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已經到來?
近幾日,海底撈(6862.HK)漲價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大呼吃不起了。4月10日,海底撈在其官方微博公開道歉,表示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並宣布從即日起所有門店的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一位餐飲企業投資人對記者稱,漲價是以資本為中心的戰略決策,海底撈是上市公司,消費人數減少時提高客單價可以保證公司的收入和估值,但海底撈注意到消費者反映強烈,迅速將決策調回,變成以消費者為出發點的決策,恢復價格,這是一個商業決策層面的改變。
記者也注意到,近日也有一部分餐飲企業加入了漲價隊伍,比如喜茶、奈雪的茶,但是也有不少企業對記者表示,不會考慮漲價。產品價格調整本是企業的正常商業行為,但是在疫情中變得敏感許多。在過去三個月,遭遇重創的餐飲企業漲價,會是個好選擇嗎?
餐飲漲價風?
近日,有消費者在網上曬出在海底撈堂食的消費帳單顯示,海底撈漲價後人均消費超過200元,現炸酥肉從28元漲價到46元,招牌蝦滑從46元漲價到64元,米飯甚至7元一碗。
海底撈方面曾就漲價問題回應記者稱,由於疫情期間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左右,且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然而,消費者並不滿意海底撈的解釋,有網友曬海底撈消費帳單時反問「這是漲價6%嗎」?
漲價沒有持續幾天,4月10日,海底撈決定調回原價。
海底撈在致歉信裡表示:「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因此海底撈決定,自即時起,所有門店的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海底撈方面同時稱,海底撈各地門店實行差異化定價,綜合考慮門店所在地的經營成本、消費水平、市場環境等因素,每家門店之間菜品價格會存在一些差異。針對各地門店推出的自提業務,目前提供六九折或七九折不等的折扣。
記者詢問呷哺呷哺、小龍坎、老鄉雞等多家餐飲公司,其均稱未漲價,近期也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然而,茶飲也已經悄然漲價。
近期喜茶旗下五款產品漲價了1-2元。喜茶有關負責人對記者稱,調價只是原料成本變化的正常調整,其並沒有對記者透露具體是什麼原料漲價。奈雪的茶也漲價了,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由於近期原料價格變化和物流成本波動,部分產品漲價幅度為 1-2元。
消費者怎麼看才是關鍵
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正面臨較大壓力。據三月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連鎖餐飲業作為疫情下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1-2月企業的營業額大幅下滑。
在餐飲企業的成本結構裡,租金和員工薪酬是餐飲企業的剛性支出,各類損失及額外支出也不容小覷,包括食材的損失、員工食宿的額外支出、各類抗疫防護用品及耗材的支出等。
儘管大多數餐企已恢復營業,但從目前來看,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各地對堂食依然有諸多限制。
餐飲企業在疫情中備受影響,通過漲價來渡過難關是一個好選擇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稱,此時漲價並不是好選擇,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收入縮水,對餐飲價格敏感,菜品漲價會面對較大輿論壓力,餐飲企業正確的做法是通過提高翻臺率來增加收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記者稱,儘管餐飲企業漲價不是好選擇,但從商業邏輯上是可以理解的。以海底撈漲價事件為例,疫情之下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都有相應上升,店內衛生的清理成本也有較大提升。由於當前堂食還有一定的限制,同一時間段,餐飲企業並不能接待與正常時期相同的人數,這也造成成本上升收入減少。海底撈漲價比較具有針對性,對於像北京這樣的大型一線城市而言,漲價幅度較高,而其他城市相對較低,甚至不漲價,原因在於北京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其他地區特別是中小城市,消費者則對價格相對敏感。
盤和林對記者稱,當前漲價與否決策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消費者如何看。消費者的另一個身份是勞動者,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停產造成損失,消費者也收入減少。因此,成本上漲讓消費者買單,無異於將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全部壓在居民身上,這個做法是欠妥的。
一位餐飲企業投資人對記者稱,在海底撈的翻臺率、客流量下降的情況下,通過提高客單價,可以讓門店的營業額有所上漲,資本市場會給出較高的估值,所以漲價其實是基於資本市場的需求,而不是基於顧客需求作出的商業決策。他認為,海底撈的特色在於服務,海底撈的商業定位其實是一家以顧客價值為導向的公司,當消費者不買單後,海底撈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海底撈需要及時調整商業策略。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餐飲負責人對記者稱,「現在不是漲不漲價的問題,是不敢漲價」,他稱,隨著餐飲恢復營業,消費者的選擇也變多了,「如果漲價消費者不來了更難辦」。
盤和林對記者表示,餐飲企業應該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壓縮成本、多元化增收,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海底撈今日發布的致歉信中也提到,該公司各地門店推出的自提業務,目前提供69折或79折不等的折扣,並且將在4月25日前改良包裝材料,並持續優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