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中小學男性老師越來越少。男老師少,那么女性老師的婚姻就會遇到麻煩,鄉下女老師找對象麻煩,不僅不利於教學管理,也會造成男孩娘娘腔或者過於調皮。城市還好,畢竟年輕人多,社交內容廣泛;而女老師去鄉下教學即代表失去婚姻幸福——鄉下公共運輸服務不完善,鄉下的男性青年大多在城裡。
有不少人說:是因為教師工資低、大專生也能教中小學、教職工工資增長慢的原因,年輕人不願意當老師。而筆者不這麼認為,其實教師工資並不低,低的只是那些不在編的鄉下代課老師,建議年輕人去當老師。男青年去當老師,對象不愁。女老師去當老師,那麼有穩定的家庭,不用兩地分居。
教師的薪水真那麼低嗎?答案是否定的。
說教師工資低的是,他們以年薪去計算。教師一年在學校的時間,頂多八個月,一天也就幾節課,負責人的老師在學校還會利用課外時間備課,而不負責的教師就比較清閒了——清閒的後果是,影響到教師的收入,因為他教不出來好學生。
現在都是按勞分配,相比常年無休的工人來說,老師一年工作8個月,相比體力工作等要優越得多,不風吹雨灑。老師的工作環境是最好的,也是最安全的,他們服務的是未成年人,老師有很高的榮譽感。而其他工作,接觸的是成年人,競爭激烈。
除掉雙休和節假日。一年365天,老師一年在學校的時間不到200天。在城市裡,有不少中小學教師有兼職收入。大學老師的課外收入就更多了。
所以說,老師的工資待遇並不低。此外,老師還有隱性收入。「比如,老師去某個城市旅遊,基本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學生們會買單。」一個班上,總有幾個學生和老師要好。中國是禮儀之邦,逢年過節,總會有不少學生去看望老師,感謝老師栽培。還有一些棘手的時候,老師一個電話,原則上學生多會照辦。
老師的社會資源相比其他領域更可靠。還有就是老師的生活開支很少,一個月的薪水大部分能結餘。而其他行業開支大,應酬多,老師就比較穩定了,不會考慮到裁員以及薪水減少。老師出行少,相對來說是最為安全的行業。
為什麼年輕小夥兒不願意去當老師?
年輕人不願意去當老師的原因是社會浮躁、攀比心導致。其實如果根據薪酬去定義工作,那麼我們就不要工作了,比如清潔工辛苦吧!漁民辛苦吧!程式設計師辛苦吧!當幹部辛苦吧!如果以金錢去衡量,任何職業都沒有優越感,在信息化社會,比起收入高的人多如牛毛。工作應該基於愛好和擔當,老師只收入,當然心裡不平衡。
老師在當地來說,一般屬於中產階層。
如果村裡老師要和城市的職工比,那麼薪酬是很低。但城裡老師相比城市職工,薪酬並不低。老師工資低的觀點為何佔了上風?其實這是一個假象,沒有一個人會說自己工資高的,生活都不容易。我們應該愛自己的職業,看到職業閃光點。就如小編,一天到晚碼字,看到電腦頭暈目眩,但堅持了幾年。為什麼,社會需要信息服務和思想觀點,這就是筆者對自己的定位。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煩惱,老師也不例外。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職業,內心安寧,那麼就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滿意,自然會懶散、不積極,被動應付。老師也有不少增加薪酬的機會,比如,可以在周末擔任主持人,還可周末給網友上網課以及寫文章賺收益,老師不應該是一個生意人,也不建議老師過多的兼職。
就老師工資低的不當言論,教育主管部門應站出來澄清,應該多宣傳教師職業的亮點,這樣老師才能安安穩穩地工作。攀比之風,使得教育行業烏煙瘴氣,不少學校和教育部門變相收費,這看似增加了教育收入,其實增加了多少呢?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老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職工工資並沒有那麼低。
有人說:如果老師工資高,為什麼男人不願意做老師呢?
我要說的是:男人不願意做老師,其實就是一種宣傳作用。教育領域的宣傳缺失,使得不願意當老師的呼聲佔了上風。就如以前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比老師生活艱苦,薪酬也不高,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因為大家都好,給了知識青年榮譽。老師同樣需要精神激勵,當大家都是老師工資高,職業好的時候,當老師的也就多了。
大家更多的是說:學校裡女老師很難找對象、工資低等。為什麼不換種說法:學校裡的美女老師待嫁,不少體力活沒人幹,趕緊去學校當老師。如果老師是媳婦,那麼撫育下一代要節省多少錢?補習班不用上了。你自己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