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姥姥可愛給做炒餑餑了,這種炒的是要死面餑餑,不是發麵餑餑。現在要是想在外面買回來兩個餑餑炒著吃,那個味道還真炒不出來,小時候覺得炒餑餑可香可好吃了。
頭天剩下的餑餑,第二天切成小塊兒炒著吃,鍋裡放好油,蔥花熗鍋,放幹蝦皮翻炒,沒一會兒蝦皮兒的鮮味兒就出來了,放入餑餑繼續炒,臨出鍋了放一小把切好的韭菜,特別脆特別香。
鹹飯應該是好吃不好看的代表之一了,看著這飯真是沒什麼食慾,但是只要你吃了第一口,這碗鹹飯可就停不下來了,肉、菜、米、粉條.雖然家家的做法有些不同,但是這口美味誰都忘不了!
(圖片來源於博客:秋天的狂風)
那個時候家家的條件都不是太好,所以吃一頓鹹飯可是能美好久呢,因為鹹飯裡有肉,必不可少的還有白菜,有點兒鹹,也不用什麼配菜,香香的一大碗,現在偶爾家裡還是會做鹹飯,依舊覺得好好吃,每次一吃,小時候生活的樣子又會浮現在眼前,真好。
(by happy farmer)
「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這在天津可是一句人盡皆知的老話了,可見天津人的生活中根本離不開海鮮,更別提這蝦醬了,甭管是買熟的,還是買生的回來自己做,基本家家必備。
棒子麵做的餑餑,那叫一個香,有時候蒸餑餑有時候貼餑餑,就著蝦醬吃,一口一口的,都不知道什麼叫做飽!現在出去吃飯,還時不時點個蝦醬餑餑,但是大部分餑餑都是細糧做的了,也比較小,總覺得吃起來沒有過去的滋味兒香。
媽媽說她們小時候家裡的條件有限,要是吃上一次香椿炒雞蛋,能回味好幾天了,這香椿要是買回家,因為香椿的味兒很竄,大老遠都能聞得見。
香椿挺珍貴的,倒不是價錢貴,而是因為香椿好吃的時間就那一小段,過了這段時間,香椿不是老了,要不就是沒有了.
天津人對於早點那可是相當重視,一周都能讓你不重樣!要說圖省事兒也能有好吃法,饅頭片夾醬豆腐,什麼時候吃都不會膩。
饅頭片可以炸也可以不炸,最愛的還是涼的白饅頭,拿筷子夾著醬豆腐往饅頭片上摸,再來上一碗粥,這早點吃得也超舒服。
直到現在也愛吃蝦米託兒,市場買來的小蝦,攤成餅,好吃又補鈣,老媽總說,多吃點兒這個好,對身體好。
小蝦米煎蛋、炒韭菜或炸成蝦米餅,吃起來不但味道好,做起來還特別方便,早點也能就饅頭吃,百搭啊!
雞蛋、薑末、料酒.等等,炒出來的不是螃蟹,勝似蟹味,故名「賽螃蟹」。
顏色又好看,味道又好,做法挺多的,家裡就能做,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加東西,松鬆軟軟的,一口一口根本挺不下來啊!
茄夾、藕夾是天津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把茄子、藕切成兩兩相連,把和好的肉餡兒加到裡面,裹上面糊,下油裡一炸,炸至金黃色撈出,看著特別有食慾。
最愛吃的是大餅夾茄夾、藕夾,熱乎乎的大餅、脆脆的藕夾,吃著特別滿足~
貼餑餑熬魚講究的是「一鍋熟」,就是貼餑餑和熬小魚同時在一鍋裡做熟上桌,一定要用農家的那種大鍋做,鍋底熬魚,鍋幫四周轉著貼滿餑餑。
餑餑貼出來黃燦燦的,一口餑餑一口魚,還能用餑餑沾魚湯兒,魚刺都不用吐出來,相當軟,回味無窮啊!
特別好做的一道菜,鍋裡倒少許油,蝦米入鍋,炒至金黃,基本就熟了,出鍋前加點兒韭菜,來點兒鹽就成了。
炒出來的蝦米特別脆,可以就米飯吃,很下飯,也可以用饅頭夾蝦米吃,特別香,不過要趁熱吃,涼了就蔫兒了,味道也沒有那麼好了。
成熟的銀魚也就三四寸長,魚嘴是尖的,魚眼是金色的,魚體清亮透明如銀,聞起來還有股黃瓜的清香味兒。
小銀魚特別適合炸著吃,金黃色的,外酥裡嫩,老人小孩兒都特別愛吃,記得小時候,要是炸上一盤子銀魚,大家你一條我一條,這盤子魚一會兒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