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

2020-12-18 多贏財富網

3月19日,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憑藉一張預付卡,可以在麵包新語、元祖、仟吉、天香果園、福奈特洗衣等多家門店使用。 作為「便民支付」的工具,由於涉及資金池的搭建以及運營,原本屬於由央行下發支付業務許可證進行展業,卻由一家非持牌機構開展,且在全國多個省市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展業。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了解,上述機構為北京品諾優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諾優創」)。 且進行類似展業的機構並不在少數,背後涉及的資金處於無序狀態,尚無法估算資金體量。 按照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持牌機構,在進行多用途預付卡業務時,受到資金使用監管的問題,無法利用資金池「利滾利」,因此在展業過程中相比非持牌機構存在價格劣勢,反而面臨被市場擠出風險。 這也意味著,市場風險的焦點仍圍繞「資金池」。「無證經營」頻髮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依據發行主體的不同,預付卡主要分為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 單用途預付卡僅限於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使用,如商場、超市等發行的購物卡;多用途預付卡則可在發卡機構之外、在支付機構拓展的特約商戶範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可跨法人、跨行業或跨區域使用。 多用途預付卡由央行監管,央行向相關機構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持證機構才可合規展業;單用途預付卡則由各省、市、縣商務主管部門進行屬地管理。 工商資料顯示,品諾優創於2016年11月23日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均是丁海玉,共有品諾優創武漢分公司等10家分支機構。 不過丁海玉在2019年12月20才成為品諾優創的法人和股東,在此之前,品諾優創的法人為王宇,王宇為惟一的自然人股東。而王宇在退出品諾優創持股後,目前仍在品諾優創旗下的南京品諾優創科技有限公司等幾家公司擔任高管並持有股份。 丁海玉還控股北京博影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發放的電影券可以在全國適用影院售票窗口使用,或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購票。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央行網站公示梳理,目前共有237家機構獲得央行發布的支付業務許可,但這其中並沒有品諾優創。 根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在今年2月28日核准登記的信息,品諾優創經營範圍包括技術推廣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票務代理(不含航空機票銷售代理);經濟貿易諮詢;產品設計;會議服務;婚姻服務(不含涉外婚姻);銷售文具用品、服裝、工藝品、體育用品、電子產品、計算機、化妝品、食用農產品、日用品、醫療器械I類、II類、食品等等。 記者獲得的一張「品諾蛋糕卡」顯示,該卡片有線上、線下兩種兌換方式,其中線上兌換可以通過品諾優創的官方網站或者「品諾福利」公眾號途徑兌換,線下兌換則可持卡至當地指定的多家甜品店以及洗衣店、水果店等使用。 可以在發卡機構之外、在支付機構拓展的特約商戶範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品諾蛋糕卡」屬於多用途預付卡。 「類似品諾優創這類沒有支付業務許可牌照,無證經營的行為會對消費者帶來極大的風險,沒有牌照資金不受監管,一旦公司捲款潛逃或者出現經營風險不能兌付,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華南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從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預付卡機構的合規問題也一直是央行和商務部門的監管重點。譬如早前央行開展無證支付機構整治工作,陸續通報多起業務違規案例;以及各地商務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等等。風險警示監管重壓根據上述銷售人士提供的介紹材料,品諾優創公司總部位於北京,目前已在上海、重慶、成都、武漢、杭州、西安、長沙、天津、南京、南昌、廣州、深圳、合肥、昆明設立15個分支機構,並以上述城市為圓心輻射周邊地區,面向全國範圍開展企業福利服務業務。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品諾福利網站信息發現,品諾線上兌換的商品除了食品、化妝品、各類日用品等等還包括哈根達斯、歌帝梵、瑞幸咖啡等多個知名商家的電子券。 「購物卡兌換其他商家的購物券,是一種典型的規避監管的做法。多用途預付卡更像是以單用途預付卡的形式展業。」上述受訪業內人士指出。 按照其透露的信息,類似品諾優創這類的非持牌機構違規展業的現象並不在少數。 記者梳理發現,隨著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業務強勁增長,央行針對預付卡行業的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早在2011年,央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將具有預付式消費屬性的消費卡統稱為商業預付卡,並按照預付卡適用範圍的不同將其分為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同年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立,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支付準則、規定,要求支付清算服務行業進行自律管理。 彼時,央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亦聯合開展商業預付卡市場專項檢查,表態以檢查促整改,促進商業預付卡市場規範發展。 其後,央行繼續發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對預付卡監管主體進行了劃分。其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由商務部監管,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則由央行進行監管,強調購卡實名制度、非現金購卡制度以及限額發行制度等規定。 此外,央行亦曾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或集中整治等。風險聚焦資金池接近監管層人士則指出,無證機構不受相關監管規定的約束,其直接開展商戶資金結算和預付卡發行,自行控制和支配相關資金,由此產生截留、挪用商戶資金的風險。 現實中已多次發生無證機構挪用商戶結算資金或持卡人預付資金、「跑路」的風險事件。 「非持牌機構無證經營必然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非持牌機構的資金往往體外運營,自設資金池收益很高,而合規機構資金受央行正規監管在業務上成本自然難以抵擋非持牌機構的擠壓。」前述機構人士表示。 而對於單用途預付卡來說,由於發卡企業質量參差不齊,出現糾紛的情況更是十分常見。 類似運動健身、美容美髮、教育培訓等等機構,這些行業的預付卡業務十分普遍,一但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面臨難以維權的現象。 「市面上不乏商家採取預存現金打折、充值返現或贈物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進行大額資金充值,企業一旦出現問題就跑路。甚至部分商家的出發點就是集資詐騙,通過預付卡變相充值高息攬儲。」北京一家商業銀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該人士提醒,「消費者應擦亮雙眼預防風險。購買預付卡的金額如果較大,最好事前諮詢商家是否將該項目收款在商務部門備案。如果備案,所有的資金都會在指定的銀行帳戶監管,每個季度商務廳會和銀行對帳。」 事實上,多地監管部門都在持續出手整頓市場亂象。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2019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就會同北京市商務局開展預付式消費整治專項行動。組織發起5批定向抽查和重點檢查,向預收費經營者發放警示信1.6萬份,518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針對故意拖延退費、未按規定備案的企業立案170件,責令改正61戶次,罰沒款311萬餘元;破獲預付式消費犯罪案件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同時將295戶嚴重失信企業及541名主要人員列入黑名單。

相關焦點

  • 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 「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 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無證經營頻發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 「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作者:姜詩薔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 第三方支付平臺須加強對第四方支付平臺監管
    行動支付方興未艾  支付結算持牌經營  據介紹,福建省公安機關共搗毀5個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查明平臺充值資金流水1.1億餘元,抓獲犯罪嫌疑人40多名,涉及福建、遼寧、河南等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第四方支付是給第三方支付和客戶提供輔助性的服務。現階段各種支付體系和支付方式令人應接不暇,第三方支付機構需持牌經營。從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開目錄可知,至今已獲許可的支付機構達288家,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效率,便出現了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服務的第四方支付機構。
  • 品諾優創無支付牌照卻在發行多用途預付卡 回應稱「與央行無關」
    按照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持牌機構,在進行多用途預付卡業務時,受到資金使用監管的問題,無法利用資金池「利滾利」,因此在展業過程中相比非持牌機構存在價格劣勢,反而面臨被市場擠出風險。  這也意味著,市場風險的焦點仍圍繞「資金池」。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 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冰臨近年底,持牌支付機構再次減員。近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支付牌照註銷信息顯示,截至12月20日,今年已有4張支付牌照正式註銷。從支付牌照發放以來,至今共有3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總存量縮減為233張。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臨近年底,持牌支付機構再次減員。  近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支付牌照註銷信息顯示,截至12月20日,今年已有4張支付牌照正式註銷。從支付牌照發放以來,至今共有3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總存量縮減為233張。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金融1號院」分析稱,從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續展和註銷情況看,未來支付牌照被註銷的名單仍會持續擴大,牌照數量將進入一個動態出清的過程,不論是預付卡、網際網路支付還是銀行卡收單等支付資格,如果業務量極小或涉及重大違法違規,都將面臨不予續展或註銷的局面。
  • 預付消費能否引入第三方監管 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舉行
    預付消費能否引入第三方監管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舉行;調查顯示14%持預付卡消費者有過維權經歷瀟湘晨報長沙訊 會員卡裡充了一年的錢,健身房倒了;錢交了,裝修還沒開始,裝修公司跑了;一口氣給培訓機構交了上萬元的學費,發現退款無門……近年來,伴隨著預付式消費的興起,大量消費亂象也隨之產生。
  • 多家銀行宣布與支付機構斷直連,以後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好過了!
    而近日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在內多家銀行宣布將關閉原直連業務模式下與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通道,範圍包括協議支付、網關支付、付款業務及通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帳戶發生的代收付業務。
  • 越南的持牌支付平臺有哪些?
    2014年12月,越南國家銀行SBV頒布了No.39/2014/TT-NHNN條例,通過一系列規定對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從事第三方支付進行監管,包括電子支付網關、電子錢包等等。在這樣的管理框架下,當前在越南想要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理論上企業必須申請相關許可,且在風險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達成一系列要求,行業門檻已然不低。
  • 聚合支付現狀分析!銀行和持牌支付機構或笑到最後
    行動支付APP活躍人數逐漸飽和,但行動支付交易規模仍穩定增長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每月行動支付APP活躍用戶雖有小額增幅或減幅,但總體規模趨於穩定,約為6億人。同時,2019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7.7萬億元,環比增長率為0.96%,行動支付交易規模趨於穩定增長。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預付式消費市場的準入門檻低,大量規模小、資質差的經營者湧入營銷行列,導致市場主體身份複雜、良莠不齊,難以規範。這給監管工作留下了不小的難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風險無法預估,無人知曉風險到底有多大。同時,預付資金的總規模也在不斷攀升。」某地方監管人士表示。
  • 持牌支付機構騰付通成智能還款國家隊正規軍?
    為迎合更大的業務範圍,寓意市場飛速發展,頭像和系統名字新定為「飛鹿APP」!智能還款,只選飛鹿APP,上市公司,國資持股,安全可靠。飛鹿APP是唯一的一家國資背景(中科院)上市公司(騰邦國際,股票代碼300178)旗下持牌機構騰付通支付公司自營的智能還款APP(實力雄厚)深圳市騰付通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持牌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編號:Z2006844000016。
  • 易票聯支付被罰533萬 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日趨規範化
    央行廣州分行官網近日披露,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處罰約533萬元。這張「百萬級」罰單是2017年央行廣州分行開出的第一張罰單。此外,其他地區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陸續收到了央行開出的罰單。專家表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日趨規範化已然成為共識,面對監管趨嚴,支付機構調整業務方向、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探索重點。
  • 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只需要被行政處罰,不需要民事賠償嗎?
    最近又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因為違規被處罰了,由於筆者近幾年來處理了多起與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關的案件,有的案件也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協調而幫助投資者挽回了損失,但有的也無法挽回損失。因此筆者對第三方支付公司一直非常關注,看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又央行處罰了,而且罰單金額越來越大,其實,大家並不關注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央行罰了多少錢,而是更關注投資者因第三方違規而造成的損失能不能得到賠償,央行的罰款不會賠償給投資者。第三方支付公司因違規只承擔行政責任,不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筆者對此發表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 持牌支付機構「騰付通」被列入失信執行人,聚投訴顯示代理費難退
    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近日持牌支付機構深圳市騰付通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騰付通」)被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執行標的:72594。21CN聚投訴顯示,代理費難退騰付通旗下支付產品「騰旅通app」,APP從2019年五月開始到十二月中旬該軟體陸續開始出現問題,直到最後通道關閉無法使用,期間騰旅通app改為飛鹿app,許多代理商多次聯繫客服人員進行溝通退費均以不負責為由拒絕任何相關和解,現在我們許多繳費代理商聯合舉報該公司利用違規軟體謊稱合法合規誘導客戶花代理費加盟費
  • 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趨向買方市場 盒子信息被指「跳單」違約
    ,第三方支付壁壘既成,有牌照也未必「前途光明」,今年以來第三方支付罰單數量猛增,牌照交易市場有所降溫。第三方支付「護城河」已築艾瑞諮詢發布的報告,2017年,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依然保持市場份額比較集中的情況。第一梯隊的支付寶、財付通佔據了約94%的市場份額。第二梯隊的支付企業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發力。
  •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已到下半場,產業服務商成為升級方向
    2010年,央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確立了第三方支付相關的配套管理辦法和細則;2011年,央行正式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拉卡拉等公司成為首批持牌展業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開始正式進入合規化發展階段。
  • 第三方支付分化加劇:頭部機構擬上市 巨頭加緊攬入牌照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金融強監管之下,也有江蘇CA、上海暢購等第三方支付卻因違規、業務難開展而被迫退出支付行業。 頭部機構上市 離群者掉隊 又有一大支付巨頭將衝刺A股。
  • 2017年最新第三方支付分類,get到了沒
    對第三方支付的分類,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到第三方支付分別包括什麼以及是什麼。一、法律視角所謂法律視角,其實就是央行專為管理第三方支付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此法規定了第三方支付的多個類別,原文如下:本辦法所稱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一)網絡支付;(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銀行卡收單;(
  • 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產業新變量
    牌照護城河多深?第三方支付包括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等業務根據人民銀行2010年6月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銀行卡收單等貨幣資金轉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