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愉快地活著,是一門專業

2021-02-16 留學全知道
來源:美國留學媽媽圈(公眾號:USAmamaquan) 美國心理學巨匠羅傑斯幾十年心理諮詢總結出的13條「真理」。他認為,活著,其實是一門專業,每個人的專業。更加專業地活著,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夠讓自己愉快,並且能夠給他人帶來愉快。對 「愉快」 這兩個字的理解,相信每個人都有所不同,一個在並不豐富的物質環境裡自得其樂的人可以是非常愉快的,去完成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愉快的,雖然過程可能非常艱難……愉快,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自我感覺。

卡爾·蘭塞姆·羅傑斯 (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

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並因「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而馳名。1947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羅傑斯說,無論我們去做什麼,讓自己感到愉快,是最終的目標。而且,我們必須回到自己的內心中,學習聆聽內心,向內心深處尋求答案,才能找到這種愉快的感覺。當然,遵從內心不等於任性放縱、自我中心,而是尊重自己的個性和感受,儘量去做順應個性和感受的事情,而不是反著來,讓自己的一生變得特別糾結、擰巴,毫無幸福感。如果你看過很多國外電影,你會發現大多數的電影的主題都是這個:尋找自我,遵循內心,不管是情感劇、英雄片,還是給孩子看的動畫片,故事無論多麼曲折,說來說去,只要是關於個人的成長,總是回到這個主題。說到這裡,這首歌,特別反映這方面的價值觀:

歌詞:

There's a hero / If you look inside your heart  /  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 / Of what you are / There's an answer / If you reach into your soul /And the sorrow that you know / Will melt away /

And then a hero comes along / With the strength to carry>It's a long, road / When you face the world alone / No>Lord knows / Dreams are hard to follow / But don't let anyone / Tear them away / Hold on / There will be tomorrow / In time you'll find the way

成長,對父母來說,對子女來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許都是同一個主題:尋找自我、遵循內心。這是我們一生的修行。如果我以一種帶著面具的方式與他人相處,維持一種與內心體驗不同的表面的東西,於人於己毫無幫助。「在我生氣和不滿時,做出一副平靜和友善的樣子,是沒有用的;不懂裝懂,是沒有用的;在某一時刻實際上充滿敵意,卻裝作一個仁慈的人,是沒有用的;如果實際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卻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樣子,是沒有用的。總之,當我感到不舒服,卻裝出一切都好的樣子,那毫無益處。實際上,我在個人關係上所犯的大多數錯誤,我對於別人無所助益的大多數情況,都可以用一個事實來說明,即出於某種自我防禦的原因,我的表面行為與自己的實際感受背道而馳。」
當我以接納的心態聆聽自己時,當我能夠成為我自己時,我感覺自己會更有效力。換句話說,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我就能夠有所變化,就能夠超越自己現有的存在樣式,從而也導致人際關係變得真實。「我覺得我自己已經學會變得更真切地聆聽我自己,以至於我比過去能夠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時刻我所感受到的東西——意識到我在生氣,或者的確感到我在排斥某當事人;或者感到對某個人充滿了熱忱和友愛;或者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毫無興致,厭煩不已;或者我急於理解某個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與某個人建立關係。我發現,當我願意接納這些感受,如同接納溫情、興趣、寬厚、友好等感受一樣時,我與他人的關係才會變得真實自然,才能不斷成長,才能流暢地變化。」容許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極大的價值。同時,理解是在以一種雙重的方式豐富自己。「對於從別人那裡聽到的大多數陳述,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此做出直接的評價或判斷,而不是去理解它。當一個人表達了某種感受、態度、信念,我們傾向於不加思索地認為:那是對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錯誤的;那是不友好的。我們很少容許自己去仔細地理解他的陳述對他本人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解會帶來風險。如果我讓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個人,我或許會被那種理解所改變。我們都害怕改變。」「當我與那些陷入痛苦的來訪者一起工作時,我進入並努力去理解他們的稀奇古怪的世界,去理解並認識那種感到生活過於悲慘而無法忍受的態度,理解那種感覺自己卑微無用——每一種理解都以某種方式豐富了我自己。我從這些體驗中以各種方式學到的東西使我發生變化,使我與眾不同,並且使我成為一個更能與他人共鳴的人。也許更為重要的事實是,我對這些當事人的理解使得他們也發生變化。這種理解使他們接納自己的恐懼和稀奇古怪的想法,接納不幸和沮喪的感受,接納他們充滿勇氣、善良、愛和敏銳感受的那些重要時刻。」敞開心扉,創造一種安全的氛圍,使他人可以與我分享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私密的知覺世界,無論是對於諮詢師、教師,還是對於團體管理者或領導者,都是有意義的。接納當事人,把他的感受、態度和信念作為他真實而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實接納下來,才是在協助他變成一位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自己都是一個海島;只有他首先樂意成為自己並得到容許成為他自己,他才能夠同其他的海島搭起橋梁。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實以及他人的真實開放,我就會越發尊重複雜的生活過程,而越不可能有一種要去「安排一切」的衝動。「如果我不去對他人做些什麼事情,如果我們不按照我們的目標塑造他人,如果我們不去交給他人我們認為他應該學會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去迫使他人像我們一樣地思考和感受,那麼生活還會剩下什麼呢?無論是誰,怎麼會持有這樣的消極觀點呢?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態度反應。然而,我的體驗中有一個悖論式的層面,即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我越是單純地希望成為我自己,越是希望能夠理解和接納我自己以及他人的內在真實,也就越有可能激發較多的變化——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做真實的自己,與這個願望的程度相等,他會發現不僅僅是他自己在變化;而且與他有關係的人也會發生變化。」「只要某項活動感覺好像是值得去做,那麼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換句話說,我體會到,我對某種情境的總體上的機體感覺比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賴。」個人的經驗是權威的基礎,它總是能夠以一種新的、基本的方式得到檢驗。通過這種方式,它常見的錯誤或謬誤總是可以得到自我修正的機會。正是我尋求意義或者規律性的好奇心指引我提出每一項重要的理論表述;它引導我。。。它引導我系統地概括了在心理治療中似乎具有普遍作用的原則,引導我對自己體驗到的各種秩序性和規律性做出了理論的構建,並將這些規律投放於尚未探索的新領域,以便進一步的檢驗。接近真實永遠不會是一個有害的、危險的、令人不高興的事情。所以,儘管到現在我仍然會討厭調整我的思想,討厭不得不放棄自己陳舊的觀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的層面上,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意識到,這種令人痛苦的改造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儘管令人經歷痛苦,學習能讓我們以更為真實因而也更加令人滿意的方式看待生活。我們每個人最個人化的、獨一無二的東西如果得到分享或表達,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內心世界。在做當事人治療的深層接觸中,我總是發現,即使那些麻煩很大的人,行為上已經非常反社會的人,情緒看起來極不正常的人,這個積極取向在他們身上也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能敏銳地理解他們表達的體驗,能夠按照他們的本來面目接納他們的獨立人格,那麼我發現他們往往是朝向積極的、建設性的、自我實現的、成熟成長的、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個體越被充分地理解和接納,他就越容易摒棄那些他一直用來應付生活的假面具,就越容易朝著面向未來的方向改變。在最理想的狀態下,生活是一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其中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當生活非常豐富、非常有價值的時候,它就是一個流動的過程。體驗這個過程既令人感到陶醉,也讓人感到些許的害怕。我感覺,如果我能夠讓經驗之流帶動我朝向未來,朝向我僅僅朦朧意識到的目標前行,我就會處於最佳的狀態。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閱讀更多 

查看留學全知道更多【專欄文章】

後臺回復關鍵字:

— 講座推薦 —

相關焦點

  • 美國心理學會的創立者:Granville Stanley Hall
    Granville Stanley Hall,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專精兒童發展理論,曾任美國心理學會首任主席、ClarkUniversity首任校長,Hall在William James指導下,取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1882年至1888年擔任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創辦美國第一間心理學實驗室,1887年創辦《美國心理學雜誌》(American
  • 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談抑鬱症流行原因,自戀文化導致自我否定
    ——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馬丁·塞利格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抑鬱症患病人數會持續快速增長?有人猜測這是因為有關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改變了。事實如何?也有人認為之前的抑鬱症都被歸類到了「神經衰弱症」,美國精神醫學學會1980年版出版DSM-III(《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後取消了這一分類,而中國的診斷手冊裡至今還包括這一分類。但是,神經衰弱的描述與輕度抑鬱症相似,與重度抑鬱症明顯不同,重度抑鬱症患病人數和比例的增加不可能是因為歸類不同導致。
  • HRS2017|特訊:張澍教授榮獲美國心律學會2017年主席傑出貢獻獎
    12000多名世界各地的心律學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心律失常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當地時間12日晚的HRS 2017年會主席招待會上,迎來了本次會議振奮人心的時刻——HRS主席Micheal Gold教授將本年度的「傑出貢獻獎」授予了來自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該獎由HRS主席提名,頒給國際上在心律領域學術中取得突出貢獻的心律專家。
  • 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諮詢督導專業委員會心理諮詢師技能水平培訓招生簡章
    以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諮詢督導專業委員會為核心,聯合上海高校心理學會、上海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上海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 4個專業委員會制定了心理諮詢師技能培訓水平與註冊登記標準,推行「5+2」體系標準,即心理諮詢師分五級(見習-實習-普通-資深-專家)和心理督導師二種類型(資深和專家)制度。
  • 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諮詢督導專業委員會心理諮詢師技能水平(初級)培訓招生簡章
    以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諮詢督導專業委員會為核心,聯合上海高校心理學會、上海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上海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 4個專業委員會制定了心理諮詢師技能培訓水平與註冊登記標準,推行「5+2」體系標準,即心理諮詢師分五級(見習-實習-普通-資深-專家)和心理督導師二種類型(資深和專家)制度。
  • 從《我們仨》談「向死而生」:學會「死別」,才能更好地活著
    而她的文字和個人經歷也在向我們闡釋一個道理:只有學會"死別",才能更好的活著。下面,我將從《我們仨》的故事告訴你,正確"死別",才能更好地"向死而生"。只有愛這個世界,愛這個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木,我們才能夠更加懂得這個世界;只有愛我們的親人朋友愛人才能夠更加珍惜這個世界。學會愛才能夠學會勇敢的赴死,學會死別才能更好的活著。
  • 健康地活著,就是富有!
    人生短暫,更需要健康地活著,金山銀山,也買不到身體原部件,房子車子,也比不上健康平安!從現在做好自己,不要心累,不要心煩,更不要心怨,要做到心安,簡單生活,知足常樂的心態,順其自然地面對,人生就這樣,你如果想多了,你就太累,所以世上好多事情,請你不要鑽牛角尖,心要大度點,保持心情愉快,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健康地活著,就是富有。
  •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方方教授當選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會士
    2018年5月24日,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APS)主席Suparna Rajaram教授致信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方方教授,祝賀他當選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會士(Fellow)。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是推動科學心理學發展的主要國際組織,目前擁有超過三萬名會員,分布在八十多個國家。
  • 【招生通知】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第九期督導師培訓
    為促進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的持續發展,提高專業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者在從業過程中必須接受規範且持續不斷地督導,這也是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的職業發展要求。督導在保護來訪者利益、促進專業人員發展和維持職業標準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備條件的高校、專科醫院以及其他專業機構應組織執業人員定期參加規範的督導活動。而目前我國的督導師資源不足,這嚴重製約了督導工作的開展。
  • 不要習慣得過且過,練習認真而確實地活著吧
    我們該如何認真活著,不再波逐流,最後一無所獲?試著練習,把你的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上。什麼叫認真地活著?認真地活著,是一種很理性的生活觀念。他們每天只是忙於生計、疲於應酬或履行義務,並不太關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心理變化。在我看來,這也是活得不認真。為什麼要認真地活著?認真地活著,是一種價值觀念,是把輕重、主次想清楚之後,做出的一系列選擇;是把人生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進而讓自己的一生過得充實和滿意。
  • 微講座 | 心理學專業的出路在哪裡?師從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博士學姐為你深度解讀
    L同學  寧波諾丁漢大學 設計  錄取RCAx ICL(應屆生錄取率幾千分之一的項目!!)L同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UT-Austin(專業全美TOP10全獎博士!專業全美TOP20)H同學  哈工大/天津大學精儀麥馬 (激動!
  • 從美國經濟學會新主席提供的證據來看...
    證據來自2021年將出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的克裡斯蒂娜.羅默。羅默主席在她的一篇論文裡提到:「在新政刺激下1933-1936年美國經濟確實快速復甦。但受1936年美聯儲加息影響,1937年至1938年間,美國再次出現大衰退,當時失業率復又飈升至19%。」但羅斯福很幸運,凱恩斯和他的財政刺激政策理論也很幸運。
  • 美國華人質譜學會在丹佛成功舉辦年會
    一、召開隆重晚宴 公布換屆名單  美國丹佛2011年6月7日晚,CASMS舉辦的華人聚會晚宴在當地一家中餐館King's Land Chinese Seafood Restaurant進行。學會主席李建軍博士為安捷倫 (Agilent Technologies) Ying Zhao博士頒發傑出贊助獎  在晚宴上,華人質譜學會委員會對擔任前兩屆學會主席的西奈山醫學院王融博士和加拿大國家院生物科學研究所
  •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迎來歷史上第一位中國主席
    新華網長春12月5日電(記者宗巍)被稱為「汽車技術聯合國」的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中國主席,來自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的李駿成為該學會的新一任領導者。
  • 中國心理學會兒童心理成長指導師培訓項目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學會,成立於1921年,有近百年歷史、全國成立最早的心理學專業組織之一。在國際上代表著「中國心理學界的聲音」!積極整合國內外心理學專業資源,師資力量榮括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歐美、亞洲等地的優秀心理學專家、華人心理學專家。
  • 中科院心理所商業江湖 發證是一門大生意
    其中,心理諮詢師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從名錄中消失。這意味著,國家將從此退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認證。對於當年的眾多新聞來說,這條新聞在行業外人員的眼中並不起眼,而且隨後不久,這條新聞淹沒在各種網際網路新聞的熱潮中。但是人們不可能想到,這麼一顆小石頭,將會激起數十億心理諮詢師發證市場的狂濤巨浪。對於國家來說,這本來是一條簡政放權、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好政策。
  • 「活著——快樂地活著」
    這是一篇讀後感,關於《活著》這篇文章的讀後感,大家都看過地可以一起來交流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快來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叭!在正式開始寫之前,我想先來表達一下為什麼會選擇這一本書《活著》我在寒假期間也回訪了一位老人,並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
  • 什麼是高貴地活著?
    高貴地活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人都可以高貴地活著,關鍵是活的心態。自以為是,把頭抬得高高,顯得比別人高貴的人不少;活的低調,自認卑微,默默做事的人,很多很多!前者大多徒有一具高貴的軀殼,心靈的空虛,極力地掩飾,也難逃眾人的審視 ,只得傻傻地訕笑。
  • 美國心理學會二十條之9:內在動機當然是最愛,關鍵是外在如何促內在
    儘管如此,內在動機式參與任務不僅令他更愉快,而且與更持久地學習、成就和感知能力正相關,並與焦慮負相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正確使用外在動機對產生積極的教育結果非常重要。研究還表明,學生在以精心地建設性方式反覆完成某項任務的做法,可以培養學術能力,使學術基本技能成為習慣。
  • (湖州)2019年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通知
    2019年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通知(第一輪):變革的時代總有非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