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有一個名為「自我感動式學習」的話題上了熱搜,檸檬發現這個話題戳中了不少人的內心。
那麼,什麼是自我感動式學習呢,檸檬這裡舉幾個例子:
比如一大早去圖書館排隊佔位,在圖書館泡了一天,晚上九點多才回宿舍,配圖發一個努力加油的朋友圈,但實際上這一天你就看了兩頁書;再比如在網上收藏了無數的教程攻略,每天看著滿滿當當的收藏列表,心裡倍感踏實,但從不付諸行動,不會的還是不會,不懂的還是不懂;又或者是課堂上,開啟瘋狂記筆記模式,甚至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了下來,可注意力都放在記筆記上了,根本沒去思考理解老師講的內容,課後也很少打開筆記本複習……
你自以為非常努力地去提升自己,但這其實只是你的自我陶醉,因為你的努力很多都是無效的,你只是陷入了「我已經努力了」的自我感動罷了。
檸檬想說,這種自我感動式的學習,不僅會讓你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還會給你造成一些不好的心理反饋。
比如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因為你會覺得:
我都這麼努力了,可結果還沒有別人好,是不是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我是不是再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沒用?
長此以往會讓你對學習一步步喪失信心,失去學習興趣,情緒上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極。
我們都知道「笨鳥先飛」這個成語,故事中的笨鳥很努力,但是它的努力是有方法的,所以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勤能補拙,讓自己「笨鳥先飛」。
在現實中也一樣,我們只有掌握方法,讓努力花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提升自我。
而自我感動式學習,只是讓你覺得自己有在努力,覺得自己並非什麼都沒做,但事實上你做的事情對你並沒有多少幫助,更別提讓自己變得更好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自我感動式學習呢?
檸檬這裡給大家分享3點建議。
一是學習前,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的努力不是為了表演給其他人看,更不是為了自我表揚自我陶醉的,你的努力是為了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因此,我們在學習前,一定要擺正心態,我是為自己而學。
二是學習時,我們要有具體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案。
很多自我感動式學習的人,坐到書桌前,不是隔一會就拿出手機刷會微博,就是開著視頻打著勞逸結合的旗號邊學習邊看視頻,結果一天過去,全顧著玩了,書倒是沒翻幾頁。
這裡面最主要原因就是,自我感動式學習的人在學習時沒有樹立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學習前,你最好給自己列下明確的學習任務,同時這些目標要符合自身實際情況:
比如這次要掌握什麼知識點、理解什麼概念、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
這樣的好處有很多:
一可以防止遺漏當天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二是學習方案指導了,那你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可以更好的應對突發情況,比如老師臨時安排的任務、自己的私事等等。
檸檬想說,你制定的目標要明確,方案要可行,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你的學習效率,同時在完成目標後,它給你的正面反饋也會讓你很有成就感。
三是學習後,我們要正視和檢閱自己的學習成果。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考核來檢測你當日的學習成果,這種考核是為了檢測你是在有效學習,還是只是擺出了我在學習的假象。
考核可以讓同伴來,也可以自己來,簡單來說就是合上書重新回顧一遍自己今天掌握的知識,如果是技能型的,那可以動手實際操作,操作比較複雜的也可以用口頭描述。
如果考核的結果,自己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水平,我們也不要灰心,因為它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對我們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或學習方法是有幫助的。
最後檸檬想說,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這種「自我感動式學習」的情況,如果有,那你可以從現在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學會有效努力。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