立力學研究所。一次,陳賡大將問錢學森:「錢先生,中國人自己搞飛彈行不行?」錢學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

23

錢學森並沒有料到,國家會把研製飛彈、火箭的任務交給他,讓他來做技術方面的負責人。國家的需要,使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四次選擇: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

24

1960年,中國的飛彈事業才剛剛起步。蘇聯以為沒有他們的幫助,中國人根本就搞不出飛彈來。錢學森不信邪,帶領大家繼續自力更生。那段時間,他一心撲在飛彈事業上,三天兩頭要出差。他在酒泉基地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而他的行蹤嚴格保密,連妻子蔣英都不知道,一度非常擔心「失蹤」的他。

25

錢學森一生中多次捐贈稿費、講課費和獎金,最大的一筆為100萬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任教時,錢學森為培養祖國的國防科技人才而悉心授教。20世紀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計算尺是力學系的同學上課時應該人手一把的工具,但因為價格比較貴,許多同學買不起。錢學森拿出他獲得中科院科學獎金一等獎的一萬多元錢,讓學校教務人員給每位學生配一把計算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用錢學森捐資為學生購買的計算尺

26

回國以後的幾十年裡,不論是工作,還是休閒,錢學森經常穿著一身簡樸的藍色卡其上裝和軍便褲,而從美國帶回來的西裝則送給了身邊的工作人員。直到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受組織委派赴外訪問,才臨時定做了一身中山裝。

27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一位新戰士,曾因一件「小事」受到錢學森的表揚。1966年「兩彈結合」試驗前,這位戰士在進行彈體內外觀察時,發現彈體內部24號插頭第5接點裡有一根大約5毫米長的小白毛,擔心因此造成通電接觸不良,他用鑷子夾,細鐵絲挑,都未能取出小白毛,最後用一根豬鬃才把它挑出來。錢學森知道後,極為讚賞,小心翼翼地把這根小白毛包好,帶回北京作為作風嚴謹的典型案例,教育全體航天科技人員。

28

1982年,從國防科研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錢學森已經71歲了。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選擇: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當中。他非常看重自己晚年的科研成果,對堂妹錢學敏說:「我這些年來和你們一起研究和探討的這些問題與設想,才是我回國以後開創性的、全新的觀點和理念。它的社會意義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可能要遠遠超過我對中國『兩彈一星』的貢獻。」

29

兒子錢永剛曾經被老師叫去訓話,要求把4個4分都提高到5分。經過半學期努力,錢永剛最後4分消滅了,都是5分。結果錢學森說,我看有兩個4分也很好。錢永剛說,父親的意思是「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

30

無論是在從事飛彈航天期間,還是從國防科研一線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後,為了及時跟蹤世界科技和時政前沿,錢學森特地拿出工資、補貼及稿費等的一部分,設立自己的專項購書基金,用於購買各種最新出版的書籍,訂閱各種不同領域的雜誌。直到2009年10月31日去世前兩天,錢學森仍然在讀書看報。

文/整編自《走近錢學森》《錢學森精神讀本》等 圖/視覺中國等

在30個故事中,蘊藏著錢學森關於人生的五次重要選擇。這五次選擇,都是錢學森將熾熱的愛國情懷融入學習和工作後作出的決定。

世界上有兩種礦藏,一種是物質礦藏,很容易被用盡;另一種是精神礦藏,是無窮無盡的。看到一代科學家將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祖國的迫切需要緊密結合,我們也備受鼓舞。「只有獻身於那些超越自身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來源:央視新聞)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弘揚科學家精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這些細小或重大,歡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們更加敬愛這位前輩。
  • 《科學家的故事》:以科學家精神勵志
    首批選擇了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華羅庚五位科學家進行試製。2011年10月1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播出後創造了較高的收視率,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學組織試看時,師生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科學家的故事》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是一部用人物的真實經歷,採用比較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品力作。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藏著許多教育哲理,值得老師家長讀一讀|精選
    文章轉自 | 央視新聞(cctvnewscenter)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今天,中教君為大家帶來了30個和他有關的故事。
  • 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
    「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聯合主辦,旨在激勵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傳承好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 紀念|錢學森先生的30個故事:回到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
    他是傑出的科學家美國人曾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就是錢學森他對錢學森說,之所以這樣打分,是因為錢學森成績一直非常優異,為了防止他自滿,沒給100分。錢學森明白原委後,非常感謝老師。111932年 「一·二八」事變中,日軍飛機對上海狂轟濫炸。目睹著天空中肆虐的日軍飛機,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他利用課餘時間閱讀航空方面的書,還發表了多篇關於航空的文章。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寫給郭永懷的兩封信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寫給郭永懷的兩封信 2020-07-31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科技館「光影科學夢」——科學家精神電影巡映之旅開啟
    活動啟動儀式為大力弘揚科學家「愛國、創新、奉獻、求實、育人」的核心精神,向科學家們致敬,中國科技館聯合全國39家科普場館共同舉辦此次科學家精神電影全國科普場館巡映活動,共同攜手在36座城市全面開啟科學家電影巡映之旅
  • 錢學森圖書館成「大中小教育」排頭兵,各地錢學森班加入「朋友圈」!
    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透露,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和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錢學森圖書館對內是校園德育的重點單位,持續弘揚「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的價值追求,引導大學生「領悟為學之道,秉持做人之本,樹立報國之志」,堅定其為祖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對外則是高校「大中小幼一體化」的排頭兵,是各個大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理想場館。
  • 新時代科技女性踐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6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迅速響應黨中央號召,於6月22日在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舉辦「新時代科技女性踐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這也是科技界第一個學習貫徹文件精神的實際行動。
  • 增強新融媒活力 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學習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深度合作。上官子健表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學習強國」是最重要的融媒體平臺之一,希望能夠與「學習強國」一起探索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31879506,.增強新融媒活力 弘揚科學家精神
  • 海南省首個「錢學森班」落戶海南中學 班級規模為50人
    11月1日上午,海南中學舉行95年校慶慶祝大會暨「錢學森班」授牌儀式。當天,「錢學森班」授牌儀式同步舉行,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傑出科學家錢學森的銅像也在海南中學藝術教育中心門前揭幕。這標誌著海南省首個「錢學森班」正式落戶海南中學。  在「錢學森班」授牌儀式上,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宣讀了關於授予海南中學冠名「錢學森班」的決定,並向海南中學授旗、授牌,授牌儀式後,全國中小學「錢學森班」工作聯盟贈送了珍貴的長徵7號運載火箭模型和探月工程第一張月球照片。
  • 運城市科協:發揮科普教育場館作用 弘揚科學精神
    了解火箭發動機及飛船返回艙知識2020年8月18日,運城市科協、鹽湖區科協在運城航天公園科普教育基地開展運城市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運城市科協副主席李伶旗、鹽湖區科協主席王紅寶以及來自禹都學校的30餘名小學生參加活動。
  • 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 錢學森圖書館以音頻故事述錢老成長與歸國曆程
    上海交大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記者 許婧)今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22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的長篇聯播《羈絆與歸來》正式上線,錢學森圖書館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推出的情景廣播劇《仰望星空的少年》也宣布全面啟動製作,以聲音描繪錢學森成長與歸國曆程。
  • 科技部賀德方: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科技部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賀德方表示,黨中央國務院有兩份重要的文件,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還有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的意見》。這兩份文件實際上構建了科技界學風作風建設的戰略布局和整體安排。科技部始終把學風作風建設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推進。
  • 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點燃青年學子激情
    10月20日—30日,2018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江蘇匯演暨江蘇省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活動舉辦,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清華大學等9大高校以李四光、鄧稼先、錢學森等9位著名科學家事跡為原型而排演的話劇,在江蘇各大高校上演。帶著問題,記者走進現場。
  • 鄭州報業集團牽手鄭州四中創辦河南首個錢學森實驗學校
    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偉會見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之子、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科學家錢永剛教授一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之子、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科學家錢永剛教授致辭。錢學森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永遠值得我們弘揚和踐行。
  • 全國首個「錢學森少年先鋒大隊」落戶鄭州四中實驗學校
    中國教育新聞網報導  為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歸國65周年,以「五育並舉、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主題第三屆全國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今日在鄭州市第四中學開幕。開幕儀式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將全國首個「錢學森少年先鋒大隊」的隊牌授予鄭州四中實驗學校。
  • ...市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與科研誠信...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廳字〔2018〕23號)和《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19〕35號)(以下簡稱「兩個意見」)及其任務分工方案,使弘揚科學家精神、恪守科研誠信規範成為首都科技界的共同理念和自覺行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匯聚磅礴力量
  • 廣東藥科大學校長思政第一課: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郭姣深情地分享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以84歲高齡逆行抗疫的感人事跡,以及學習黃大年、南仁東、錢偉長、張伯禮等科學家愛國精神的感受,她殷切地期望同學們繼承發揚老一代科學家艱苦奮鬥、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大力弘揚愛國精神。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隨後,他重點介紹了書中存在的三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是「科學自信」,敘述的是錢學森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經過科學覺醒,如何憑藉著個人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在二十年間從一位普通中國留學生成長為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學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第二條故事線是「思想啟蒙」,展示錢學森青年時代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啟蒙過程,揭示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