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2021-03-01 小學語文

小語說: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每當孩子考試考砸了時都會這麼說,這次考試沒認真,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做對。

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其實不然,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呢?相信大家看完小語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後會所感悟的。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跳水運動員要參加半年後的比賽,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麼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

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臺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

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

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

作業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

我們判斷「粗心」的通常標準是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作對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方法

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基本概念不清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有哪些變化?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素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所以考試訂正時,這類題目,不妨再變形或者深究一下,舉一反三,這時會發現同學們又疑惑或者糊塗了。所以,學過,並不等於是學會,更不等於融會貫通。

解決方法

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你是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而概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

解決方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的做題,建立錯題本。

好吧,我們再回到那位跳水運動員這兒----如果半年後他參加比賽,他現在就需要各項體能的訓練,基本動作的反覆練習--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動作也需要練得無比熟悉猶如本能,然後才有可能走上賽場。即使這樣,也不是萬無一失的。

所以放棄「粗心」這樣的說法吧,放棄「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的計劃,獲得真正提升。

獲得提升的,決不僅僅是成績,還包括審視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行動力,意志力。

 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 慢慢讀題

拿到試卷後,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

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就能正確運用所有的已知條件啦!那麼看錯題目,看漏條件這些事故,就徹底跟自己拜拜嘍。

✍ 演算工整

解答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

相信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複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

然後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信息,才能解出題目。

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乾淨醒目,那麼發現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 回頭檢查

做完一道題目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現結果的數很難看;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麼,乾淨整齊的草稿紙就發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 深挖根源

有些題目老師稍稍一點撥,孩子就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啦。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是概念不清晰。

那麼,這時候不能一改了之。應該抓住小問題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運用類比,對比等方法,把相關的知識統統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 專心做題

平時練習題目,作業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先把電腦,MP3關掉,然後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

之後再去聽音樂,休息。慢慢養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孩子。

✍ 信心、決心、耐心

粗心是一種壞習慣,每一個人經過努力,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需要的是自己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同時耐心的堅持。

慢慢的就能把這個壞毛病,用細心的好習慣去替換掉。細心的習慣一旦養成,粗心將徹底離開孩子。

家長們看完文章之後什麼感受呢?以後孩子粗心可不是理由,理清「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計劃,獲得真正的提升。

▍綜合整理:小學語文▍編輯:小語

 小學語文 

同步課程指導,經典內容拓展

一鍵標星 「小學語文」,及時查收最新推送

相關焦點

  • 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每當孩子考試考砸了時都會這麼說,這次考試沒認真,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做對。真地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
  • 期末考試後,孩子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粗心是學習上的不良習慣,每個學生只要經過努力,都能擺脫這個壞習慣。
  • 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期中考試前轉給...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
  • 每次考試後,孩子:「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其實真相都知道
    粗心是學習上的不良習慣,每個學生只要經過努力,都能擺脫這個壞習慣。當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一出,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每次跟孩子分析試卷,他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34;粗心」本身就是偽命題,找出錯的真正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不讓孩子一再跌倒在同一個地方。
  • 考試後,孩子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80%真相是因為這個
    每當孩子考試考砸了時都會這麼說,這次考試沒認真,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做對。但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其實不然,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呢?相信大家看完我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後會所感悟的。孩子們通常粗心是因為「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拿到古詩詞默寫的題目,原本是會背的,但是到了考場就好像突然失憶,腦子「短路」了一樣,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 期中考試出分後,孩子說「只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經常聽到家長這麼說:「我家孩子其實挺聰明的,就是太粗心,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 經常聽到孩子這麼說:「只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 其實,所謂「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經意、不小心,帶有偶然性,可背後,很可能有著一定的「必然性」。
  • 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期中考試前轉給孩子看!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的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所不同。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1.「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2.「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3.
  • 期中考試後,孩子說「就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還有一些題目,孩子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 1-2 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
  • 期中考試後,孩子說「就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想卻是...
    期中考試結束了,很多拿到成績單的孩子會對家長說「就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的是這樣嗎?粗心的背後隱藏著孩子學習中怎樣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或許能夠解答他們心中的一些疑問。,就是太粗心,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
  • 期中考試後,孩子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這背後的秘密竟是……
    經常聽到家長這麼說:「我家孩子其實挺聰明的,就是太粗心,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經常聽到孩子這麼說:「其實我都會,就是粗心了.」其實,所謂「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經意、不小心,帶有偶然性,可背後,很可能有著一定的「必然性」。這種表象背後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有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期中考試結束後,拿到了成績單的老師和家長們,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夠解答一些您心中的疑問。
  • 每次考完試,孩子都說粗心,真相遠不是這樣!
    每次考試完, 大多數孩子都會感慨到: 哎,我太粗心了! 其實這些題我都會...... 解決: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6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原本會做的題,考試又錯了」 好好問問孩子,基本概念真的清楚了嗎?
  • 孩子考試後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正的原因是這樣!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
  • 孩子每次考試都很粗心,試試這個方法,馬上解決!
    孩子每次都考試都很粗心!試試這個方法,馬上解決!粗心是大多數小孩都會面臨的問題,而且非常難解決。每次考試前,家長總是千叮嚀萬囑咐,但效果卻非常不好。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關鍵是很少家長會去分析,其實粗心是分很多種的!以數學為例我大致給粗心的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讀題。第二種是計算。第三種是抄寫。首先根據小孩考試的情況分清是屬於哪一種?比如說式子列錯,那麼這個肯定是讀題的問題。
  • 孩子考試太粗心?真正的原因是……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聽過考試考砸了的孩子這樣說:「這次考試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臺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
  • 孩子每次考試都因粗心錯題,很難改正,怎樣才能保證細心不犯錯?
    有很多小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比較容易犯一個錯誤,每次考試做錯題,都會因為粗心而錯題。重要的是,並非是這些題目很難做,孩子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大意而錯。有的孩子粗心做錯題,就像是養成了習慣。鄰居家上二年級的小澤就是這樣,很聰明的一個孩子,很少遇到能難倒他的題目,可是他每次考試,都考不到理想的成績。小澤考得不好,就是因為他在做題的時候,老愛犯粗心的毛病。對於小澤粗心的問題,父母可謂煞費苦心,每次給他糾正都會下很大力氣,罵也罵過,甚至在無計可施之下還動手打過小澤,可他就是改不掉。家長拜託老師教育小澤,小澤眼淚譁譁,說自己想改,但就是改不掉。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班主任提醒:「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
  • 孩子說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答案在這裡
    孩子平時作業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 孩子粗心是結果,不是根源
    孩子平時作業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 考試「粗心」的「元兇」是什麼?
    家長簡單地把自己覺得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當然,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