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微信會吞噬銀行對公業務嗎?

2020-12-19 南海網

  如果說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弱化了傳統銀行與個人客戶的緊密聯繫,使銀行在個人業務方面通道化,那麼中國特有的網際網路金融背景下的企業社交平臺的出現也會極大影響未來我國銀行的對公業務

  【財新網】(專欄作家 趙鷂)近日,微信發布官方消息稱,企業微信將於近一兩個月內發布,目前正在打磨階段,前期邀請了部分企業進行內測。據了解,企業微信包括ios、android、mac、windows等多個版本,將同步上線,企業可免費使用。在產品設計上,微信方面稱,首先希望它是一個好用的基礎辦公溝通工具,這個是最基礎和最實用的功能服務。其次,會有一些貼合辦公場景的特色功能和OA工具。

  該消息低調放出,市場波瀾不驚,但筆者無法淡定了,作為銀行從業者,筆者要大喊一聲:企業微信,銀行務必小心了!

  其實,企業微信不是什麼特別新穎的獨創,本質屬於「協同軟體」(collaborative software)的一種。所謂「協同軟體」是旨在幫助人們參與一個共同任務以實現其目標的計算機軟體。它通常不是使個體在物理上的同一地點辦公,而是通過網際網路連接在一起工作,還包括遠程訪問存儲系統以獲得共享的數據文件,以便分布式工作組的成員可訪問、修改和檢索。諸如Lotus notes、Google Docs、G-talk等等傳統的協同軟體主要關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與合作,僅側重於點對點協同(P-P協同)與點對面協同(P-S 協同),並不會影響組織層面的協調、磨合和變革。然而,隨著社交網絡(SNS)的興起,「彈性網絡協同」(S型協同)被認為將極大地改變現有組織模式。它是一種建立組織中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有機聯繫,形成一個將所有因素都連接起來的網絡,並為每個人提供建立作用力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觀測、記錄、計算和評價組織中協同作用力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當網絡中某個節點產生行動的時候,所有與之相關的節點都能響應,並基於最大的作用力進行協同,從而達到組織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共同最大化。

  正如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基於社交網絡的彈性網絡協同,企業對內能打通2B2C,對外能實現C2B,將極大地改變企業的模式與內涵。特別是中小微、網際網路企業將從企業微信這樣的社交網絡與OA(辦公自動化)、ERP(企業資源管理)、CRM(客戶關係管理)、FM(財務管理)、HRM(人力資源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各種企業應用軟體百搭的企業社交平臺上實現柔性化、網狀化、共享式的生產、營銷、消費、組織活動。使得共享經濟從消費端躍升到生產端。

  如果說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弱化了傳統銀行與個人客戶的緊密聯繫,使銀行在個人業務方面通道化,那麼中國特有的網際網路金融背景下的企業社交平臺的出現也會極大影響未來我國銀行的對公業務:

  一是直接影響對公客戶關係。傳統銀行依賴的關係營銷、情感營銷以及資源營銷的效果可能受企業社交平臺影響而受到削弱。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向企業社交平臺遷移會因逐漸主動融入企業社交平臺所提供的各類開放式場景,而逐漸減少企業與銀行的直接聯繫,迫使銀行不得不在平臺上開放自己的金融服務。

  二是動搖銀行對公結算根基。對公結算是傳統銀行立行興業的根本。繼個人支付業務被第三方支付機構侵蝕後,企業社交平臺的出現、商戶二維碼支付等新興電子支付方式很有可能繼續侵蝕銀行的對公客戶,逐漸從普通商戶滲透到中小生產型企業。

  三是弱化銀行信息中介優勢。傳統銀行依靠「三張表」和盡職調查形成了龐大的對公客戶資料庫,獲得自己獨有的信息優勢與風控能力(但仍舊是相對靜態的)。隨著企業社交平臺的出現,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人力資源、財務等各項活動均在該平臺上開展,這時銀行的信息優勢則在平臺的大數據能力面前相形見絀。不排除銀行向平臺購買數據的可能。

  四是衝擊銀行小微信貸業務。傳統銀行的小微信貸業務基本還是依賴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企業社交平臺的出現,結合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必將形成面向企業的集支付結算、投融資以及電子商務服務等為一體B端閉環。平臺上的企業有機會獲得多渠道、多品種、小額度的信用貸款服務,並且能夠真正實現大數據的小額、分散的風險管理優勢。這種不依賴於大型核心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或稱平臺融資模式必將受到小微企業的歡迎。

  五是搶奪銀行現金管理市場。傳統銀行的現金管理業務多面向大型集團企業,銀行現金管理系統與企業的ERP對接,實現實時、個性化、定製的現金管理服務。由於ERP的高門檻,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獲得現金管理服務,頂多還是企業網銀層面的。企業社交平臺的作用無異於一個低門檻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結合對公電子支付,完全可以向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自助化的支付結算、資金歸集、投資理財、融資便利等多種金融服務。現在,不少銀行正準備開拓中小企業現金管理這片藍海市場,未來,不得不面對有著企業社交平臺優勢的網際網路金融巨頭的正面競爭。

  六是重塑公私聯動方式。銀行的公私聯動一直是其交叉營銷的重要方式,通過批量開立工資帳戶、集體營銷信用卡等多種營銷方式實現銀行對公、對私業務的良性互動。但這種互動只是銀行單方面的,而不是銀行與企業的內在聯動。企業社交平臺則能在幫助企業解決2B2C市場營銷的同時,「嵌入式」地實現平臺與企業、與企業高管、職工的信息交互,對公、對私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就更容易滲透入企業需求的方方面面。

  總之,螞蟻金服依靠淘寶、天貓獲得了個人用戶的青睞,未來不排除騰訊依靠企業微信這一企業社交平臺獲得企業用戶的擁躉,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技術與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行為偏好與資源配置模式,BATJ等網際網路巨頭深度融合進了共享經濟生態。儘管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在技術本源上是歐美的Fintech(金融科技),但中國特有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環境容不得傳統銀行天真地以為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應「互為補充」。傳統銀行已經在消費端先輸一局,不能再在生產端再走麥城了。

  筆者疾呼,企業微信,銀行務必小心了!

    (作者為金融業從業人士,曾有監管經驗)

原標題:企業微信會吞噬銀行對公業務嗎?

相關焦點

  • 對公業務方面,銀行能玩過金融科技企業嗎?
    金融科技企業不僅是傳統業務模式的顛覆者,也可助力銀行降低成本、獲取客戶資源,目前與金融科技合作的銀行數量在不斷增加。金融科技主要用於銀行零售業務、財富管理、貸款及中小企業支付系統。一些初創金融科技公司直接繞過銀行,瞄準直接客戶,導致外界很多人認為:「中小金融科技企業正在顛覆傳統的銀行業商業模式」。事實上,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結構正發生變化,B2B業務佔比不斷攀升,開展B2B的金融科技公司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銀行繼續保持與客戶的關係。
  • 企業網銀預約取現來了!江蘇銀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進階提速
    江蘇銀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進階提速 2020-04-22 15:27:31
  • 銀行嚴查對公戶 22家銀行暫停新開對公帳戶業務!
    一是對管理不善,存在重大違規行為的4家銀行予以通報批評,並約見其行領導進行監管談話。二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規定,暫停4家銀行網點3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暫停18家銀行網點1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
  • 銀行嚴查對公戶,22家銀行暫停新開對公帳戶業務!
    一是對管理不善,存在重大違規行為的4家銀行予以通報批評,並約見其行領導進行監管談話。二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規定,暫停4家銀行網點3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暫停18家銀行網點1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
  • 疫情下銀行對公業務承壓,恢復還看企業復工復產時間
    來源:一財網疫情對銀行的影響主要看防控情況和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銀行業對公業務及個人信貸需求都有所下降,銀行業人士認為,今年一季度至半年業績將會承壓。一位華北地區某銀行支行業務經理張經理稱。多位銀行人士及中小微企業主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對銀行的影響主要看防控情況和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對公業務承壓疫情影響下,企業的開工程度較低,直接影響著銀行對公業務的狀況。
  • 疫情催化 銀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進階提速
    某股份制銀行廣州支行行長告訴記者,近幾年銀行一直都在進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運營的布局,在支付結算、跨國轉匯、理財等大部分公司都覆蓋了線上化的產品,疫情期間,銀行根據企業客戶的具體需求及時反應,進行了提升和強化,迭代頻率更加高了,「這次疫情會進一步加速線上化趨勢」。
  •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交易銀行借力「網際網路+」 謀劃「新時代對公業務」轉型
    搶灘「舶來品」《中國經營報》:近年來,不少銀行將交易銀行業務作為對公業務條線的重點,將其作為轉型的方向之一,你認為初衷是什麼?羅佳:交易銀行的理念來自於國際銀行實踐。隨著監管對商業銀行資本的要求驅嚴,資本越來越稀缺,而交易銀行產品本身具有資本消耗低、存款沉澱多、收益穩定、客戶黏性高等特性,有助於銀行降低資本佔用、累計存款、提升整體考核收益、穩定客戶基礎。且交易銀行在服務於企業交易環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交易數據、訂單合同發票信息、商品流轉信息、物權及債權數據以及稅務數據,而這些真實交易的信息正是銀行進行數據挖掘、雲計算和區塊鏈的基石。
  • 企業微信轉帳必須公對公,否則有涉稅風險
    小到柴米油鹽,大到買房買車,就連企業之間的交易也轉至線上,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一定的便利就會出現一定的弊端。悟空財稅觀察發現,許多企業在合作中,不通過公對公帳戶轉項目款,而是直接把項目資金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給到對方,雖然操作方便,其中緣由雙方都心知肚明,但在會計運營稅務方面,不能準確合規表現三流合一和資金往來的法務稅務的真實性,存在相應稅務風險。
  • 疫情影響下銀行對公業務規模為何逆勢增長?
    從具體對公業務上看,2020上半年,招商銀行公募基金託管規模首破萬億,較上年末增長25.02%;投資銀行業務上,實現企業財富管理產品銷售金額12993.38億元,同比增長16.93%。從客戶結構上看,截至上半年末,招行公司客戶總數218.2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03%。民生銀行對公業務僅次於招商銀行。
  • 恆豐銀行對公業務亮劍 「商品+」品牌在香港發布
    恆豐銀行對公業務亮劍 「商品+」品牌在香港發布 2016-06-16 16:10:21  商品金融業務是恆豐銀行對公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一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恆豐銀行會持續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恆豐銀行希望通過打造專業品牌,把傳統的銀行融資和商品投資、商品交易連接起來,把產業鏈上下遊連接起來,以價值鏈為中心,為客戶提供「融資、投資、交易」一站式商品財富管理服務,用跨界融合的理念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 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以「+計劃」發力對公業務
    今年以來,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在致力於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發展的同時,持續強化對公業務發展。「發展公司金融業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做好客戶拓展、產品升級、渠道優化、科技支撐、隊伍建設、機制再造等重要工作,不斷完善基礎存貸、交易銀行、投資銀行三大產品體系,統籌資源配置,凝聚板塊合力,推進對公業務轉型發展。」12月8日下午,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召開全分行公司客戶「+計劃」行動暨跨年度競賽活動啟動會,該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汪志作動員講話。
  • 崑山臺灣彰化銀行獲批准全面經營對公RMB業務
    蘇報訊(通訊員 茅玉東 李傳玉 駐崑山首席記者 姚喜新)日前,臺灣彰化銀行崑山分行獲得中國銀監會核准函,同意彰化銀行崑山分行籌建全面經營對公人民幣業務。在祖國大陸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彰化銀行崑山分行成為第一批獲得籌建全面經營對公人民幣業務的臺資銀行。
  • 對話中信交易銀行總助王海雲:交易銀行將成對公業務轉型支點
    作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領先品牌,中信銀行在轉型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今年,中信銀行通過系統整合對公業務品牌資產,推出了全新品牌主張——成就夥伴。這一全新的從總行、業務到產品的品牌建構,有望助力中信對公金融走上新臺階。 成就夥伴,中信銀行的秘訣是什麼?
  • 不接銀行電話,帳戶或被凍結?銀行證實:對公帳戶開立審核更嚴了
    「以往到銀行開對公帳戶,按要求填寫材料,一般很快就能開戶。最近怎麼審核程序變嚴格,時間也拉長了?」「網傳企業法人漏接銀行電話,隔天對公帳戶就被凍結,是真的嗎?」近日,不少企業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及登錄晚報「應幫幫」平臺反映上述問題。
  • 微信預約開戶 中信銀行企業開戶流程再度升級
    中信銀行已優化企業開戶項目,並於7月底全面上線!今年7月底,中信銀行完成優化企業開戶項目二期建設並全面上線,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企業開戶服務效率。此次開戶流程再度升級主要體現為:一是微信預約,即關注中信銀行公眾號,選擇我的錢包→我要開戶→對公帳戶,即可實現自動定位,通過拍照上傳,告別填單,完成預約;二是化繁為簡,系統減少了40餘項開戶申請填寫內容,用金融科技手段幫助企業智慧填單;三是告別多次跑櫃檯,企業只需「跑一次」,即可享受企業開戶、網銀籤約等基礎金融服務;四是一印搞定,企業只需籤署一份協議,只用一次章,告別反覆用印;
  •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常涉及電信詐騙等洗錢上遊犯罪
    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郵儲銀行烏沙鎮支行加強對公業務營銷
    安徽網池州消息  為促進對公存款業務發展,郵儲銀行池州市烏沙鎮支行積極研究對策,確定了以機構類核心客戶為主攻發展方向,緊抓核心客戶關係維護,每周做到一次溝通,每月做到一次上門走訪,了解客戶的相關信息和和需求。池州市某集團有限公司是主要負責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項目投資管理等業務的平臺類機構客戶。
  • 銀行業零售「黑馬」為何轉型對公業務?平安銀行號稱要做集團團體...
    對於為何選擇在此時提出對公轉型,剛剛履新的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張小璐告訴界面新聞,對公業務經過三年調整已經具備轉型基礎,平安集團將以銀行為主軸整合集團對公資源,通過銀行對公業務發展為集團零售業務提供優質資產。
  • 2020銀行監管再次升級!企業的對公帳戶,千萬避免這六大情況!
    而下面這幾種情況,將是銀行監管的重中之重,企業千萬要注意了! 》中,要求銀行須審慎核實對公帳戶開戶的每項信息,特別是對註冊地址不存在或虛構經營場所的單位,銀行不得為其開立對公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