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知識:《金剛經》中,「壽者相」指的是什麼?

2020-12-15 網易新聞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佛在經中多次提到「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相。這「四相」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所隱含的寓意卻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壽者相」,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也就是說,真正理解「壽者相」這一概念的人並不多。

那麼,何謂「壽者相」呢?

其實所謂的「壽者相」並不是指眾生貪圖長壽的意思,而是佛講的一個比喻,比喻的是修行之人已經證悟到某種較高的層次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但實際並未盡除,但他們卻偏偏以為他們的「我相」「人相」已經徹底的破除了。 這種並沒有破除,但卻以為已經完全擺脫了,佛就專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壽者相」。

因此,說白了,「壽者相」其實指的是修行者本身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自我欺騙的一種狀態。而且「壽者相」對應的都是一種較高的修行層次,因為初學者是不會碰著「壽者相」的。「壽者相」都是指的修證上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成就了,但就最後那一下,最後那一下他還沒有擺脫「我相」和「人相」,但他以為他擺脫了。就最後這一關他過不去。

所以,學佛是必須非常謹慎的,比如說,有人修行有一點點成就,他就說我已經明白了,明白了眼前一切皆是虛妄。但你只是明白而已,並沒有證悟。只要你有個「明白」在那裡,那不是還是著相,還是有所執,執「明白相」,換句話說,你就還沒擺脫「壽者相」。

因為真正的明白,是連這個「我明白了」也都破除掉、徹底沒有了,就是在那樣一個如夢如幻的境界裡面,無所執,沒有什麼分別,沒有什麼你明白、不明白這種分別,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擺脫了「壽者相」。

所以說「壽者相」說白了,它就是「我相」和「人相」未盡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假如你把「我相」和「人相」都是徹度底的清除之後,也就無所謂「壽者相」了,但是我們修行之人,往往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但實際上,還差很遠,這個就是「壽者相」。

因此,我們研讀《金剛經》,看到經中的文字很簡單,但其實裡面所包含的義理是非常微妙、圓妙的,正是因為這種「微妙」,讓我們誤解了《金剛經》之中的概念,就「四相」而言,其實很多人都解錯了,因為太多的往往天真的認為「我相」指的是我,「人相」指的是他人,「眾生相」指的是芸芸眾生,即好多人,「壽者相」指的就是凡夫貪著長壽。

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也就是說,持有這種錯誤認識的人,不能正確理解佛法精微圓妙的人,是不可能修習佛法的。

公眾號:眾生閱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中講:何以故。須菩提。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金剛經》
    我們身處在高速發展、節奏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能夠聽到佛法、誦讀佛經,並且按照佛所說的去修行,是不容易的事。我們並不清楚自己會在什麼時候與佛法相遇,繼而生起深信,在生活中的點滴中去踐行佛法。 佛經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法寶,正如《三皈依文》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當我們能夠見到佛經、聽聞佛法,並且接受佛陀的教導,就要努力精進,不會再悖離佛法,而要深入經藏,接受佛陀的教法,學習用大海般廣闊的智慧,來破除我執煩惱。
  • 《金剛經》、《心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佛經的命名有什麼奧妙?
    在佛教中,為經論命名的方式有很多,《解深密經》中分為四種:以地名而取、以人名而取、以比喻而取、以意義而取。其實,在這個世間上不管什麼東西都有各自的名稱,比如:人有人的名稱,國有國的名稱,山河大地、省市街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共的名稱。
  • 金剛經知識講解:四句偈語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所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其實並不只是四句關於經文核心的話語,而是指空身,空性,空心,空法這四個大概念的一些概括的語句,所以也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是金剛經中最為重要的話,就是因為四句偈闡述了整部經文最核心的內容。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我理解的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應該是下面這四句,分別代表了離四相,去三心,生正信,破有為,都有著非常高深的智慧,咱們一起來看看,也相當於做一次複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面的所有相,其實指的就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我們心中反映出來的虛相,就像是照鏡子一樣,又可分為四種——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佛經中「凡夫」二字,是指什麼?佛回答的這8個字,意義很深遠
    在《金剛經》的後半部分,我們經常會遇到「凡夫」這兩個字,如何理解呢?其實關於「凡夫」指的是什麼?,佛的回答只用了8個字: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在《金剛經》中,佛的原話是這樣: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翻譯過來就是:須菩提,所謂凡夫,如來說即非凡夫,只是被稱為凡夫,名稱為凡夫而已。
  • 明白了這句話,弄懂《金剛經》其實很容易!
    有朋友告訴我,《金剛經》很難懂。難懂在哪裡呢?他說裡面一會講有法,一會講無有法,一會講有相,一會講非相,除了這些,整部《金剛經》都讓人感覺莫不著頭腦。看來看去,最後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裡面到底講了什麼。作為佛教修行的經典佛經,《金剛經》的內涵博大精深,一般人,如果不修行,不站在修行的角度去看它,的確很難懂。
  • 佛經中,所說的「莊嚴」是什麼?覺悟「莊嚴」有何意義?
    在佛經中,我們經常看到「佛像莊嚴」這幾個字,那麼佛所說的「莊嚴」是什麼,為什麼要「莊嚴」呢?佛像莊嚴解釋起來,所謂莊嚴,在佛教裡指的是正定。莊者正而不邪,嚴者定而不異。只有覺悟到了本來無相的境界,才能得「莊嚴」,也才能稱之為「莊嚴」。
  • 《金剛經》: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直譯--「為什麼呢?如果執取空無一切法的非法相,就是執著有真實的我、真實的人、真實的眾生、真實的壽者。」解釋--「何以故?若取非法相」--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法雖然是虛幻不實、無常不堅,如夢幻泡影一般;可是它們畢竟還是存在,並不是沒有。
  • 《金剛經》上講的「無相布施」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上講的「無相布施」,這是佛教修行布施的最高境界,那究竟什麼是「無相布施」呢?意思就是說我們在修布施的時候,一定不要著相,尤其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四個相,否則的話,布施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了。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我讀的第一部佛經就是《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說了什麼?無非就是這三句話,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到底說了什麼,不同的人,讀金剛經,會有不同的感悟,但大多數人,都有三條相同的感悟,這也是金剛經,透露給我們的核心思想。 其實,金剛經雖然文字有幾千個,但其核心內容,無非只有這三句話,可以說,佛與須菩提的對話,都是圍繞這三句話展開的。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有些人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有的人則用來打發無聊的時光。不管目的如何,只要一個人肯讀書,能讀書,那麼他就一定會有收穫。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道理。有人愛看佛經,但是覺得佛經深奧難懂,於是有的人說,看佛經講究一個根性。由於覺得自己根性差,才讀不懂佛經。於是,有的人就說,你若與佛經擦肩而過,是因為與它無緣。但是到底是不是無緣,人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弄不懂這一點。
  • 金剛經中最經典的6句話,幫助迷路人看清世界
    ,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發展,《金剛經》在中國的流傳也得到了很大的升華,具有很廣泛的應用,下面是其中最經典的6句話,幫助迷路人看清世界。0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諸相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要執著於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會隨順而變。
  • 從《金剛經》、《圓覺經》、《涅槃經》中看「無我」與「我相」
    編輯:普寂緣起與大意本篇主要是談我義及由此體相關係而衍生的「我相」(此「我相」有別於下文中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中的「我相」,故以引號標示) 。眾所周知,無我是佛法基本理論。《金剛經》中述及的「我相」更可細分為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 《金剛經》中說的三輪體空到底是什麼意思,了解一下?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什麼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三輪體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想要了解什麼是三輪體空,先要了解什麼是佛經中說的三輪相。什麼是三輪相呢?就布施而言,布施者、受施者和所施之物稱為三輪。而這三輪的相存在意中,就被稱為有相的三輪,也就是三輪相。而有三輪相在的話,那所行持的就不是真的布施波羅蜜行,終歸只是有相的布施。只有滅除了這三輪相後,住於無心而行布施,就像《金剛經》中所說的「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時,才是真正三輪清淨的檀波羅蜜,也就是清淨的布施波羅蜜。
  • 《金剛經》第6品《正信希有分》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一、佛法流傳的三階段。
  • 《金剛經》:「空」的真正奧秘,不在於相,而在於心!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用以修行的佛經,在諸多的佛經中,屬於《般若部經》中的核心經典。這部佛經,以無上佛理,揭示了空的真正奧義。千百年來,從中獲益的人無法計量。可以說,只要讀懂了《金剛經》中的「空」的奧秘,那麼,你也就懂得了如何去修行。但是,我們縱觀整部《金剛經》,裡面卻無一個「空」字,又要從何看起呢?以下是《金剛經》中的三句話,為大家分享「空」的奧秘!第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金剛經》:何以故?是諸眾生……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為什麼呢?這些眾生的覺知心若執取法相,則是執著於有真實的我、真實的人、真實的眾生,以及執著有真實的壽者。」解釋--「何以故?錯用了心,就會取相。若錯以為意識覺知心是真心,就一定會「心取相」。用自己的意識覺知心去執取意識覺知心之法相,這樣意識覺知心就不會有舍離的一天,就會引生新的意識覺知心,如此就永無解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